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评定量表

儿童康复评定量表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一、人际关系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1

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2

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3

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4

二、模仿(词和动作)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1

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2

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有时模仿。

3

重度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他人。

4

三、情感反应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1

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份。

2

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份,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3

严重异常: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情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4

四、躯体运用能力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1

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

2

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走。

3

重度异常:如上述所描述的严重而广泛地发生。

4

五、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1

轻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象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2

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

3

严重异常:严重的对物体的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上边发生的情况频繁的发生,很难使儿童分心。

4

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分,与年龄相当:对改变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

1

2分,轻度异常: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反应,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应形式。

2

3分,中度异常: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当干扰他时很难被吸引过来。

3

4分,严重异常: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儿童可能逃跑。

4

七、视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与其他感觉系统是整合方式。

1

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象",有的回避眼光接触,有的凝视空间,有的着迷于灯光。

2

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他们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3

重度异常:对物体和人的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

4

八、听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1

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2

中度异常:对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如很容易受惊,捂上耳朵等)

3

重度异常: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

4

九、近处感觉反应

与年龄相当: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

1

轻度异常:对疼痛或轻度触碰,气味、味道等有点缺乏适当的反应,有时出现一些婴儿吸吮物体的表现。

2

中度异常:对疼痛或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

3

严重异常:过度的集中于触觉的探究感觉而不是功能的作用(吸吮、舔或磨擦),完全忽视疼痛或过分地作出反应。

4

十、焦虑反应

与年龄相当:对情境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并且反应无延长。

1

轻度异常:轻度焦虑反应。

2

中度异常:中度焦虑反应。

3

严重异常:严重的焦虑反应,可能儿童在会见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退缩等。

4

十一、语言交流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语言。

1

轻度异常: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

2

中度异常:缺乏语言或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相混淆(模仿言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3

严重异常: 严重的不正常言语,实质上缺乏可理解的语言或运用特殊的离奇的语言。

4

十二、非语言交流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非语言性交流。

1

轻度异常:非语言交流迟钝,交往仅为简单的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东西。

2

中度异常:缺乏非语言交往,儿童不会利用或对非语言的交往作出反应。

3

严重异常: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的交往。

4

十三、活动很大

与年龄相当:正常活动水平--不多动亦不少动。

1

轻度异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

2

中度异常:活动相当多,并且控制其活动量有困难,或者相当不活动或运动缓慢,检查者很频繁地控制或以极大努力才能得到反应。

3

严重异常:极不正常的活动水平,要么是不停,要么是冷淡的,很难得到儿童对任何事件的反应,差不多不断地需要大人控制。

4

十四、智力功能

与年龄相当:正常智力功能--无迟钝的证据。

1

轻度异常:轻度智力低下--技能低下表现在各个领域。

2

中度异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能明显迟钝,其他的接近年龄水平。

3

严重异常:智力功能严重障碍--某些技能表现迟钝,另外一些在年龄水平以上或不寻常。

4

十五、总的印象

与年龄相当:不是孤独症。

1

轻度异常:轻微的或轻度孤独症。

2

中度异常:孤独症的中度征象。

3

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4

得分: 诊断: 程度:

评估人:

年 月 日

婴儿智力发育判定标准

婴儿智力发育判定标准

时间(距出生时间)

孩子表现

  1.7-3.1

叫名有反应

  3.1-4.1

能分辨母亲

  4.1-5.5

看到物体想抓

  5.3-6.9

照镜子笑

  7.0-9.0

发爸妈单音

  9.6-10.6

会与人再见

  10.2-13.5

学话

  13-18

可在纸上乱画

  18-3

可自己洗手

  3-4.3

可与同龄儿对话

  4.3-5

能说反意词

以本表作为筛查标准,可以及时发现神经发育的超常或迟缓儿童,对孩子将来的智力开发有极大的帮助。

    动作提前1个月出现有可能是超常儿童

    动作落后3个月以内为迟缓儿童;

    动作落后3个月以上为异常儿童;

 

 

下表中列出了一些孩子的危险表现和小动作及该表现对应出现的时间,横向是婴儿的出生时间,纵向为孩子的一些危险表现,建议您通过孩子的月份数进行对照查找。*为危险表现,@是值得注意的表现,#为正常表现。

 

图例:

正常:

#

危险:

*

注意:

@ 

 

婴儿的危险表现

孩子表现/时间(距出生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身体发软

 @

 *

 *

 *

 *

 *

 *

 *

 *

 *

 *

 *

 *

 *

 *

  自发运动减少

 @

 *

 *

 *

 *

 *

 *

 *

 *

 *

 *

 *

 *

 *

 *

  痉挛发作

 @

 *

 *

 *

 *

 *

 *

 *

 *

 *

 *

 *

 *

 *

 *

  哭声微弱

 @

 *

 *

 *

 *

 *

 *

 *

 *

 *

 *

 *

 *

 *

 *

  易惊吓

 @

 *

 *

 *

 *

 *

 *

 *

 *

 *

 *

 *

 *

 *

 *

  好打挺

 @

 *

 *

 *

 *

 *

 *

 *

 *

 *

 *

 *

 *

 *

 *

  身体发硬

 @

 *

 *

 *

 *

 *

 *

 *

 *

 *

 *

 *

 *

 *

 *

  哺乳困难

 @

 *

 *

 *

 *

 *

 *

 *

 *

 *

 *

 *

 *

 *

 *

  固定姿势

 @

 *

 *

 *

 *

 *

 *

 *

 *

 *

 *

 *

 *

 *

 *

  不会笑

 #

 @

 *

 *

 *

 *

 *

 *

 *

 *

 *

 *

 *

 *

 *

  不能抬头

 #

 #

 @

 *

 *

 *

 *

 *

 *

 *

 *

 *

 *

 *

 *

  手紧握

 #

 #

 @

 *

 *

 *

 *

 *

 *

 *

 *

 *

 *

 *

 *

  持续哭闹

 #

 #

 @

 *

 *

 *

 *

 *

 *

 *

 *

 *

 *

 *

 *

  坐位时头部不能竖直

 #

 #

 #

 @

 *

 *

 *

 *

 *

 *

 *

 *

 *

 *

 *

  反应迟钝

 #

 #

 #

 @

 *

 *

 *

 *

 *

 *

 *

 *

 *

 *

 *

  不能伸手抓物

 #

 #

 #

 @

 @

 *

 *

 *

 *

 *

 *

 *

 *

 *

 *

  叫名无反应

 #

 #

 #

 #

 #

 @

 *

 *

 *

 *

 *

 *

 *

 *

 *

  不能抓东西送到嘴

 #

 #

 #

 #

 #

 @

 *

 *

 *

 *

 *

 *

 *

 *

 *

  注视手,不能翻身

 #

 #

 #

 #

 #

 @

 *

 *

 *

 *

 *

 *

 *

 *

 *

  不能使用下肢

 #

 #

 #

 #

 #

 @

 *

 *

 *

 *

 *

 *

 *

 *

 *

  不用单手抓玩

 #

 #

 #

 #

 #

 #

 @

 *

 *

 *

 *

 *

 *

 *

 *

  不会坐

 #

 #

 #

 #

 #

 #

 @

 *

 *

 *

 *

 *

 *

 *

 *

  手笨,捏或掐东西不灵活,不协调

 #

 #

 #

 #

 #

 #

 @

 *

 *

 *

 *

 *

 *

 *

 *

  不会爬

 #

 #

 #

 #

 #

 #

 #

 @

 @

 *

 *

 *

 *

 *

 *

  不能抓东西站立

 #

 #

 #

 #

 #

 #

 #

 #

 #

 @

 *

 *

 *

 *

 *

  用脚尖站立

 #

 #

 #

 #

 #

 #

 #

 #

 #

 @

 *

 *

 *

 *

 *

  不会与人再见

 #

 #

 #

 #

 #

 #

 #

 #

 #

 @

 *

 *

 *

 *

 *

  不会独立站立

 #

 #

 #

 #

 #

 #

 #

 #

 #

 #

 @

 @

 *

 *

 *

  不会走

 #

 #

 #

 #

 #

 #

 #

 #

 #

 #

 #

 #

 @

 *

 *

  流口水

 #

 #

 #

 #

 #

 #

 #

 #

 #

 #

 #

 #

 @

 *

 *

  吃手

 #

 #

 #

 #

 #

 #

 #

 #

 #

 #

 #

 #

 @

 *

 *

提示: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的危险表现或值得注意的表现, 则表明您的孩子有患儿童脑瘫的可能,请按照简单的姿势反射检查页面提供的反射检查进行简单的诊断,或去附近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检查。

