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和航空航天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了解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前沿发展,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理工结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大部分将继续研究生教育,或与国外联合培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将具备从事先进复合材料及结构的设计、制备、分析与评价等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外语和复合材料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技术、材料制备与工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接受科学试验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复合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制造、分析、开发的基本能力。

依据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对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需求,本专业培养过程突出以下四个要点:

1. 重视理工结合,发挥力学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突出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的科学基础,强化材料科学、复合材料分析与设计、制备工艺与性能表征等学科专业基础,培养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兼备、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2.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的科研优势,通过项目学习、创新活动,深入优秀的科研团队,锻炼实践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外语、计算机和独立科研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 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开设以国外知名大学教材为基础的双语教学专业课,加强与国际高校的联系和交流,同时根据地缘优势,发展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教学和科研交流。加强学生对国外优秀文化的了解,增强国际交流能力。

4. 实行导师制培养,发挥人才优势,形成优秀的导师体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历史传统和思想传承,促进道德情操、人文修养、身心素质、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 主干学科

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 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变形体力学、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力学、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复合材料结构安全与可靠性评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方法等。

五、 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173.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70.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5.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 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考核

方式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GC00000100

军训及军事理论

3.0

3

10+10

GC160001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34

30

4

GC15000101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17000101

体育

1.0

30

30

GC03000110

大学计算机I

2.0

42

30

12

GN12000121

工科数学分析

5.0

84

84

(6)

GN12000220

代数与几何

3.5

56

56

(4)

SC18401000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

1.0

20

16

4

小计

19.0

306+3

278+20

12

16+(10)

春季

GC160002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28

4

GC15000102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17000102

体育

1.0

30

30

GN12000122

工科数学分析

5.0

84

84

(6)

GN11000121

大学物理II

5.0

80

80

(5)

GN07000130

大学化学II

3.0

48

30

18

SD08000130

工程制图基础

3.5

64

48

16

(48)

SD03000510

C语言程序设计I

2.5

54

30

24

GH00000001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小计

24.5

452

382

18

40

12+(59)

夏季

GH00000002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GO00000001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SP18400200

认识实习

2.0

2

SP00000100

大一年度项目

二选一

2.0

2

SP00000200

暑期外语能力训练

2.0

2

小计

6.0

40+4

40

备注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考核

方式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GC160003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60

48

12

GC15000103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17000103

体育

0.5

15

15

15

GN11000122

大学物理II

4.0

64

64

(3)

GN11000211

大学物理实验I

1.5

33

3

30

GN1200030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44

44

(4)

GN1200040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5

42

42

(4)

SD18000120

理论力学II

4.0

70

66

4

SD18000200

工程力学实验(理力)II

0.5

6

6

GH00000003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小计

22.0

394

334

36

4

20+(26)

春季

GC160004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0

8

GC15000104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17000104

体育

0.5

15

15

15

GN12000500

数理方程

2.0

32

32

(4)

GN11000212

大学物理实验I

1.0

27

27

GN07000830

物理化学III

3.5

58

48

10

SD06001200

电工与电子技术

3.5

54

54

SD06001330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III

1.0

20

20

SD18000310

材料力学I

4.0

64

64

16

SD18000400

工程力学实验(材力)

0.5

12

12

SC18200200

航天技术概论

1.5

24

20

4

GH00000004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小计

23.0

414

325

73

16

16+(19)

夏季

SP08001330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

2.0

2

SP18409100

创新训练课I

1.0

16

8

8

SC18409100

专业前沿专题讲座

1.0

16

16

小计

4.0

32+2

24

8

备注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考核

方式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GN12000600

计算方法

2.0

36

24

12

SD18400100

冶金传输原理

1.0

18

16

2

SD18400210

变形体力学I

4.0

64

64

SD18400300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5.0

84

84

SD08000820

机械设计基础II

3.5

54

48

6

6

SC18400100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2.0

32

26

6

GO00000002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小计

18.5

308

282

14

12

6

春季

SD18400400

结构动力学

2.5

40

40

SD18400220

变形体力学II

2.5

40

40

SD18400500

高分子物理

2.5

44

40

4

SC18400200

材料物理性能分析

3.0

46

46

SC18400300

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力学

3.5

60

46

10

4

SC18400400

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3.0

46

40

6

GO00000003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GO00000004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小计

