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05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孔于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是强调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
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后天教育D.知行统一
2 法国卢梭(1712—1778)主要的教育观点是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作品是( ) A.《理想国》B.《政治学》C.《教育漫话》D.《爱弥尔》
3 主张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在做中学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4 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 )

A.组织文化B.管理文化C.设施文化D.制度文化
5 人的记忆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6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 )
A.广义的教育目的B.狭义的教育目的C.广义的教育D.狭义的教育
7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性质是( )
A.选拔性、淘汰性B.目标性、水平性C.参照性、差异性D.常模性、个别性
8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说法是典型的(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个体本位论
9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以下哪三个基本特征? ( )A.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B.强制性、全面性、基础性C.强制性、普遍性、差异性D.强制性、个别性、基础性
10.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11.《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遵循了哪一条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2.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阶段,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以下哪一项不是教师备课的内容? ( )A.钻研教材B.激发动机C.了解学生D.制定教学计划
13.以下哪一项不是选答型试题的优点? ( )

B.A.题目容量多B.知识点覆盖面广C.评分标准固定D.有利于学生思维、写作能力的发展
1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
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燕京大学堂D.燕京同文馆
15.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我们称之为( )
A.结构化策略B.问题化策略C.形式化策略D.综合化策略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17.一个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 )

C.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8.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等,一般是指(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9.德育方法中的陶冶法,包括( )
A.个性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B.人格陶冶、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C.人格陶冶、自然陶冶、艺术陶冶D.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20.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志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每个成员有( )
A.约束、感染、同化作用B.约束、激励、同化作用
C.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D.约束、感染、激励、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教育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教育是____
22.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著名的____”。
2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第三层次是____
24.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异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____,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25.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社会的____背景。
26.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2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____的关系。
28.国家课程的编制往往采用____的开发模式,实施中央一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
29.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____
30.学生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____31.教师备课中要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它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____计划。
32.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____直观。
33.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____的形式出现。
34.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____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5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____、成果评价四个步骤组成。
36.理解教材可以有两种思维途径: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二是从____,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37.我国幅员辽阔,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是为了贯彻____教学原则的要求。
38.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____
39.德育方法中的表扬一般可以分为____和表扬两种方式。
40.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学校文化有什么特征?
42.教师职业有什么特点?
43.教科书有什么作用?
44.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5.班主任如何组建、形成和培养一个班集体?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一位语老师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老师脸一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学的范围,你只要记得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的日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请结合学过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分析。

2005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D 3D 4C 5B 6A 7A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B 15A 16A 17B 18C
19D 20C

二、填空题
21.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22.白板说23.社会实践活动24.自主性和独特性、25.政治、经济、文化26.人格特征27.民主平等28.研制——开发——推广29.基础知识、基本技能30.实践操作练习31.课时计划32.模象直观33.特色课34.社会35.过程评价36.从已知到未知37.理论联系实际38.家庭德育39.赞许40.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三、简答题
41.学核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有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统一体是校风。
42.传递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43.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熟练掌握教科书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根据本学科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4.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结合。
45.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级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论述题
4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成功的条件。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最终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05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到电影院看电影B.幼蜂学筑巢C.师傅带徒弟D.课外活动学做航空模型
2 在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及代表作( )A.洛克、《教育漫话》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卢梭、《爱弥儿》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 在个体发展的动因上,持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荀子C.洛克D.华生
4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5 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哪一条规律的存在,使得有缺陷的儿童接受教育具有可能( )
A.个别差异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
6 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辩证唯物主义理论C.剩余价值学说D.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7 下列中,教育的哪一方面并不受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A.教育的方法与手段B.教育的领导权C.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目的的确立
8 我国哪一部法律对未成年学生应尽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
A.《义务教育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宪法》
9 在师生关系模式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杜威
10.课程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 )
A.教学参考书B.教学计划C.教科书D.教学大纲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什么地位( )
A.主导地位B.支配地位C.从属地位D.主体地位
12.《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的是何种教学原则( )
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3.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手段或方式。下列不属于教学方法的是( )
A.实验法B.灌输法C.谈话法D.练习法
14.在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方面,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创建了道尔顿制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A.打破班级组织.实行小组教学B.教师辅导学生个别自学C.将教学活动分为大班教学,小组学习和独立自学D.在同一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
1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A.综合性、可操作性与灵活性B.科学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C.全面性、适用性与科学性D.基础性、系统性与艺术性
1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这是德育中的 (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伦理教育
17.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内部知、情、意、行诸因素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跟德育内容及方法之间的矛盾
1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B.认知行为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19.学生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具有共同的生活准则B.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C.具有良好的班级氛围D.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20.班级管理的本质在于( )A.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B.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C.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D.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形成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它具体表现为以教师、教材和____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22.二战后,西方经济学家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____
23.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_
24.依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一般称之为____
25.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统称之为教师的____
26.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而在人格上则是____的关系。
27.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人身权和____
28.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作用。
29.注重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它方面的学习的课程,属于____课程。
3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儿童和____
31.教学大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说明部分和____
32.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即背景评价、____、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
33.教学具有教育性是由德国教育家____提出来的。
34.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作测验的____
35.德育过程的结构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以及____四个要素。
36____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37.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____
3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民主型和____
3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___40.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学会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2.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
43.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述。
44.简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你是如何理解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一观点的?依据教学过程这一本质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005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C 3A 4D 5C 6A 7A 8B 9D
10A 11A 12C 13B 14B 15A 16B 17C 18D
19D 20D

