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他对人性的种种类型和表现做了生动而深刻的描写,因此,它成为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也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三、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本目主要介绍了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芬奇及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对人和人性的研究和理解得到最充分体现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在达芬奇绘画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它充分的表达了达芬奇的高尚人格和人文主义思想.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剧作为众多的观众和读者喜爱,在许多国家上演,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他的戏剧取材于各国的历史传说和文字资料,很多故事并不发生在英国,但实际上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极高,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不是古典文化的恢复,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它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下发生的,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统治.

作业布置

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板书设计:

2 探险者的梦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归纳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及前提条件.了解哥伦布的远航探险经过及其发现,迪亚士,达伽马的航行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探险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分析开辟新航路的成果,后果,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哥伦布的探险经过,针对哥伦布探险的动机,西行思想基础及其探险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二者的异同.

教学重点

新航路的开辟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内容

本课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的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的情况.

一、欧洲以外的诱惑

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于何时 ""欧洲人进行海外探险活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当时已经具备了哪些进行海外探险的有利条件 "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条件以及时间.

二、哥伦布的发现

提问:"作为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首先开辟欧洲到北美之间的新航路,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知道哥伦布西行的决心之大和其创新精神之可贵,说明勇敢,无畏是探险家必备的个人素质。由哥伦布的"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发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这句话启发学生思考欧洲人探险的动机和心态.

三、首次环球航行

首先设问:"在哥伦布西行探险之前,许多欧洲人都小探索和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其中哪两个国家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补充介绍原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西班牙、葡萄牙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积极影响: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扩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和范围(联系原产美洲的玉米传入中国的历史).消极后果:带来殖民掠夺,扩张,侵略(联系葡萄牙对我国澳门的侵略).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忆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内容,讨论中西方航行探险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历史背景不同,国情不同和动机不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宣扬国威和去西洋"取宝",所以不计经济效益.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这与在追求黄金和财富动机驱使之下欧洲航海家的殖民掠夺活动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3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了解,培养学习利用史实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比较《大宪章》和《权利法案》两个重要文件以及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阅读《权利法案》的基本条款,培养阅读历史资料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讨论,可以提高与他人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内容

一、把国王送上断头台

围绕课文的导言,介绍《大宪章》,导入新课.

围绕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权利之争,提供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知识,并提出"国王以国会的矛盾实际事实就是腐朽的封建势力与新兴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弄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1640年新议会召开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

二、"光荣革命"

提出问题:"为什么英国社会上层要在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 ""为什么当时英国人把宗教信仰看得那么重要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三、限制王权的法案

"光荣革命",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被请来的威廉国王和玛丽王后最终屈从于国会,1689年并制定颁布了《权利法案》.结合材料阅读,让学生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并知道《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大大削弱,使国会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并对"君主立宪制"这一概念进行解释.

指出"光荣革命"的进行,《权力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

课堂小结

提示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认识,归纳及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为1640——1688,强调16491月查理一世被处死,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及1689年《权力法案》颁布三个重大事件.

4 为民族独立而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事件,能说出《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评价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编写有关独立战争过程的提纲,逐步加强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华盛顿是否创造了美国历史",初步学习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来克星顿的枪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然后提问:"英国人是什么时候到北美的 ""他们又是怎么对待当地的印第安人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整.再提问:"当英国政府向北美各殖民地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时,北美人民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什么 "学生回答: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独立宣言》

向学生介绍《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它的重大意义.可以提问:"《独立宣言》是谁起草的 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为什么马克思把它称作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开国元勋"华盛顿

根据提供的历史图画进行提问:"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美国独立战争是什么时候胜利结束的 "

"英国是什么时候正式承认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总结美国战争中的重大事件,重复一下《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5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知道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了解它的发展进程和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解和课堂讨论的形式,理解并叙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爆发的标志及它的发展进程和历史影响、《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到巴士底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根据课本,列表归纳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然后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完整表格的制作并加以讲解.最后提问"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导火线是什么 "深化和巩固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认识.让学生记住"攻占巴士底狱"——是革命爆发的标志.可根据封面和插图做生动的讲述,还可以提醒学生"714"因此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二、《人权宣言》的理想

