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中的“战争元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分析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中的战争元素
作者:邱迁益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2
摘要: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向后现代主义文学过渡的产物,其产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二战极其衍生的冷战的影响,而纵观黑色幽默小说我们不难找出其中充斥的大量与战争相关的元素,如士兵形象,V2火箭,原子弹,军事间谍等,本篇论文将分析作者采用战争元素刻画主题的原因,以及这些元素的内涵以及对整个黑色幽默小说发展的意义。关键词:黑色幽默小说;战争元素;二战;冷战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作为无疑于对后现代主义影响最大的崛起,以绞刑架下的幽默的独特笔法而闻名于世界文坛,大量充斥的战争元素也在特立于其他后现代文学流派,这其中以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最为典型,战争元素同样充斥于冯内古特的《黑夜母亲》《猫的摇篮》《泰坦的海妖》,品钦的《梅森和迪克逊》《V.》《玫瑰下》《小雨》,巴思的《漂浮的歌剧院》,巴塞尔姆的小说集《糟糕的经历,造作的行为》,库弗的《公开燃烧》中。战争元素的使用溯源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发迹于60年代,在此之前,自二战结束后仅一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希土问题揭开冷战大幕,再到伴随反共大潮而产生的到处捕风捉影而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在社会上的横行,美国人的战争创伤完全没有得到医治的现象。麦卡锡时代人人自危、惶恐终日的大环境氛围是对二战时期战争气氛的延续。《黑夜母亲》中坎贝尔,《玫瑰下》的普泰恩这些间谍形象以及《公开燃烧》中对卢森堡间谍案的映射都是对于当时白色恐怖下心态的讽刺和揭露。而到了6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泥潭不可自拔,加深了战争创伤疼痛感。亲身经历过二战的海勒和冯内古特在此时用文笔再现战争宣泄不满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十多年尚未能摆脱战争思维的美国政治给黑色幽默将战争作为永恒话题提供了可能性的温床。60年代政治上的混乱伴随的却是经济上的繁荣发展,肯尼迪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方兴未艾而编织出的新边疆美梦经由约翰逊伟大社会呼喊的催化将美国经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作为经济腾飞的搭载物的科技革命却由于冷战思维的影响而嬗变出了一系列令人绝望的产物。在大量军费和称霸世界雄心刺激下,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尖端武器应运而生,成为了悬在人们头上的利剑。原本象征希望的彩虹变成了《万有引力之虹》中象征死亡与毁灭的V2火箭,《猫的摇篮》中更是塑造了毁灭世界的九号冰。可见,当时美国人对于科技将会有人类文明的推动机变作绞肉机的担忧心态也是小说中战争元素的采用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黑色幽默小说作家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整个西方文化对于自身处于战后自身处于崩溃困境的反思而衍生出的各种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存在主义与反战思潮带来了反英雄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士兵形象。荒诞戏剧和现代语言学带来了支离破碎的战争场面。总之,对于二战带来的精神影响的反思给战争元素带来了文化大背景因素,这在下一章节有更详尽的论述。
黑色幽默作家大多也有过军旅经历,如海勒,冯内古特,巴塞尔姆,品钦。这使得战争对于他们更加的有熟悉感。比利被俘的情节就是基于冯内古特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中的亲身体验,海勒担任科西嘉轰炸机大队投弹手的经历则反映在了约瑟连的人物形象上。参军乃至参战的经历是采用战争元素的个人因素。
