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语文(三)(附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当代戏剧走向终结了吗?

胡德才

《文艺争鸣》发表了一组关于中国当代戏剧状况的研究论文,发起了关于“当代戏剧与戏剧的‘终结’”的讨论。讨论中对当代戏剧现状的一些描述也是事实,提出的某些观点也能给人启发,但对“戏剧面临的萎缩乃至消亡的必然命运”即当代戏剧正“走向终结”的宣判及其论证却没有说服力。

朱寿桐先生在《论走向终结的当代戏剧》一文中提出:“在电子文明时代立体传媒的包围和裹挟之下,戏剧艺术无论是作为一种审美欣赏的对象还是作为文化消费的对象,其优势都已经丧失殆尽,其走向穷途末路体现为一种时代的必然。戏剧失去了其优势,就必然失去观众,失去本来属于它那一部分的文化市场,失去进一步繁荣或保持自身繁荣与发展的资本与原动力,因而也自然就获得了等待终结的命运。”先生所说的戏剧的优势指的是“戏剧传播的剧场效果”、“戏剧演出的现场性”和“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等三个方面,而他的结论正是从分析戏剧的这三个优势的丧失而得到的。

然而实际上,戏剧作为一种“活的艺术”,以演员在剧场扮演人物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故事而区别于所有其他艺术样式。活的戏剧以其独具魅力的观演关系至今仍在世界戏剧舞台上保持着持久的生命活力。戏剧的独特优势并没有像朱寿桐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众多立体传媒的包围下”失去。何况,戏剧从其诞生和发展到今天以及延续至未来,还源于人类所存在的创造戏剧的本能冲动。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的戏剧现状也都证明戏剧还保持着其持续的魅力与活力。因此,宣称当代戏剧已走向终结,在理论上既没有说服力,与实际情形也不相符合,因而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否定了当代戏剧走向终结的命题,但并不意味着认为当代戏剧没有危机。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朱寿桐先生等人发起的“当代戏剧与戏剧的‘终结’”的讨论,从积极的方面说,主要是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危机意识。关于当代戏剧的危机,近20年来一直是戏剧界议论的话题。从80年代中期的戏剧观争鸣,到近年来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发起“当代戏剧之命运”的讨论、罗怀臻先生提出“重建中国戏剧”的口号、戏剧学家董健先生指陈“当代戏剧精神的萎缩”,尽管各家立论角度不同,观点殊异,但无疑都显示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电影电视等新媒体形式的普及以及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戏剧自然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和危机。但正如上文所说,新媒体形式的挑战和竞争只会改变和丰富戏剧,而不会取代戏剧。来自外部的挑战固然使戏剧面临危机,但事实证明,戏剧并没有因此遭遇人们早就预言的厄运。戏剧的危机更主要的还是来自戏剧自身。当代戏剧观念的偏狭、戏剧精神的萎缩、戏剧文学性的衰微、对戏剧物质层面的片面追求以及戏剧管理体制的僵化、营运机制的缺陷等,这些已被有识之士论及的方面正是当代戏剧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所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代戏剧从理论到实践对戏剧体裁的忽略,也是一大缺失。具体地说,当代戏剧之贫弱,关键在于我们既没有悲剧也缺少喜剧,当代的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都严重失落,这也是戏剧的危机之所在。

总之,当代戏剧虽然面临着危机,但并不是一无可取,更没有走向终结。“虽然当今时代还不是一个产生了伟大戏剧的时代,但却是一个在创作和演出方面、在先锋实验戏剧方面和在重演经典名著方面活动频繁且取得了巨大成绩的一个时期。”两位美国学者在总结当代戏剧现状时写下的这几句话,我以为借用来评估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也是大体合适的。

(本文有删改)

1.关于当代戏剧走向终结的内容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艺争鸣》发表了一组关于中国当代戏剧状况的研究论文,提出了“当代戏剧与戏剧的‘终结’”的观点,这个观点能给人启发。