教师介绍法国革命爆发后的法国政治状况,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中关于《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分析和讨论《人权宣言》是不是认为人们生来就是平等的 在革命前的法国,人们是不是生来就是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人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保障人的基本权利的手段和途径是什么 "等问题.教师总结同时说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权所蕴涵的基本内容不一样,如我国现今人权的基本内容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三、"热月政变"

讲述:从革命的发展进程:1789714,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执政并颁布了《人权宣言》.17935月底6月初,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上台执政.1794727日发动了"热月政变"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课堂小结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革命中颁发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吹响了"自由,平等"的号角,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后感:

6 拿破伦的文韬武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拿破仑法典》,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拿破仑的资料,撰写评价拿破仑的小论文.讲述拿破仑的故事,讨论如何评价拿破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拿破伦一生经历认识到:勤奋,自信,勇敢,忍耐使拿破仑走向了成功,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迷信武力,树敌太多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评价《拿破仑法典》,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

教师用幻灯投影拿破仑像,讲述拿破仑的相貌及故事,而重要的是在179911大月9(即共和历雾月18)在资产阶级政客和一些军官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法国政权,史称"雾月政变".并强调指出拿破仑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呼唤英雄的时代,正是这个时代造就了拿破仑这个英雄.

二、《拿破仑发典》

拿破仑掌握政权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了一套法国近代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的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然后引导学生对这部法典加以评价.营造自由讨论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开放性的结论.

三、滑铁卢的惨败

提问:"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你又是怎么评价拿破仑战争的 "通过讨论,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中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总结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失败的原因,评价《拿破仑法典》和拿破仑对外战争.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帝芬孙发明火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多层面,多角度的去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参观附近的工厂,加深对工业革命历史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培养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帝芬孙发明火车的基本史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教师指出: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然后提问:"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重要特征 在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人类去发明机器 那些发明和改进机器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一伟大创举的 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重要后果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边议边理.

一、"解放"手的发明

人类服装的变化过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从服装的成衣工序导入纺织业,比较古今纺织业的区别,导入珍妮手摇纺纱机.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有关珍妮手摇纺纱机的基本史实.提问:思考18世纪的中国状况,为什么没有出现新的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生产工具的大变革 指导学生对比18世纪的中英不同社会状况,得出结论,并对学生答案简单点评,最后点明珍妮机出现于英国的必然性.

机器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起点,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应用,把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解放出来,使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开始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过渡,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蒸汽的推动力

出示瓦特与改良蒸汽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述瓦特与改良蒸汽机的故事,并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释蒸汽机工作原理,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增加学科间知识渗透的能力.

提问:如果你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你能成为瓦特那样的发明家吗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自觉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知的欲望.提问:改良蒸汽机使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大批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新的问题产生,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考回答:交通运输问题.

三、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

提问: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谁能形容一下火车 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怎样的吗 学生回答问题,引发探知兴趣.请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火车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的阶级;现代大工厂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地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课堂小结

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开始,进行和后果进行总结,并说明它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9 古老印度的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影响,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2、过程与方法

查找有关资料,包括回忆以前的有关知识,了解印度古老文明的历史从而知道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阅读课文,了解17——18世纪英国是怎样对待印度殖民扩张的,

认识英国的殖民扩张给印度和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教学重难点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影响,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内容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古代印度在政治上实行种姓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10世纪以来,外来势力对印度的侵略和攻击,使古老的传统社会不断发生变迁,这些入侵和攻击,导致印度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影响着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印度的落后.

二、贪婪的殖民者

英国以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为据点,以克莱武为代表,对印度进行了野蛮的掠夺,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和剥削,给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生产原料.这些财富迅速的转化为生产资本,大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却给印度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印度论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冲击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经济,对印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三、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首先教师请学生讲一些有关起义的英雄故事,如介绍拉克希米巴依,起义的中心章西等,并简单描述起义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问:"这场起义为什么爆发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接着提问:"这场起义又是怎样引发的呢 "学生回答:是涂油事件.教师请学生介绍事件并回答事件为什么会成为起义的导火线.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起义结果,以及失败的原因.

课堂小结

复述英国对印度进行侵略扩张的史实,概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观念.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10解放者的风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路线与内容.说出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简要了解拉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独立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罪恶的"三角贸易"阅读《三角贸易航路图》,画出"三角贸易"的路线,并标注内容,搜集有关玻利瓦尔的资料,采用谈论法在师生,同学间以"我最欣赏玻利瓦尔的**品质"为题展开交流.

