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情绪失控原因及对策(终稿)

浅析教师情绪失控原因及对策

【摘要】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情绪失控现象,进而伤害到学生,影响了教学工作地正常开展,分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失控的原因,有效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让教师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师 情绪失控 对策

一、问题呈现

一名具有良好情绪的教师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从而产生良好有效的教育成果,而将负面情绪带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往往会情绪失控,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以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失控的教师,轻者,大声呵斥,横眉瞪眼,以声色吓人;稍重者,拍桌扔物,以动作威胁;重者,讽刺挖苦,侮辱学生人格;再重者,恶语相加,摧残学生身心。这些现象,广泛存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伤害学生的例子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201111月初,广州荔湾区芳村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两名五年级学生,仅仅因为坐校车迟到几分钟,就被教师要求互相扇耳光长达3分多钟,其后还被教师再打数个耳光。同年1129日,陕西省旬阳县磨沟幼儿园园长、代课老师薛××,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便用火钳将孩子们的手、屁股等部位烫伤,被烫伤的孩子达到10个。

二、问题分析

(一)个别教师教育思想的不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存在严重偏差,把教师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的主宰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随意处置,容不得学生有半点的过错,稍有违背、冒犯之意,教师就变得严酷无情,侮辱其人格,打击其自信心,使学生感到惧怕。有的教师刚愎自用,主观任性,把教育仅看作是不择手段的管教,忽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极低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极差的教育水平。

(二)个别教师个性心理的不健康。据调查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及逆反心理较强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对自己要求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焦虑,使人脾气暴燥,易被激怒,情绪失控、伤害学生的事大多由此产生。

(三)个别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管理者。管理必然意味着对学生的一种外在规范性要求,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方式来规范学生,才能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至于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对教师工作都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个别教师缺乏经验、应对办法贫乏。一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有限,教学经验和处理师生关系的经历少,以致面对学生不好的态度或行为时,缺乏正确处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导致自己情绪激动、行为过激甚至心理崩溃,做出有损教师形象,危害师生关系,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事情。

三、对策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开展一些专题活动,督促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论,使教师用科学的教育观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习儿童心理学,用正确的儿童观来研究和探析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法律法规,用以法治教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学习先进教育者,用榜样的力量来鼓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道德修养。教师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做学习的先行者。

(二)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尊重他人是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教师要对学生怀有宽容之心,而这种宽容就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教师要有一种慈母般的仁爱之心,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度量,少一点偏狭、自私、嫉妒、高傲、斤斤计较,决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以怨报怨,记恨学生。有时宽容是对犯错误者最好的教育。

(三)增强教师自我控制能力。粗暴是教育的大敌,耐心是育才的前提。不管遇到任何情况,教师都应做到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一名心浮气躁、情绪反复无常的教师,是不利于教师工作的。时时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身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学会自控,磨砺意志,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性格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教师良好的性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播撒在学生心田,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控制自己的情绪,必将带来教育的成功。

(四)加强教师的心理疏通,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现阶段,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状态下,教师的经济问题、职称评定、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社会和教育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心理疏通,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强化教师的心理优势,使其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柱和依靠。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经济保障,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好教师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再一方面,学校要丰富教师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或者运动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转移和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五)完善相关制度,避免教师带教学。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制定好教师心理辅导制度,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一方面,预防和治疗教师的心理疾病,使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促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规律,从而正确理性的处理好师生关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探索制定教学回避制度,如果教师因家庭突发事件、教学突发事件等问题导致情绪失控,可以暂不上课,从而保证教师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教学,避免不良情绪干扰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负面效应,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Robert J. Stern & Wendy M. William,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于晶利,论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消解途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2

《浅析教师情绪失控原因及对策(终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