    请记住,脑瘫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发现的早,再经过正确的康复治疗,是有可能彻底康复或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表



判断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是否有障碍,首先必须掌握正常儿童的语言能力,熟悉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正常儿童的语音发育

1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除元音外并出现了个别辅音。

2个月的婴儿认识能力有了发育,并从吮吸、咀嚼、吞咽动作中演变而发出音,辅音有所增加,唇音

出现,偶然出现双元音。

3个月的婴儿发音的数量和频率增多。

4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出现了舌尖音和唇齿音。

5个月的婴儿发音数量继续增多,并出现了音节的重复。

6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的声音。

7个月的婴儿单音节继续发育,并出现双音节。

8个月婴儿发音中前后辅音发展快,无规则的说话达高潮。

9个月的婴儿继续模仿声音,并出现模仿语言,有时说出令人难懂的话。

10个月的婴儿能模仿说出爸爸妈妈

11个月的婴儿能自己说出个别有意义的字或词。

12个月的婴儿双元音继续发展,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16—24个月的幼儿发音进一步准确,开始运用字的组合,约25%的语言能使人听懂。

24—30个月的幼儿已掌握90%的元音和双元音,约60%语言能使人听懂。

30—36个月掌握所有的元音和双元音,约75%的语言可使人听懂。

7岁的儿童对所有的语音发音能达到全部正确。

12岁的儿童语言、语法已达到完全正确。

()正常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发育

(0——3个月)

1、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声音做出反应

2、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说话声做出反应

3、以注视的目光对着讲话人的脸

4、持续的目光对视。

(3——6个月)

5、转向讲话人

6、转向发声的方向

(6——9个月)

7、听到叫自己名字时能转向声音发出处

8、安静地注意别人讲话或注视物体

9、模仿摇手说:“Bye-Bye”

(9——12个月)

10、对放下一词能做出反应

11、听到别动不乖时常能中止行为

12、在口头提示下做出摆手或拍手的动作

13、听到家中某成员名字时头转向该成员

14、听到熟悉的玩具名称时能转向该玩具。

(12——18个月)

15、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指出该物体

16、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从2项选择中辨别出该物体

17、听到把某东西给我时能将该物体递给讲话者

18、按照2-3字组成的简单词的指示做出行动

19、指出身体的某一部分

20、听到物体名称从3项选择中辨别该物体。

()正常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育

(0——3个月)

1、啼哭

2、轻轻发声

3咿呀发声

4、尖叫

5、发笑

(3——6个月)

6、使用两个不同的元音

7、单独对咿呀发声

8、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感受

9.对大人的讲话以发声作为回答。

10.发出辅音与元音的组合音,如:bamagada

11.模仿发出连续的音节。

12.模仿讲话样发声。

(6—9个月)

13.模仿讲话。

14.与母亲有意识地对话

(9—12个月)

15.准确地运用妈妈爸爸两词。

16.模仿新的声音。

17.模仿字、词发音,近似准确。

18.主动与别人进行极简单的语言交流。

(12—18个月)

19.发音时出现声调变化。

20.除说爸爸妈妈外开始使用这个

21.当被提问这是什么时,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22.以手势表达需要。

23.能说出4—6个字的句子。

24.模仿说短句。

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



  适用于评定脑瘫儿童的认知、言语、运动、自理、社会适应5个方面的综合功能(见表3)

                      3     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月日           分数/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知功能 6

1 认识常见形状 7

2 分辨常见概念 8 上下楼梯

3 基本空间概念 9 伸手取物

4 认识四种颜色 10 食指取物

5 认识画上东西   自理动作

6 能划圆、竖、横、斜线 1 开水龙头

7 注意力可集中瞬间 2 洗脸、洗手

8 对经过事情的记忆 3 刷牙

9 寻求帮助,表达意愿 4 端碗

10 能数数和做加减法 5 手或勺进食

言语功能 6 脱穿上衣

1 理解如冷、热、饿    7 脱穿裤子

2 有沟通的愿望                8 脱穿鞋袜

3 能理解别人的表情动作         9 解系扣子

4 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10便前、便后处理

5 能说23个字的句子         社会适应

6 能模仿口部动作                   1 认识家庭成员

7 能发BPAOAO           2 尊重别人,见人打招呼

8 遵从简单指令                   3 参与集体性游戏

9 能简单复述                 4 自我称谓和所有关系

10 能看图说简单的话             5 能与母亲离开

运动能力 6 知道注意安全,不动电

1 头部控制                 7 认识所在环境

2 翻身                     8 能否与家人亲近

3                       9 懂得健康与生病

4                    10 能简单回答社会性问题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



功能状态总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 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每项完成记2分,大部分完成记1.5分,完成一半记1分,小部分完成记0.5分,不能完成记0分。(2) 疗效评定标准:总分提高20%或以上为显效,提高1%19%为有效,未提高或减少为无效。(3) 残疾程度标准: 总分>75为轻度,2575分为中度,<25分为重度。

               

GMFM 88项量表

中文版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量表88

A.卧位与翻身

1.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

0头不能维持于中线

1头能维持于中线1-3

2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

3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

方法: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跟随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孩子能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观察其上肢运动是否对称。

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

0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

1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

2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

3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

方法: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手自发地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手指相对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

3.仰卧位:抬头45

0颈部没有屈曲

1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

2抬头小于45

3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

方法: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渐渐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玩具而抬头。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0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

1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

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

3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

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指导者拿一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全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

0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

1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

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

3完成

位置、方法同4

6.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

0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

1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

2伸出右臂、但手不能过中线

3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放松(只要双手不过中线,在中线上或任何位置都可)玩具放置胸部水平使孩子容易得到且又离胸部足够远、引导孩子手伸向空中取物。