教学重难点

三角贸易"的背景、路线与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内容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讲述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或劳累致死,因此需要补充增加拉美殖民地的劳动力.这就是"三角贸易"的背景.然后让学生结合书后的活动建议,在课上画出"三角贸易"的路线和每人简图.最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三角贸易"的严重后果.

二、"解放者"的征程

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环境等方面思考拉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原因,然后教师结合有关资料及课文中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式图》,具体生动地讲述"解放者"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突出玻利瓦尔为拉美独立与自由而奋斗的高贵品质.提出思考题"为什么土白人能成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 ""为什么同意(不同意)玻利瓦尔的观点 "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学习玻利瓦尔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的高贵品质.

三、独立的潮流

拉美其他地区的独立运动,相续爆发,除古巴外,全部结束.

课堂小结

再一次复习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内容,以加强记忆,请同学们讨论:同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为什么拉丁美洲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走上了独立富强发展的道路了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11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英国宪章运动基本概况,明白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暴露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弊端,学会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明白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明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关于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概况的史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对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进行比较,培养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理解历史事件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明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

通过出示有关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英国工人阶级为什么要进行斗争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进步,促使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但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肮脏和丑恶.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英国工人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斗争 帮助学生分析宪章运动采取的斗争方式及宪章运动的性质.

二、时代风云的两颗巨星

让学生上讲台讲述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简历,使学生体会到马克思,恩格斯勤奋好学,从小就立志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抱负以及他们投身革命实践的精神,受到革命的理想教育,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敢于展现自己才能的能力.

三、《共产党宣言》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

讲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伟大意义:是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新局面.

课堂小结

组织一次题为"我们要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学习什么"的讨论会.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12 "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巴黎公社的建立过程,了解"五月流血周"的基本史实.了解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通过认识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提高历史分析能力.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过程通过学唱《国际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有关史实,在上课时根据内容需要,让学生讲述.在岁巴黎公社实施的措施进行讨论时,教师注意点拨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正确认识,都给予鼓励.

指导学生朗读《国际歌》原词,语调要激昂雄壮,以加深学生对无产阶级斗争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月流血周"的基本史实.了解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认识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夺取权力的尝试

请学生讲述有关普法战争的内容,了解巴黎公社爆发的历史背景.结合"想一想,你认为巴黎公社所实行的这些措施对吗 为什么 "以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用简明的语言给以提示.然后每组指派一个代表概括本组的主要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参考性答案.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巴黎公社的措施出现失误的原因,从而认识巴黎公社的时代局限性.

二、血染巴黎

"五月流血周"是巴黎公社的高潮和结局,教师结合本课插图《巴黎公社保卫战》生动的描述巴黎公社部分战士英勇斗争的场面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进行精神感染和情感教育.巴黎无产阶级为保卫公社同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表现出无产阶级崇高的英雄气概.

三、响切时间的歌声

简述《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和曲作者狄盖特的生平事迹.教师结合"材料阅读"中的《国际歌》原词,举行一场讨论会,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眼中的《国际歌》.教师点评,概括学生的主要观点,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指出认识的不足,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同时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读物.

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国际歌》为什么是一首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进而通过《国际歌》的歌词和曲调让学生感受其雄壮的旋律和巴黎公社战士坚贞不屈,不畏牺牲的精神.

课堂小结

了解"五月流血周",及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经过,加强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体会巴黎公社斗争中无产阶级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联系时代背景客观公正地认识评价巴黎公社所采取的革命措施.

13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学习与探究之二

活动目标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学习查找历史资料的方法与途径.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以适当形式再现历史情境,从而体会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没,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

通过将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现实社会比较,学习从历史角度了解过去,认识今天,认识社会,探索未来,通过个人特长的发挥和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体验个人价值实现才愉悦,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查阅工业革命前后有关人类在交通,饮食,服饰,家庭,体验方面的革新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编排课堂剧"西游记",并根据剧情需要制作道具,准备材料.

活动过程

让学生表演课堂剧"西游记",以自制的道具,服装,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工业革命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上的巨大变化.然后以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去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会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科技进步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道理.

