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去世前后

马三立去世前后

相声大师马三立去世前后

刘连群文汇报2012-05-23第十五版

  1998年,马三立在中国大戏院参加抗洪救灾募捐义演,时年84岁,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这座华丽的舞台。2000年年底,马三立被确诊为膀胱癌。2001年和2002年,他分别接受了两次手术。2003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一)清晨,马三立溘然长逝。遵照老人生前的遗嘱,后事从简,当天入土为安。

  

晚年再创“单口”艺术高峰

  我与马三立,曾有过长时间的交往。我撰写的《马三立别传》一书,完稿于1990年4月,次年出版后,引起一些反响。

  20世纪90年代,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活力,演出虽然逐渐减少了,社会活动却越来越多。

  这时,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达到了最高峰。1992年11月12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在天津举办“庆祝马三立从事相声艺术六十五周年”活动,与会专家对马三立的艺品和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周后,由文化部群文司、中国曲协艺委会、天津市文化局等联合举办的“马三立杯”业余相声邀请赛揭幕,马三立担任顾问,那是相声界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以艺术家名字冠名的全国性赛事。

  1992年,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王凤山去世后,马三立就只说单口的小段子了。没想到,这一来另辟蹊径,开辟了另一方艺术天地——随着马三立的单口小段《家传秘方》、《八十一层楼》、《讲卫生》、《练气功》、《卖鱼》、《内部电影》、《老头醉酒》的广为流传,人们津津乐道。

  大师的幽默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抓出笑料,信手拈来,激起笑声一片。他接受采访或出席活动,往往有人要求拍照。当时还没有数码相机,人家刚把照相机举起来,马三立故作严肃地问:“胶卷是正品吗?”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他又说:“现在骗人的事太多,不行,先打开看看!”拍照者急了:“一打开胶卷不就……”话到半截,马三立和在场的人都乐了,原来是个“包袱”。马三立受邀去劳教所向失足青少年讲话,刚走下汽车就有两位女警察走上前来,一人一条胳膊搀扶着马老,记者们一路追随照相。走着走着,马三立忽然对女警察说:“能不能由一位扶着我?”女警察不解:“马老,您年纪大了,俩人扶着走不是更稳当吗?”马三立显出为难的样子说:“是,这样是稳当,可你们看这么多记者照相,明天一准儿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扶着他的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

  马三立喜欢古诗词,老来常引诗自娱,他曾抄录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的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诗句中洋溢的明朗、乐观,映照出马三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心境。

  

手不释卷的“马大学问”

  马三立在台上说相声时常自称“马大学问”,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且博闻强记。他早年的名作多是“文段子”,以擅长文哏著称,内容离不开引经据典之乎者也,虽然往往是“歪批”,原文却是要货真价实的,他说来流畅自如,一气贯通,断句、语气准确妥帖,这和他在古典文学上下过很深的功夫是分不开的。马三立读书,涉猎面很广,从古诗文到演义、评话、野史、传奇、志异、笑林以至科普读物都读。为了在相声中讥讽那些迷信算卦的人,他还读了许多相书。他认为相声演员的肚子应该是“杂货铺”,脑子里应该装有一部“百科全书”,这样才会在台上传达给观众更多的东西。

  除了读书,马三立还喜欢看戏、习画写字、看足球。戏曲和曲艺历来不分家,看戏是他一生的爱好,由此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能粉墨登场,晚年偶尔在庆典或联欢性的合作戏中“客串”角色,虽然嗓音欠佳,却总能给人们带来笑声。他爱好国画、书法,原为自修自娱,晚年上门求取墨宝的人却越来越多。他对足球不仅爱看,而且很有研究。

  1998年,马三立在中国大戏院参加抗洪救灾募捐义演,时年八十四岁。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这座华丽的舞台。

  晚年的马三立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十一条不该”中,有“不该办的事情,不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不该得的报酬,不要……”等。“三不”是“不为名利得失伤脑筋;不羡慕妒忌大款大腕;不在艺术上消极灰心”。“三对”是“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

  