B.朱寿桐先生认为当代戏剧走向终结体现为一种时代的必然,他的观点是分析“戏剧传播的剧场效果”等三个优势都已经丧失殆尽而得到的。

C.戏剧失去了其优势,就必然失去观众,失去一部分文化市场,失去进一步繁荣或保持自身繁荣与发展的资本与原动力,于是自然而然地走向终结。

D.戏剧以其独具魅力的观演关系至今仍在世界戏剧舞台上保持着持久的生命活力,因此宣称当代戏剧已走向终结,在理论上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戏剧没有走向终结,朱寿桐先生等人发起的讨论,从积极的方面说,主要是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危机意识。

B.当代戏剧的危机,近20年来一直是戏剧界议论的话题。尽管各家立论角度不同,观点殊异,但无疑都显示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C.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戏剧自然面临着电影电视等新媒体形式普及的挑战和危机,但挑战和竞争只会改变和丰富戏剧,而不会取代戏剧。

D.戏剧面临的危机,主要来自外部的挑战和戏剧自身,此外,当代戏剧从理论到实践对戏剧体裁的忽略,也是一大缺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以演员在剧场扮演人物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故事而区别于所有其他艺术样式,这一独特优势表明戏剧最受观众欢迎。

B.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的戏剧还保持着其持续的魅力与活力,这一切源于人类所存在的创造戏剧的本能冲动。

C.当代戏剧之贫弱,关键在于我们既没有悲剧也缺少喜剧,当代的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都严重失落,这也是戏剧的危机之所在。

D.当代戏剧虽然面临着危机,但并不是一无可取,更没有走向终结,两位美国学者评估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也是大体合适的。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遂去。

滁阳诸山,吾家岩壑,不啻数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以为不教民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垞(chá):土丘。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檄,令视事趣:催促

B.经见梅亭,玻璃亭阅:观览

C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视:看

D.岂不笑脱也哉颐:下颌

2.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癸卯入觐,必游

B.从者暮,遂去

C.深恨谳辞

D.而崔文敏犹议及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4.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遣 悲 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 (《劝学》)

2)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4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6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 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

“大叔,您手就是秤。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

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您拿袋子了吗?”

“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

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

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

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来。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

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年轻人没来,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地来到我的面前。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

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 诚信堂”。

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主要经营干鲜果品。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养不教,爷之过。他爸他妈,扔下他时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

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我还要去找立子。”

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坏的。”

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站立的立,儿子的子。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烟馆呀。我掏他去,孽障!”

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来“哗啦啦”的一片声响。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如宇宙间的黑洞。

(选自《光明日报》2014072514 版,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我”对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非常痛恨,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可见“我”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B.小说只讲述了两个傍晚所发生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C.小说善用伏笔照应手法,如“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既与开头“一家一家网吧……”照应,也为后文老人砸坏网吧玻璃窗埋下伏笔。

D.“养不教,爷之过”,这不是客气话,立子的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孙子,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黑洞是密度超大的星球,吸纳一切。作者将网吧那两扇被老人打碎的玻璃窗比喻为“宇宙的黑洞”,形象地写出了网吧对青少年的巨大引力和毒害。

2.小说将第一天傍晚发生的故事以插叙的形式再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立子沉迷网络,以致于坑蒙拐骗,那么,你认为造成立子现状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标题很特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气象大家——叶笃正

2005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认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50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这幅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91岁高龄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几百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但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叶笃正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他还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2002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 ——“国际气象组织奖”。 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小行星被以叶笃正的名字命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 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中国此领域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C. 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D.叶笃正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他获得了 “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2.作为气象学家,叶笃正的贡献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 “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这种治学精神在叶笃正后来的治学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4. “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这句话体现了叶笃正哪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第二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对chèn   好(pǐ)      色(jué)    窗明净(jǐ)

B案(dǎng   qí)      树(huà)   心自问(mén

C.湖pō)      wàn    骨眼(jiē)    效尤(jǐng

D样(jiào   像(xiào   纶丝(qíng   血为盟(shà)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千余名深孚众望的各界人士,佩戴着红色的代表证件,走进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履行人民赋与的神圣职责,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B.本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除夕夜,这一家人却为着平常掉在眼前都懒得弯腰捡拾的几毛钱不停地摇手机、戳屏幕,心无旁骛,忙得不亦乐乎。