二、填空题
21.课堂22.人力资本理论23.可能性24.培养目标25.人格特征26.民主平等27.受教育权28.评价29.拓展型30.知识31.本文部分32.输入评价33.赫尔巴特34.信度(可靠度)35.方法36.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教学37.择业指导38.放任型39.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40.自治管理

三、简答题
4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42学校教育能够按社会要求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4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5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反复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四、论述题
46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学生是教学认识中的主体;教学认识是间接性的认识,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亲身得来的,而是现成的前人认识成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学生在认识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他们的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经历着变化。
依据这些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不应该从成人的认识水平出发去进行教学;由于是间接性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是有领导的认识,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由于是教育性的认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功能。

2006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精神文化B.制度文化C.物质文化D.组织文化
3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艺术教育B.军事体操教育C.渎写算的教育D.文化知识教育
4 我国对教师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是( )A.教师聘任制度B.教师职务制度C.教师资格制度D.教师录用制度
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成熟D.个体实践活动
6 盲人的听觉一般都比较灵敏,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中的( )
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
7 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的学者是 ( )
A.霍尔B.洛克C.华生D.卢梭
8 推动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B.成熟C.环境D.人的主观能动性
9 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分类的 ( )
A.课程的功能B.课程的组织核心C.课程任务D.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51B1958C1985D1986
1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来认识客观世界的( )
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生活经验D.生产经验
12.《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
A.启发式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科书
14.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指的是测量的(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5.教育史上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埃拉斯莫斯D.洛克
16.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 )
A.健康的审美观B.鉴赏美的能力C.感受美的能力D.创造美的能力
1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A.人的生理特征 B.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C.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D.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
18.能够为智育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的是( )A.德育B.体育C.美育D.劳动技术教育
19.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20.新课程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合作、创新B.自主、竞争、发现C.自主、创新、合作D.自主、合作、探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____22.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____23.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____
2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
25.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____
26.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____的品质等。
27.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指的是____
28.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____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29.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对____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30.在泰勒的评价原理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评价模式是____模式。
31.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____,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2.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活动的最好载体是____
33.在我国。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主要是人身权和____
34.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__为中心的管理。
35.教学计划的核心是____
36.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____的教育。
37.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____
38.在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____
3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
40.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性?
42.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何影响?
43.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44.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45.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
46.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学德育方法中的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方法?应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方法?

2006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A 3B 4C 5A 6D 7C 8D 9C 10 D 11A 12A 13B 14B 15C 16D 17D 18A 19 B 20D

二、填空题21.专门职业(专业)22.助产术 23.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24.社会实践25.学校教育26.处理人际关系27.教育理念28.朋友式29.学生30.目标评价31.德育规律32.班集体33.受教育权34.自我管理35.课程设置36.习惯37.备课38.理解教材39.京师同文馆40.择业指导

三、简答题
4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42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3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变课程评价;改革课程管理。
44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45有助力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四、论述题
46(1)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2)批评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3)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的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包括下述几种: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几种处分。
(4)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

