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的社区残疾人工作者

做一名合格的社区残疾人工作者

天心区残联 刘海军

一、珍惜工作岗位

(一)是党和政府的重托

1.从残废人到社会救助对象,从另类人员到同等公民,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2.从慈善机构的对象到民政服务的对象,到残联工作的对象,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

3.从普通的人道主义到残疾人权益保障,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组成部分,反映了残疾人事业是党和国家的特殊地位;

把特别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嘱托。

(二)是全面小康的需要

1.占人口5.36%人群是特殊的群体,需要特殊的帮助;

2.每五户家庭就有一名残疾人,短板效应;

3.关联20%的人;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三)是残疾朋友期盼

1.可以直接了解残疾人的需要;

2.可以便捷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3.可以贴近地倾听残疾人心声;

(四)是人生价值的升华

1.通过服务,可以得到行善的快慰;

2.通过服务,可以得到功德的积累;

3.通过服务,可以促进人生的修为;

二、认清工作职责

(一)维护残疾人权益

1.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宣传人道主义思想,社会扶残助残的典型,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3.反映查处侵犯残疾人权益的案件,打击针对残疾人的违法犯罪活动;

4.推进无障碍建设;

5.做好残疾人信访、法律援助、调处残疾人矛盾,将残疾人矛盾解决在基层;

(二)服务残疾人的需求

1.做好残疾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2.代表残疾人利益,反映残疾人需求,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反映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各方面的需求;

3.切实解决残疾人因病、因灾、因祸造成的生活困难;

(三)开展残疾人的教育

1.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2.教育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残疾人树立榜样;

(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

1.组织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2.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助残活动,弥补政府主导的不足;

3.开展志愿者助残,为社会爱心人士提供爱心平台;

(五)、完成其他交办工作

1.残协交办的工作;

2.上级交办的工作;

3.领导交办的工作。

三、扎实工作开展

(一)弘扬精神,高举旗帜

1.弘扬敬业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业;

2.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爱护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利、保护人的幸福;

3.做实事、谋实利、收实效、讲实话,切忌假大空;

(二)认真学习,提高本领

1.学习政策法规,让残疾人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雨露阳光、关怀、关照;

2.学习方法技巧

学习为残疾人服务的业务、康复、就业等知识;

学习处理残疾人关系的方法、与社会其他人关系的技巧;

3.学习社会管理知识

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大的社会管理,学习社会管理知识,特别是各种为残服务的社会信息;

(三)适时走访,掌握实情

1.通过走访,掌握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本人的、家庭的、社会的信息;

2.通过走访,在分析之后汇报情况、反映问题、转介服务;

3.通过走访,落实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四)利用资源,形成合力

1.利用辖区资源;

2.利用上级资源;

3.利用社会资源;

(五)夯实基础,创造特色

1.为残服务的资料要齐;

2.为残服务的条件要备;

3.为残服务的亮点要明。

社区康复基本知识

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

社区的基本知识

从广义上讲,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

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

满足生活需求功能

社会化功能

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参与功能

社区互助功能

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

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

1.战略位置

2.管理方式

3.服务层面

4.残疾人是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对象

5.病伤残者的角色

6.技术支持

7.效果与效益

8.康复训练

1.社会化

2.社区为本

3.低成本、广覆盖

4.因地制宜

5.技术实用

6.康复对象主动参与

1.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

2.制定工作计划

3.建立工作队伍

4.培训人员

5.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和残疾人康复需求

6.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

7.进行检查评估

8.社区康复战工作要求

制定工作计划

各级政府都应以国家社区康复计划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实施进度、统计检查及经费保障等。

国家社区康复计划依据:《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

我省社区康复计划依据:《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

建立工作队伍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需要的管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基层康复人员、志愿工作者、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密切配合。

培训人员

《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2015年)》实施细则: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员培养工作的对象是本系统内从事康复工作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