方法:要求孩子去拿放在中线位的一个小玩具,然后逐渐把玩具向孩子左侧移动以使孩子的右手越过中线,玩具的位置视孩子的能力而定。

7.仰卧位:左上肢过中线抓玩具

0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

1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

2伸出左臂、但手不能过中线

3完成

位置、方法同6

8.仰卧位:向右翻身成俯卧位

0没有翻身的迹象

1开始翻

2部分翻、不成俯卧

3完成

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和下肢舒适地放松

方法:大年龄孩子简单地要求翻身至俯卧,小年龄孩子经常会向玩具方向翻身。如果孩子完全翻身至俯卧、但右手臂仍压在下面、可以给予3

9.仰卧位:向左翻身成俯卧位

0没有翻身的迹象

1开始翻

2部分翻、不成俯卧

3完成

位置、方法同8

10.仰卧位:竖直抬头

0没有抬头的迹象

1开始抬头、但下巴不能离垫

2抬头、下巴能离垫、头不能竖起

3完成

位置:头在垫子上、手臂、腿舒适地放置(腿部、骨盆必须与垫子接触)头可以面朝下或转向一边。

方法:大孩子可要求其抬头并朝前看。小孩子可以在他们面前放一些玩具或叫他们的名字来吸引他们。并不要求头位于正中线。

11.肘支撑成俯卧位:头抬高,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0没有抬头迹象

1抬头、下巴不能离垫

2抬头、没有竖起、前臂承重

3完成

位置:俯卧位手臂放在前臂可以承重的位置上,如果觉得可能抬头有困难,就必须让孩子头放在垫子上。腿舒适地伸展

方法:鼓励孩子抬头于垂直位并伸手臂。大孩子可以对言语的要求或示范有反应。小孩子则更喜欢在对他面前举起并逐渐抬高的玩具,看有无反应。

12.肘支撑俯卧位:右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

0右前臂没有支撑体重的迹象

1右前臂承重、左臂不支撑,但没有向前伸展

2右前臂承重、左臂部分向前伸展

3完成

位置:头可以处于任何位置、手臂放在可以前臂负重的位置、腿舒适的伸展

方法:在孩子面前约一手臂长度的地方放一个玩具大约在视线水平鼓励其伸出左臂离开垫子向前取玩具。完全伸展是指肘部完全伸展且肩向前臂屈曲

13.肘支撑俯卧位:左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

0左前臂没有支撑体重的迹象

1左前臂承重、右臂不支撑,但没有向前伸展

2左前臂承重、右臂部分向前伸展

3完成

位置、方法同12

14.俯卧位:向右翻身成仰卧位

0没有翻身的迹象

1开始有翻身

2部分向仰卧位翻身

3完成

位置:俯卧位,手臂舒适地放置最好头向下

方法:鼓励孩子在要求或示范下向右翻至仰卧。小孩子可能朝着玩具或照料者翻身。不可以通过摆放手臂使孩子不用抬头只需轻轻用力即可翻至仰卧位,例如右臂屈曲在头下面。虽然下肢保持交叉但能完全翻身可以给3

15.俯卧位:向左翻身成仰卧位

0没有翻身的迹象

1开始有翻身

2部分向仰卧位翻身

3完成

位置、方法同14

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

0没有向右旋转的迹象

1开始用肢体向右旋转

2用四肢向右旋转<90

3完成

位置:孩子舒适地俯卧位、头朝下

方法:放一个玩具在孩子右面并鼓励其旋转。如果你期望孩子能转动90度,则玩具应放在90度以外处。玩具放在90度处的时候,一些孩子会部分旋转后伸右手来够玩具,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已完成动作。如孩子通过爬或翻身来完成此测试的话,可以在开始阶段将玩具放在孩子的右边,通过逐渐移动玩具引导孩子完成

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

0没有向左旋转的迹象

1开始用肢体向左旋转

2用四肢向左旋转<90

3完成

位置、方法同16

B.坐位

18.仰卧位:检查者握孩子双手,拉自己到坐位,头部控制好(头与脊柱成直线或稍向前倾)

0拉到坐位时,头不能控制

1拉到坐位时,头部有控制的迹象

2拉到坐位时,头能控制部分时间

3完成

位置:仰卧位,头放于中线、手臂和腿自然伸展。

方法:检查者的位置应给予孩子坐起所需足够的空间、同时能安全地抓住孩子的手。测试孩子时检查者可以位于其一边,但测试大孩子时需要骑跨在他们的腿上方(小心不能固定他们的腿)

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坐起

0没有向右翻身坐起的迹象(先成俯卧然后坐起不给分)

1向右侧翻,开始有坐起的动作

2向右侧翻,部分坐起

3完成

位置:仰卧位,头放置中线、手臂、腿舒适伸展

方法:指导孩子先翻至右侧然后坐,对于那些已经用这种方法来坐孩子来说,这个很容易明白,但对于那些不用这种方法去坐的孩子来说,需要更多的解释。

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坐起

0没有向左翻身坐起的迹象(先成俯卧然后坐起不给分)

1向左侧翻,开始有坐起的动作

2向左侧翻,部分坐起

3完成

位置、方法同19

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孩子胸部,头部竖直保持3

0头部没有抬起的迹象

1开始有抬起的迹象

2抬头但不能竖直维持3

3完成(头部到垂直位并维持3)

位置:孩子位于任何舒适的坐位、头屈曲向前。

方法:检查者位于孩子后面、将双手放于孩子胸部、另一人在孩子前面举着一个玩具在孩子眼睛水平。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可以用一面墙镜来帮助引起孩子的注意。

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孩子胸部,头正中位保持10

0没有抬起的迹象

1开始抬头、但不在中线

2头抬起位于中线,保持小于10

3完成

位置:孩子位于任何舒适的坐位、头屈曲向前。

方法:指导孩子抬头向前看玩具、希望孩子抬头位于中线、中线是指头位于中间。也就是说矢状面和额状面都垂直。

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

0手臂不能支撑

1保持小于1

2保持1-4

3完成

位置:孩子坐垫子上,可以取任何舒适位,手臂放于最有利支撑的地方。包括前面、旁边或放在身体上,如大腿上。孩子也可以用一个手臂支撑或一手放在另一手臂上。

方法:检查者位于能使孩子表现最好的地方,对于较小的或较重的孩子,检查者可以站在孩子的后面,另一个人能在前面鼓励孩子、孩子面对一面镜子也是有所帮助的。对于大孩子可以简单地要求其保持姿势达到要求的时间。

24.坐在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坐位3

0不能保持坐位、除非手臂支撑

1单个手臂支撑下保持坐位

2没有上臂支撑保持坐位小于3

3完成

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手臂任意放置。

方法:检查者可以位于孩子的前面或后面。许多孩子可以在开始时用手臂支撑、然后依据动作要求或示范抬起一个或双手。小孩子可以开始手臂支撑、然后诱导其为得到他们前面举着的玩具而抬起一个或双手臂,或通过游戏如:拍手,来抬起双手。手臂放松是指手臂不会因为要达到或保持坐位而承重。

25.坐于垫子上:前面放置小玩具,身体前倾触摸玩具,没有上肢支持返回直立坐位

0没有向前倾的迹象

1倾向前但不返回

2倾向前,触摸玩具,在手臂支持下回到直立坐位

3完成

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手的位置可以根据孩子能力而变化但孩子必须能稳定于坐位从而完成该测试。

方法:使玩具离开孩子足够远以至必须前倾向前触摸。这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最初坐的位置、伸臂的运动范围等)。可允许至少一次尝试来判断玩具是否在孩子前倾够得着的地方。对于较小的孩子,可用较大的玩具,使其双手均不承重。

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

0没有触摸玩具的迹象

1开始伸手,但不达到后面

2伸到后面,但没有触及玩具或没有回到原地(手伸到大转子外)

3完成

位置:孩子舒适坐在垫子上(包括W)手臂的位置可以变化、但孩子必须能够坐稳尝试该题。

方法:孩子右边后方45度处放置玩具,距离等于孩子伸出手臂触其臀部的长度。检查者尽量在他右面放置玩具来引起他注意、然后将其放于大概的位置、引诱孩子得到它、使注意力在玩具上是很重要的。

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

0没有触摸玩具的迹象

1开始伸手,但不达到后面

2伸到后面,但没有触及玩具或没有回到原地(手伸到大转子外)

3完成

位置、方法同26

28.右侧横坐:没有上肢支持保持5

0不能保持右侧横坐

1右侧横坐、双手支撑5(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2右侧横坐、右臂支撑5(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3完成

