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七年级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

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2019)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部是战国社会变化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秦商鞅变法,第三部分是都江堰

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到战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涵盖面非常广、容量大。从结构上看,这三部分内容表面似乎是平行的,但从逻辑上分析,第一部的概述是后两部分的时代大背景,后两部是第一部分的具体历史事件,后两大内容实际是反映着秦强大的因由,因此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理性概括与具体实践的关系,因果相关。而这样的逻辑关系,抽象性强,课堂的呈现比较困难,但它又正正体现着战国这个历史时代的变化这一大特质,是学生历史理解的基础。从纵向联系上看,本课是上一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继续与发展,是下一单元的“秦统一中国”的基础与前奏,起承上启下作用,纵向上要实现知识与观念的融会贯通。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题定为“以战为名”,以“战争”为切入口,将战国与春秋进行类比,带出战国的战争特点变化,战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生产力、制度、诸侯国规模),重点立足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两大历史大事作为时代实践例证,归纳出秦的强大因由,感悟战国的时代精神。此设计一方面实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纵向的联系,实现学生时空观与历史理解上的的承接,实现知识与观念贯通;另一方面突出了战国时代特点,强化学生对的理解,实现本课的教学主体要求。更重要的是,秦的兴起,秦虎狼之师的形成,秦日后一统一六国的必然,学生们便了然于胸了,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认识秦的强大过程

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依据课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初一新生,他们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学习历史的时间短,学习思维,思考方式等还是很幼稚的,分析能力还是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解决抽象历史概念或历史因果关系,就要以形象的事例去启发,去引导。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尝试以“战争”这个具体的形象,通过探讨与战争相关的各种因素,各国的举措等,以探讨理性社会特征。教学上以问题教学为主要方式,在问题设计上,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连接,与学生的现在知识基础进行连接,形成认识的梯度,吸引学生的关注的同时,推动教学内容的展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