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21卷第5201910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ZunyiNormal
University
Vbl.21,No.5
Oct.2019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钟嘉毅尤馥聪(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广东广州510850摘要:在新时代发展大趋势下粤港澳大湾区要真正走向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在模式选择上应以产业协同地区协同交通协
政策协同生态协同五大协同模式为重点积极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实践经验在利益分配机制粤港澳合作广东自贸区制度创新要素流动障碍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大力突破不断缩小社会环境落差,才能开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融合发展
的新局面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模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9-0060-05OntheModeandPathofPromotingtheDeepIntegrationof
Guangdong-HongKong-MacauGreaterBayArea'sCooper­ative
DevelopmentZHONGJia-yi,YOU
Yu-cong(DepartmentofEconomicsandTrade,GuangzhouCollegeofTechnologyandBusiness,Guangzhou510850,
ChinaAbstract:Underthegeneraltrendofthedevelopmentinthenewera,inordertoreallymovetowardscoordinateddevelopmentanddeep
integration,Guangdong-HongKong-MacauGreaterBayAreashouldfocusonthefivecooperativemodelsofindustrialcoordination,
regionalcoordination,transportationcoordination,policycoordinationandecologicalcoordination.Weshouldactivelylearnfromthepracticalexperienceoftheinternationalfirst-classbayarea,andmakegreatbreakthroughsinsuchfieldsasthebenefitdistributionmech­anism,thecooperationbetweenGuangdong,HongKongandMacao,thesysteminnovationoftheGuangdongfreetradearea,the"soft"
and"hard"obstaclestotheflowoffactors,thesocialsecuritysystem,andsoon.Onlybyconstantlynarrowingthegapinthesocialen­vironmentcanwecreateanewsituationofGuangdong-HongKong-MacauGreaterBayArea'scoordinated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Keywords:Guangdong-HongKong-MacauGreaterBayArea;coordinatedmode;coordinateddevelopment;deep
fusion1问题的提出香港深圳广州澳门属于第一梯次东莞珠海属于第二梯次;其他城市属于第三梯次
粤港澳大湾区(本文简称大湾区不同于长三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它最重要的特征是跨境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
方面珠江口东西两岸一直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广深港为代表的珠江东岸占据了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东强西弱的区域格局在虹吸效应下还有进一步
城市并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它有三个城市梯收稿日期2019-03-12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共建课题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2018GZGJ148作者简介:钟嘉毅,湖南株洲人经济学硕士经济师,统计师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港澳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尤该聪广东汕头人硕士广州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环境与政策产业技术经济与政策60
钟嘉毅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扩大的趋势极大地限制了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另一方面不用说港澳珠三角九市内部也有明
显的行政壁垒如何打破地区行政界线建设开放型一体化湾区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
研究推动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问题既是区九市从优势互补走向优势整合从各施所能走向
相互支撑从互不隶属走向深度融合的需要也是进
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需要2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彼此协调配合促使各种事物从无序向有序转化,从而出现1+1>2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在一个系统内若各个子系统互相拆台
各行其是整个系统必然陷入无序而导致整体性瓦解;相反若各子系统能够相互配合达成一致多种
力量同频共振的作用下会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⑴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协同的研究成果
主要集中在经济要素的协同发展层面Basolo
Lowery证明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更有利于地方
政府处理公共问题的外部性切Matthiasetal从职能
分工促进知识溢出角度分析了职能分工对协同创新的作用孔向晓梅认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叫张沐宁认为在多环节
联动的产业链中,对处于追赶期的地区而言,建立跨区域的文化资源开发生产循环使用链是一个集约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见程秀花指出要打破传
统的以单一城市作为发展核心的理念转为省市联动,区域合作的发展观念过去分散的城市大多是一