位置:孩子右侧横坐于垫子、开始时可以双臂支撑、然后右手臂支撑或双臂放松。

方法:指导孩子抬起左臂或双臂。一旦你确定其达到了三种之一的姿势时记时5秒,如果孩子不能保持姿势5秒,则尝试在低一级水平记5秒。

29.左侧横坐:没有上肢支持保持5

0不能保持左侧横坐

1左侧横坐、双手支撑5(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2左侧横坐、左臂支撑5(肘部必须离开垫子)

3完成

位置、方法同28

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地降低身体成俯卧位

0没有在控制下降低身体至俯卧位的迹象

1有在控制下降低身体至俯卧位的迹象

2降低身体至俯卧位,但有碰撞(失去控制的动作)

3完成

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

方法:引诱孩子在控制下将他们的手臂放低。控制下暗示动作是规则的或有方向性的。可以简单地要求大孩子趴着躺下。碰撞不包括突然摔下,然后翻到俯卧位。

31.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右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

0没有转成四点位的迹象

1开始有向右转成四点位的动作出现

2部分完成向右翻成四点位

3完成

位置:坐在垫子上、腿舒适地放在前面。(不允许W)

方法:这些孩子通过不同的右侧横坐位转换到四点跪位,或者先向前移动然后向右转越过右腿变成四点跪位。希望他们可以通过上臂承重的方式来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先是用前臂承重后伸直肘部还是直接就用双手承重并不重要,但不可以先转到俯卧位再转成四点位。

32.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左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

0没有转成四点位的迹象

1开始有向左转成四点位的动作出现

2部分完成向左翻成四点位

3完成

位置、方法同31

33.坐于垫子上:不用上肢帮助旋转90

0没有开始旋转的迹象

1开始旋转

2靠手臂帮助旋转90

3完成

位置:孩子可以以任何姿势坐在垫子上。

方法:指导孩子向左或右旋转(任何方向都可以)。孩子可在追逐玩具中旋转、像在俯卧位旋转一样。将玩具置于90度以外但仍在他们的视线之中,不幸的是许多孩子将呈四点位而不是旋转。

34.坐于凳上:上肢及双足不支撑保持10

0不能在凳子上保持坐姿

1保持,手臂支撑,脚支撑10(坐于凳子)

2保持,手臂放松,脚支撑10(坐于凳子)

3完成

位置:孩子位于凳子上、膝盖在边缘、脚悬空、手臂的姿势和脚的支撑能力而定。

方法:放置孩子在大凳子上(脚悬着无支撑),如果达到坐稳则要求孩子抬起手臂而达到手臂放松的姿势,当孩子呈现(手臂放松)之前或之后,记时10秒。

35.站立位:落坐小凳子

0没有坐上小凳子的迹象

1开始坐凳子(有上凳子的企图)

2部分坐上凳子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小凳前、面朝小凳或背朝或平行。可以无支撑或用1-2只手抓住凳子,但躯体不能靠凳子。

方法:希望孩子以任何方式坐到凳子上,可以爬至凳子上并转身或可以下蹲至坐位、大孩子可以在语言的指导下坐到凳子上,小孩子可能对动作示范反应更好,或者用玩具鼓励小孩子坐到凳子上会更好。

36.从地面:坐落小凳子

0没有坐上小凳子的迹象

1开始坐凳子(有上凳子的企图)

2部分坐凳子(靠凳子站立或以凳子为支撑基本达到站立位)

3完成

位置:孩子可以面朝凳子。开始的姿势可以包括在地板上卧、坐、四点位或跪位等任何姿势,但是除外站立位。

方法:和35不同,本项测试试图证明孩子是否能从地板上坐起来坐到小凳子上和35一样孩子可以选择任何方式坐到小凳子上。

37.从地面:落坐大椅子

0没有坐上大凳子的迹象

1开始坐凳子(有上凳子的企图)

2部分坐凳子(靠凳子站立或以凳子为支撑基本达到站立位)

3完成

位置:把孩子放置在大凳子前的地板上。在地板上指不包括站的任何姿势、它包括躺、坐、四点位或跪。

方法:孩子是否能从地板起来而坐在大凳子上,与3536一样,孩子可以选择任何方式,要求孩子爬到凳子上。在凳子上可以采取任何坐姿。

C.爬与跪

38.俯卧位:向前方腹爬1.8

0没有匍匐向前的迹象

1匍匐向前小于0.6

2匍匐向前0.6-1.5

3完成

位置:孩子舒适地俯卧在一块2.4米垫子的一头。

方法:指导孩子腹部贴地,靠手臂及腿向前移。放置一件玩具在垫子上,从而为孩子提供一个爬的目标,玩具应该放在1.8米以外以免使孩子没爬到1.8米就能抓到它,用孩子身体的某一部分来判断其移动的距离。建立一个低的通道可以阻止小孩子使用四点爬来完成此项测试

39.点支持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10

0手和膝不能持续承重

1手和膝能承重,维持小于3(有企图保持姿势现象)

2手和膝能承重维持3-9

3完成

位置:孩子舒适地在垫子上呈四点位,头、躯干和骨盆必须离开垫子,也不能放在小腿上。

方法:指导孩子保持姿势来达到所要求的时间。用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助于完成测试。

40.四点位:不用上肢支撑成坐位

0没有坐的迹象

1开始尝试成坐位

2成坐位、但需手臂支撑(1-2个手臂支撑)

3完成

位置:将孩子舒适地置于四点位,放在垫子上(孩子必须能够保持四点位)

方法:直到孩子去坐。孩子在自己尝试前的过渡期中需要示范或身体的帮助。

41.俯卧位:成四点位,手和膝承重

0没有成四点位的迹象

1开始有成四点位的动作(<10%)

2部分成四点位(10%-90%)

3完成

位置:孩子放在垫子上、舒适地俯卧。

方法:指导孩子摆出四点位,记住四点位的排列可能多种多样,小孩子经常会自发地转成四点位,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用语言鼓励或用玩具逐步引导来转成四点位。

42.四点位:右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

0右手臂没有伸出向前的迹象

1右手臂开始向前伸出(<10%)

2右手臂部分向前伸出(10%-90%)

3完成

位置:孩子在垫子上,舒适地位于四点位、孩子必须保持四点位并尝试该题

方法:可以简单要求大孩子伸出右手向前在肩水平之上、许多孩子需要鼓励其向前伸向治疗者的手或玩具。当要求孩子伸展右臂向前达到肩水平上时,必须在适当的高度放置玩具。

43.四点位:左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

0左手臂没有向前的迹象

1左手臂开始向前伸出(<10%)

2左手臂部分向前伸出(10%-90%)

3 完成

位置、方法同42

44.四点位:向前四点爬或蛙跳1.8

0没有向前膝手爬或蛙跳的迹象

1向前四点爬或蛙跳小于0.6

2向前四点爬或蛙跳0.6-1.5

3完成

位置:将孩子放于2.4米的垫子一端,呈四点位,孩子至少能保持四点位片刻。

方法:指导孩子用手和膝朝前爬或移动至垫子的另一端,是指用手、膝移动可以不交替。蛙跳是指突然地移动可以包括兔子跳。可以用玩具逐步诱导孩子接近目标。

45.四点位:向前四点交替性四点爬1.8

0没有向前交替性四点爬的迹象

1向前交替四点爬小于0.6

2向前交替四点爬0.6-1.5

3完成

位置:令孩子成四点位放于2.4米的垫子一端,孩子必须能够四点位。

方法:指导孩子向前交互爬至尽头。交替爬是指当手和膝向前移动时为双手臂及腿的交替运动。这些交替运动不需要很协调。但不能蛙跳。

46.四点位:用手和膝/脚爬上四级台阶

0没有爬台阶的迹象

1用手和膝/脚爬1

2用手和膝/脚爬2-3

3完成

位置:四点位。4-6级标准尺寸(18厘米高)的台阶,也可以从站立位开始。

方法:指导孩子向上爬,孩子可通过示范或进一步用玩具来引发。检查者应该在孩子后面从减少摔下受伤的可能。向上移动时孩子向后坐下是不可以的。双手臂和腿必须达到第四级才能得3分。