2006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 ( )

A.朱熹B.孟子C.孔子D.荀子
2 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哲学家是(

B.)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卢梭
3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德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反映了古代学校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道德性C.刻板性D.专制性
4 在社会各个因素中,决定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5 我国义务教育计划的基本特点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外,还具有( )
A.全面性B.基础性C.针对性D.主体性
6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课程亚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7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是(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B.连续性C.间接性D.示范性
9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单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哪一个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10.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际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颁布于( )A1999B2000C2001

D2002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的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4.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的依据是( )A.教学方法B.教学目标C.教学任务D.教学内容
1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效度B.信度一C.难度D.区分度
16.在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社会行动模式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
D.陶冶法1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加强德育工作B.确定教学内容C.确立教育目的D.选择教学方法
20.集体舆论是指( )
A.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B.班主任所提倡的言论和意见C.集体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论和意见D.集体中优秀分子的言论和意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____
22.美国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
23.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能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24____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25.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____、多样性和互补性等特征。
26.个体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____
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____的教育。29.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
30.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____和学周的安排。
31.根据课程任务。课程类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____和研究型课程。
32.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____
33.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____最早提出的。
34.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中,____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35.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
36.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教育思想。
3T.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职权影响力和____
3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_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9.对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____,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技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40.班级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有明确的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4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了哪些调整。
4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4.简述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45.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是
如何理解师生关系的?

2006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D 4 A 5 B 6 D 7 D 8 D 9 B 10 C 11 C 12 B 13 B 14 C 15 A 16 A 17 A 18 D 19 C 20 A

二、填空题
21.《钦定学堂章程》或《壬寅学制》22.《民本主义与教育》23.人格特征24.成熟25.非正式性26.社会实践27.教育目的28.非认知因素29.未成年公民30.学年编制31.拓展型课程32.生理适宜原则33.赫尔巴特34.讲授新教材35.班级授课制36平行影响37.个性影响力38.教书育人39.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40.共同目标

三、简答题
4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2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3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4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5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包括确定发展目标,建立核心队伍,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形成正确舆论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论述题
46(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2007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学记》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2 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
3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凯洛夫B.杜威C.布鲁纳D.赞柯夫
4 决定教育的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5 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6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A.荀子B.孟子C.孔子D.墨子
7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拓展课程
8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
9 教学计划的核心是( )A.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B.培养目标C.课程设置D.实施要求
10.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1.我国古代的《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和批改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
14.在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关键要素是( )A.知B.情C.意D.行
15.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C.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D.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17.品德是个( )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
18.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20.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 )A.形成良好的班风B.帮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C.开展各种活动D.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的科学。
2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
2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____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2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体现,即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25.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及____等特点。
26.从活动水平的角度来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____
2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____的关系。
28.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29.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3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的多样性。
31.学生的学习有四个特性,它们是____、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32.讲授法有三种方式,它们是讲述、____和讲演。
33.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4.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的总称。
35.美国班杜拉创立的德育模式是____模式。
36.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满足____的需要。
37.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____
3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39.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____,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0.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规章制度具有管理、控制和____的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
4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43.简述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
44.我国中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5.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过程?

2007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B 4A 5C 6A 7B 8A 9C 10 D 11 C 12B 13A 14D 15A 16D 17C 18B 19 C 20 D

二、填空题
21.教育规律22.领会知识23.创造美24.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5.互补性26.社会实践活动27.民主平等28.未成年公民29.人格特征30.职业角色31.独特性32.讲解33.了解学生34.道德教育35.社会模仿36.学生发展37.教育目的3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9.排除学生心理障碍40.教育