14 避免革命的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对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个富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难点

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是,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7—18世纪,正当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仍然固守封建的农奴制度.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引起了国内资产阶级的不满.农奴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掠夺也引起了农奴的反抗.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而导致克里木战争失败的根源则是因为农奴制的存在.正是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沙俄的对外扩张,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因此废除农奴制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主要呼声.那俄国统治者如何来应对这场农奴制危机呢

二、[自上而下的解放农奴]

提出问题:为什么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呢 1861年改革有什么局限性 改革的实施者是谁 请学生朗读课本上改革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讨论.教师总结:1861年改革使俄国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引导学生对比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与英法有什么不同.思考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提问:"为什么课本以'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作为小标题 它为什么'沉重' "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讲清:它沉重的原因是因为改革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学生对1861年的改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用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来说明改革的局限性.

课堂小结

教师概括本课内容: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影响了俄国的对外扩张,使俄国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缓和国内的矛盾,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浓厚的封建残余也影响了俄国的发展速度.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感:

15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知识目标】

本课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有: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对南北战争的评价和战争中颁布的主要文件

【能力目标】

通过南北战争起因的的学习加深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

通过对林肯这个历史人物的学习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违反历史发展潮流的势力,是不可能长久的.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林肯的评价

难点:南北战争的的起因和性质

【教学与学法】

教法:导学 /探究

学法:阅读/ 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影视资料,回答:1.反映了美国历史上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 2.美国政府对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美国社会的这两种经济制度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矛盾无法调和,最后南北双方只能兵戎相见,由此到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共同之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遇到了障碍.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南北战争的性质 找出交战双方战争的目的 让学生认识为战争定性的依据,依据的制定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

战争的结局 分析导致战争胜负的原因 帮助学生得出战争的胜负与战争的正义,非正义的关系,但主要的的双方力量的的对比.

.对林肯的评价

【作业布置】

自制一个表格,分类列出美国内战中北方取得胜利的的原因.

【板书设计】

南北战争的起因

南北经济制度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

历史上的林肯

"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战争的过程及结果

1.战争的的爆发 1861

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3.战争的影响: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反思】

16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知识目标】

幕府统治的危机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教学与学法】

主体参与——体验教学,创设情境——感受教学

分组学习——探究教学

【板书设计】

16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幕府统治的危机

幕府的来历

德川幕府对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

19世纪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

内忧: 资产阶级的兴起

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

外患: 外来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改革派的出现

"倒幕运动" :伏见,鸟羽之战

迁都东京

明治维新

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措施:1.政治上:废藩置县

2.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军事上:"皇军"与警察制度

4.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文明开化"

历史意义: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地图《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请学生思考日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以及对日本产生的严重影响.随着国内矛盾的激化,武士开始分化,一部分武士开始有了革命的要求,为什么他们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 革命会不会成功呢 请大家阅读本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武士阶层.(图示日本武士)日本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示《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由学生讲解个基层的组成情况及社会地位.思考问题:农工商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为什么他们后来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

日本当时是内忧外患,出示图片《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学生阅读并观察图片,回答:日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呢 这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随着国内外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那么他们会不会取得成功呢 中下级武士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从天皇到社会底层的农工商的广泛支持,倒幕运动取得成功.

关于明治维新,由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出示幻灯片,讨论下列问题:

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

改革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改革使日本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请大家动手设计明治维新内容的结构,如表格,图示,文字链条等.讨论日本改革产生的变化.接下来展示学生的表格和结构图并做评价.

启发学生思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强大之路,在中国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但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 我们来中外两场改革做一个比较,看看成败的原因.(学生回答,从历史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的内容,历史作用等几个方面来比较异同.)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

17 电气时代的来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1)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力飞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这是因为经济技术发展较晚的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因而发展速度较快,可以赶上首先发达起来的国家。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难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1. 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

师: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联系现实(杨立伟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制成了实用的发电机、电动机,建立起巨大的发电站,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

2.(学生概述)在电能利用上,先后出现了手摇发电机、实用发电机、自激式发电机,发电量逐渐增加。电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随着远距离传送电的问题解决,电气化时代向人类走来。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学家的潜心研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科学性。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这些成果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师: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1870年前后,这些科学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教师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插图)

