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科研总结报告

2009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一、 2009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1

(一)科研项目与经费 1

(二)科技成果产出 2

(三)科研基地建设 3

(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4

(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4

(六)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5

(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工作 6

二、 附图 7

1 2009年度各部委到校经费比例 7

2 2002—2009年到校经费 7

3 2002—2009SCISSCIEI收录论文 8

4 2002—2009SCI收录论文 8

5 2002—2009EI收录论文 9

6 2002—2009年授权专利 9

三、 附表 10

1 2009年度各类项目到校经费 10

2 2009年度各学院科研经费 11

3 2009年度各学院SCISSCIEI收录论文 12

4 2009年度获奖科研成果 13

5 2009年度鉴定科研成果 20

6 2009年度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和审定动植物品种 23

7 2009年度软件著作权登记 23

8 2009年度授权专利 33

9 现有省部级以上实验室、中心及野外台站 47


一、2009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2009年度,我校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顶天立地”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和科研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本年度科技工作任务,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产出、科研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服务“三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显著增强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一五”科技工作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进一步夯实了科技工作基础。

(一)科研项目与经费

2009年到校科研经费8.9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38%。纵向经费仍占主体(90%),国家和行业重大项目的经费比重增大,农业部来源经费比例达49.5%2006-2009年累计到校经费22.6亿元,已提前实现了“十一五”经费比“十五”经费(9.3亿元)翻一番的目标。

2009年度组织申报各类项目1398项,批准项目742项。其中:新增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课题34项,获批经费预算额度达到2亿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新增课题60项,批准经费近4000万元。新增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7项,经费1.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149项,经费5200余万元,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29.3%,创我校近年最好成绩;我校倪中福教授和申建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新增各类人文社科项目143项,总经费1423万元,其中首次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获批46项,到校经费近1800万元。横向项目合同292项,合同经费8154万元。

(二)科技成果产出

2009年度我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6项,获奖总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五2006-2009年全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1项,提前完成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中的获国家级奖目标(15-20项)。李宁院士主持完成的“鸡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育种应用”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李洪文教授主持完成的“北方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参与完成的“商品包装、储运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都市型设施园艺栽培模式创新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南方蔬菜生产清洁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粮食保质干燥与储运减损增效技术开发”5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我校还获得省部级奖励35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中华农业科技奖7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农业技术推广奖17项;其他省级科技奖7项。

2009年度全校获授权专利155件,其中发明120件,实用新型35件,专利授权量比2008年增长56%。申请专利334件,其中发明279件,实用新型50件,外观设计5件。2009年度我校31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获得软件著作权132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授权1项,植物品种审定4项。

2009我校论文被SCISSCIEI收录1404篇,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SCI收录论文970篇,EI收录428篇,SSCI收录6。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稳步增长,影响因子大于5.0的论文28在相关学科顶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243篇,比2008年增加28%,占SCI收录论文总数的25%金危危教授科研小组关于“葫芦科植物着丝粒复位”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并入选Nature亮点推荐。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公布的统计结果,我校SCI论文数已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0SSCI论文数已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0

(三)科研基地建设

野外科研基地建设取得优异成绩,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部曲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获得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石元春院士获得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奖,王堃教授郝晋珉教授获先进个人奖;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二期项目获批建设;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建设)、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作物遗传改良、草业科学、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第二轮建设验收;依托我校的兽药安全、饲料效价与安全、家禽品质3个农业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通过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农业部部级质检机构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能力考核。

加强了转基因生物、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转基因重大专项实施。组织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检查,确保建国60周年国庆的安全稳定。2009年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在教育部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专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加大了对省部级科研基地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4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6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1个、省部级实验室2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8个、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8个、农业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4个。这些科研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在科技创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围绕我国“三农”问题和国家农业产业重大需求,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服务农业的新机制、新模式。特聘广教授领办的地方农技推广中心、都市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新模式,在全国和北京郊区等地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蛋鸡、肉牛、牧草、兔、奶牛、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我校6位首席科学家54位岗位科学家,开展了大量技术示范、成果推广培训工作;通过校地、校企等合作,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通过各种展览会,宣传学校科研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校的中农大4号、农大108等玉米系列品种推广1000万亩;农大211、农大3432等小麦新品种推广以及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在河北、河南、天津等地推广1000多万亩;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4449万亩;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机具成果实施5000多万亩;农大3号小型蛋鸡新增4800万只;推广加工葡萄栽培技术5万亩、人工草地建设技术120万亩。2009年我校师生下乡指导农民1.5万人次以上,培训农民12.4万人次以上。

(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为加强人文社科研究,学校成立了人文社科处。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经费突破1000万元,在重大项目申报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相关SSCI/SCI收录论文(含参与作者)达到16篇,EI/ISTP收录论文10篇,CSSCI收录论文179篇。多篇文章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Energy Economics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Journal of Policy Modelling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我校与Emerald主办的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国际期刊正式发行,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举办了CAER第一届国际学术年会、第五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李小云教授等人的研究报告《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与偏离》获2009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六)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学校的科技创新,2009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简称“科研院”),科学安排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增强对科技战略研究和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能力,加强了科研基地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科研院成立以来,按学校设计的职能和模式高效运转,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探索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新型重要科技任务的管理模式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水平,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了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和安全委员会,筹备成立科研院科技咨询委员会。科研院的成立为我校科技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

根据学校相关要求制定和完善科技工作的相关政策,清理校级规章制度17个。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研究助理设置及管理办法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启动了学校“十二五”科技创新规划、野外科研基地建设规划、人文社科振兴计划3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完成了全国高校科技/社科统计、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统计、北京市教育资源统计、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农村领域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数据统计等大量科技统计工作,系统地摸清我校科技资源家底,为学校科技发展决策奠定基础。

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统一部署,组织了科研助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管理协调等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填写学术道德申明表,完成1429份学术道德申明表的收回工作。开展了相关学术道德事件的调查工作。

(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办刊质量提高迅速,入选CS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从0.2 提升至0.72009《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要报》关注的均为我国农业各领域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等职能部门通过立项、讨论等多种形式予以采纳,《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大众科学》等新闻媒体予以采访,其中今年第101112分别刊登的加快高效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的建议”、“我国耕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关于抵御干旱灾害提高农业供水保障能力的建议”均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

《中国农业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