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二次段考试题

2014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一级历史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 B.广州 C.上海 D.天津

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江南

A.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 B.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区域性商人实力雄厚

6.明清时期(1840年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B.“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将商贩船通行禁止,片板不许下海”

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逐渐崩溃

C. 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8.1522年9月6日,18位远航的勇士返回西班牙母港,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称赞他们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是因为他们

A.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

C.开辟前往美洲的航路 D.完成环球航行

9.1500年以后,物价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这一现象

A.引发“商业革命”,使欧洲主要商路发生变化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10. 哥伦布带到新大陆的是禽畜、作物、老鼠、杂草种子等,从美洲返回欧洲的是火鸡、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这种交换带来的影响是

A. 给美洲带来生存灾难 B. 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C. 促进了物种交流传播 D.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1.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这里所说的“扩张性的文明”是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

C.西欧国家确立了世界霸权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

12.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交通工具不同 B.能源动力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经营模式不同

13.太常寺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这则材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推动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D.解决了军用工业运输问题

14.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15.“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16.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文明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永久性变化”的要素有 ①新经济因素 ②新阶级力量 ③西方民主思想 ④新式教育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对上述史实的分析,错误的是

A.设厂地址拥有最早开埠通商的有利条件

B.美国的标准化生产为产品在中国加工提供了可能

C.成为近代企业的途径是手工工场采用了机器生产

D.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19.汽车如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当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时,可以借助的机械和技术包括

①刨床、磨床等车床 ②内燃机 ③计算机 ④石油化工技术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中国贸易顺差。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

B.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

C.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

D.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21.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

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

22.1958年《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其他工业也跟着快;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慢,其他工业也跟着慢。……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这表明

A.大炼钢铁已成为当时中国工业生产的中心

B.只有大炼钢铁才推动当时中国工业的全面发展

C.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现代化工业国家的核心标志

D.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高速发展”追求

23.以下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

24.下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 策因素是

1 办经济特区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③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应该是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基层民主 D.“一国两制”

26.阅读右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导致D点到E城镇人口增长缓慢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 “(每天晚上集体农庄的作业队长的派工)也是吃力不讨好,因为那些由于繁忙的家务变得凶狠的婆娘们都给做嘲弄的手势,而留在农村的男子汉则一边骂娘一边诅咒为‘工分’、为工作日去干活。”此背景下苏联开始

A. 建立斯大林模式 B. 赫鲁晓夫改革 C. 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8.[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29.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竞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邓小平改革

30.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31.1945—1948年间,英国颁布和实施了《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这反映英国

A.优先发展煤炭工业 B.完善了社会保险制度

C.重视提高国有化程度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2.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追求社会公正的措施主要是

A.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 B. 进行企业自我调节

C.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33.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A.丘吉尔和斯大林 B.罗斯福和列宁

C.罗斯福和邓小平 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

34.1888年《申报》记载:“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上述材料反映出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洋务运动兴起,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C.近代工业发展,出现了女性争聘女工风气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35.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

A.四川 B.安徽 C.江苏 D.山西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

(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

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长期停滞”的表现,并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2)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7分)

37.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面对危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三位伟人都进行了成功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苏联的故事》

材料二 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案》。该法案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这与我们惯常的思路好像不一样,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而且罗斯福执政才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时他急急忙忙搞社会保障,为什么?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度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问题。

——孙立平《重建社会》

材料三 1986年,恰逢结束“文革”动乱十周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邓小平将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赠给该董事长。股票被人们视为市场经济的标志,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这一行动被人们认为寓意深刻。

——《国际社会关注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列宁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5分)

(2)阅读材料二,罗斯福的解释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与美国以前的经济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3)以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调整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4)面对同样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美国与德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两方面分析导致严重差异的原因。(4分)

word/media/image6.gif2014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一级历史科试题答卷

座位号: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30分

36.(1)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长期停滞”的表现,并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表现

原因

(2)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7分)

观点:

理由

37.(1)材料一反映的是列宁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5分)

政策:

原因

(2)阅读材料二,罗斯福的解释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与美国以前的经济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核心思想

特点

(3)以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调整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4)面对同样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美国与德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两方面分析导致严重差异的原因。(4分)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2014学年度下学期段考2高一级历史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两大题,共30分

36.【答案】

(1)表现:人均GDP增长为零。(2分) 原因:小农经济自身的局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人口增长过快。(4分,任答两点)

(2)同意。(1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思潮盛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6分,任答三个方面)

不同意(1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连连失败,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思想领域的变革缓慢;广大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不高。(6分,任答三个方面)

(注:第2问为开放式问题,学生既可选“同意”,也可选“不同意”)

37.【答案】

(1)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分)

(2)核心思想: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2分)。特点: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分)

(3)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本国国情相适应;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每点2分,任答两点)

(4)历史原因: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专制势力扫荡比较彻底;德国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现实原因——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兴办公共工程等“新政”手段渡过危机;而德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每点1分,共4分)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二次段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