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七年级学生共同完成了对《木兰诗》第一课时的学习。课后,我对今天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感慨良多。《木兰诗》是一首著名北朝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话题我认为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这节课我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学习目标,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疏通字音-----朗读诗篇-----复述情节-----朗读诗篇-----认识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美的熏陶。这样设计也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因为一直以来不是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鉴赏,而是不懂得鉴赏的方法。我认为学习诗歌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
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为此,我设计了包含有音频、视频、配乐朗读综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学课堂。首先,我进行配乐范读,范读时将一些生难字故意读错,让学生找出来并纠错。这一环节由于学生预习扎实,所以完成的比较好。用幻灯片生字词展示出来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读准字音。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本来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我也给学生们强调过,让他们反复读诗,要读懂诗歌大意。然而当让他们主动起来展示时,就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来,使课堂陷入一种沉闷氛围究其原因其实不怪学生不主动,还是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的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上比较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所以才使学生不敢站起来说话。这启示我自己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我设计了学生质疑并小组讨论解决疑问的环节。此时,学生对《木兰诗》所讲述的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对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提出疑问,由此展开对木兰此人的分析品评。在我的多次鼓励下,终于有几位同学站起来发问了。但我还是感觉很失败,由于我此前使用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设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所以此时让学生发问,哪怕是无多大讨论价值的问题,学生也无法配合,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全盘的主导教学,没有自主探究的意识,这一点让我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因为新课改模式下,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一条极其漫长的道路,要见效果,非得多年不可,但在当下这却是我们迫在眉睫急需展开的工作,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养成放任自流了,哪怕现时没什么起色,但我相信日积月累下来,他们总会有收获的。
在如何让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这一方面,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最后是在生字词的巩固训练方面,这节课的最后,没有练习巩固,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瑕疵。

总之,学也无涯,教也无涯,有错就改,无则加勉。我们的教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肯定、否定与再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进步的。将不断激励自己,不断追索不断前行

《《木兰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