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俗世奇人有感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读俗世奇人有感)

俗世出奇人,奇人有奇事。在初中我们就稍稍接触了这本书,书中人物的传奇故事和作者精辟的语言、幽默的笔风无不让我们拍案叫绝。

之所以称之为俗世奇人,就是各个都有一手绝活。书中有句话说得好:“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这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人生大道理:要想在社会上立的住脚,就要有自己拿手的好本领。这在当今人才辈出的社会是显而易见,人人都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没本事的人只能做依赖家人的寄生虫。这也是我敬佩书中奇人的原因之一。

书中的故事,是真是假,是实是虚,让人琢磨不透,正是这样让这本书带有古典传奇色彩,正可谓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每个故事读完,不仅让人为绝活而惊叹,更多的是从故事中折射出来的人物品质、社会现象让人深思。作者虽不明讲,却让人通俗易懂,回味无穷。让人在似褒似贬的语言中感受文章的带给人以至整个社会的震撼。

先来说说正骨医生苏七块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咋一看,还以为苏大夫是重利的小人,其实不是,在三轮车夫张四拿出华大夫借他的七块银元后,苏大夫迅速接上他的骨还免费送他药,人散后他硬是把七块银元还给了华大夫,说道:“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如此品质怎么让人不为之动容,打心眼里佩服。恪守自己的规矩又善良不重利的人在当今社会不多见,又有几个人能在利欲面前能坚持自我,清正廉洁。

恪守自己规矩并不是顽固不化,而是一种威信,如果一个人自己都守不住自己立的规矩,又怎么让他人信服自己?

好嘴杨八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凭着一张好嘴,让自己茶楼一天比一天红火。杨八杨七,一个逢场作戏、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生意场上,三分活,七分说,一张好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一个老老实实却有一手做茶汤的好手艺,他做的茶汤让人喝到碗底都有香味,回味无穷,做的芝麻也叫那个绝。可是当李中堂猛然甩手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时,在场众官员吓懵了,谁也不知道大人发什么火,只有杨八脑子一转,猜到李中堂误把压碎芝麻当做脏东西,赶紧一边叩头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这话一出真是两全其美,一让中堂大人明白自己误把芝麻认成脏物,二来给中堂找台阶下了保住自己茶楼招牌。中堂立即明白,打心眼里喜欢这后生,还赏银一百两。此后杨八名声大震,而杨七却无人知晓。

这就摆明了在社会上人要见风使舵能说会道,反应快,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虽说是嘴皮子工夫却能事半功倍,这比老老实实安守本分的人要好得多。这并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变通,现在社会上缺的就是毛遂自荐,勇敢展现自我的人,而“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失传,现在竞争压力太大,又有几个人能遇到自己伯乐,如果不是自己展现才能很快会被埋没,所以一张好嘴是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刘道元活出殡。刘道元活着的时候可风光了,帮大买卖写状纸赚了不少钱,一些穷人家也受他不少恩惠。活着这么舒服,那死了呢?这不,来了一出假死。

人活着倒看不清楚,人“死”了却一清二楚。原先那些受他状纸打赢官司的大买卖一个都没来,被他打输了的却来了,不过是来骂他的,受他恩惠的人不来感恩反倒趁机偷东西,一些不认识的也瞎说来讨债,最最要好的兄弟也反目来抢判官笔。这些戏剧性的一幕幕让刘道元算是“死”明白了。刘道元最后的那声大笑让人不得不心寒,是在苦笑自己,还是嘲笑世人甚至是这个社会?难道只有死了才看清身边的人是真情相待还是虚情假意?社会难道悲哀到如此地步?不过在当今物欲泛滥的社会确实如此,身边朋友太多反而分不清到底谁是真心,陌生人之间有太多猜忌、顾虑、不信任,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金钱的往来而不是沟通,人人都穿上自己的防护衣,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这恰恰造成人们之间的冷漠无情。

当然奇人奇事还有很多如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沾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便单手捏出活人嘴脸;造假画的黄三爷以假乱真耍得行家丢了饭碗等等,皆是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小小的一篇故事却让我们站在旁观者的位置来看待这个社会,去发现社会背后隐藏着的美和丑,也让我们懂得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读这本书,对比之下的我们又是如何。社会需要我们去改造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也要用爱来维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中的那份感动

《读俗世奇人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