19.0

316

292

10

10

4

夏季

SP18400300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2.0

2

4

12

SP18400400

新型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研究

2.0

2

8

SP18409200

创新训练课II

选修

1.0

16

8

8

小计

4.0

4

12

12

备注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考核

方式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SC18400500

计算力学

2.0

40

32

8

SC18400600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

1.0

20

20

SC18400700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方法

2.5

40

28

12

SC18400800

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2.5

40

40

SC18400900

复合材料结构安全与可靠性评价

2.5

40

40

SP18400500

毕业实习

4.0

4

专业选修课

3.0

48

以下为专业选修课

SE18400100

金属材料工艺技术

1.5

24

24

SE18400200

陶瓷材料制备技术

1.5

24

24

SE18400300

薄膜科学与技术

1.5

24

20

4

SE18400400

柔性复合材料与结构

1.0

20

20

SE18400500

智能材料与结构

1.0

20

20

SE18400600

现代功能材料

1.0

20

20

SE18400700

原位合成复合材料导论

1.0

20

20

SE18400800

粉末冶金原理

1.0

20

20

小计

17.5

228+4

春季

SP18400100

毕业设计(论文)

15.0

15

GQ00000100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1.0

8

小计

16.0

15

备注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统计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实践训练(周)

军训及军事理论

3.0

3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1.0

8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

2.0

2

认识实习

2.0

2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2.0

2

新型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研究

2.0

2

毕业实习

4.0

4

毕业设计(论文)

15.0

15

创新教育类课程

2.0

大一年度项目

二选一

2.0

2

暑期外语能力训练

2.0

2

合计

35.0

32

八、 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

大类

课程类别

学分

%

学时

%

上机

(学时)

实验

(学时)

课外

辅导

(学时)

学分

合计

通识教育类

公共基础课

22.0

15.9

466

19.0

12

60+(30)

70.5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

40.5

29.2

688

28.0

12

85

(36)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4.0

2.9

80

3.2

全校任选课

4.0

2.9

80

3.2

专业教育类

学科基础课

24.5

17.7

408

16.6

44+16

50

54

68.0

专业核心课

40.5

29.2

688

28.0

18

28

8

专业选修课

3.0

2.2

48

2.0

合计

138.5

100

2458

100

86+16

163

68+(120)

138.5

九、有关说明

1.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要求学生至少选听8次,最后统一记录1.0学分。

2.创新学分要求学生在四年内至少修满2.0学分,获取途径有:

(1)学院创新训练基础实验室开设的实验,完成实验后按照实验级别获得相应学分(初级0.5学分/项、中级1.0学分/项、高级2.0学分/项)。

(2)选修全校开设的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学院开设的创新训练课,并通过考核,相应学分认定为创新学分(1.0学分/次)。

(3)学生参加学校备案的国际、国家或省级竞赛项目,获得奖励或完成项目任务:获国际或国家级一等奖(含国家级特等奖)得3.5学分;获国家级二等奖及省级一等奖得3.0学分;获国家级三等奖及省级二等奖得2.0学分;同一作品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多次获奖不累计加分,取最高分计算。

(4)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顺利结题者,每人次得3.0学分;参加校级项目并顺利结题验收者,每人次得2.0学分。

(5)在校期间发表研究论文或申请专利: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得2.0学分,要求论文发表必须体现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文为“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且排名在前两位有效;获得专利授权每项得2.0学分,专利申报必须体现第一持有者所属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6)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及讲座活动(1.0学分/8次)。

*注:创新学分可以累计,不设上限,但不能代替其他课程学分。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