三、围绕“电”的发明

1.爱迪生在发明创造中的突出成就

(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列表举出爱迪生的成就)

师:爱迪生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神和果敢精神。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教育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和培养学生艰苦拚搏的奋斗精神。)

2.电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迅速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因而也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各类工业得到了方便、巨大、便宜的新动力,如虎添翼。电气工业系统迅猛发展起来。现代工业崛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并具有更大地对农业、轻工业的改造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大发展是惊人的,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它以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许多突破性成果为依托,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生动体现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威力。这次工业革命发挥了更巨大、更深刻的社会改造作用。

课后作业:目标检测练习题

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主要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培养归纳能力。简述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收集发明家的小故事,相互交流并讨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格。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学会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识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体验科学精神,增强学习毅力。通过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世界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本课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的重要发明,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一、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师:内燃机是如何发明的?又有哪些改进?

生:在内燃机地发明与改进中做出很大贡献的是德国工程师奥托。他用了20多年的事件,研制出了第一台煤气内燃机,热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4%19世纪中叶以来,燃料工业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发明了石油的分馏方法,汽油、煤油、柴油等优质燃油投入应用。美国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始了对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师:煤气必须由煤气发生炉这样大的装置提供,产生了许多不便之处。新的燃料的出现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内燃机。汽油内燃机成为人们争相研制的重点。

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生:比较课本中蒸汽汽车与早期汽车的不同。(插图)

师:汽车制造方面有哪些贡献突出人物?

生: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提出轻内燃机的设计,在1885年,把第一台性能可靠的轻内燃机应用于公路运输。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美国人福特创办了汽车公司,发明了流水线装配工艺,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售价为公众所能负担,从而使汽车普及成为美国人的交通工具,美国因此而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师:人类最早自由升空靠的是热气球。能不能造出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械呢?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

生:(讲述莱特兄弟的故事和飞机制造、改进的过程。)

师: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弥补了交通领域中的不足。他们更加快捷,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人类实现了在空中飞翔的梦想。同时,他们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急剧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三、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并具有更大地对农业、轻工业的改造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大发展是惊人的,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是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出现了垄断组织。

2.政治: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基础扩大,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3.文化: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等不公正的现象仍然存在。

师引导学生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就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进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议论并回答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从其各项发明的时间也可以看出,从1765年到1814年,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正像恩格斯所说,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19世纪科学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为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命性的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仅仅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革命性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就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科学性。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

破性成果的高潮期。这些成果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师: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除日本外,还有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这样,对这些国家来讲,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技术,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师:(小结)说明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因为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或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领先者。但要注意,这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条件具备了后来者才可以居上。

课后作业:目标检测练习题

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9 缔约结盟的狂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是深植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学法指导1)通过阅读、分析英德矛盾,德、奥、意同盟条约等史料,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方法。(2)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3)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重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是本节中承前启后的一部分内容,后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展现的矛盾错综复杂。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矛盾论的基本方法,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

生:(回忆并作答)

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并引出下一个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出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图示。)

师: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序列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师: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欧洲列强间的矛盾

师:(运用谈话法,结合欧洲列强的扩张野心和计划,以及教材中的材料和插图,分析三对基本矛盾,并引导学生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

师: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有三对基本矛盾,其中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结果如何?

生:(回忆并回答)

师:法国战败,失去了原有的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法国要雪耻,要复仇,并梦想建立一个“新法兰西帝国”。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不仅如此,德国还有更大的野心。(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材料和插图)

师:德国要向世界扩张,要夺取全球霸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竞争对手是谁?

生:(回答)

师:是英国。在三对基本矛盾中,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为什么说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提示从工业、贸易、海军实力、殖民侵略等方面考虑)

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得出结论)

师: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工业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欧洲商品市场竞争上,而且主要是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德国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师: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欧、亚、非三洲交汇处,战略地位显赫,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而争夺最激烈的就是俄国和奥匈帝国。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列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师:由于矛盾的变化,欧洲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这个转折的特点是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师:首先结盟的是德国和奥匈帝国,1879年,两国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

师: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一是两个同盟条约是针对哪些国家签订的?二是两个同盟条约是什么性质的条约?(从协议的内容判断)

