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央视春晚南北收视悬殊的成因分析作者:吴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1[摘要]2009年春晚南北收视相差达80多倍,曾经被誉为全国人民精神盛宴的每年一度央视春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媒体对节目缺乏创新等各种批评,而是南方观众的大量流失。央视春晚收视率南北悬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造成的南方文化集体失语和春晚对南方观众文化向心力的严重失衡应引起制作者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关键词]央视春晚收视率观众中央电视台筹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播出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26年。春晚作为一台由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台每年耗巨资打造的除夕夜大型联欢晚会,却自诞生之日开始,就遭遇了全国南北收视悬殊的尴尬,而且这种收视北盛南衰的不协调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收视数据显示,2009年央视春晚在全国最高的收视省份是辽宁,达到了88.9个点。而在收视最低的海南只有1.3个点,收视差距竟达80多倍。从收视13名的河南到收视第14名的安徽(收视率为24.8,收视率直降35个点,而收视率在安徽之后的十几个南方省份大都只有十几个点,还有几个仅为几个点,基本上没有观众群。自此,不少评论认为,这台号称全国人民大联欢的春晚实以成为北方人的包场晚会。对于造成春晚南北收视悬殊的成因,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南北语言差异对于大型综合性晚会而言,歌舞类和语言类节目是对整台晚会起支撑作用的重中之重。如果说歌舞类节目的艺术美是以歌喉声乐和形体舒展为媒介,那么语言类节目则主要依赖语言表达来传播。中国的汉语一共分为八大语系,一是以东北和京津塘官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又北派方言:还有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等七种各具特色的方言,又称南派方言。而南北方言的差别很大,比如北派方言多长舌音和卷舌音,说话又快又脆,讲得快时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而南派方言多使用短舌音,发音细长柔软,吐字相对清晰。较少连读和快读。这种具大的发音差距对南方省份的观众而言是个不容忽视的障碍。有些评论认为。中国推广普通话那么多年,北派方言和普通话同气同根,只有很少数中国人至今还听不懂普通话。所以南方省份的观众听不懂北派方言不大可能。这种说法实在有待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榷。虽然北派方言和普通话发音上有很多相似点,但他们并非并蒂同枝。以最常出现在春晚小品中的东北方言为例,音调也和正规的普通话平仄发音差异不小,卷舌音和含糊的连读也大大增加。而小品的艺术效果又要求语言用词中大量出现体现文化特色的方言俚语,对已经失去了从音调发音上辨认词句的南方省份观众而言,铆劲”“跑偏等不熟悉的东北生活化俚语更令他们连通过上下文语境辨认出语意的机会都大大降低。据媒体调查显示,福建、两广和海南地区的观众表示春晚语言类节目有10%完全听不懂(而这些讲得又快又含糊的地方往往是节目的笑,有30%需要靠猜测。超过70%的观众表示希望能够看到中文字幕或大年初一再看有字幕的春晚重播。2009年春晚语言类的大热节目《不差钱》,很多南方观众表示喜剧新星小沈阳的东北话十句就有两三句听不懂。而小品《吉祥三宝》中保安那口中不中啊的浓重北方口音更让聚精会神听他说话的南方观众有参加北方方言听力考试的感觉。如果在看小品时连语言都断断续续听不懂,又何谈理解小品表达的思想内涵,何谈领略语言节目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艺术呢?二、南北文化差异在央视春晚节目中,大多数艺术表现形式如北味京片子的相声小品,二人转,大秧歌等是北方的,包含了大量南方省份观众不熟悉的北方民俗习俗。