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的教育意义(论文)

宋代书院的教育特点及意义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对我国古代教育及经济政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宋代书院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奇葩!宋代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学、宋词、话本、史学及闻名世界的三大发明,在中国历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宋代兴盛的教育。而发达的宋代教育,大大拓宽了宋代接受教育的阶层,为宋朝政治、文化等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宋朝社会的文化水平。

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书院的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在南宋先后三次由官府增置学田。岳麓书院在绍熙五年(1194),官府一次就拨给学田50顷,书院学生日给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像浙东一代的富庶地区,则常有巨商赞助书院。东阳(今浙江金华)郭氏累代出资创办书院,家拨良田数百亩用于养士,其子孙后代先后设立了石洞书院、西园书院和南湖书院。浙东的杜州六先生书院,也是私人出资办学,设有先圣碑亭、礼殿、讲堂、生员六宅、慈湖祠、书库、门廊、庖湢,书院内部设施十分完善,办学条件也很优越。

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山长既是主要的教学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并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学者来担任。

书院教职人员人数的扩大和分工管理制度的形成,标志着书院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书院教学管理形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一个方面。艺术中国[Artx.cn]

第三、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

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例如朱熹的学生黄干在白鹿洞书院讲《易经》乾坤二卦,山南山北的人士都来听讲。教学人员也不限于书院自身,而是广泛邀请学界名流前来讲学,例如在张栻主持岳麓书院的时候,就曾经邀请朱熹到书院讲学月余,讲学甚至包括不同学派的学者。书院的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讲会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各地书院甚至建立了互通声讯的联络制度,事先商定日期,明确讲会主题,届时各地学者不远千里赴会,并有隆重的仪式。讲会大大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四、书院的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书院教学除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师必要的讲授外,主要是学生自学,所以书院都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朱熹就大量涉及读书方法的指导,以他的读书法六条为代表。书院教学还强调学生要善于提出疑问。朱熹说:读书需有疑。”“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全无所疑,方始是学他在白鹿洞书院就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辩。

综上所述,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既不同于正规的官学,也不同于纯粹的私学。同官学相比,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而少有衙门气。课程设置也有较大的自主性,而较少受科举支配。

书院作为古代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不仅为宋代培养了许多有用之才。而且,书院以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的教育学术的繁荣。同时,书院又作为一种传播机构,其那种开风气厚风俗的功效浸染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培养了宋代时期深厚的人文特质。从而为宋代教育的发展,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直至今天,它的一些思想对当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书院的教育教育方针是一种人文主义教育。“它以做人为教育目的,注重教人以德行与智慧,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注重人的道德教育和德性培养,强调道德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概与宽广的胸怀,把个人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的自我完成统一起来”。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一颗珍珠,其以强调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品德教育,避免功利色彩极强的科举教育,把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挥到了淋漓敬致。书院作为传播的场所,具有明确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规定了书院的培养目标,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以及书院生活的一些基本守则。在宋代,书院的学规就是其教育方针,这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揭示”最为有名,不仅成了各个书院的范本,而且还影响了官学。作为一个教育大家,朱熹提出了书院教育的根本方针。这方针就是他提出的“五教”理论。

任何一个现代思想如果与过去的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便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因此,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怎么有鉴别的去借鉴宋代的教育方法,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宋代书院的教育意义(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