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至圣先师孔子》有感

听《至圣先师孔子》有感

2016/4/14

 

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至圣先师孔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物,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廖老师精心地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课前简单几句话介绍孔子,引入话题,然后通过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初步了解孔子,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接着通过讲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说感受,品悟孔子的精神,感悟孔子的思想。还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告诉学生社团活动,最初源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一句话,拉近了学生与孔子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孔子思想与精神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影响深远,最后通过读《论语》深入了解、学习孔子的思想与精神,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孔子的名言,拓展知识面并用这些格言指导践行。

2、重视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与有效调控。整节课教师根据教材给予的信息,结合学生收集调查的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和重点地了解孔子,了解他的思想和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开展了比较实在的教育教学活动。廖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收集有关孔子的事迹和成就,讲述孔子的故事,交流孔子的著作《论语》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孔子对我国及世界的影响和作用,学习他们的精神,感受他们的思想,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廖老师注重对活动的有效调控,在活动的有效性、实效性下功夫,不为活动而活动。比如,课前分组,有针对性地布置好各组收集信息的方向,(孔子生平组 孔子故事组、成就影响组、《论语》名言组等)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对学生获得的指导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探究的“航标”,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目的性、过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深刻、清晰、明了,所感悟、体验、探究情感也就十分真实,体验、感悟出的情感必会由心而发。

3、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拓宽课堂的空间。课前,廖老师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孔子及其学生的资料,在社会活动中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对中国、世界文化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再次用媒体展示各处的孔庙,以及孔子诞辰祭祀活动,让事实证明孔子确实是伟大的先人,确实值得我们去尊崇。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古代,还属于现代,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总之,听完廖老师这节课,我觉得学到了很多,首先我跟随廖老师再次深入地了解了“至圣先师孔子这一为伟人,真真切切地了解到孔子精神与思想的伟大,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我想这点学生也是和我一样收获满满。其次,我更加了解到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生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有效指导与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廖老师学习,灵活处理教材,拓宽课堂空间,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社会,走向社会,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丰富课堂,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更快乐、更精彩、更有意义。

 

 

《听《至圣先师孔子》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