三、简答题
4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2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43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
44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5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6(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
(2)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
(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2007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且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康德
2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与《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谁享有机会和接受何程度的教育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4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B.过渡性、多样性、群体性、互补性
C.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成熟性D.多样性、互补性、群体性、不成熟性
5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而言,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前提作用C.主导作用D.导向作用
6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相对性B.阶段性、相对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相对性D.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7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提法,出自于我国的( )A.《宪法》B.《义务教育法》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8 在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教育目的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B.教育目的是客观的C.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D.教育目的是抽象的
9 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其中,对于学生而言,其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权B.享受物质帮助权C.隐私权D.受教育权
10.以下的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
A.遵守法律、法规B.尊敬师长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D.努力学习、成绩优秀
11.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应具有的规定性是( )
A.时限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B.灵活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C.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灵活性D.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12.根据教育理论的研究,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A.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B.稳定性、灵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
C.发展性、灵活性、整体性等原则D.迁移性、发展性、稳定性等原则
13.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并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即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布鲁纳
D.杜威
14.主张在教学中应用产婆术,即用讨论问题的问答方式与人谈话,但不直接把结论教给人,而是指出问题并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15.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客观性、综合性、可操作性B.外显性、整体性、灵活性C.简约性、客观性、整体性
D.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16.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开始遭到批判,最早提出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的是( )
A.圣路易编制法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
17.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 )
A.生活陶冶B.同伴影响C.启发说服D.人格感化
18.在德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是( )
A.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B.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C.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D.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9.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 )A.教育的特点和要求B.学生的发展特点C.教师的个性D.班级的现实发展水平
20.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学校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1939年由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以____为指导,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22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建立了____教育系统。
2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____和发展方向。
24.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主要由学校物质文化、____和精神文化等构成。
25.少年期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文化的转折期,表现出追求____的倾向。
26.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其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主要由生理、心理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7.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的质量规格,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它是____的具体化。
28.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____为重点的教育。
29.学生是发展中的人,____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
3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____
31.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主要由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
32.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____上来。
33.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____之间的矛盾。
34.练习的种类很多,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可以把练习分为模式性练习、独立性练习、____练习等三种类型。
35.课外辅导是教师帮助和辅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上课的____
36.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类型。其中,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____等编组。
3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____进一步深化的。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38.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道德行为的爱憎、好恶的一种内在态度体验,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____作用。
39.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____
40.从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角度而言,一般认为独立教育学的诞生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的出现为标志。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2.简述环境对个体影响的主要表现。
43.什么是课程设计?它具有哪些意义?
44.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45.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应具有的特点。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0)
46.请结合你的教育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的
认识。

2007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D 3A 4A 5B 6D 7D 8B 9B 10D 11D 12A 13A 14A 15D 16B 17D 18B 19D 20B

二、填空题
21.马克思主义22.公立23.性质24.制度文化25.独立26.社会27.教育目的28.创新精神29.中学30.研究能力3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32.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33.实际水平34.创造性35.必要补充36.能力或学习成绩37.科尔伯格38.激励和调节39.活动节律40.《普通教育学》

三、简答题
4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理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2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3.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和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课程设计的意义: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双边活动有其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4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具体而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应实现相互转化。
45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成的。

四、论述题
46.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这种特殊性使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008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于( )A.夏B.商C.周D.春秋战国
2 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
A.《理想国》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画》D.《大教学论》
3 人力资本理论做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
A.舒尔茨B.斯特鲁米林C.凯恩斯D.于光远
4 在现代社会,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5 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的认识上,中国古代孟子所持的观点是( )
A.内发论B.外铄论C.会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6 在人的发展中。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 )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7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替代的关系C.主客体的关系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8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这一教育目的观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伦理本位论D.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9.在以下所罗列的基本原则中,哪一条原则不属于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儿童优先原则
10.在我国,对教师职业角色的法定权利、法定义务作出具体规定的是( )
A.《义务教育法》B.《宪法》C.《教育法》D.《教师法》
11.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制约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儿童、学校B.社会、儿童、知识C.儿童、知识、学校D.社会、学校、知识
12.教学计划是课程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应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
A.教学科目的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1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表述的是以下哪一条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4.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一般程序,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和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15.在教学论中,一般将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之为( )A.课的类型B.课的结构C.课的构成D.课的组织
16.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并占主要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个别教学制D.道尔顿制
17.社会模仿模式是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之~,创立这一德育模式的是( )
A.柯尔伯格B.麦克费尔C.拉斯D.班杜拉
18.在以下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的特点B.德育过程就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C.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D.道德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
19.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20.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主要决定于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随着人类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近代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的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公立教育的崛起以及____是其巨变的重要表现。
22.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____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以及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23.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____构成。
24.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__
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____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6.前苏联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儿童____的发展水平。
27.素质教育是教育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发展性等特征,其中____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28.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____的教育。
29.现代教师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致力追求教师的____是目前大多数国家共同的理想追求。
30.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____作用。
31.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____甚于注重结论。
32.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其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____的要求。
33.教学任务的制定主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____等因素的制约。3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____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35.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____、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备注等。
3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____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流行。
37.德育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____;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8.运用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____
39.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要求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善于发现、使用和培养____来完成。
40.青年期是个体内在力量充实的时期,但高中学生在认识方面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是过分欣赏自我和____;二是心理失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科学技术对教育主要产生哪些影响?
4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3.就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教师一般应扮演哪些角色?
44.德育过程运用说服法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45.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几年前,有一个美国教育家考察团到我国某地考察中学的科学教育,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的课堂里,他们听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这位教师开始上课时即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过程根据目标展开,非常流畅。尤其是学生那对答如流的表现,以及教师对课堂时间分秒不差的准确把握,令陪同听课的一些领导和教师都非常自豪。但是,课结束之后,美国考察团的成员们却流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坦率地提出:既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准确无误地回答。那么学生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吗?为什么?请运用教学理论进行分析。