47.四点位:用手和膝/脚退着爬下四级台阶

0没有退着爬下台阶的迹象

1退着爬下1

2退着爬下2-3

3完成

位置:孩子取四点位,放在4-4级楼梯的顶端

方法:指导孩子一步一格向下爬,采用腹爬和四点爬的方式均可。

48.坐垫子上:先使用上肢帮助孩子成高跪位,然后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

0当被放置在高跪位时,孩子不能抓着凳子维持该姿势

1当被放置在高跪位时,孩子能抓着凳子维持10(开始位置:把孩子放置在高跪位抓住凳子)

2孩子抓着凳子成高跪位并维持10(开始位置:坐于垫子,前面放凳子)

3完成(从垫子上的任何坐姿开始)

位置:各级评分的开始位置不相同

方法:需要先做几次测试来了解孩子是否能够从坐位到高跪以及是否需要使用凳子。指导孩子通过手臂协助来完成高跪位。在凳子上放置玩具有助于达到测试要求的时间。臀部与小腿或垫子相接触是不标准的。

49.高跪位:先使用上肢帮助成右膝半跪位,然后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

0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不能抓着凳子维持该姿势

1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能抓着凳子维持10(开始位置:把孩子放置在左膝半跪位并抓住凳子)

2孩子抓着凳子成半跪位置,并维持10(开始位置:跪于垫子,前面放置凳子)

3 完成(开始位置:在垫子上成高跪位)

位置:各级评分的开始位置均不相同。

方法:需要先做几次测试来了解孩子是否能够从高跪位到右膝半跪以及是否需要使用凳子。

半跪是指重量位于一个膝和对面的脚上、当臀部接触小腿或垫子是不标准。

50.高跪位:先使用上肢帮助成左膝半跪位,然后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

0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不能抓着凳子维持该姿势

1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能抓着凳子维持10(开始位置:把孩子放置在左膝半跪位并抓住凳子)

2孩子抓着凳子成半跪位置,并维持10(开始位置:跪于垫子,前面放置凳子)

3完成(开始位置:在垫子上成高跪位)

位置、方法同49

51.高跪位:不用上肢支撑向前跪走10

0没有跪着向前走的迹象

1需两手拉着向前跪走10(可以使用本测试中任何器械用来抓握,如小凳子或者平行杆,但不可以拉着人跪走)

2需单手拉着向前跪走10

3完成

位置:令孩子跪在垫子上

方法:指导孩子用膝盖向前至少走10步、向前一步是指一条腿从离开地板到与之接触的整个运动

D.站立位

52.地面:抓着大凳子拉自己站起

0不能

1完成10

2完成10-90

3完成

位置:孩子位于大凳子前的垫子上,可以是除了站立以外的任何姿势。

方法:指导孩子拉着凳子自己站起来。可以使用示范、言语鼓励、玩具诱导等方法。主要测试孩子拉着站起来的能力而不是站的质量。

53.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3

0不能抓着凳子等维持站立

1两手抓着,维持站立位3(可以前臂靠器械或部分躯体碰到器械)

2一手抓着,维持站立位3(除了单手以外躯体任何部分不能碰到器械)

3完成

位置:孩子舒适地站立在地板上(不同姿势开始)

方法:指导孩子脱离任何支撑保持站立,手臂放开达3秒即可得3

54.站立:单手抓住大凳子,抬起右脚,保持3

0右脚没有抬起的迹象

1两手支持,抬起右脚小于3(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

2两手支持,抬起右脚达秒(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

3完成

位置:孩子位于凳子的旁边,站在地上而不是垫子上,拉着大凳子。面对凳子(不同姿势开始)

方法:孩子是否开始时能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凳子、抬起的腿必须完全靠近地板。孩子也可以通过站在一件玩具上也可穿裤子使其抬腿。前臂可以靠器械。

55.站立:单手抓住大凳子,抬起左脚,保持3

0右脚没有抬起的迹象

1两手支持,抬起右脚小于3(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

2两手支持,抬起右脚达秒(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

3完成

位置、方法同54

56.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20

0手臂不支撑时不能保持站立

1手臂不支撑,维持站立位小于3

2手臂不支撑,维持站立位3-19

3完成

位置:孩子舒适地站立在地板上而不是垫子上,可以有支持或没有支持。

方法:此题主要观察孩子站立的时间。孩子可以调节他们的姿势。但不可以向任何方向跨步,可以使用言语鼓励或玩具诱导的方法使孩子维持站立位。

57.站立:抬起左脚,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

0手臂不支撑时不抬左脚

1手臂不支撑,抬左脚小于3

2手臂不支撑,抬左脚3-9

3完成

位置:孩子站立在地板上,手臂不支撑

方法:指导孩子抬起左脚离开地面,用右腿站立保持10秒。可以使用垫子以减少摔伤的可能,但是这样会增加此项测试的难度。

58.站立:抬起右脚,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

0手臂不支撑时不抬右脚

1手臂不支撑,抬右脚小于3

2手臂不支撑,抬右脚3-9

3完成

位置、方法同57

59.坐在小凳子上:不用上肢帮助站起

0没有站起的迹象

1开始有站起的动作

2上肢支持在凳子上站起来(达到站立位时手要放开)

3完成(在姿势转换过程中不能有手/臂的帮助)

位置:孩子坐在小凳子上、小凳子高度合适、孩子坐着时、脚可以平放在地板上,膝盖屈曲90度。

方法:此题主要观察孩子站立的时间,孩子可以调节他们的姿势。但不可以向任何方向跨步,可以使用言语鼓励或玩具诱导的方法使孩子维持站立位。

60.高跪位:通过右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帮助

0没有站起的迹象

1开始有站起的动作

2上肢支持手下站起来(可以不使用半跪位)

3完成(手臂不能放在垫子或身体上进行协助,在从高跪到站立的转换过程中必须使用半跪位)

位置:使孩子舒适地跪于垫子上,手臂不承重。

方法:指导孩子从高跪位成站位,不用任何外来支撑如家具或地板。可能需要示范。可以通过几次预试观察孩子是否需要使用半跪位。

61.高跪位:通过左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帮助

0没有站的迹象

1开始有站的动作

2上肢支持下站起来(可以不使用半跪位)

3完成(手臂不能放在垫子或身体上进行协助,在从高跪到站立的转换过程中必须使用半跪位)

位置、方法同60

62.站立位:有控制地降低身体坐到地面,不用上肢的帮助

0拉着器械不能降低身体到地面

1能够降低身体到地面,但是有撞击(中途失去控制)

2在手臂帮助下或者拉着器械降低身体坐到地面(手臂可以用来维持平衡或者撑起在地面或身体上)

3完成(运动有规律,有方向性)

位置:孩子舒适地站在地板上或者垫子上,孩子必须能够在手臂不支撑情况下站立。

方法:指导孩子降低身体坐到地板上,可以包括任何坐的姿势。可能需要几次预测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手臂的帮助或者抓着器械。坐下后可以抓住任何器械。

63.站立位:成蹲位,不用上肢帮助

0没有蹲的迹象

1开始有蹲的动作(可以依靠手臂或器械帮助)