总结:在西方对于二战破坏性进行反思的背景下看到的确是美国政治战争气氛愈浓,这种反差是黑色幽默小说家采用战争元素影射现实,表达悲观和不满的主要原因。战争元素的内涵
总的来看,战争元素的内涵在于其塑造的战争世界观
采用战争元素的黑色幽默小说大多将世界构建的基础退回到了其付梓的60年代前10多年的二战本身。然而将其与传统战争小说相对比(如《西线无战事》《好兵帅克》《细红线》《裸着与死者》等)在对战争世界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在前者不注重刻画战争的残酷性,而是放大组成战争的元素的滑稽、荒诞的一面使整个战争世界呈现出滑稽和荒诞性。在这一过程中,战争元素本身变得怪异,体现出神秘,失真,科幻乃至魔幻化。如经历大战后又被外星人掳走的士兵形象比利;同为士兵形象,通过战争财成为市长甚至国王的米洛;《万有引力之虹》中以性爱地点为发射目标的V2火箭和英空军在吕贝克上空看到天使的场景。而这些放大的,怪异的元素又使整个战争世界变得怪异。如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一方面塑造了一批士兵形象,而又以他们的经历展开皮亚诺萨岛为中心的战争世界,这使得这些形象被扩大了。这些人物形象是怪异的,表现在其心理与行为之上,而这种心理与行为一方面基于怪异22条军规,另一方面又将22条军规的怪异扩大到整个战争的怪异。但怪异的战争世界无论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不能表现战争的历史真实。海勒曾说:在《军规》里,我不对战争题材感兴趣。;品钦的追寻小说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地点上更多表现一种荒诞的幻想;离战争现实最为贴近的冯内古特的小说也由于大量科幻元素的渗入而使其塑造的战争世界完全摆脱历史的框框。由此可见,战争元素的内涵并不是为了表现战争本身某一方面,将他们的集合也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战争。
前文提到,战争元素产生于政治战争气氛渐浓与人文反战思潮流的落差之中而非二战本身,因而,战争元素的内涵中包括反映其付梓时代社会甚至二战本身问题的一面。但时代中由于后现代思潮存在而使得这一内涵的的适用性明显扩大了——具有了普遍性和寓言性,一种新的内涵便诞生了。要探究内涵中的前者,需回到元素产生的时代背景上,而探究后者需回到元素被放大的怪异性本身。
海勒小说表现的是一种怪异的人际关系,这种表现是通过放大以约瑟连为代表的士兵形象和以卡斯卡特为代表的军官形象,以及贯穿全文的22条军规实现的。怪异的人际关系在小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就是约瑟连和卡斯卡特两类人的关系。从时代角度上看,这种关系是海勒本人说的垄断企业,军方与权力勾结的官僚体制下产物,这在历史上可视作(企业)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进一步加深的资本主义其他矛盾。然而分析其怪异本身,士兵被迫绝对服从于军官,原因在于荒诞的、反逻辑的、甚至存在性都值得怀疑的22条军规。这种命令与服从是一种变向的法西斯。而美国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作为宣传的事实与之比较则将其荒诞性更加扩大,可见,这种关系的怪异来源于军规的荒诞,而军规的荒诞则讽刺了战争意义的荒诞。因此,在海勒的小说中,战争元素分别反映问题,问题集合又塑造一种反意义观。在《五号屠场》中也有这一内涵的影子,士兵比利看到英美盟军打着正义旗号血洗德累斯顿这座无任何军事意义的城市。冯内古特是想表达一种反战情绪,但是随着比利的经历愈加荒诞,到外星人看到地球充满杀戮的场景得出地球人一定是最恐怖的结论,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只是充满杀戮却无意义的世界。在《黑夜母亲》中,间谍坎贝尔由于身份的原因不得不随时变换东家,最后却不得信任选择自杀,而这一行为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行动,仅仅一人的遭遇就塑造了一个反意义的世界观。除此之外,《泰坦的海妖》中康斯坦特在中旅行的遭遇和《漂浮歌剧院》中托德在一战中的经历也表现了这一内涵。
一些战争元素的内涵还结合对于科技战争化的担忧心态塑造了一种科技末世观,在《猫的摇篮》中九号冰是一例。在品钦的小说中更加典型,《万有引力之虹》最后V2火箭飞行中的状态就是对末世的语言和警告。品钦的小说中战争元素涉及的内涵相当丰富,更具有普遍性。品钦小说中的战争可以是二战、一战乃至殖民战争使战争本身符号化。因而其内涵受时代局限少些。品钦通过塑造一系列士兵和间谍形象表达包括反标准化观(《小雨》,《V.《梅森和迪克逊》),反弃民观(《玫瑰下》《小雨》),反异化观(《万有引力之虹》,《V.》等等内涵。