2008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A 4 B 5A 6D 7D 8 B 9D 10 D 11B 12A 13A 14B 15B 16C 17 D 18B 19 B 20A

二、填空题
21.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2.儒家23.比例24.思想观念25.主观能动性26.已经达到和可能达到27.主体性28.习惯29.专业化水平30.主导31.过程32.卫生学33.教学的时空条件34.直接经验35.课的类型36190237.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38.注重宣传与教育39.积极分子40.苛求社会

三、简答题
4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3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研究者角色。44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45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四、论述题
46.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围绕考生对案例判断后提出的观点,从教师上好课要求的角度,对案例讲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2008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A.所有权B.领导权C.优先权D.控制权
2 《理想国》一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卢梭
3 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开始的是( )
A.《民本主义与教育》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
4.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学科课程标准D.教学计划5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物质生活水平B.文化发展水平C.教育发展水平
D.生产力水平
6 196012月,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这位经济学家是( )A.斯蒂格力茨B.布坎南C.舒尔茨D.科斯
7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过,教育这种文化现象具有( )A.普遍性B.渗透性C.特殊性D.不可替代性
8 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 )A.追求独立倾向期B.自我意识觉醒期C.似懂非懂期D.心理断乳期
9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这就是( )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的
1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A.根本途径B.唯一方法C.主要方法D.最佳途径
11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规定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2.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首先是确认他们是( )A.学生B.国家公民C。受教育者D.独立的社会个体
13.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学生最主要的权利进行了规定。这个最主要的权利是( )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D.人身尊严权
14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常常表现为( )
A.以课堂为中心B.以教师为中心C.以学生为中心D.以书本为中心
1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夸美纽斯B.洛克C.斯宾塞D.朱熹
16.通常我们所说的教材就是( )A.教学活动的材料B.教科书C.参考书D.讲义
17.智力一般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智力的核心是( )A.注意力B.想象力C.记忆力D.思维力
18.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
A.爱国主义教育B.政治教育C.劳动教育D.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19.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0.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我们把这种德育的方法叫做( )A.陶冶法B.感化法C.说服法D.榜样法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____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23.心理学家____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2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作用。
25.如果一个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种情况就是侵害了学生的____权。
2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表明了教师的____角色。
2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8.学生的学习有四个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____
29.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经验,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
30.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____教材。
3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的是教学中要善于运用____性教学原则。
3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____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33.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____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34.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____
3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____
36.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教育的总称。
37.在德育过程中,抓反复,反复抓,体现的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____和反复性规律。
38.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种教学是在贯彻____原则。
39.德育模式当中的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____创立的。
40.我们把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称为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42.简述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
4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44.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45.简述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解。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2008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C 4 C 5D 6C 7C 8D 9A 10B 11A 12 B 13 C 14B 15C 16A 17D 18B 19A 20C

二、填空题
21.夏22.孟子23.皮亚杰24.评价25.隐私26.传道者27.教学计划28.灵活性29.间接30.理解31.启发32.教学33.可靠34.道尔顿制35.灵活性36.道德37.长期性38.直观性39.班杜拉40.道德两难