生:(阅读并作答)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师: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结成同盟。法俄同盟的形成,标志着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也是向三国协约方面推进的第一步。1904年和1907年英国与法国、俄国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师:英国和法俄在历史上素有争斗。而且英国一贯执行的传统外交政策是“光荣孤立”。一向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为什么会抛弃前嫌,与法俄握手言和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其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的发展,是由于争夺世界殖民地和市场的原因而决定的。从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对它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生:(思考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是在复杂、曲折分化与改组的矛盾过程中形成的强盗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最后形成,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图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未来战争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看图并作答)

师:同盟国居中,协约国则分布东西两边。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国早在1905年就制定了未来“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

三、火星四溅的巴尔干

师: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重点的原因是?

生:地理位置重要;民族众多,矛盾复杂;土耳其的衰败。

师:东方问题包括了列强争夺巴尔干的斗争,巴尔干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小规模战争不断发生,最终世界大战之火在此引燃。

小结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练习:课本中的“想一想”“自我测评”等及目标检测。

20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是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课堂教学设计

1. 谁点燃了“火药桶”

师: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哪里?

生:(回答)

师:巴尔干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里点燃的。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起整个欧洲的大爆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生:(回答)

师: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

师: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师: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事件刚一发生,德皇威廉二世就兴奋地叫嚷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个什么机会?

生:回答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大战爆发

师:(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意大利最初为什么没有参战呢?(简述意大利没有参战的缘由,随后提问学生,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

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而言,只有利害的结合,而毫无信义可言。这场战争很快超出了欧洲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战火,发展成为一场世界大战。

2.法尔登绞肉机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形成了三条战线。指导学生利用地图了解掌握三条战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形势图》)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

师: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介绍马恩河战役及其影响)

师:指导学生看图(英国的兵工厂、大战战场、英军坦克、空战、激战后的凡尔登)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

师:(简介三个阶段的划分、四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这次大战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生:(补充资料讲解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的特点和后果)

师:当大战进入到1917年后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俄国的革命,二是美国的参战,这两件大事对大战的结束产生了重大影响。

3.大战的结束

师: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发表了“中立”声明。但是美国的中立是怎样的一种中立呢?

生:在战争初期,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出售军火和其他物资,大发战争横财。战前,美国欠欧洲近60亿美元的债务,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但还清了债款,还借出了100亿美元给协约国。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谈认识)

师:美国的中立是一种伪装的和平。1917年,当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瞧准时机,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提问)想一想,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重大影响呢?

生:(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师:在协约国的劝诱下,中国政府也在这一年对同盟国宣战。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被出卖给帝国主义国家当劳工。战争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但战争也唤醒了各国人民,引发了人民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毅然地退出了这场战争。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和德国也相继发生了革命。革命对大战有何影响?

生:战争给交战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破坏,使交战各国人民在心理上受到极大震动,战争唤醒了各国人民,引发了人民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各国的反动统治。面对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决心加速结束战争。可以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师: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战势更加有利于协约国;人民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各国帝国主义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特别是各国革命运动的打击下,191810月奥匈帝国土崩瓦解。接着11月德国投降,在法国贡比涅森林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元帅的行军列车上,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人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时间是191811月。

师:大战结束了,但战争却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一场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后果呢?

4.大战的后果

生:(思考并作答)

师: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却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战争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高涨。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沙皇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四大帝国崩溃了,英法也遭到严重削弱,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始料不及的。

师: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次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作为地球公民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练习: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和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作业:目标检测

22 引领时代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学会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

回顾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历史,加深对启蒙运动影响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影响深远。

学习思想家反封建、反教权的无畏斗争精神,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认识到现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以求更大的发展。

重难点分析:

欧洲的启蒙运动是本课重点,应从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深远影响等方面来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帮助我们认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辛亥革命同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经济发展史和政治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近代史之后,再学习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其中包括属于第一生产力的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有了迅速的发展。

一、冲出思想的牢笼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思考本页思考题。

生:近代思想理论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被阻碍又不断冲破阻碍的历史过程。一批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其深刻的理论成果,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思想先驱。

师:指导学生归纳近代推动社会进步的四个思想解放运动

生: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和自由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

二、理性的追求

1 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生概括:

A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B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

C封建专制制度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遭到侵犯和剥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什么叫理性主义?