作家一方面反映问题,一方面表达内涵,但这都是为了最重视的是小说的气氛的塑造,早期研究简单认为是一种臆造的启示录(末世)气氛,但这种看法具有局限性。这种气氛一方面具有战争气氛的特征,如科技末世观就是基于核战争气氛,但又升华到了世界观的层面。这一世界观中包含了作者通过战争元素反映的问题和观点两大内涵。整个世界处于包括士兵似的标准化,命令式人际关系,科技走向毁灭,机械异化以及其本身找不到意义而呈现出反意义化之中,人与人关系无非就是士兵与士兵,士兵与军官和军官与军官三种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场无声的战争,这就是战争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在后现代思潮中得到了更全面的理论依据,如对于其荒诞、反意义的解构在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对应,反异化,反工具理性标准化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对应,品钦思想甚至在物理学的熵论找到归宿。(《熵》)总体而言,这种战争世界观建立在时代之上,又通过后现代思潮超越时代。战争元素的运用对黑色幽默小说发展的意义
海勒们当然不是首先发现战争世界观中反映的问题的人,战争世界观中异化人际观并非空穴来风。诺曼梅勒在《裸着与死者》中就通过美国军队里官兵关系描写权力与人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詹姆斯琼斯的小说把军营描绘成没有民主和自由的地方。甚至在卡夫卡,斯特林堡,艾略特的作品中看到些许影子。世界观中所有问题是伴随西方世界发展而产生的有一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社会历史根源的问题,而二战则是问题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反思者眼里,二战本身就是一块放大镜,不管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在这些问题反映面前都应该一视同仁。战争元素的运用就是这种观念的一种反映,而通过战争元素能找到了一些问题的科技末日观就是从见识广岛长崎核爆开始的,同时,二战本身放大了问题但解决不了问题,科技末世观中反映的科技从造福人嬗变至控制甚至屠杀人是人文关怀受工具理性压制的产物,这一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无法完全解决。战争世界观中的战争也无法在付梓时结束但黑色幽默小说作家发现这些问题难以解决,因而只能通过将自己置身事外来解脱,这就是黑色幽默的笔法。
另一方面,黑色幽默小说发展中,在继承战争世界观同时也在不断去战争概念,战争元素以内涵的形式保存,其外壳慢慢消失。包括《自动钢琴》(冯内古特)、《出了事了》《像戈尔德一样好》(海勒)、《拍卖49批》《抵抗白昼》(品钦)、《路尽头》《山羊小子加尔斯》(巴思)等等作品将用设公司职员,工程师,教授等普通人的世界表现主题,而这些主题不少基于战争世界观。如《自动钢琴》就是对反标准化观反异化观的表现和《山羊小子加尔斯》对反意义观的表现。
综上所述,战争元素的出现和自身的解构过程反映了黑色幽默小说的发展过程,其内涵化的结果也使黑色幽默小说脱离了对时代的反映,具备了后现代文学对于整个西方文化价值观反思的特点。结语
本篇论文虽然对于战争元素有一定的分析,但是由于国内对于整个流派研究程度有限,因而某些观点还需进一步证明,但无论如何,战争元素和战争世界观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重要部分,对于研究整个黑色幽默小说乃至后现代文学发展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海勒著,杨恝等译.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2][]品钦著.张文宇,黄向荣译.万有引力之虹[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3][]库尔特.冯内古特著.云彩等译.五号屠场·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4]汪小玲著.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分析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中的“战争元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