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点之量变与质变

马原考点之量变与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是考研政治中的常考点,经常以材料题(或选择或分析)的形式来考察。这就要求考生不仅仅要识记基本概念、判断和原理,而且还要灵活运用相关原理——学会用这些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学会从生活现象中总结出相关原理。所以,我们对这一内容的讲授,侧重于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例子来讲解。

  质量互变规律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学习一下质变、量变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各自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先看量变。我们在学习量的含义时,已经指出量本身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因此,量变本身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比如水从20度到30度就是一个温度上的数量变化。一种形式是次序的变动,比如1+2=3,2+1=3这个交换律就表明了次序的变动引起量变。那么,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呢?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不显著的相对稳定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比如,还是刚才的例子。水从20度到30度,仅仅是温度上的变化,水的本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1+22+1仅仅是两个数字的次序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总和却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连续性,是同一个质的范围内的量变。

  接着我们再看质变。什么是质变呢?比起量变,质变比较单一,质变就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比如水变成冰,水变成水蒸气,这些变化都是质变。那么,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呢?质变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比如,水变成冰,我们已经不能用水的标准来衡量冰了。一个人从好公民变成了死囚犯,我们也不能像对待好公民那样对待他。一个人做了变性手术,从男人变成了女人,我们就应该以对待女人的标准来对待他,诸如此类,都是质变。

  那么,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一个人怎么就从一个好公民堕落成死囚犯了呢?水怎么就变成冰了呢?这就涉及到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引起质变。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都是说明了量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两个例子都是数量增减引起的质变。下面举两个次序变动引起质变的例子。比如咱们的经济发展目标,原来是“又快又好”,现在是“又好又快”,好字当头。这两种表述仅仅是把“好”和“快”的次序简单颠倒了一下,它们的意义就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本质不同的。再比如田忌赛马,也说明了次序的变动也会引起质变。下面以图来说明。

  从图表上,第一轮田忌输了,第二轮田忌胜了。自始至终都是同样的马匹,不同的仅仅是出场次序。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单纯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比如咱们烧水。有的人可能就趁烧水这工夫去打个盹儿,结果,他睡着了。等他睡醒,发现已经只有半壶水了。那半壶水上哪去了呢?变成水蒸气了。因为,水加热到100度就开了,如果持续加热的话,那么就会发生质变,水变成水蒸气。如果水熬干了,再持续加热的话,极有可能引起火灾。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这个相互渗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比如烂苹果。苹果不会一下子全部烂掉,而是会一块一块地慢慢变坏。比如点——线————体,这就是一个局部质变引起整个质变的表现。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比如春天时候河水解冻。冰作为旧质,不会一下子全都融化成水;水作为新质,也不会一夜之间充盈整个河道。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的现象,就是先是在冰底下有一些水出现,流水冲刷冰,渐渐地,水量越来越大,冰体积越来越小,我们看见在水面上只有非常少量的浮冰,到最后,整个河道全都是水。这就是旧质在量上逐渐收缩、新质在量上逐渐扩张的表现。

  学完这个原理,他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它的方法论。有两点,一是要注重量的积累,二是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比如,考研政治这个学科,必须得每天学一点,日积月累,最后才能在实战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咱们经常说一句俗话,就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一个时机。

《马原考点之量变与质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