三、简答题
41.有五个方面:第一,目标明确教师要明白这堂课应使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第二,内容正确。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第三,方法得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第四,表达清晰。第五,气氛热烈。
42(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43(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44.第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第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5(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四、论述题
46(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009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 )A.宫廷化教育B.平民化教育C.正规教育D.教育制度
2 中国古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 )A私塾B太学C私学D乡学
3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始于( )A.《普通教育学》B.《民本主义与教育》C.《爱弥儿》D.《大教学论》
4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A.巴甫洛夫B.巴班斯基C.皮亚杰D.维果茨基
5 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这些规定指的是( )A.学生的身份B.学生的法律地位C.学生的义务D.教师的义务
6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 )A.数量和质量B.规模和速度C.人才培养规格D.公平与效率
7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除了受教育权之外,还有( )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人身权
8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C.促进关系D.交往关系
9 有的人认为人的心灵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属于( )A.白板说B.开放式教育C.发生认识论D.多因素作用论
10198911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旨在体现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公约。这个公约叫做( )A.《学生权利公约》B.《学生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公约》D.《儿童保护公约》
1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
A.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作用C.教育的作用D.环境的作用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讲的是( )
A.教师的传道者角色B.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C.教师的示范者角色D.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3.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未尽义务或违反规定,由此造成的后果则应由( )
A.教师负责B.学校负责C.家长负责D.学生自负
1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以外,还有 ( )A.发展性B.地域性C.基础性D.科学性
15.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分别指的是( )
A.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B.一级课程和三级课程C.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D.二级课程和一级课程
16.如果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我们就说这个测验有(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有一个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这个要求指的是( )A.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B.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C.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D.教师的人格修养
18.安排课程表除了遵循整体性原则和迁移性原则以外,还应当遵循( )A.灵活性原则B.稳定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9.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维多里诺C.拉伯雷D.蒙田
20.目前社会上存在5+2=0的说法,指的是学生接受5天的学校教育被2天的双休13全部抵消掉了。所以,要求学校德育必须贯彻( )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贯彻____的教学原则。
22.教育建立实用功利的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教育的____化。
23.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映了教学过程中____的基本特点。
24.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均有相应的____
25.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2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
2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8.发生认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
29.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提出的,其理论核心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班级的目标管理是可行的。
30.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的关系。
32.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和不利于____
3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即____”的过程。
34.备课内容包括:____、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
36.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7.形式型教学策略就是以教学____为中心的策略。
38.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 ____”是基础, “行是关键。
39.道德教育的____模式是当代道德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道德学说。
40.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____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教育是如何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
42.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4.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人格特征。

2009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4D 5B 6 B 7D 8 A 9 A 10 C 11 A 12 A 13 D 14 C 15 C 16 B 17 B 18 C 19 A 20D

二、填空题
21.循序渐进22.世俗2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4.教科书25.舒尔茨26.培养人27.人的全面发展28.皮亚杰29.德鲁克30.归宿31.民主平等32.因材施教33.从做中学34.钻研教材35.京师同文馆36.间接37.组织形式38.知39.认知40.马卡连柯

三、简答题
41(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2.第一,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第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第三,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3.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第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第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第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44.第一,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第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5.第一,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四、论述题
46.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职业由于其工作对象、工作的手段、工作的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对教师的个性素质也有特定的要求。(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或者说适合于教师工作的个性品质包括了很多内容,如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乐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2)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主要有:冷漠孤僻、木纳呆滞、悲观生气。

2009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学校教育形态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 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学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韩非子
3 《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 “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5 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指的是( )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6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A.前提B.基础C.条件D.目标
7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B.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C.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游戏法、启发法
D.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诵读法、练习法、启发法
8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校本课程
9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 )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0.我国有一部法律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部法律是( )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C.学生的名誉权D.学生的隐私权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学习过程B.教学方法C.学习结果D.教学原则
13.国家课程属( )A.一级课程B.二级课程C.三级课程D.中央课程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是( )
A.《普通教育学》B.《论语》C.《大教学论》D.《学记》
15.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 )
A.民族性B.基础性C.直观性D.发展性
16.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7.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柯尔伯格B.弗洛伊德C.华生D.皮亚杰
18.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麦克费尔D.班杜拉
1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 )A.法国B.日本C.美国D.英国
20教学相长启发诱导指的是(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过程
D.教学组织形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____教育的兴起。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____相结合。
23.生产力对教育起____作用。
2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人名)
25.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____
26.赫尔巴特的理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____中心的特点。
271960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____”。
28.教育目的的层次除了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外,还有一个就是____
29____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30198911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体现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1.中国古代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的代表是____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
33.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所以,开设哪些科目是____的中心问题。
34.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35.德育相对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的总称。
36.班级管理的目标管理模式核心是强调学生以____管理为中心。
37.一般而言,学校不能轻易地处分学生。处分分为警告、____、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38.学生的品德是由____四个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____,三是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4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和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4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43.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44.德育的疏导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联系实际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009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C 5D 6C 7A 8A 9C 10D 11 D 12 A 13A 14C15B 16C 17D 18B 19D 20 A

