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

教材说明

惊弓之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教学前测

教学前测共进行了4个方面的内容, 多音字“更、弦”的读音,90%的学生都能读准:更羸、拉弦,10%的学生还是容易读错;看拼音写词,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将“射击、翅膀”写错;词语的理解,向愈合、能手、本事等,80%的学生都能利用工具书等进行理解;关联词的运用70%的学生能够正确使用,30%的学生不会。

通过前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设计了伴学单,使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巩固了生字新词。通过对课文的结构分析,让学生们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正确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古代寓言故事,成语故事都较为感兴趣,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部分学生课外已经有所接触,教学前我也布置了预习.所以,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从而学习对事物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2. 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正确使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3. 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从而学习对事物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体会角色的感情进行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回顾课题,讲述大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惊弓之

师:你还记得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吗?请大家根据“伴学单”第一题的提示,认真填写,然后,把它的大概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填写:课文主要写了更羸看见一只大雁慢慢地飞来,又听见它的叫声很悲惨,所以,他对魏王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的故事。)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复习巩固生字词,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大概意思的能力。

二 复述训练,把握故事。

师:讲得不错,请大家考虑一下,更赢是根据什么只拉一下弓,射箭就只大雁下来的?

师:不忙回答,请大家翻开书,在第一自然准确地划出答案。

找、读、划,指名读,齐读

师:更羸怎么说的?大王相信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大王是一国之君,更羸能这样说话吗?(用对一般人说话的态度读更羸的话)

(让学生体会:应该有些讨好的意思,很自信但不能露出来。

师:你体会得深刻,你能说好吗?

[板: 嘣 弦响 雁落]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设计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抓住“因果”,说话训练

师:“大雁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刚才同学们的词句都在……

(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两句)

师:你们找得很认真,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师:读得好!请大家看黑板,我们看看谁说得清楚……我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板书心里害怕)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

(板书: 直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

(板书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

(板书直掉下来)

师:正是这“嘣”的一声响,带来了一连串的反应,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word/media/image1_1.png忙往上飞 伤口裂开

word/media/image2.gif

(弦响) (雁落)

心里害怕 直掉下来

师:这一连串的反应前后是什么关系

师:能用“因果句”自己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试着说说。

生:(经过准备后,一组同学一个接一个练习说话)

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

先果后因的句式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演一演这只“惊弓之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无论是句式的练习,还是词义的演示,尽量都让孩子们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同伴的评价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师:从这串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响。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跟魏王去打猎的是你,你也这么“嘣”的来一下,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师:既然你也有这个本领,更羸还称得上是“射箭能手”吗?他的本领又高在何处呢?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更羸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品析人物,课堂练笔

更羸看见大雁飞得慢,就知道它受过箭伤,听到大雁叫得悲惨,就知道它孤单失群,要找同伴。[ 板:飞得慢 受过箭伤 叫得悲惨 孤单失群 ]

师:飞得慢是更赢看出来的,叫得惨是他听出来的。大雁飞得慢你看不看得出来。

师:这不稀奇。叫得惨你听不听得出来。

师:请念第二句话

生:(齐读)

师:我们看得出吗?听得出吗?有这样的本事吗?

师:更赢有这种本事。请看伴学单第2题,按要求话。

更赢不但( )而且(

生:(思考、书写、举手、指名说)

师:说得好!我们来看:这“飞”是更羸看出来的,“”是更羸听出来的,可见更赢——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板:观察)

师:更赢不但善于观察,还根据观察,开动脑筋,进行合理——分析

(板:分析)

师:分析出“它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它叫声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

师:然后判断。(板:判断)最后果断做出决定:只拉一下弓——射箭就只大雁下来。

师: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嘣”字上引下联,将人们看到的结果和更羸所作的分析有机地串连起来。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更羸极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对人物有准确的把握和评价。

品质升华,课堂延伸

师: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类似情况的人,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情况怎样?

师:懂了这则成语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学们,以后遇事,就要善于观察,

善于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师:现在,我们来练习“对话”了。你们喜欢演更赢,还是喜欢演魏王?

师:要不,我先演更赢,我们不读提示语,就开始“对话”了

(师生对话朗读,互相模仿角色语言。)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总结学法,学以致用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应该说“我懂得了……”或“我明白了……”是吗?

师:你们也像更羸一样,善于动脑筋,学会分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能活学活用,真不简单。同学们有兴趣的回家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惊弓之鸟

word/media/image3_1.png忙往上飞 伤口裂开

word/media/image4.gif

(弦响) (雁落)

心里害怕 直掉下来

飞得慢 受过箭伤

叫得悲惨 孤单失群

观察 分析 判断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突出了学生主体。

首先学生总体回顾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教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时,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复述训练,把握故事的情节,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更羸是怎样把它射下来的?接着,我抓住因果关系,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们通过句式的练习,词义的演示,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品析人物,课堂练笔。通过“嘣”字上引下联,将人们看到的结果和更羸所作的分析有机地串连起来。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更羸极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对人物有准确的把握和评价,并从羸与魏王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同伴的评价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在学生纵向思维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回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点,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细说更羸虚弓雁落的原因;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语汇积累量得到进一步增多,朗读能力和词句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过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存在的不足。(1)因为没有多媒体设备,情景创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进文本,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发言学生面不宽。(2)文本的朗落实不够。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点多,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很多地方只是让学生个别读、齐读了一下,有些语语气没有读出来

《《惊弓之鸟》优秀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