C.成群结对的轮滑少年,在马路上有说有笑地联袂而行,有的甚至在车流中穿梭,逞能炫技,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平添了交通隐患。

D.作为忠实于原作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没有穿越剧的光怪陆离,没有宫庭剧的跌宕起伏,有的是衣衫槛楼,是泥土、砖瓦和煤矿,是土得掉渣的农村生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由智慧冰箱、酒柜和烤箱构建的美食生态圈,从食材处理、保鲜到美食制作的全流程尽显智能化,用户虽然不会做饭,也照样可以做出各种美食。

B. 既要依法坚决行击网络谣言,又要警惕少数领导干部曲解法律,拒绝网络舆论监督,利用打击网络谣言的机会狐假虎威、上纲上线打压网络批评。

C.现今的古建筑异地保护,除了极个别是因为公共设施建设位移外,绝大部分是借助保护文物这个道貌岸然的理由,去追求经济效益之实惠。

D.瑕疵点点的白玉材料,经过艺术大师富有想象力的雕琢和创造,化腐朽为神奇,成了一件有板有眼、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休闲旅游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B. 本次征文要求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好少年为主题进行写作,题目为写给成长中的自己,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C. 尽管羊年春晚如同往年一样也没有让所有人满意,但它所体现的创新意识,还是让观众感受到了编导人员的勇气,叫人不得不点赞。

D. 记者从江西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获悉,随着万载至宜春、萍乡至洪口界、九江绕城等5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江西省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________这仍然是移情作用。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

   但是如果把它勾销,艺术无由产生,宗教也无由出现。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A.①②⑤③④   B.①④⑤②③   C. 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

6. 依据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描写对象仿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示例:春雨,浙浙沥沥,浙浙沥沥

      像种子撒播在山川大地

      一个个嫩黄的芽探出头来

      开始了生命蓬勃成长的经历

7.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1)(2)两题。

1)根据表一表二,概括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表二,就务工人员定居城市提出一条合理而具体的建议。

六、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不久唱起歌,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吃掉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解析】A项“这个观点能给人启发”错,原文是“讨论中对当代戏剧现状的一些描述也是事实,提出的某些观点也能给人启发”;C 项“一部分文化市场”错,原文是“失去本来属于它那一部分的文化市场”;D项强加因果关系,且原文是“宣称当代戏剧已走向终结,在理论上既没有说服力,与实际情形也不相符合,因而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一)抓住关键的语段,推敲领会句段的含义,对内容进行提炼加工,有时需要概括的内容包含了多层意思,要依据试题的要求进行取舍,注意概括的周全。对于文章的内容要点归纳,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③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④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不纠缠于细枝末节。(二)由结果追溯原因,归纳内容要点。在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把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观点。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筛选概括,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筛选概括。

2.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解析:D项“主要来自外部的挑战”错,原文“戏剧的危机更主要的还是来自戏剧自身。”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推断作者观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解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戏剧最受观众欢迎”内容; B项颠倒关系,原文是“戏剧从其诞生和发展到今天以及延续至未来,源于人类所存在的创造戏剧的本能冲动”; D项张冠李戴,“两位美国学者评估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也是大体合适的”错误,原文是“两位美国学者在总结当代戏剧现状时写下的这几句话,我以为借用来评估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也是大体合适的”。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二(一)

1.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视:比较,与……相比。

【思路点拨】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应特别注意。

2.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选择答案的方向,即选相同还是不相同的一组。第二步,首先确定选自教材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材料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判断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语法分析、句位分析、代入检验等方法,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第三步,综合检查,确定答案。

3. 【答案】①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

②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①得分点:“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已” 停止;“斗力” 争高下;语句通顺,各1分。

②得分点:状语后置句、“诗酒” 作诗饮酒;“咨” 叹息;各1分,语句通顺,2分。

【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

4. 【答案】(1)两亭成为胜景,是因为建亭之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忘怀得失的胸襟;(2)他人不具有欧阳修的情怀却效仿建亭,想法陈腐浅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解答本题可抓住下面两句话,“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是说“他人不具有欧阳修的情怀却效仿建亭,想法陈腐浅薄”“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是说“两亭成为胜景,是因为建亭之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忘怀得失的胸襟”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筛选文中信息的解题策略:①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②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③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④梳理文意句意的干扰。⑤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