如春晚主持人常说的围在一起吃饺子,其实绝大多数南方省份并没有除夕夜吃饺子的习俗。而今年春晚冯巩和王宝强等演的小品《暖冬》里那句俺,北京人出门口袋里都放三五千元才够爷们让南方观众面面相觑。小品《黄豆黄》出现的北方农村布景,女演员手里的手擀面,当地人习惯坐在炕头上等北味浓厚的风俗元素都是南方观众不熟悉的。这些对南方观众而言脱离了生活的艺术表演就算听懂了也只是觉得莫名其妙,更毋谈让它们带来欢声笑语了。另外,北方寒冷的天气也使人们春节期间的户外活动很少,除夕夜都喜欢在家里过年。而南方相对温暖的天气让人们除了在家看电视,还衍生出其他除夕夜文化消费方式。如在四季如春的广东,人们喜欢吃完团圆饭就去逛逛花市:四川市民则喜欢在除夕夜逛庙会撞钟:很多南方城市除夕夜灯会就开始了,商家也大多捉住除夕旧年最后的时间大幅降价。离开电视机也是造成春晚南方观众流失的一个原因。三、策划制作班底和节目数量北风劲吹纵观整台春晚的制作班底,从策划、制作、编导到登台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因为编导大多是北方人,他们的审美习惯和南方风格自然大相径庭。央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因为多年的习惯,已经让春晚整个风格偏北。多年上春晚的明星都是北方居多,这已经成为定式,而南方的节目一般都上不来,像大兵的相声二审就被毙掉了,没有了自己的明星。南方观众很难关注春晚。同样地,南方优秀的戏曲相声类节目也因为语言和风格问题难上春晚。春晚班底和节目数量源头上的南北失衡也造成了南方省份观众大量流失的必然。四、南方观众对春晚缺少认同感听不懂东北话,理解不了北方的习俗,找不到自己身边的明星,如果说这些都只是助推器,那么在文化和情感上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是南方观众对春晚淡漠的根结所在。2009春晚结束不久,国内多家著名媒体刊登和转载了《广东人上了春晚就变傻?》、《春晚其实你不懂广东人》、《春晚总策划回应:完全没有贬低广东人的意思》等文章,探讨春晚中广东人的形象负面问题,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文章以春晚小品《北京欢迎你》为倒,小品中出现的广东夫妻说着一口不系(!我和老公系从广东来的,今天刚拍完分萨”(婚纱……(机还有3个小时就起灰(的蹩脚普通话,话音结尾都拖着个的,行为举止小气古怪。而这种现象早在1995年的春晚小品《如此包装》中就有体现。针对此事,大洋网上差不多70%的网友投票认为春晚这种解读和年年如是的重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广东人。无独有偶,某年的春晚小品《招聘》中武汉味十足的搞笑语言,配以同样傻气的肢体动作,使湖北人下里巴人的形象呼之欲出,也引起了湖北地区很大反弹。以上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南方观众已经感觉到春晚对他们的冷漠和忽视,甚至不少人认为春晚不但不是他们的娱乐节目。反而通过歪曲表现南方的地域文化讥讽他们。不管这种声音偏激与否,通过手中电视遥控器投票出来的南方民意已经到了需要引起相当重视的地步。众所周知,春晚作为一台全国性的联欢晚会,众口难调,要克服南北巨大的文化差异是困难的。但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融合呢?其实不然。就以2009年春晚歌舞类节目中的英伦组合为例,制作者成功地让流行乐坛巨星周杰伦和内地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同台献歌,把具有浓厚西洋rap说唱风格的流行歌曲《本草纲目》和中国湘南民歌《辣妹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但令东西方这两种大相径庭的歌唱艺术实现高难度融合。更冲破了青少年和中老年观众在艺术欣赏上的隔阂,同时捉住这两种艺术的受众群。成为春晚的一大亮点。而群口相声《团团圆圆》通过讲述海峡两岸相声演员竞争当送台大熊猫饲养员的有趣故事,融合了北派方言、福建台湾的闽南方言和四川地区的巴蜀方言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发音语系,整个节目情节流畅,看完更使观众深深感受到两岸跨越语言地域障碍的深情厚谊,真正昭显了题目团团圆圆的意义。可见表现幽默并不一定需要拿某地的风俗特点当笑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