种竞争关系形成的发展模式多为大而同小而全
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叫周春山等将区域协同发展过程由低级到高级总结为孤立扩散共生和融合四个阶段切尽管学者们对区域协同发展的
表述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体现了他们对区域各主体
之间彼此协作所形成的整体效应有利于区域融合发展的基本共识3推动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选择依据协同学的相关概念协同发展是由于各区域的初始禀赋和比较优势有所差别在共同利益最
大化思想的驱动下通过有序分工合作,实现区域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协作推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
而走向一体化整合资源的目的是希望使现有和潜
在的资源相互配合与协调使之达到整体最优
实上,大湾区战略是一个多元目标的议题既有经济
目标,也有政治目标同时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等问
因此大湾区协同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应以追求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为出发点具体可包括产业
协同地区协同交通协同政策协同以及生态协同
这五种协同模式并不是单独和孤立存在的它们针对的是大湾区协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即产业同质竞争发展不平衡交通一体化运输效率较
政治壁垒环境压力而采取的组合式举措,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3.1产业协同以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分工协作为目标
一般认为产业发展受到经济技术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地区间的不同产业或多个产业群需
要相互配合互相协调,在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分工中解决好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悶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关键在于发挥地区间比较优势共同
追求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从自发走向自觉大湾区产业协作应改变过去
前店后厂的传统合作模式紧抓国家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产业发展朝价值
链的两端转型升级,一端是技术研发环节另外一端
是市场开拓环节粤港澳三地要利用好产业的互补优势不断加强分工合作形成以高端产业为引领
传统制造业为支撑协同研发现代服务业合作际国内两个市场双向拓展的创新型开放型产业体
大湾区要以全球价值链最顶端为目标加快高端要素向湾区汇聚使大湾区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3.2地区协同,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有数据显示港深穗占据大湾区11个城市资金总量的前三名香港以9万亿的规模相当于+
之和,深圳则超过了广州+佛山+肇庆之和港两市汇聚了大湾区超过60%的资金光从资金总量的分布来看大湾区各地尤其是东西两岸之间的
发展差距可见一斑大湾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一是公共资源再配置政府公
共资源配置要改变单一与城市行政等级高低相挂钩的现象综合考虑产业长远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际效益等其他因素从平等化网络化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审慎配置湾区的公共资源二是加快卫星城市建设大湾区要以穗深港三大国际都市为核心加快以东莞惠州佛山肇庆等地为代表的卫星城
61
21卷第5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10市建设卫星城距离主城在5070公里的范围生态环境优越要素成本低负责承接主城城市功能和产业疏解条件成熟再渐次向周边地区扩散
形成都市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推动地区协同发展三是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湾区建设离不开
一流的人才,大湾区要完善人才流动的制度安排索三地学历互认机制打造人才通关的绿色通道
大湾区人才绿卡制度使各地从抢人才转变共享人才,从人才的角度保障各地均衡发展3.3交通协同推进湾区公共设施系统规划和有效对
目前,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当完善,
但是缺少系统规划和有效对接大湾区很多地方公轻轨和高铁都是独立运行三者之间缺乏一体化的有效持续对接交通方式转化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不尽如人意未来大湾区不论是高铁港口机场还
是其他重要公共配套都要以整体性思维来统一谋
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定位配套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运营践行一体化举措呵O要继续推动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为代表的公
路运输体系建设着力解决跨东西两岸铁路运输和轨道交通问题确保东西两岸硬件畅通同时加
快推进92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完善跨境货运物流体系探索粤港澳三地通关便利化条
3.4政策协同加强各方尤其是粤港澳之间政策沟通
协调新中国成立之初粤港澳三地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其交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外交事务性质冋港澳回归之后虽然三地变成了不同管理
体制下的国内关系但是政治壁垒依旧明显不仅如此,内地九市之间也有明显的行政界线若不能扭转这一局面极有可能使9+2陷入非理性竞争和博弈的困境例如中国大陆港口实施保税港政策和启运港退税政策后香港的税收优势被弱化内地
港口承担的出口需求逐渐超过香港港口导致香港航运业的发展速度放缓-随着粤港澳三地经贸合人文交流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在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之下透过地方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沟通完善
大湾区公众参与制度落实司法和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凝聚官方和民间共识确保政策的一惯性
和畅通性623.5生态协同,协同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湾区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趋势和潮流大湾区要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就需要提供更高质量的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保持湾区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