【参考译文】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瑯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

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

二(二)

1. 【答案】用典。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解析】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这属于运用典故抒情,写了诗人对亡妻的追念。

【思路点拨】对于这种用典题型,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2. 【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解析】“沽酒拔金钗” 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野蔬充膳,落叶添薪” 表现其安于贫苦。

【思路点拨】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①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②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③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二(三)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亦足以畅叙幽情(3)不以物喜(4)地崩山摧壮士死(5)夕阳西下(6)我寄愁心与明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解析】注意“知”“幽”“摧”等易错字的书写。

一、1. 【答案】B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

【解析】A项“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无中生有;D “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言过其实;E项“黑洞”主要是比喻网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大。

【思路点拨】该题型是继2013年高考语文题才出现的选择题型,既考查学生们对全文内容和中心的整体把握,又要求学生对每一段落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两项有错。

2. 【答案】①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插叙“我”买栗子——买到坏栗子的情节,说清“我”等小伙子的原因,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②增强了小说的悬念。插叙的运用,将“我”在等那个卖坏栗子的小伙子的情节放在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并勾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③插叙文字从语言、肖像等方面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子“立子”打扮怪异、油腔滑调的混混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解析]“我”买栗子——买到坏栗子的情节在文中以插叙的形式出现,好处是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引起悬念,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思路点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主要作用有:①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③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 【答案】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立子一岁半,父母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与父母见面不到十六次。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遍地的网吧,使得无自我约束力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搞到上网的费用,甚至偷盗家中财物。③社会管理与教育的缺位,对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遍地的网吧,社会管理还不够到位。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解析]造成立子现状的因素有①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失,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③社会的管理效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思路点拨】对于此类类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分析:①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②社会管理与教育的缺位。

4. 【答案】小说以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构成标题,形式特别,意蕴丰富。从情节结构上看,“栗子”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故事是由“栗子”引出并向前推进发展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从人物塑造上看,“立子”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塑造了因深陷网吧不能自拔,以致于坑蒙拐骗的青年形象。从主旨表达上看,立子向“我”兜售坏栗子,引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巧妙暗示小说主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解析]标题的别致之处主要有:“栗子立子” 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栗子”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立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从主旨上来说,反映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思路点拨】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对于小说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解答“小说标题”类题目时也应如此。

1. 【答案】E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次为C(鉴赏评价)。

【解析】A.“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C.“更光彩”不是贡献大,这是叶笃正对别人贡献的肯定和赞美。D.叶笃正获奖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时要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有几层意思。

2. 【答案】①他带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成员画了第一张天气图,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②他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并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③他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④他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解析】本题的第一点在第 3段,第二点在第4段,第三四点在第6段。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题目的具体要求,自己归纳,提取精要。

3. 【答案】①打破常规的教学:他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②一切从事实出发,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③朝前看:1984年,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提取、概括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本题的有效信息集中在25段,解答时,要锁定答题区间,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题目的具体要求,自己归纳,提取精要。

4. 【答案】①淡泊,谦虚。叶笃正在气象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却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在所里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②开拓进取。叶笃正说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明他认为科学无止境,我们还应该朝前看,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年近古稀还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③热爱事业,乐于奉献。90岁高龄,仍愿意和大家一起做研究。91岁,每周一三五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能力层次为F(探究)。

【解析】 “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这句话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现的是叶老的开拓进取精神;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则说明其对事业的热爱和奉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抓住文章中心,结合文本,逐段分析概括,全面加以探究。一般情况下,本题型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对文章某一内容、某一观点态度理解性质的鉴赏,二是对内容、观点的自我阐发性质的鉴赏,三是对标题的鉴赏。但是归根结底,都属于对作者观点的鉴赏,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步:确定本题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是何种考查形式,是直接理解性质的,还是阐发性质的。

