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沿革

渭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沿革

渭南为陕东重镇,民殷物阜,明清两代,书院迭兴,如正学,如五凤,如象峰、景贤,皆先儒施救之府而人物之渊也。清末改制,出院蜕化而为学堂,渭水以北为景贤,渭水以南为象峰,提倡新学,颇著成效,今吾县硕儒旧多出自此二校之门。至民国肇兴,县中人士继起分区创立学校,教育益形进步。固市为渭北商业区,以全县面积论,适居其中心,四方青年就学,较他处为便,学校之设立,实有其必然性,而其发展变较他处为易,今则经县行政会议改固市为文化乡矣,吾县人士对於斯乡之重视,概可知也,兹值简师周岁纪念,援述本校沿革以明过去不可泯灭之功绩,且使后来者,善为爱护而倍加努力焉。

民国十一年始定名为固市高等小学校,公推黄裕如为校长,当时经费由渭北四区担任,黄君就过去三王庙址,扩充校舍,始具雏形,黄君鉴於乡村师资之缺乏,十二年增设单级师范班,二年毕业,此实为吾渭有中等学校之始。当时靖国军主政渭北,汲汲焉以提倡教育为急务,於是在固市驻军首领蒋朗亭囊赞之下,黄君力谋设立初中,与马君鹤汀,贾君雨天朝夕画,筹款建筑,今之学校围墙,宿舍,附小教室,皆马君监修而成功者也。如此,苦心经营而渭阳中学於焉成立。

民国十三年贾雨天任渭阳中学校校长,而以固市高等小学为附属小学,斯时学校初创,校舍狭小,主校政者,日以扩充校舍为念,其他设备,实无暇顾及也。

十四年韩树模(字仲范)任渭中校长,仲范为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且从事教育有年,富有经验,上任后延揽异地人材任教职,当时经费充裕,学校各种设备亦逐渐完善,陕东各县远道至渭阳求学者甚多,计中学六班,小学七班,学生共五百余人,颇具一时之盛,仲范对添建校舍,更加努力,今之教员宿舍,各股办公室,简师教室,皆韩校长任内所规划建修者也。十六年杨荃骏为陕西教育厅长,渭阳中学即於此时进行立案手续,已蒙准予备案。未几仲范因事去平,辞校长职务。

十六年六月校明庆(字吉甫)继任校长职务,吉甫为北京大学文科毕业,少年英俊而又才干,增购图书仪器,建修理化教室,蓄意整顿以求发展嗣以人事变迁,天灾影响,於十七年渭中遂暂告停办。十八年渭北士绅以渭阳中学停办后,校地驻扎军队,门窗桌凳,以及教具图书,已被损毁无余,於是商情南汉卿为固市高等小学校长,暂行维持校址,以免军队继续破坏,但值秦中大饥,渭北为甚,人民生活惟艰,无力供给子弟读书,故仅有学生四五十名。而学校后院尚为华洋赈会举办之粥厂所借用。

十九年前汉卿辞职,尹春发任小学校长,时经费无着。仅以渭中过去之学田地租及固市镇之炭秤木用等税收,难苦维持,然因年荒未过,学生人数依然。

二十一年三月教育局委李超裕为小学校长,而经费艰窘,校务难言改进,得维持现状亦至不易也。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教育局以固市小学经济支绌,难谋发展,改为县立第二小学委杜俊德为校长,经费由县教育经费项下支给,於是补苴罅漏,添购校具,数年来襄颓气象,於兹不变,学生人数增至百五十名。

二十三年杜俊德被调为教育局督学,委常步杰为校长,常君为前渭阳中学毕业;目击母校过去之被摧毁情况,加整理,力求振作,又值年丰,农村经济状况略有余机,学生日众,委任一年而学生增至二百八十人。

是年六月渭南士绅鉴於省立三原女中之增设,私立尧山中学之筹备,及潼关职业学校之扩充,恢复渭中之念日浓,且陇海铁路西行猛进,地方交通益增便利,愈感文化落后之可悲,振兴教育之重要,恢复渭中,更觉刻不容缓。於是有雷五斋、马子宜、刘振支、张继华、常步杰等发起,假二小召集县中各机关领袖及在野名流开会筹商,复校之念早已埋藏於人心,一经提议,咸表赞同,当场推举董事,一方向县府变渉经费,一方即招生开学,七年停办之渭阳中学,在公众扶植之下,又得与世人相见矣。

八月董事会公推张子厚为校长,就原有校址与县立二小分用,招初中一年级新生七十人,窗门桌凳重新购置,并发捐册,募集图书,虽名恢复,实同创设,即经费无着,然辛苦筹措,未尝少懈。十二月教育厅派郭督学紫峻来校视察,返厅后对整理渭南教育多有建议,渭中改组师范,郭君与有力焉。

二十四年二月教育厅长周学昌委李崇德为渭南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长,令接收渭中,改组师范,崇德委任后拟具改组计划出,保留渭阳初中班,附校授课;划归县立第二小学为附小,以资学生实习,并添招简师新生两班。整理校产,修理校舍,增加童军训练,购置图书仪器,秉承厅令,时谋改进乡村教育,遵守前范,力求保持过去光荣,现已勘定地址,建修附小分校,扩充园地,增辟各种球场,并拟于今年秋季扩充班级,增设操场,已具经费预算表呈县候核矣。

二十五年三月李崇德编述

(选自渭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编印

的《周年纪念特刊》页二至三)

《渭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沿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