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名:

工作单位: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邮 编430012

【摘 要】 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为减少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护理人员缺乏,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为了完成护理任务,表现的比较匆忙,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因素,对此上述主要原因以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 意外针刺伤; 防护对策; 护理工作; 职业防护意识; 医疗锐器

1引言

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易发生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可能仅为实际发生的1/3,其中60%-90%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另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 -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工作中意外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2针刺伤的原因

2.1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而且被刺过的护士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护士被刺过后看看患者的乙肝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乙肝hbsag阴性,就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殊不知,有的患者可能还有其他的血液传染病,如丙肝,更严重的如hiv。这些病毒检查,一般不做,可能就是一种潜在的危害。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  

2.2 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4]。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2.2.1 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2.2 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

2.2.3 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2.2.4 把已经用过的空针头摆放在操作台上面

2.2.5 防范意识薄弱

2.3 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 护理人员缺乏,导致护理劳动强度大。目前,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一些配套制度没有完善,还有来自一些主管部门的因素,导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医院没有按照医护、床位比例进行配备护理人员,或者是申请要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但是主管部门没有给予通过,特别是近10余年,医务人员出现严重的断层,特别是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而且人员流动性大,有的护理人员纷纷从事管理或改行,加剧了护理人员的严重不足,而且近年来,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覆盖率增加,住院的患者直线上升,因此护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护士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的是强大的工作量,不得不紧张的工作,甚至有的护士晕倒在岗位上,增加了差错事故以及刺伤自己的机会。 医院缺乏应对措施。对于针刺伤,医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护理管理者只注重上级的检查而应付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培训,致使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巧。

3防范措施

3.1 加强培训与指导

  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要把医疗质量与护理队伍结合起来,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确保护理人员的比例,同时注重对护士的继续医学教育,及时更新知识,做到精益求精。护理在进行各项操作时,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同时要戴好合适的手套,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是否有破陋现象,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是给患者注射后,要特别小心,防止针头刺伤自己。

3.2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刺针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5]

3.3 及时处理利器伤

具体应做到注射前将手洗干净,在一个清洁明亮宽敞的环境中进行注射;操作过程注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原则;永远使用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意“一人、一管、一针头”[3];绝对不要用双手将针帽套回被污染的针头;尽快准确地将用过的针头和锐器丢弃至专用的容器中;时刻记住自我保护措施;尽可能使用安全注射器、自动毁形注射器、安全型套管针等进行各种注射。 规范操作要求,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注射器使用前提倡单手重新盖帽技术,使用重新盖帽装置。注射器使用中要带手套,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从容不迫;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等。注射器使用后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重新盖帽及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注射器使用处;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及将针头存放在床边、治疗车顶部或治疗盘内等。 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HBV、HCV、HIV等到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由院感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可疑HIV感染时及时与当地CDC取得联系。

3.4 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 

医院处理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规程。  

3.5 针刺伤后心理预防对策

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血液传播性疾病针刺伤的职业暴露存在惧怕被传染而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阴性者免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的概率,保护医务人员[6]。对有明显心理焦虑者的心理干预,对掩蔽性的心理焦虑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针刺伤的情况,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减轻心理反应。以及管理者对受伤者的支持,争取国家立法来保证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权,以减轻针刺伤后的负性心理反应。对于中重度焦虑的医务人员,要循环给予心理干预和焦虑量表评估。

3.5.1 开设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课程

建议学校开设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课程,护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自我防护知识,熟知安全防护的有关措施,掌握预防针刺伤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补救措施,使护生充分了解针刺伤的危害,提高实习护士应对此类伤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受伤时的应急措施。

3.5.2 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讲座

带教医院应组织专家、感染管理人员、临床带教老师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强化护生对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对讲座内容组织考试,将考试成绩记入实习生综合考核档案中。带教科室除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带教计划外,还要增加安全防护知识的带教内容,如: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及环节、针刺伤的预防及补救措施、针刺伤的危害等,并将防护知识纳入出科考试内容中。

3.5.3 临床带教中贯穿针刺伤防护知识的传授与讲解

临床带教老师可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讲解采血、注射、输液等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讲解如何在进行这些操作中做好自我防护,如:避免将污染的针头套回针帽,针头用过后要及时处理、不要乱放,处理针头时要精力集中,将用过的针头丢弃于耐刺的容器中,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等。

3.5.4 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

针刺伤多发生在病房和治疗室,在时间上多发生在白班,而且主要是在工作较忙时发生。因此增加操作示范,提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至关重要。老师进行技能演示和护生反复练习,使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联系起来,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防护技能,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同时应加强护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实习前给予集中操作练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减少职业性感染,保证护生实习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会,2003:67-68.

[2] 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J].中华护 理杂志,2002,37(11):878-879. 

[3] 白彩锋,李新辉.医疗废物处理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7, (10):30-32.

[4] 张喜丽,刘萍花.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原因调查与防护措施[J].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3. 

[5]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海,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 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6] 周宏,郑伟,韩方正,等.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前性监 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15-1716.

 

《(新)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