第二步:若是简单的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就观点分析观点;而如果是阐发性质的对作者观点的鉴赏,则考生不但要结合上述主题和内容,把握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深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还必须以自我的眼光来对其进行评判,阐发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完全来源于原文。如本题属于前者。

第三步:不管是理解还是阐发,考生都需要以发散性思维,全面理解、把握观点,并且尽量让自己的理解或阐发周全完备,言之有理。

1.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字音识记的能力。

【解析】A“几”读jī;B“档”读dàngD“腈”读jīng

2.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用规范汉字的识别和正确书写的能力。

【解析】A应是“赋予”;C应是“成群结队”;D应是“宫廷”。

3.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解析】A应把“虽然”改为“即使”;C应把“道貌岸然”改为“冠冕堂皇”;D有板有眼:①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②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不能修饰艺术作品。

4.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析】A搭配不当,应是“竞争激烈”;B句式杂糅,删去“为主题”;D成分残缺,后面的分句缺少主语。

5.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析】根据指代,“所谓神秘主义”应紧跟①,排除BC。“它们”应指代“艺术和宗教”,应紧跟⑤,排除A。所以选D

6. 【答案】示例:雪花,纷纷扬扬,纷纷扬扬 / 给庄稼披上了厚厚的衣裳 / 小麦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 梦见自己和太阳一样遍体金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句式的仿写能力。

【解析】注意例句中“浙浙沥沥”是“AABB式,第二句是比喻修辞,第三句是拟人修辞。

【举一反三】所要仿写出的句子涉及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

7.  

【答案】(1)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越欠发达国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并有向发达国家靠近的趋势;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种挑战。(2)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涉及语言的简明、连贯、准确。

【解析】第一小题,解题时要注意横坐标、 纵坐标所标注的数据, 全面、准确地分析;第二小题,要看出住房与收入是制约务工人员的两大因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立意提示】

材料中的小鸟是主角,适合从小鸟的角度立意:

(一)单体的角度

1、小鸟——因祸得福,福后丧命:

1)学会保护自己。

2)要有忧患意识。

3)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清敌友。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2、牛——无意中拉粪,救了鸟:

牛粪是祸,鸟被救是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3、野猫——将鸟拉出,而后吃掉:

要擦亮眼睛,警惕敌人的袭击。

(二)整体的角度:

1)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2)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要懂得生存之道。

【例文】

学会生存之道

春夏秋冬,人的四季。岁月蹉跎,人的足迹。人类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命季节里的徘徊,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生存。

学会生存,就要有所追求。人的生命需要有水和空气的孕育滋养。但只有水和空气保持这唇上热气的呼出,这不是真正的生存,是“植物式”的生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追求的鼓舞,是空虚而渺小的。”所以人不能做天上的风筝,盲目无目标地被线牵着走,要为追求而生存。

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坚强。人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坎坷坷,但我们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生存中耗尽了自己,我们要战胜脆弱。

学会生存,就要勇敢超越。水中的鱼儿不超越,怎能进化为较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陆地脊椎动物不超越,也不能变成鸟类。佛家俗语“超度”也是要人类学会生存,发掘人类的超能力。上天永远不会偏爱那些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人。而把机遇留给勇于超越的人。做好自己,做回自己。因为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世上最可怜的奴隶。

也许,到这里,你明白了生存的真谛,懂得了生存的意义。正决心全心全意的生存下去。但,那并不是生存的全部……

太阳的生存,为人类提供火与热,照亮人的心田。指南针的生存,为人类指点方向,引航导航。花儿的生存,为化作春泥给果实的成长输送营养。它们的生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把千丝万缕的爱献给人间。于是,我懂得了,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献。人生在世,生存的是否长久,获得的是多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类为社会奉献过,真切动人地生存过。

春夏秋冬,人的四季;岁月蹉跎,人的足迹……

春季,有融融的绿意,人们追求着生存;

夏季,有冰凉的清泉,人们超越着生存;

秋季,收获累累的硕果,人们奉献着生存;

冬季,冰封的世界里,人们坚强地生存。

原来,生存的四季那样美。学会生存,学会了把握自己。从此,不必再惧怕冬季的寒冷,而天天企盼着春天的到来,因为——冬天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新课标·语文(三)(附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