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II》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汽车理论II》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张志光 石晓辉 黄泽好 杨英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5

        摘要:结合《汽车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工程实例应用引出理论推导的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提出了多媒体+黑板相结合的多元化謦学手段,在考评体系上,提业体验性作业+课堂讨论表现+期末考试的新综合考评体系。

        关键词:汽丰lI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2(b)-0203-01

        《汽车理论II》课程是汽车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核心主干课,诣在使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的相关专业知识,为后续《汽车设计》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选择设计参数的原则。该课程以力学为基础,集成了工程测试学、机械振动学、汽车试验学等多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涉及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理论知识抽象等特点。国内从事汽车工程专业教学科研的院校师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理论学习、理解及应用并非易事。

        为了使汽车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汽车理论II》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的精神和适应学校培养创新性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本文提出将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汽车理论II》课程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1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改革与探索

        1.1传统教学模式

        《汽车理论II》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和公式推导为主,理论内容的讲解以灌输式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状态,整个教学过程既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此外,该课程理论性较强,特别是复杂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很难与汽车的实际结构和工作原理相联系,面对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极大打击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严重下滑。

        1.2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有效地将课程的抽象理论和数学模型转化为指导工程实例应用的原则,使学生从工程实例中得到启发,并自觉地将指导工程应用的原则上升为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摆脱推导数学模型的恐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及工程应用能力。

        1.2.I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探索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建立在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基础上。在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指导下,课程的新教学方法采用工程实例应用引出理论推导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身边的生括实例和工程实例设疑式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例中所涉及的本课程理论知识展开积极课堂讨论,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操纵稳定性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由于汽车高速行驶时甩尾引起的交通事故,并引导学生利用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学习,教师可以取学生常见的自行车轮胎为实例,形象地分析其高宽比、胎压、尺寸及垂直载荷等变化对侧偏刚度的影响,再同理映射到汽车轮胎;在学习车辆质心对操纵稳定性影响时,教师仍可以取自行车为例,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思考自行车后座载人时其操纵性的变化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映射到所学汽车理论相关内容等。

        此外,为了便于学生温习和回顾新学到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每节内容讲授完毕后,为学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总体逻辑思路,并将新理论推导过程涉及到的其他课程基础知识予以简要说明,从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汽车理论II》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