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色的关系、三原色与三补色、色彩三要素

光与色的关系
、光与色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由不同的波长组成。通常的白光,如太阳光,是由来400-700纳米不同波长的连续光波混合而成的,它也是我们常说的可见光。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波,使人产生不同的色感。
在光谱中,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转变是逐渐过渡的,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光,由两种以上单色混合而成的色叫复色。物体的色是人的视觉器官受光后在大脑的一种反映。物体的色取决于物体对各种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和透视能力。物体分消色物体和有色物体。

1.消色物体的色

消色物体指黑、白、灰色物体,它对照明光线具有非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被吸收的入射光中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等量的;被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其光谱成分也与入射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当白光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反光率在前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反光率介于两者之间,就呈深浅不同的灰色。2.有色物体的色

有色物体对照明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入射光中被吸收的各种波长的色光是不等到量的,有的被多吸收,有的被少吸收。白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其反射或透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不仅亮度有所减弱,光谱成分也改变了,因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3.光源的光谱成分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

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二、三原色与三补色

三原色:红、绿、蓝RGB三补色:青、品、黄CMY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大自然中人的视觉所能感受的任何一种色彩,但红、绿、蓝三种色光本身却不能由任何其它色光混合产生。所以,红、绿、蓝三种色光是组成各种色彩的基本成分,称为三原色。这三个原色的光波,在可见光谱中,各约占三分之一。
三个原色光,或其中两个原色光以等量增加,就可得到其它任何一种色光,其规律如下:
红光+绿光=黄光1红光+蓝光=品红光2绿光+蓝光=青光3红光+绿光+蓝光=白光(4

根据上述色光叠加的规律,若以(123)三式分别代入(4)式,可得:蓝光+黄光=白光5绿光+品红光=白光6

红光+青光=白光7
凡按适当比例相叠加而能产生白光的两种色光,或者按适当比例混合而能产生黑色或灰色的两种颜色的染料,红与青、绿与品红、蓝与黄六色才在彩色摄影中形成了互为补色的关系,通常称为三补色。这三个补色在可见光谱中,各约占13三原色三补色原理是彩色感光材料料设计和制造的理论基础;弄懂了三原色与三补色的互补关系,就会使用滤色片校正偏色,才能洗印出色彩艳丽的好照片。

三、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它们是评价色彩的主要依据。1.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特征。自然界中色彩的种类很多,色相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颜色的种类变化就叫色相(见图1)。


2.明度
1色相
明度: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颜色有深浅、明暗的变化。比如,深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等黄颜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样,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红颜色在亮度上也不尽相同。这些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一一明度变化。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许多种情况,一是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白色,亮度就会逐渐提高,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但同时它们的纯度(色的饱和度就会降低,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见图2)。3.饱和度
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纯度,也称色的鲜艳程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物体本身的色彩,也有纯度高低之分,西红柿与苹果相比,西红柿的纯度高些,苹果的纯度低些(见图3)。



3饱和度
2明度

《光与色的关系、三原色与三补色、色彩三要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