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就是把分散的个体有效合成组织,以期完成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如何将分散的个体有效整合,靠的就是管理者的智慧与灵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艺术”。如何实现管理的目标主要靠的是一套完整的科学制度,只有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补。

一、组织目标是诸个个体简单叠加无法实现的目标

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系统的效能要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效能之和大。要将分散的个体形成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猎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按照管理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管理分为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私人部门管理又可以再划分为个人事务管理、统计管理、私人非盈利组织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等,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所以企业管理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企业管理理论也较为历史悠久和成熟。本文即是以企业管理为例来谈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

一个复杂的生产企业,从它购进原材料,对其进行生产、加工,再加产成品的销售,从中不难发现,企业管理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对物的管理,如物资管理、仓库管理;二是对财的管理,如财务管理、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三是对事的管理,如内部事务管理、涉外关系管理等;四是对人的管理。部分企业可能省去中间的某些环节,但总的说来人是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即使是对物、财、事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此,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企业管理好了。企业中常见的轻视管理人才,偏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的现象,也反映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人才观,这是一种短视、浅薄的人才观。技术要出成果,经营要出效益,整个公司各方面的潜能要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并产生最大的合力,还是要靠管理,靠管理人才。管理人才是更重要的人才。

如何管理好人,无非是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是制度的内容,所以对人进行管理要依靠制度。管理制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分析制度、预测制度、计划制度、决策制度、控制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协调制度、评价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等。但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制度(也叫信息评价制度),二是激励制度(也叫激励约束制度),其他制度本身都必须体现激励制度与评价制度的内容。评价,就是收集一些信息,对人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也行优劣判断。激励,就是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奖惩,在交易过程中对人进行约束和监督。由此可以看出,评价是激励的基础,没有评价,激励将是没有依据,没有目标,也没有效果。例如:资金平均分配没有什么激励效果,鞭打快牛理是起负作用;激励是评价的目的,如果仅是停留在评价的层次上而没有激励措施,那是资源的耗费,因为评价是需要信息成本的。评价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们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企业创造利润。如何制定出条例企业实现且退赔效的诸多制度,则要靠管理者对制度认知、理解、掌握以及管理者的聪明才智。一个企业,只要管理制度科学了,管理也就基本上科学了。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涵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具有自身的本质特征、运动规律,如系统性、组织经营运行规律等。管理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科学的规律性,管理科学是人类长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

2)严密的程序性,管理学是一门管理活动中表现为一种严格的程序化操作,程序性是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3)先进的技术性,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管理的理论只有转化为适时的管理技术和技能才发挥作用。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有理论可循的,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知识。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书本、老师、电脑、网络、电视等知识的载体去学习。另一种是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边干边学”。这两种学习方式都很重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出的管理理论与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管理理论同样重要。

在管理的科学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认为管理只靠实践,从不相信管理专家。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由于管理中所包含的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可以而且应该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管理的艺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巧妙的应变性:管理者在其管理生涯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有无应变能力,则显得十分重要。

2)灵活的策略性:管理者不仅需要运用智慧进行战略层面上的思维和动作,更需要策略层面上的灵活操作,只有一个个策略上的成功,才能是最终取得战略上的成功。

3)完美的协调性: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各种关系的成功协调。协调出动力,出效益,其中,人际关系的成功协调,将是对管理者的重大考验。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在管理的艺术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在管理实践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常常以管理者的心情、好恶来作为决策的依据。

三、管理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

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是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按照管理科学的规律性、程序性和技术性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制度是至关重要。在现实中,一个企业管理的好,那肯定是因为它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制度。判断制度好坏的原则是:(1)是否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2)是否有利于将分散的部门(人)有效整合;(3)是否有利于企业相关人员(所有者、经营都、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债务人、收税者等)工作便得;(4)是否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5)是否有利于企业节约制度运行成本。

根据这5条原则可以制定出10种可操作性管理制度的设计方法:(1)不同层次的人群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对高级知识分子要更多地采用人本管理;对于生产工人多采用任务管理比较有效,对销售人员多采用目标管理较为经济;(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给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亲躬,不能超级管理。管理的要务在于明确各级管理者之间制度化了的权利与责任,管理越科学,这种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就越细致;(3)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要把制度的标准落实到个人,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员工的作用;(4)制度标准的选取,要考虑可控性,就是要看被管理者能否控制该制度标准,要将制度标准与被管理者的人个努力联系起来;(5)制度的精细程度是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标志。例如,在酒店中这种制度要精细到服务生鞠躬的度数、倒葡萄酒的姿势与数量、擦桌子的光洁程度等等。制度标准硬度越高,越可以帮助员工形成明确的预期,效果就会越好。软标准,不但容易造成扯皮,而且难以服众,员工有时也会不知所措;(6)要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不因为员工的高流动性而停止),让他们知道达到标准的方法;(7)奖惩要严,决不手软,太多的破例会影响员工的合理预期,从而增加交易成本;(8)要有明确的升迁制度,尽量让较高层的管理者都有以下各层工作的具体经验,避免越级提拔,也要避免以“英明领导”的管理(人治)代替制度的管理;(9)制度设计的总指导思想是,通过它缩小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距离,这就离不开“利益均沾”,所以,要经济用钱;(10)如果好的制度不能一步到位,那么就分步骤、分阶段改进,制度的改革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只有有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职工对企业充满信心,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由于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发挥,也才能谈到管理的艺术性。如果只承认管理的艺术性,而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就必然导致管理中的随意性、一言堂,甚至独裁与腐败。

四、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以管理的科学为基础进而建筑管理艺术是科学的,也是必要的。管理科学靠的是一套完整的科学制度,而制度是由管理者制定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法律尚且存在漏洞,何况制度?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一些契约,包括正式的契约与非正式的契约、书面契约与口头契约、强制性契约与诱导性契约等等,而这些契约都不可能是完备的。例如,规定工资与生产的产品成正比,这一看似明确的制度实际上包括着很多不完备的地方,工资有没有包括奖金,有没有包括实物工资?生产不同产品的职工之间,产品如何比较?产品的质量如何界定?由于请假、工伤、公务、不可抗力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减少,如何扣减工资?而涉及到度量(如产品质量)方面,更是不可能绝对精确(有误差)。而涉及到理解,不同的人群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管理的不同学派)。由于度量是不精确的、概念是模糊的、理解又是不同的,所以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艺术。可以这样说,管理艺术是对管理制度的补充,在管理制度规定不到的地方,是不可以假管理艺术之名违反管理制度的。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反复修订管理制度直至合理,而不是以管理艺术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有点类似于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只有在市场(管理的科学性)失灵的地方,政府(管理的艺术性)才有必要发挥作用,管理的艺术性应局限在管理制度失效的领域,这一点对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有借鉴意义。当前少数管理者总是以为自己具有大智慧,并谙熟管理艺术,别人都是比较不够聪明的,因此过分相信自己的管理艺术,造成权大于法,这种思想不纠正,中国从人治为主的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路将会更加漫长。其实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人都是理性的,都知道趋利避害,在制度与技术(约束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会少得最好,别人最好不要充当救世主或警察。人们的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模式都差不多,关键是约束条件(从中短期看主要是制度,从长期看才涉及法律),约束条件(制度)变了,人们的行为自然会改变。因此,引导人们的行为,激励职工努力工作、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等,靠的主要是制度,只有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与灵感(艺术)。

综上所述,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管理科学是反映管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管理艺术则是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管理技巧的综合。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管理的艺术性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因此,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相辅相成、互为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寇祖强

00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