军事强国梦

逆境利剑 杀出重围 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想

2008-11-24 09:25:01 阵地不在人还在 中华网论坛 发表评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对于和平利用海洋资源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我国政府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国必须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目标,统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安全。这种战略观点的转变,能促使中国加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面对这种情况,一个未来能畅游在大洋之上共同主宰世界的、在国际社会中能发挥主导作用的世界强国带来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传统海权大国必定不意乐见,为了延缓中国的崛起,美国不断联手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海洋策略进行牵制抵压,竭力破坏中国发展的有利机遇,减轻因为中国发展给他们世界范围内的现实利益产生的冲击,继续维护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

     这种牵制策略的形成出自小布什执政以后,对中国的长期围堵成了美国化解中国挑战所采用的主要策略。他们一方面在太平洋上以岛链为依托加强军事部署,以美、日、印、澳为核心构成军事同盟,以台湾为筹码胁迫中国,阻止中国力量向大洋挺进;另一方面,美国在亚欧大陆以反导系统挑起军备竞赛,以颜色革命强大反华势力,以反恐行动进行军事渗透,扰乱我国经济建设和周边安全。随着美国大选的尘埃落定,民主党上台后的对外政策如何调整一直是国际社会猜测的话题,尤其是美中关系的走向更能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近段时间,美国再次加大中国周边军事力量投入——在太平洋,一反常态同时出动6艘航母战斗群;在韩国,把以地面军为中心的驻韩美军改编为以海军和空军为主,并意图部署世界最强的F-22隐形战斗机;在阿富汗,借反恐需要,计划明年投资1亿美元,扩建阿富汗的坎大哈机场,为极为秘密的空中情报部队进驻做准备;在日本,借口朝鲜半岛局势恶化,加紧磋商细化战争分工,修改共同作战计划;在台湾,恢复终断多年的军购,破坏两岸的军事平衡。种种迹象表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使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政策出现松动,相反却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迫切。

     面对一个老牌劲旅,中国在这场此消彼涨的力量分化的零和游戏中,手中能打出的王牌必定不多。机遇一纵即逝,面临一个由美国产生的能够引起世界经济动荡的金融危机,中国能不能把握时机,主张世界货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过渡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了中国突破围堵的关键。如果这一主张得以实现,那么除了能降低发展中国家在以后因为一个国家的因素产生金融危机所要共同承担的风险外,必然会使得美国用美元结算作为掠夺手段的效益大为降低,并由此引发美国国力多方位衰竭,相对性地增加美国围堵中国的成本,为中国走向大洋打下基础。

     除此以外,中国应逐步改变韬光养晦策略,加深与中国传统友好国家之间的友谊。如果把太平洋看作中美博力角逐的主战场,那么中国本土相对而言就成了中国海洋利益争夺中的陆上后备战略据点,这个据点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构建新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在这个据点中,中国的西部和东北部安全尤显重要,为了保证这些地区安全,我们应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这其中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等方面,可以先从经济协作和援助入手,拉动他们进行航天、航空、卫星定位等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自觉形成一个在军事领域中以共同防止外来势力渗透为主的防御圈,阻止美国在他们中间进行颜色革命和军事渗透。在保证领土安全的前提下,还应以和平为号召,加速实施和推进和平鸽计划,在美国世界之外带来一个中国世界;同时中国还应继续发展加强俄中关系,与其携手,扩大传统势力范围,加深与南美洲的经济交往和军事交流,让中国影响触及到美国后院。

     结合上述几个步骤,中国还应加紧自身建设,适时增加军费开支,加速大力建造水面大型舰艇,保卫中国海域安全,为中国海军由黄水转向蓝水作准备。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成基本国策。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了争取一个更加宽容的国际环境支撑这个国策的实施,中国的军费开支一直压得很低,如果再把这个开支均摊到人口基数上,那中国的人均军费开支就更加少得可怜。这样一种低准的国防预算政策,不利于我国捍卫我们既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同时更加不利于当前国际经济动荡形势下用内需触动经济增长的要求。所以适时增加人均军费开支在目前局势下很有必要,一方面它可以完善军队尤其是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造水面大型舰艇形成的产业链拉动内需提高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适时地增加人均军费开支用以建造大型水面舰艇,可以带来技术的变革和技术积累,为以后航母的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逆境利剑,只有杀开血路走出重围,中国的海洋大国梦将不再遥远。

《军事强国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