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宾川县大营镇萂村完小 段家丽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中第八课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它告诉孩子们大自然的各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知识,只要仔细观察,刻苦专研,就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利用白云高飘、蚂蚁搬家,预示天气;蝌蚪水中游、大雁南飞预示季节变化;大树的年轮、鱼鳞的圆圈预示年龄;喜马拉雅山的“三叶虫”、庐山的“漂砾”预示世纪的变迁。让小学生通过朗读诗歌通俗易懂的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知识,同时也告诉学生要仔细观察,刻苦专研,能看懂。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筝”4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2.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难点:从文中受到启发,依照第29节自创诗歌一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首贴近生活,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它的内容虽然简单,却富含深刻的哲理。让小学生通过朗读诗歌通俗易懂的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知识,同时也告诉学生要仔细观察,刻苦专研,才能看懂。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四季变迁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到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季的变化。

2.制作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四季变迁的图片。

老师:一年四季,我们看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风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你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吗?在本节课,请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自然,去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诗歌,边读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老师可以适当提供部分参考词语的解释

老师:

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视而不见: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睛却看不见。

妙不可言: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

斗转星移:星斗变动位置,表示季节变迁,岁月流逝。

粗心大意: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讲了那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第二部分(第2-9小节):告诉我们几种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部分(第10-14小节):举例告诉我们认识大自然语言的方法。

3.要求学生边读边用——画出表示大自然语言的关键词句。

4. 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组完成下列表格里的内容

2.让每一个小组自己抽一名同学来回答自己小组找到的答案。

学生:白云高高 明天是晴天

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白云高高 晴天

学生:蚂蚁忙着搬家 明天准是雨天

教师: 蚂蚁搬家 雨天

学生:蝌蚪水中游,春天到人间

老师:蝌蚪水中游 春天

学生:大雁南飞 秋天在眼前

老师:大雁南飞 秋天

学生:大树的年轮 一年只长一圈

老师:大树的年轮 一年一圈

学生:鱼鳞上的圈圈 一年一圈

老师:鱼鳞上的圈圈 一年一圈

学生:“三叶虫” 汪洋

老师:“三叶虫” 汪洋

学生:“漂砾” 寒冷的冰川

老师:“漂砾” 寒冷的冰川

3.老师总结: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边读边能迅速找到关键词。

四、品读诗句 感悟神奇

老师: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

读一读:怎样才能让别人体会到“妙”?

学生A回答:古老的“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颠,这是告诉人们,这儿曾是汪洋一片。

老师展示“三叶虫”化石的图片和资料,学生自读。

学生B回答:数数鱼鳞上的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展示一条大鱼图,让学生数数鱼鳞上的圈圈,指名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以后有机会看到大鱼也自己数数。

老师:你从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五、品读感悟

老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为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呢?

1. 请同学们默读10-14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2. 你从课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知道了什么?

3. 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三位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的事例,让学生对三位科学家的故事有所了解,不要过多的讲述。

4. 学生自由发言。

5. 老师总结: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妙。

六、读读背背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天气的谚语。

2.老师展示课件上的谚语让学生读读背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东虹日出西虹雨。

早雾晴,晚雾雨。

月晕而风,日晕则雨。

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七、拓展练习

1.模仿诗歌2-9小节,自己编一节小诗(提示学生可以参看老师多媒体上展示的表示春、夏、秋、冬的图片来编写。

2.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习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模仿写作能力。

八:作业

1. 背诵诗歌。

2. 读一读,背一背谚语.

九、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到处都有 各种语言 妙不可言

白云、蚂蚁 天气

蝌蚪、大雁 季节

(总) (分)大树、鱼鳞 年龄 (分)

三叶虫、漂砾 变迁

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

《大自然的语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