美丽的海岸线,为大湾区的工作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绿色支撑9+2地理边界连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和环境影响的关联性决定了大湾区必须通过区域合
作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目前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为三地的环境合作与协调搭建了交流与协商的平台三方在水质保护大气协同治理
体废物处理节能和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但是大湾区绿色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压
力依然严峻臭氧治理移动源排放水污染近岸海
域生态系统恶化是主要挑战大湾区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区域生态环境协调管理机制生态文明合作共建机制统筹推进湾区生态建设,推动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联合开展水环境治理,加强低
碳发展合作将香港的近零碳排放等环保项目经验在湾区内分享推广将大湾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的样板区4推动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大湾区在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等方面已经能够比肩国
际一流湾区但与国外不同的是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系法律体系加上珠三角九市内部发
展亦不平衡使得资金人才信息等各类要素难以完全自由流动严重阻碍了大湾区整体优势的发挥
协同发展有利于大湾区从各自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地方优势为整体优势未来可从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实践经验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全面提升粤港
澳合作借力广东自贸区打破要素流动的"硬障碍衔接社会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推动大湾区走
向协同融合发展如表1所示4.1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实践经验从功能定位上引导
大湾区协同融合发展虽然大湾区具有一定的全球领先优势和后发优
但是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国际湾区仍是大湾区主动对标学习的对象积极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实践经验对于大湾区来说具有少走弯路弯道超车
的重要意义例如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其由三部门主导的跨行政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对于湾区
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大湾区应组建类似纽约区域规
钟嘉毅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1推动大湾区协同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与主要内容大湾区协同融合
发展的有效路径
主要内容借鉴国际一流主动对标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国际湾湾区实践经验学习成功经验,实现弯道超车建立各方利益加强顶层设计构建9+2之间利益协调机协调机制制特别是增量利益分配机制全面提升探索形成连接三地的体制通道加强政策宣粤港澳合作舆论引导进一步营造利益一体化氛围借力广东制度创新在自贸区先行先试,以小切口
自贸区带动大突破条件成熟后再向大湾区复制推广打破要素流动的降低人员通关成本疏通资本流动渠道障碍造湾区一小时通勤圈衔接社会深化民生领域的交流合作,逐步实现湾区
保障体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的全面衔划协会(RPA之类的NGO组织,负责制定和推进大湾区发展规划东京湾区是产业湾区在大东京规
划之下各地方也有各种规划以鼓励要素自由流动,并分属各地方政府管辖在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下,各地区也应出台长期性协同性和可协商性的地方发展规划并适当完善与专家学者公众的互动机
制,听取多方利益诉求旧金山湾区是科技湾区区各地(包括硅谷的形成定位与发展主要依靠市
场力量与区域内治理机制联合推动大湾区发展应遵循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跳出政府统揽一切的短平快思维厘清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的界
另外纽约湾区的移民创造城市精神东京湾区的优良港口建设以及旧金山湾区的多元创新文化都是大湾区未来学习借鉴的重点领域4.2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大湾区协
同融合发展大湾区二区九市之间必然存在各地利益与区
域总体利益协调妥协的问题这不是地方政府间价还价可以解决的回顾珠三角近30年的发展历许多地方为了穗深港等地的可持续发展自身作
出了一定的牺牲也造成了大湾区各地的不平衡发大湾区要走向深度融合需要避免过去两极分
化的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特别要注意一体化后的增量利益协调分配问题从而既保证欠发达地区能够迎头赶上也不至于影响发达地区的积极性大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建设需要从
各地的历史基础和现有条件出发由中央层面统筹规划全面考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起基
于各方平等关系的利益表达机制高度重视以肇庆江门等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和诉求
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和完善事前分配与事中协调相
结合的区域利益分配机制探索事后利益补偿机制"各方共同研究合作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体制机
制上保障大湾区走向协同融合发展4.3全面提升粤港澳互利合作,从国家发展大局上推
动大湾区协同融合发展目前,粤港澳前店后厂的传统垂直分工模式已随着三地比较优势出现新的变化而走向式微先,从实践来看,CEPA的实施并未能带动粤港澳经
贸合作关系进入新局面香港在珠三角对外贸易中
所占比重反而不断下降阳其次港澳与内地就许
多问题还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给三地互利
合作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粤港澳三地的融合发展关系到整个大湾区的前途命运解决这一难题的关