病中笑别舞台

  2000年年底,马三立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膀胱癌。2001年春天接受第一次手术后,病情有所缓解。这个幽默的老人,生病住院期间仍然乐观、豁达,笑口常开。术后伤口疼痛,医生对他说实在太疼就打止疼针,他问是打杜冷丁吗?医生说是,马三立知道杜冷丁类药物容易上瘾,就忍着疼痛不打。他对医生说:“少打这样的针,回头病好了出院没回家,从医院直奔戒毒所就麻烦了!”在场医护人员都忍不住笑了,感慨病痛中的老人还如此风趣。

  2001年12月8日晚,天津《今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络绎不绝的人冒雪从四面八方赶到天津市体育馆,都想再看一看告别舞台的大师的身影。

  晚会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倪萍主持,苏文茂、马季、常宝华、姜昆、冯巩、牛群等几代相声名家出席,歌唱家李光羲、马玉涛、郭颂及曲艺界、戏曲界的众多著名演员助兴演出,群星荟萃。

  最后,马三立登场了。仍是一身灰色中山装,灰发梳理得一丝不乱,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不知道的人,丝毫看不出他已身患绝症,不久前刚动过大手术。他站在舞台上,精神矍铄,笑容可掬。

  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待如潮的掌声停息下来,大厅里鸦雀无声,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叫马三立……”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轻轻化解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然后他张望一下满台的鲜花和花篮,抬头面向观众,用有些惶恐和腼腆的语气问道:“……我值吗?”场内迅即响起了雷鸣般的回应:“值!”

  他笑了,观众也笑了。

  人们很难察觉他的表演是何时开始的——鲜花引起的话题还在延续:“台上摆了这么多鲜花真香啊,省得往后给我买花圈了……真到那天,必须送真花,假的不行啊!”原本是一语双关,观众却不知道另有隐情,笑声四起。

  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隆重、严肃的气氛。相声就是让人们笑的,他要把笑进行到底。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今天我告别舞台,不等于我告别相声,我还要继续努力。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利用同台演员的名字“现挂”,从来是马三立的拿手好戏:“倪萍叫我唱一段,我这声音怎么能比得上李光羲呢,李光羲是金钟儿嗓子。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嗓子呢,他平时就注意保护,不抽烟、不喝酒,干东西不吃,李光羲,光喝稀的……还有郭颂,我们认识好几年了,他不忌口,葱、姜、蒜什么都吃,辣椒也吃。我一想对呀,他叫郭颂啊,不管什么吃的,端起锅来就往嘴里送!”逗得观众大笑。

  主持人倪萍恭维他:“马老今天穿得这么帅,太漂亮了!”马三立说长这么大,没人夸自己漂亮。倪萍说现在流行减肥,您这么瘦,所以最漂亮。马三立说不敢减肥了,没的减了,长这么大,没超过一百斤。然后指一指旁边的赵忠祥:“他的袜子能给我改一背心……”

  就这样,一台告别晚会,或自我调侃,或就地取材,引得现场笑声不断。众明星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时,他仍然不让气氛庄严起来——当被称作当代相声领军人物的马季神态虔诚地向马三立表示崇敬之情,赞誉马老是相声艺术的一座丰碑,并献上自己手书的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全场又一次大笑。

  2002年,马三立病情转重,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此后卧床、输液,身体日渐虚弱。家人不告诉他是什么病,他也一直不问自己患的是什么病。

  2003年年初,马三立病情恶化,仅靠输液和氧气维持生命。临近春节的一天,他问家人是什么日子,女儿告诉他是腊月二十八,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无论如何不能死在“年下”(指春节前后),要不,你们过不好年……以后年年都过不好年……他没有再说下去,床前侍候的孩子们已泪如雨下。

  舐犊情深,父亲之心创造了奇迹——他真的坚持到了春节过后。2003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一)清晨6时45分,马三立溘然长逝。

  遵照老人生前的遗嘱,后事从简,不给领导、组织和各方面添麻烦,当天入土为安。

  那天下午,天津红桥区的一座清真寺内,闻讯赶来的生前好友和老观众送别马三立。老人走得很安静。

  随后,媒体连续发表了大量报道和悼念文章。

  2003年3月25日,在天津隆重举行了“马三立艺术人生追思座谈会”。

  2003年11月18日,马三立纪念铜像在他的母校——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落成。

  摘自《名人传记2012年第4期》 作者:刘连群

《马三立去世前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