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忆旧

复旦忆旧
作者:何镇邦
来源:《福建文学》2016年第11

        耽于回忆也许是进入老年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我陆续写了几篇关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东润、蒋天枢、鲍正鹄、蒋孔阳、王运熙、潘旭澜等六位先生的忆文,分别发于报刊,后来又都收入我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来自天堂的药方》之中。本文忆及的几位先生,有的是中文系的教授,有的是外文系和历史系的教授,有的交往较深,有的只是听过他们的课,留下较深的印象。片断回忆,连缀成文,就算是对六十年之前复旦岁月的一次回望吧!

        

        周谷城先生,湖南益阳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湖南一师)上学时,与毛泽东同学,但比毛泽东小几岁,以此一生与毛泽东为友。周先生从湖南一师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又改治历史,长期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其《世界通史》颇具权威性。1956年我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时,周先生作为复旦名教授,当然有所耳闻,但无缘听他的课。且其时他的精力已不在于治史,而在形式逻辑上提出一些新的学术主张,并提出了时代精神汇合论,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当时他还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主委,社会活动颇多,想在复旦校园里看到他的身影都很难得。

        1959年春,中央某大员视察复旦大学时指示让周谷城开设形式逻辑讲座一课,我才有机会听到周谷城先生的课。这个课程是为哲学系、历史系和中文系三个系的学生开设的,每周半天;上课时,一个梯形大教室里都挤得满满的,不少人还从上海市区赶来听课,其中还有一些是周先生学术论辩的对手。因此,每次上课,简直成了一个学术的节日。课堂内外,人山人海;上课铃声响过,教室里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期盼周先生的到来。一般说来,周先生都要迟到一刻钟左右:只见他衣着光鲜考究,从容走进教室,迈上讲台,充分显示出海派名教授的气派。

        每次讲课,周先生都有一段开篇,或可看作中国传统小说的楔子。这个楔子,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大都讲述他同毛泽东交往中的故事,或陈年老账,即发生在湖南一师时的故事,或刚发生的新鲜故事,譬如某次进京开会,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家宴请他,吃什么,聊什么,生动描述一番。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在一次课前的开篇中讲了这么一段故事。1958年春天,毛泽东游杭州西湖,邀周谷城同游。在游船上,毛泽东征询周谷城:我们想提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你看怎么提法啊?周先生看到西湖上百舸争流的场面,脱口说出这么八个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毛泽东紧接着说出下面一句: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当然,作为当年三面红旗之一的总路线是毛泽东在党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并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可是周谷城同他的老同学毛泽东在西湖游船上你来我往的一段言谈应算是总路线的草稿。周谷城先生在课上讲完这段故事后,还幽了一默说:看来,这总路线还有我的一半的版权呢!诸如此类的楔子和闲篇,虽然并不关乎形式逻辑的内容,但听课者大都听得津津有味,讲述者也讲得兴致勃勃。而在调动起听课者的听课兴趣之后,周先生自然抓紧转入正题的讲述。这也许正是他的一种讲课艺术吧!

《复旦忆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