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说课稿 第2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2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像。二、说教法1、情境创设法

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在黑板上贴图,配音朗读,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感情。感悟语言文字以“情”为后盾,学生学得自主,学得轻松。2、导读法
“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贯彻课堂的实在。3、评价激励法
有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应充满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不管是教师语言、动作还是一个小小的表情,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投入、学得愉快。三、学法
1、体验感悟法
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和文中的角色同体验,共感悟。2、想象法
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让学生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说写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3、小组合作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小组间、同桌间、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使他们走进课文充分体会文中的情感,将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9《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这个环节复习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精读感悟。
1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⑴自由读1-3自然段。
⑵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⑶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⑷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
⑸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么高的山!
“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
(6如果你是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又会怎样呢?
(我设计这个换位训练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在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或拓宽。2.学习第4-12自然段。
⑴首先让学生合作朗读第4-10自然段。⑵通过朗读,你知道又有谁出现啦?
⑶松鼠说了什么呢?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⑷教师参与朗读活动,与学生共同体会。(因为我认为教师的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朗读表演的积极性3学习第11自然段。(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注意到了“扶”中有“放”(1齐读第11自然段。(2课中律动:(全体学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断,不停地原地,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青蛙看海》说课稿 第2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