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导学案

《在桥边》导学案
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孙小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理清文章的情节,在情节的行进中,体会“我”的情绪变化
3、思考并领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出给予物质帮助之外,还应给予精神关怀这一道理。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演绎、朗读、抓关键词句等【课堂导入】今天天气阴沉,天空灰灰的,沉沉的,然而我们教室确是拥挤而有序的,即将也是热闹的.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掌声怀揣着一份好心情,我们一起去德国的一座大桥边,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
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伯尔的创作题材有所变化,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有时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揭露和批评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
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成名作《正点到达》是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又名《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1972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2、翻阅工具书,解决重要字词,学会用成语造句。3、整体感知:请用一两句话简述故事情节。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4、那么《在桥边》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全文共9段,请大家根据小说的情节运行流程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发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
发展: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

高潮: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
结局: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

二、小组学习
(一)在1-3段中,“我”是怎么乱数的?“我”为什么要故意“乱数”过桥的人?明确:“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表示我的慷慨。”
对空洞乏味生活的不满和反抗。追问:哪些词语表明了我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嘲讽?细节和反讽嘲笑的语调(精明能干、陶醉、捷报、容光焕发、心满意足、郑重其事等)

(二)4-5段中,姑娘来的时候,和她同时过桥的人,我一个都没数。“我”为什么又“不数”过桥的人?你体会到了姑娘在桥上经过时,“我”的心情吗?请试着读出来吧。
明确:因为我心爱的姑娘此时过桥了,在单调、枯燥的工作中,姑娘的出现就像一泓清泉,冲淡“我”对毫无意义工作的不满,点亮了“我”原本灰暗的生活。这是主人公无聊生活中的唯一亮色了。(齐读这两段,感受我的心理。小结:“我”是真的在爱着她了!在姑娘过桥的那个瞬间,如此美好而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成了主人公的全部幸福所在了。

(三)在第6段中,为什么这次我会数得如此认真?明确:主任统计员的出现,这直接关系到我的生计问题。“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为什么我数得如此认真,但还是把她给漏数了?
明确: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姑娘是我的什么?
明确:她是我追求的爱情,同时,她又不单单是爱情。那个“可爱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

(四)在第7-9段中,“我”被调去数什么?我心情怎么样?、美差、该多美明确:数马车。通过交鸿运、美差、该多美、因为不需紧张地数数,可以长久地看姑娘可以看出我微不足道的快乐。

《《在桥边》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