生:所谓理性,就是用科学知识来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伏尔泰

师:伏尔泰的政治观点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

生: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的思想体系中成就最大的是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他认为宗教迷信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一切社会罪恶都源于教会所散布的蒙昧主义,造成社会上普遍的愚昧和宗教狂热。

伏尔泰注意运用各种形式与教会和宗教狂热斗争,其中悲剧和诗是他最有力的武器。,他宣扬理性、科学、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产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4.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思想是发展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5.卢梭也是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

6.启蒙运动的影响

生: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他的政治作用,不仅对法国,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有间接影响。

三、对自由权利的追求

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类自由的权利主义有政治上、经济上两方面。

小结17-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兴起,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练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何异同?

概括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3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列表格的方法,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些科学家的失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能力和注重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及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通过对杰出科学家爱国主义情操的回顾,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杰出科学家高尚人格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神创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学生应认识到,任何真正科学的理论都必须是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都具有革命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最大的难点。相对论揭示了物质与其存在形式——空间、时间、运动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适用于宏观、微观、低速、高速各种情况的运动理论。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师: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包括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方面。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一、现代科学之父-牛顿

师:关于科学家,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出其中最杰出者。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在全部推选名单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大多是名列榜首。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

师:这位科学家就是牛顿。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就有开创性的贡献。

生: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师:但是,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却认为:“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且是相同的和不动的。”到了晚年,他还说过:“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从现象发现重力的那些原因,我也不愿意建立什么假说。”最后他提出了“上帝第一次推动说”,把宇宙万物的第一次运动归之于全能的上帝。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

师:即使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思想方法上一旦陷入形而上学,也不会取得认识上的进步。而他在晚年把运动归之于上帝,是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但是这主要是由于他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说明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历史。我们在做事情、考虑问题时,也同样不可能超越历史,必须实事求是;在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时,也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巨大威力。既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生物之间的联系也同样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二、物种起源的探索者

师:达尔文从宏观的角度观察生物界的发展变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此理论在科学上和思想上有什么意义呢?

生:(讨论)

师: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核心观点是物种的“优胜劣汰”,他把变异和自然选择看作新物种起源的重要因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的综合,使生物学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科学方法上,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飞跃。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马克思说:“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评价非常高,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立即赠给达尔文一本。达尔文对此也很感激,在回信中表示:“我们两人都希望扩大知识领域,而这无疑地将造福于人类。”现代思维科学的三论之一——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指出:“早在19世纪时,达尔文的进化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了,所有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从他那个时代的种种富有价值的源泉中汲取他们的科学思想的。”

师:当科学发展到19世纪晚期时,在研究运动的最古老的物理学中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物理学的新时代开始。

三、现代物理学的泰斗

师:伦琴发现放射线和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微观世界的运动这样一个“新”的领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也使人们的科学思想为之一新。

爱因斯坦在总结前人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了关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关系的相对论。相对论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和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相对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宇宙中的一切,连时间和空间这样过去被认为是永恒的东西,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而变化的。相对论首先引起了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第一,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是辩证的统一。时间、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第二,揭示了万有引力的物质基础,即万有引力是由物质的存在与分布使时间与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相对论更重大的影响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再次证明了物质第一的观点;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理论,是真理。但是,这是否就说明牛顿力学体系是错误的呢?

生:(讨论)

师:牛顿力学是人类在低速运动时代关于运动规律的认识,在低速运动的情况下,这些认识依然是正确的。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牛顿的发现,他自己的研究都是不会成为可能的。

小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上起了巨大作用,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又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巨匠,在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在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练习:教材材料阅读、自我测评、《目标检测》

24 文学艺术的大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托尔斯泰、凡高作品的介绍,提高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

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了解著名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继承这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是21世纪的创造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使学生体会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这种精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对文学名著中所创作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加深对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真、善、美的理解。

学法指导: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自办展示会、欣赏会等。指导学生将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学生将知识归类整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正确理解和把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当时,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为了使人们对这种社会现实有更真切的认识,作家们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原理的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

师: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下面,我们就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观察世界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

一、 “天才的艺术家

师:19世纪3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了文学领域的主要地位,同学们知道哪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

生:(介绍)