2在手臂帮助下或者拉着东西蹲(手臂可以用来维持平衡或者撑在地面或身体上)

3完成

位置:站立在地板上或者垫子上。孩子必须能够在手臂不支撑情况下站立

方法:指导孩子降低身体蹲下来,是指接近地面的蜷或弯膝坐在脚后跟上。可能需要几次预测试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手臂的帮助或者需要抓住器械。

64.站立位:不用上肢的帮助,从地面拾物再返回成站立位

0不从地面上拾物

1开始从地面上拾物(可以依靠器械的帮助)

2手臂支撑,从地面上拾物

3完成

位置:站立,手臂不支撑

方法:在孩子面前的地上放一个小玩具,指导孩子拾起玩具并从新站立。可以需要几次预测试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手臂的帮助或者需要抓着器械。

E.行走、跑、跳

65.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右侧横走5

0不走

1向右横走小于1

2向右横走1-4

3完成

位置:孩子面对大凳子站立并用双手抓住。臂腿承重,可用栏杆替代

方法:允许孩子稍转身但必须横向跨步。

66.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左侧横走5

0不走

1向左横走小于1

2向左横走1-4

3完成

位置、方法同65

67.站立:牵两手向前走10

0不走

1向前走小于3

2向前走3-9

3完成

位置:面对面站着孩子扶住检查者双手,检查者在前面提供支持但绝大部分承重依靠孩子自己。

方法:指导孩子尽可能地向前走,直至10步。行走应连续,可以有1-2秒的停顿,但不可以更长。

68.站立:牵单手向前走10

0不走

1向前走小于3

2向前走3-9

3完成

位置:孩子站着、一只手扶住检查者,检查者在孩子前面或旁边。

方法:行走应连续可有1-2秒的停顿,但不可以更长。

69.站立:向前走10

0不走

1向前走小于3

2向前走3-9

3完成

位置:孩子必须能独立站立

方法:指导孩子尽可能向前走至10步。脚步必须连贯,之间可有1-2秒的停顿,但过长则考虑终止评估。

70.站立:向前走10步,停止,转180度,返回

0向前走10步,停止会摔倒

1向前走10步,停下,没有开始转身

2前走10步停下,转身小于180

3完成

位置:站立

方法:强调顺序、孩子必须先停后转身。3分强调转身180度和再开始返回,返回后不必计算步数

71.站立:后退10

0不后退

1后退3

2后退3-9

3完成

位置:站立

方法:指导孩子尽可能向后退至10步。后退时步子的大小并不重要、步子必须连贯、可有1-2秒的停顿。但过长则要考虑终止评估。

72.站立:两手提大物向前走10

0拿大物不走

1单手拿小物走10

2双手拿小物走10

3完成

位置:站立

方法:大物指必须用两只手才能搬运的东西(足球或气球)小物指可用单手拿住的东西,小娃娃或小卡车。可以让孩子拿东西给他人。

73.站立:在20厘米间隔的平行线之间连续向前走10

0不走

1连续向前走小于3

2连续向前走3-9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两条平行线的起始端、2厘米宽、20厘米间隔、6米长。

方法:孩子必须能朝前走、在两线之间走、脚可以碰到线、但不能越线、脚步必须连贯、停顿不超过2秒、一旦越线重新开始测试。

74.站立:在2厘米宽的直线上连续向前走10

0不走

1连续向前走小于3

2连续向前走3-9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一条2厘米宽、6米长的直线的起始端。

方法:孩子向前走、脚的一部分必须在线上、脚步连贯、停顿不超过2秒、一旦越线、重新开始测试。

75.站立:右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

0不跨越

1右脚领先跨越过58厘米高度的木棒

2右脚领先跨越过齐小腿中部高度的木棒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地板上、检查者将在孩子前面或旁边拿着木棍水平放置。

方法:指导孩子右脚起步跨越木棒、最初可以从较低的高度开始,孩子越过木棒不跌倒。

76.站立:左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

0不跨越

1左脚领先跨越过58厘米高度的木棒

2左脚领先跨越过齐小腿中部高度的木棒

3完成

位置、方法同75

77.站立:跑4.5米,停止,返回

0不启动

1快走启动跑

2跑小于4.5

3完成

位置:站在地板上

方法:孩子必须能朝前走。指导孩子跑向一个4.5米远的目的地、停下并往回跑至起点。3分必须全部完成,1分必须快走至4.5米。

78.站立:右脚踢球

0不启动

1抬右脚但不踢

2用右脚踢球,但跌倒

3完成(踢球时不倒下)

位置:站在地板上

方法:球的位置只在孩子脚前至少10厘米以外,指导孩子用右脚踢球。在球被接触时,足部必须离开地面,球必须移动。

79.站立:左脚踢球

0不启动

1抬左脚但不踢

2用左脚踢球,但跌倒

3完成

位置、方法同78

80.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厘米

0不跳

1两脚同时跳小于5厘米高

2两脚同时跳528厘米

3完成

位置:站在地板上

方法:指导孩子两脚尽可能第跳高、两脚同时的标准是指两脚同时离开地板,可以不必同时落地,孩子不能跌倒。

81.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厘米

0不跳

1两脚同时向前跳小于5厘米

2两脚同时向前跳528厘米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地板上、脚尖触及地板上一条看得见的线

方法:可以放置两条间隔30厘米的线,可以使孩子易于看到,指导孩子两脚一起尽可能超前跳、跳的距离即两脚离开的距离。不能跌倒。

82.右脚单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右脚跳10

0右脚不跳

160厘米圈内向右脚跳小于3

260厘米圈内右脚跳39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一个标志清楚的直径为60厘米的圈内。

方法:指导孩子站在圈子里时尽可能多跳(直至10),部分右脚必须在圈内。跳必须连贯、停顿不超过2秒、不能到圈外、任何时候左脚不能触及地板,不能跌倒,手不能扶持。

83.左脚单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左脚跳10

0左脚不跳

160厘米圈内向左脚跳小于3

260厘米圈内左脚跳39

3完成

位置、方法同82

84.扶一侧栏杆站立:上四级台阶,扶栏杆交替步

0扶住栏杆,不向上跨步

1扶住栏杆向上走2级,同一脚起步

2扶住栏杆向上走4级,交替不稳定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楼梯的底部、一只或两只手扶住栏杆,梯级必须标准尺寸,检查者在身后注意保护。

方法:孩子用手扶栏杆,但通过腿部承重

85.站立,抓着扶手:下四级台阶,抓一侧扶手,交替出步

0抓住一侧扶手,没有向下跨步的迹象

1抓住一侧扶手走下2级,持续用同一只脚下

2抓住一侧扶手走下4级,不是一直两脚交替

3完成

位置:孩子站立在标准尺寸楼梯的顶部,一只或两只手抓着一侧扶手。孩子不需要能够双手不支撑下站立。检查者站在孩子的面前以防意外

方法:孩子每次移动一条腿,每走一步两腿都要向下移动。可以抓着一侧扶手,但要用下肢承受大部分体重。

86.站立:上四级台阶,交替出步

0手臂不支撑,不往是上走

1往上走2级,持续用一个脚先上

2往上走4级,不是一直两脚交替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楼梯的底部。孩子必须能够在手臂不支撑下站和走