键是要将港澳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在一起国家战略规划中找到粤港澳合作的新定位全面提升粤港澳合作需要把握三大历史机遇一是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二是自由贸易区建设乃至
未来更高级别的自由贸易港建设三是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新时代粤港澳全面合作必须与国家发展大
局联系起来从扩大开放内外联动协同创新三个方向寻求粤港澳合作的新突破研究建设粤港澳共同市场重点打造几个标杆性合作案例进一步营造
利益一体化氛围4.4借力广东自贸区从制度创新上支持大湾区协同
融合发展中央给自贸区的定位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广东自贸区将逐步建立与国际航运国际
贸易规则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全国率先对标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自贸区政
策红线范围大制度创新可在自贸区先行先试通过开展差异化试点任务逐步协同大湾区外贸综合服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业态的发展模式与监管模式围绕大湾区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进
行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和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
多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小切口带动突破推动大湾区走向协同融合发展4.5打破要素流动的软"硬"障碍从流动治理上促
63
21卷第5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10进大湾区融合发展大湾区一体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研究如何
一国两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打破要素流动的障碍,促使各类资源和要素在湾区内外便
有序的流动的一面来说,首先就是要尽快建立大湾区通行证制度降低人员通关成本保证
湾区内高层次人才能够高效流动其次要在湾区内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研究人民币港元澳门元三种货币自由结算的可能性
时支持湾区内的金融机构开展更多元的跨境金融合
作项目建立湾区内部的金融监管及沟通制度探索大湾区互认互通的信用机制的一面来
要协同推进区域内的公路铁路城际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转化衔
接,各方共同探索湾区低空运输的可能性着力打造
湾区一小时通勤圈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湾区对外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围绕穗深港建设优势互补互利共
赢的港口航空以及货运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大湾区在要素内外流动中的核心枢纽地位4.6衔接社会保障体系,从公共服务水平上落实大湾
区融合发展大湾区人口聚集效应明显各种生产要素在湾区内往来频繁根据城市数据团的调查结果相比2005-2010年期间的数据广东省最近3年人口
吸纳规模逐年增加位列全国第一丰富的人才资源能够有效推动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是湾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大湾区在深化社会民生领域的交流合作衔接各地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均等化提升区域公
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大有可为只有让人才在大湾
区各地能够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生活努力实现区域内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在住房养老医疗等民生领
域享有平等待遇才能使大湾区从经济一体化走向社会人文心灵的全面契合5结束语大湾区经济活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
64突出已初具国际一流湾区的特征但是大湾区产业同质和资源错配现象依然存在区域发展还不够
均衡内部未能实现要素完全自由流动生态环境压力尚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大湾区需要设计出更多合作平台和接口探索和解决协同融合发展过程
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缩小社会环境落差,逐步凝聚各方共识进而实现各方从优势互补走向优势整
从各施所能走向相互支撑从互不隶属走向深度融合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参考文献[1]王得新.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协同学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
96-97.[2]Basolo,VU.S.RegionalismandRationality[J].UrbanStudies,
2003(40:447.[3]Teske,P.&Schneider,M.,Mintrom,M.,Best,S.TheEm­piricalEvidenceforCitizenInformationandaLocalMarketforPublicGoods:Response[J],AmericanPoliticalScience
Review,
1995(3:707.[4]向晓梅杨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⑵:17-20.[5]沐宁运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与形象传播战略以淮安
扬州区域协同为视角[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3-36.[6]秀花程秀丽张耀祖.制度变辻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3:37-40.[7]周春山邓鸿鹄,史晨怡.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征及机[J].规划师,2018(4:5-12.[8]力行高伟凯.产业创新与产业协同基于部门间产品嵌入式创新流的系统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131-135.[9]王环袁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
&[10]官华,唐晓舟,李静.粤港政府合作机制的变迁及制度创新
[J].当代港澳研究,2013:96-109.[11]清慧陈东旭杨忠振.香港及大陆的经济政策对香港航
运业的影响[J].热带地理,2017(6:
830-832.[12吗向明陈洋.粤港澳大湾区:新阶段与新挑战[J].热带地
,2017(6:
763-765.
(责任编辑:徐国红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