师: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俄罗斯的普希金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是真实描绘西欧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长篇小说,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中俄国家庭道德关系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战争与和平》,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结构复杂,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心理刻画细腻入微,在世界文学史上居显赫地位。他在《战争与和平》的跋中说:“应当重复这句话:我是努力写人民的历史呀。”

师: 情感是极其显明的。我们介绍的这些作家,没有一个不是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之所以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尊重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些。我们21世纪的青年学生,当然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为祖国、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为了满足从视觉获得美感,就需要欣赏具有色彩或形体的作品——绘画或雕塑;为了满足从听觉获得美感,就需要聆听音乐作品。那些为了满足人们这方面需要而进行创作的杰出人物,就是艺术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培养和陶冶人们的艺术情趣,人们的艺术需要是推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力,而艺术的源泉则是社会生活的实践。在17世纪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在创建资本主义社会、极大地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艺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把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介绍出来。

二、用生命作画的人

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美术课所学知识归纳印象画派的风格特征)

师: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主义以创新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反对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主张画家到室外,根据眼睛在阳光下直接观察事物的感受来作画,表现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开辟了绘画的新领域。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印象主义具有革新意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为展示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为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领域。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生:凡高就是后期印象主义画家,而他又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充满了对贫苦的普通民众的同情,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民贫困生活和劳动场面的作品。他一生曾画了许多幅《向日葵》,在他的笔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一团炽热的火球燃烧着,创作激情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在他的眼里,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动的象征,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

师: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一样也是以社会生活为源泉的。我们从古典主义音乐入手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概况。

三、乐坛雄狮贝多芬

师: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的音乐家是大家所熟知的。贝多芬5岁随父学习钢琴,8岁开始演出,10岁开始学习作曲。1729年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莫扎特、海顿等学习。1800年左右听觉显著恶化,但是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1820年失聪以后仍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等,所创作的9部交响曲均被誉为不朽之作。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表现了贝多芬毕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潮。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命运》片段。

生:(欣赏交响乐《命运》)

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解释音乐家在乐曲中所寄托的情感)贝多芬在耳聋、多病、生活困顿、家庭不幸的情况下坚持写下这部交响乐,表达了他与命运搏斗的坚强意志。他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也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精神,贝多芬才能成为一位音乐界的伟人,一个强者。他把全部激情融入音乐之中,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

关于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命名,充分说明贝多芬的伟大品格。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衷心拥护者,“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奋斗的理想。他了解法国革命的情况后,非常景仰比自己大一岁的拿破仑,因为此时的拿破仑正在率领法国人民摧毁专制、实现共和。从1802年起,他开始全力投入一部新的交响曲的创作,打算将此献给拿破仑。在1804年作品完成时,他在封面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并且通过法国大使馆办理呈献手续。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学生却给他带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吼着、叫骂着奔向桌边,把作品的封面扯下,撕成两半,摔在地上。半年以后,这部作品初演时,标题已经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就是今天《英雄交响曲》的由来。

小结:艺术大师立足现实社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献身艺术事业,用自己的心灵创造出优美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本章节我们学习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的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的科学进步、文学艺术繁荣,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定型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既集中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也表达了人类的理想,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练习:课后自我测评及目标检测。

25 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

-------学习与探究之四

活动目标:

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的能力与意识。

了解贝多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并给自己以启迪。

培养收集、查阅各类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自由分组分别查阅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有关的乐谱、文字和音像资料。及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品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着重了解其成长历程。

根据实际条件,合奏或独奏其作品片段。

结合乐曲旋律,编排相应题材的散文、诗歌或舞蹈表演。

查阅欧洲大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

活动过程:

“英雄”“命运”两大组分别派一位同学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播放交响曲的录音或录像。

分别介绍两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思想内涵。

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称为‘英雄’?”“贝多芬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命运的?”

学生谈论自己的感想。

进行现场演奏和散文诗歌朗诵和舞蹈表演,展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活动总结:

正是有了贝多芬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不懈追求,在加之那个革命的创业年代,才有了这样伟大的作品。贝多芬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今天,我们的祖国也正处在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年代,也是一个需要人才、人才辈出的年代。未来的人生旅程起步于同学们的今天。“英雄”就是那些战胜命运并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