方法:孩子不能用手触及扶手或台阶。孩子必须每次移动一条腿,每走一步两腿都要向上移动。

87.站立:下四级台阶,交替出步

0手臂不支撑,不往下走

1往下走2级,持续用一个脚先下

2往下走4级,不是一直两脚交替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楼梯的顶部、手臂放松

方法:孩子不能用手触及扶手或台阶。孩子必须每次移动一条腿,每走一步两腿都要向下移动。

88.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上:两足同时跳下

0双足不同时往下跳

1双足同时跳下,但跌倒

2双足同时跳下不跌倒,但需用手撑在地上防止跌倒

3完成

位置:孩子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上或者楼梯的最后一级上。

方法:指导孩子双足同时从台阶上跳下。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一、题目

儿童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日期: 检查日期:

家庭联系电话或联系方式:

儿童主要的问题或困难:

指导语:

亲爱的家长同志: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最主要的是大脑和身体运动神经系统的良好协调,要提高学习成绩与效率,必须先了解儿童的脑及生理的发展,为此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卷,请家长根据儿童最近半年的表现认真选择适合的选项。

选择方法:根据儿童的情况在“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候”、“常常如此”、“总是如此”中选择符合自己孩子情况的选项。题中所说的情况只要有一项符合就算。

(一)

从不这样

很少这样

有时候

常常如此

总是如此

1.特别爱玩会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5

4

3

2

1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5

4

3

2

1

3.虽然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5

4

3

2

1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

5

4

3

2

1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5

4

3

2

1

6.俯卧地板和床上,头,颈,胸无法抬高。

5

4

3

2

1

7.爬上爬下,跑出跑进,不听劝阻。

5

4

3

2

1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5

4

3

2

1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5

4

3

2

1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5

4

3

2

1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而且无固定使用哪只手。

5

4

3

2

1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5

4

3

2

1

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

5

4

3

2

1

14.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5

4

3

2

1

(二)

15.对亲人特别暴躁,强词夺理,到陌生环境则害怕。

5

4

3

2

1

16.害怕到新场合,常常没多久便要求离开。

5

4

3

2

1

17.偏食,挑食,不吃青菜或软皮。

5

4

3

2

1

18.害羞,不安,喜欢孤独,不爱和别人玩。

5

4

3

2

1

19.容易粘妈妈或固定某个人,不喜欢陌生环境,喜欢被搂抱。

5

4

3

2

1

20.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大受感动,大叫或大笑,害怕恐怖镜头。

5

4

3

2

1

21.严重怕黑,不喜欢在空屋,到处要人陪。

5

4

3

2

1

22.早上赖床,晚上睡不着,上学前常拒绝到学校,放学后不想回家。

5

4

3

2

1

23.容易生小病,并生病后便不想上学,常常没有原因就拒绝上学。

5

4

3

2

1

24.常吸吮手指或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

5

4

3

2

1

25.换床睡不着,不能换被或睡衣,出外常担心睡眠问题。

5

4

3

2

1

26.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

5

4

3

2

1

27.不喜欢和别人谈天,不喜欢和别人玩碰触游戏,视洗脸和洗澡为痛苦。

5

4

3

2

1

28.过分保护自己的东西,尤其讨厌别人由后面接近他。

5

4

3

2

1

29.怕玩沙土,水,有洁癖倾向。

5

4

3

2

1

30.不喜欢直接视觉接触,常必须用手来表达其需要。

5

4

3

2

1

31.对危险和疼痛反应迟钝或反应过于激烈

5

4

3

2

1

32.听而不见,过分安静,表情冷漠又无故嘻笑。

5

4

3

2

1

33.过度安静或坚持奇怪玩法。

5

4

3

2

1

34.喜欢咬人,并且常咬固定的友伴,并无故碰坏东西。

5

4

3

2

1

35.内向,软弱,爱哭,又常会触摸生殖器官。

5

4

3

2

1

(三)

36.穿脱衣裤,纽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

5

4

3

2

1

37.顽固,偏执,不合群,孤僻。

5

4

3

2

1

38.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控制不住。

5

4

3

2

1

39.语言不清,发音不佳,语言能力发展缓慢。

5

4

3

2

1

40.懒惰,行动慢,做事没有效率。

5

4

3

2

1

41.不喜欢翻跟斗,打滚,爬高。

5

4

3

2

1

42.上幼儿园,仍不会洗手,擦脸,剪纸及自己擦屁股。

5

4

3

2

1

43.上幼儿园(大,中班)仍无法用筷子,不会拿笔,攀爬或荡秋千。

5

4

3

2

1

44.对小伤物别敏感,依赖他人过度照料。

5

4

3

2

1

45.不善于玩积木,组合东西,排队,投球。

5

4

3

2

1

46.怕爬高,拒走平衡木。

5

4

3

2

1

47.到新的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5

4

3

2

1

(四)

48.看来有正常的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术特别困难。

5

4

3

2

1

49.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

5

4

3

2

1

50.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左右看。

5

4

3

2

1

51.用蜡笔着色或用笔写字也写不好,写字慢而常超出格子外。

5

4

3

2

1

52.看书容易眼酸,特别害怕数学。

5

4

3

2

1

53.认字能力虽好,却不知其意义,而且无法组成较长的语句。

5

4

3

2

1

54.混淆背景中的特殊圆形,不易看出或认出。

5

4

3

2

1

55.对老师的要求及作业无法有效完成,常有严重挫折。

5

4

3

2

1

(五)

56.使用工具能力差,对劳作或家事均做不好。

5

4

3

2

1

57.自己的桌子或周围无法保持干净,收拾上很困难。,

5

4

3

2

1

58.对事情反应过强,无法控制情绪,容易消极。

5

4

3

2

1

评定结果:                           原始分                标准分

1.前庭失调(大肌肉及平衡)                                                     

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                                              

3.本体感失调(本体感不佳,身体协调不良)                                                    

4.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或协调不良                                               

5.大年龄的特殊问题                                              

感觉统合综合评定: 属感觉统合 度失调。

二、简介和评分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是由台湾的郑信雄于1985年根据Ayres的研究成果编制而成,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用于测查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水平。

量表由58个问题组成,分为5项内容:(1)大肌肉及平衡:14题,主要涉及身体的大运动能力。(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21题,主要对情绪的稳定性及过分防御行为进行评定。(3)本体感不佳,身体协调不良:12题,主要涉及身体的本体感及平衡协调能力。(4)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或协调不良:8题,主要涉及由于感觉统合不良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不足。(5)大年龄的特殊问题:3题,包括对使用工具及做家务的评定,主要评定10岁以上的儿童。

此量表适用于对6-11岁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水平做评定,由儿童的父母或知情人根据儿童最近1个月的情况认真填写。量表的评分按从不,很少,有时候,常常,总是如此”1-5五级评分。

评分:

“从不”为最高分,“总是如此”得最低分。此量表又分为5大项,根据年龄及性别将各项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T分数(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儿童的得分低于40分为有轻度感觉统合失调,低于30分为有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

按年龄转换的标准T分表???需找一下。(是否就是常模?)

