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苏轼茶诗中的禅意

简析苏轼茶诗中的禅意
作者:梁珍明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5年第01

        【摘 要】苏轼的不少茶诗,渗透着禅学意蕴,将宋代禅茶文化的特色展露无遗。他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将茶、诗与禅三种元素融为一体,将禅意凝结于诗意与茶香之中,同时展现出诗人深邃圆融的生命境界。

        【关键词】苏轼 茶诗 禅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02-02

        在宋代儒、道、佛三教趋于融合的思想背景下,苏轼对儒、道、佛三家思想也是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其外儒内佛道独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苏轼在诗歌创作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修禅的体验和相关的禅理、禅意、禅趣写入诗中。禅思佛性的渗透与拓展,不但可使诗人守执平常心,以任运随缘、超然旷达的心态体悟人生世相,而且可让诗人以静观返照、圆融无碍的方式审视世界,开拓茶诗更为空灵清新的诗境。苏轼茶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任运随缘、圆融无碍的禅悟

        宋代释道原在其所撰的《景德传灯录》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禅宗把自然万物看作佛性的显现,一切自然万物都体现着活泼的佛性。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则指出: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禅、诗与茶的契合点,即在上。以茶参,则禅无处不在,清净诗心则自然而生。苏轼《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心字》一诗,首先写的就是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的禅悟。禅院幽寂,茶笋松杉一派禅味法音;云崖玉醴,洗濯幽人心襟洁净空灵。一眼清泉,仿佛包孕了江湖;万象杂陈,似乎涵蕴了古今。在苏轼的茶诗中,茶显然具有了佛性,象征了朴素中的空寂豁达,正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表征

        正因万物皆为佛性的显现,所以禅宗提倡一种平常心,直契事物本来面目的禅悟观照。所谓平常心,是指法天顺地的自然之心,是涵天容地的包容之心,是超然物外的通达之心,是安然宁静的返朴之心。李海杰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中有精妙概括:茶之洁净冲淡的物理特性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内涵即是以淡泊之心面对一切情感纠葛和名利纷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保持自身平静的心态,没有烦恼挂碍,达到如此境界,也就与禅相通,就与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相差不远了。禅宗这种思维方式,对浸染禅学较深的苏轼影响尤其深远。苏轼经历多年宦海风波和众多人生磨难,在贬谪黄州后,更多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脱。他以禅宗平常心的思想方法来消释人生苦难,借静观返照的视角来对自我进行谛视,形成独特的审美意韵,体现了任运随缘、圆融达观的良好人生态度。他的不少茶诗,体现了这种妙悟自然、任运随缘、圆融无碍的禅悟。

《简析苏轼茶诗中的禅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