二、填空题
21.制度化22.行动23.决定24.康德25.杜威26.课堂27.宪章28.教师的教学目标29.教科书30.儿童权利公约31.孟子32.研究33.教学计划34.德育内容35.道德教育36.自我37.记过38.知、情、意、行39.了解学生40.放任的

三、简答题
41.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二,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2.第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3.第一,明确的共同目标。第二.一定的组织结构。第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第四,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44.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5.第一,认识的间接性。第二,认识的交往性。第三,认识的教育性。第四,有领导的认识。

四、论述题
46(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能动性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都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个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能够联系实际情况展开论述的加2分。

、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嘲讽学生、无耐心、对学生有敌意、训斥学生等。

2010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帕森斯B.伊里奇C.杜威D.布鲁纳
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A.《论语》B.《礼记》C.《学记》D.《孟子》
3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D.文化权威者
4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共同制约着教育的( )A.性质B.结构的变化C.内容和手段D.教育者的观念
5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存在不同观点。在以下罗列的研究者中属于外铄论者的是( )A.弗洛伊德B.格塞尔C.华生D.威尔逊
6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是按照从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发展的,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 )
A.身心发展的阶段性B.身心发展的顺序性C.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7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8 卢梭认为理想中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在教育目的观上属于 ( )
A.社会本位论B.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C.伦理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9 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
A.自然成长B.训练C.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教师的严格要求
10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杜威D.凯洛夫
11.在教育发展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泰勒
12.学校组织的艺术团队活动是属于(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13.以下对教学过程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C.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4.以下与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5.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在实际教学中,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之分.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一门学科应完成的任务类型数B.一单元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C.一周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D.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
16.如果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我们就可以说这一测验具有一定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其关键因素是( )A.知B.情C.意D.行
18.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社会交往模式
19.提出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凯洛夫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巴班斯基
2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
A.了解、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D.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22.《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____的原则。
23.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要反映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主要通过制定____、规定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等来实现。
2420世纪20年代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证明教育的经济贡献,但教育对生产力贡献的认识,只有到了60年代,尤其是在____理论形成以后,才真正引起注意。
25.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6.人在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心理学上称为____2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作用。
28.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29.要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就观念层面而言,要正确认识学生的____,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30.在我国的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31.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____
32.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其编订目的在于____国家级课程的内容。
3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多样性与____的统一。
3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5.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6.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____三种。
3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____作用。
38.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____
39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40.舆论是指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____、同化、激励的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2.简述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
43.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
44.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4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
46学生扬扬(化名),现为六年级学生,原来上课不专心,常捣乱,不完成作业,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五年级时新来了一位老师担任班主任.认为应该多鼓励扬扬,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他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一段时间后,效果果然明显,扬扬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但不久,扬扬又犯错误了,一是和许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 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不遵守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老师进行了批评,扬扬竟离开教室扬长而去。请运用教育理论评析老师的教育行为。

2010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A 4 C 5 C 6 B 7C 8D 9 C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15 D 16B 17D 18A 19 C 20 B

二、填空题
21.法律22.循序渐进23.教育目的24.人力资本25.能动性26.年龄特征27.评价2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9.身份和法律地位30.受教育权31.某一门学科
32.补充丰富33.共性34.学科的逻辑系统35.课外辅导36.组配式试题37.主导38.人格感化39.班级40.感染

三、简答题
41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2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43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4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5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四、论述题
46.表扬与批评是学生评价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表扬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思想作出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注意几点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围绕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与运用要求,对案例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2005-200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试卷真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