三、解释和常模

解释:给出在第一部分题目最后面的“评定结果”。

评定结果:                           原始分                标准分

1.前庭失调(大肌肉及平衡)                                                     

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                                              

3.本体感失调(本体感不佳,身体协调不良)                                                    

4.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或协调不良                                               

5.大年龄的特殊问题                                              

感觉统合综合评定: 属感觉统合 度失调。

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

备注

运动功能

自理能力

1

进食

2

梳洗修饰

3

洗澡

4

穿裤子

5

穿上衣

6

上厕所

括约肌控制

7

膀胱管理(排尿)

8

直肠管理(排便)

转移

9

床、椅、轮椅间

10

入厕

11

盆浴或淋浴

行走

12

步行/轮椅/爬行/三者

13

上下楼梯

运动功能评分

认知功能

交流

14

理解(听觉/视觉/二者)

15

表达(言语/非言语/二者)

社会认知

16

社会交往

17

解决问题

18

记忆

认知功能评分

WeeFIM总分(运动+认知)

评估人

评分标准:独立:1、完全独立(7分) 2、有条件的独立(6分)

依赖:1、有条件的依赖: 1)监护和准备(5分),

2)少量身体接触的帮助(4分)(3)中度身体接触的帮助(3分)

2、完全依赖:(1)大量身体接触的帮助(2分), 2)完全依赖(1分)

功能水平和评分标准

独立:活动中不需他人帮助

1、 完全独立(7分):构成活动的作业均能规范、安全地完成,不需修改和辅助设备或用品,并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2、 有条件的独立(6分):具有下列一项或几项:活动中需要辅助设备;活动需要比正常长的时间;或有安全方面的问题。

依赖:为了进行活动,患者需要另一个人予以监护或身体接触性帮助,或者不进行活动。

1、 有条件依赖----患者付出50%或更多的努力,其所需的辅助水平如下:

(1) 监护和准备(5分):患者所需的帮助只限于备用、提示或劝告,帮助者和患者之间没有身体的接触或帮助者仅需要帮助准备必需用品;或帮助戴上矫形器。

(2) 少量身体接触的帮助(4分):患者所需的帮助仅限轻轻接触,自己能付出75%或以上的努力。

(3) 中度身体接触的帮助(3分):患者需要中度程度的帮助,自己能付出50%~75%的努力。

2、 完全依赖----患者需要一半以上的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否则活动不能进行。

(1) 大量身体接触的帮助(2分):患者付出的努力小于50%,但大于25%

(2) 完全依赖(1分):患者付出的努力小于25%

WeeFIM最高分为126分,(运动功能评分91分,认知功能评分35分),最低分18分。

126:完全独立; 108~125分:基本独立; 90~107分:有条件独立或极轻度依赖;

72~89分:轻度依赖; 54~71分:中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18分:完全依赖

脑瘫疼痛评定量表(the pain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cerebral palsyPAIC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疼痛       可能疼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被门夹住         / / /

2 异物入眼         / / /

3 从皮肤上揭去胶布    / / /

4 口腔注射             / / /

5 穿裤子                 /              / /

6 喝热茶                / / / 

7 刷牙                    / / /

8 吃面包                / / /

9 烫手                    / / /

10 听诊器听诊           / / /

11 梳头                  / / /

12 咬自己的舌头         / / /

13 从床上被搬起       / / /

14 穿运动衫             / / /

15 听音乐                 / / /

16 躺在床上             / / / 

17 下肢的物理治疗   / / /

18 碰踢脚趾             / / /

19 抽血                   / / /

20 坐在轮椅上            / / /

21 被蜂叮咬             / / /

总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级:此表为非词语性的评定量表使用面部表情疼痛定级法(face pain scaleFPS),分数按疼痛程度从17分,一般能产生疼痛情况的平均评分≥3分,不产生疼痛的评分<3)来对每项活动相关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级评定。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适用于重度脑瘫的疼痛评定。它能使患儿自己评定疼痛的程度,可提供脑瘫患儿能体验的疼痛情景。

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俯卧抬头           

2手拿盖头手帕           

3手指抓握     

4           

5                               

6站与走                     

7不对称颈肢反射                       

8拥抱反射                     

9下肢交叉伸展反射                       

10踏步反射                 

11躯干一侧抬高矫正反应                     

12立位悬垂反应                 

13俯卧位悬抱反应                           

14仰卧位拉起反应                 

15侧卧悬垂反应                     

总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有一项运动异常同时有项原始反射或姿势反应异常,作为脑瘫的判断标准。该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脑瘫患儿的区别能力达100%,为婴儿期筛查脑瘫提供了简便、可行的工具。(要考虑儿童的发育时间)

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表



判断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是否有障碍,首先必须掌握正常儿童的语言能力,熟悉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正常儿童的语音发育

1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除元音外并出现了个别辅音。

2个月的婴儿认识能力有了发育,并从吮吸、咀嚼、吞咽动作中演变而发出音,辅音有所增加,唇音

出现,偶然出现双元音。

3个月的婴儿发音的数量和频率增多。

4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出现了舌尖音和唇齿音。

5个月的婴儿发音数量继续增多,并出现了音节的重复。

6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的声音。

7个月的婴儿单音节继续发育,并出现双音节。

8个月婴儿发音中前后辅音发展快,无规则的说话达高潮。

9个月的婴儿继续模仿声音,并出现模仿语言,有时说出令人难懂的话。

10个月的婴儿能模仿说出爸爸妈妈

11个月的婴儿能自己说出个别有意义的字或词。

12个月的婴儿双元音继续发展,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16—24个月的幼儿发音进一步准确,开始运用字的组合,约25%的语言能使人听懂。

24—30个月的幼儿已掌握90%的元音和双元音,约60%语言能使人听懂。

30—36个月掌握所有的元音和双元音,约75%的语言可使人听懂。

7岁的儿童对所有的语音发音能达到全部正确。

12岁的儿童语言、语法已达到完全正确。

()正常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发育

(0——3个月)

1、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声音做出反应

2、以惊奇的表情或行动的改变对说话声做出反应

3、以注视的目光对着讲话人的脸

4、持续的目光对视。

(3——6个月)

5、转向讲话人

6、转向发声的方向

(6——9个月)

7、听到叫自己名字时能转向声音发出处

8、安静地注意别人讲话或注视物体

9、模仿摇手说:“Bye-Bye”

(9——12个月)

10、对放下一词能做出反应

11、听到别动不乖时常能中止行为

12、在口头提示下做出摆手或拍手的动作

13、听到家中某成员名字时头转向该成员

14、听到熟悉的玩具名称时能转向该玩具。

(12——18个月)

15、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指出该物体

16、听到某物体名称时能从2项选择中辨别出该物体

17、听到把某东西给我时能将该物体递给讲话者

18、按照2-3字组成的简单词的指示做出行动

19、指出身体的某一部分

20、听到物体名称从3项选择中辨别该物体。

()正常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育

(0——3个月)

1、啼哭

2、轻轻发声

3咿呀发声

4、尖叫

5、发笑

(3——6个月)

6、使用两个不同的元音

7、单独对咿呀发声

8、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感受

9.对大人的讲话以发声作为回答。

10.发出辅音与元音的组合音,如:bamagada

11.模仿发出连续的音节。

12.模仿讲话样发声。

(6—9个月)

13.模仿讲话。

14.与母亲有意识地对话

(9—12个月)

15.准确地运用妈妈爸爸两词。

16.模仿新的声音。

17.模仿字、词发音,近似准确。

18.主动与别人进行极简单的语言交流。

(12—18个月)

19.发音时出现声调变化。

20.除说爸爸妈妈外开始使用这个

21.当被提问这是什么时,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22.以手势表达需要。

23.能说出4—6个字的句子。

24.模仿说短句。

口运动评价

口运动检查项目

0

1

2

3

4

5

6

下颌张开

下颌闭合

下颌向左侧移

下颌向右侧移

下颌前伸

唇外展

撮拢

唇闭合

咂唇

舌外伸

舌左侧摆

舌右侧摆

舌上台

舌弹响

总分

此表根据口腔器官神经运动学特点设计每一项目按05分六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检查前教给儿童运动项目模仿并反复练习30min,以练习后的检查结果为准,计算总得分,满分为70分。评分标准为:0分: 不能产生可见的肌肉运动;1分:有肌肉运动,移动范围<25%2分:移动范围25%50%3分:移动范围>50%<75%4分: 移动范围75%100%,但存在质量差;5分: 运动正常。

《儿童评定量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