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和残疾人康复需求

康复资源:了解和掌握当地现有的康复资源。

隶属各部门和社会兴办的医院、康复机构、特

教学校、福利院和用品用具等单位。

康复需求:掌握残疾人的状况及家庭、社会。

如姓名、性别、疾病史、残疾史、康复需求

(医疗、教育、辅具、转介服务、就业参与社会生活)等。

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

初评、制定计划--选择训练项目--康复训练--康复评定--选用器材以及辅助用具的供应等。

检查评估

社区康复评估包括对组织管理的评估、实情况的评估、康复对象康复效果评估和社会效果的评估四方面内容。

社区康复站工作要求

制定规章制度

有专兼职康复人员

有固定的训练场所

组织残疾人在社区、家庭开展训练,做好记录

对配发的器具进行登记造册、维护保养

建立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档案

思考

如何做好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

丰富多彩的专职委员活动

我们的信心

社区康复是全方位、低成本、广覆盖、又能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性康复工作。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社区康复固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也面临着难得的、重要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群策群力,一定能使社区康复工作持续地、深入地、有效地开展,真正使残疾人从社区康复中得到实惠 !

让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快乐是对我们最大的成功!

精神残疾康复与防预

新翼会所 罗月红

中国大陆第一家社会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

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国际认证的会所

国际认证掠影

关于我们

1 、会所的理念

会所模式——起源于美国,1944年成立的活泉之家成为精神康复会所的起源和蓝本。当今全球有超过400间会所,分布于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只有150间通过国际会所发展中心认证注册。

会所信念——每个精神病患者都能从疾病的后遗症中康复过来,并且能重过美满生活。我们相信:纵使遭受严重的精神困扰,亦有拼发出有益贡献的潜能。

会所理念——在【会所模式】之下,精神病康复者能够自愿地以终身会员的身份参与会所工作,与会所职员并肩管理会所日常工作。会员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会所亦尊重他们的选择。会员在会所工作不但可发展其工作技能,而且可以从事会所的职员和会员所重视的实质工作。当会员可以发挥他们的才华和能力时,会所将成为一个令会员觉得被需要、被想要和被期待的地方。

会所宗旨——致力于以【会所模式】免费帮助会员重获信心、重获友谊、重返家庭、再获教育就业机会。

2 、会所的架构

会所的架构

会所的架构

会所的架构

3 、会所的服务

3 、会所的服务

4 、会所的成效

增强自信,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重获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继续学业,再获教育机会

自食其力,实现工作梦想

演绎精彩人生

4 、会所的成效

改善家庭关系

减轻心理压力

减轻经济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

5、会所的成效

改变偏见和歧视,

向社会证明

精神病人是可以康复的

减轻社会负担,

会员从被监管

的负累变成可以创造

社会价值的人

促进社会和谐,

减少致残率

复发率、肇事率

6 、会所的精髓

正常人—— 会所里没有病人

归属感—— 属于某个机构的成员

工作日—— 会员可以参与会所内的任何工作

同事关系—— 并肩合作的伙伴

助人自助—— 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

会员各取所需享受会所最佳服务

依靠成员的相互帮助,促进康复

会员以自己的天赋和技能回馈会所

回归社会——体现自我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会所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355

联系号码:0731-********

社会工作方法在残疾人工作中的运用

长沙民政学院 侯国凤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概述第一部分社会工作概述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的概念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通的概念,现代汉语

词典上的解释是:“本职工作之外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这一定义与“社会活动”相类似,即“本职工作以外的集体活动,如党团活动、工会活动等”,与目前讲的义工工作或志愿服务基本相同。其明显特点是: 兼职 .志愿 .无偿

我国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解我国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的本质——助人

社会工作的本质

..社会工作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的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以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无论从出发点、过程还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都是在帮助人,所以,助人是社会工作的本质。

社会工作的功能

就服务对象而言:

..提供物质帮助

..给予心理支持

..促进能力发展

..维护合法权益

就社会而言: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

就社会而言: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背景 2、原则 3、内容 4、影响及评价

英美之慈善组织会社

⒈英国之慈善组织会社

..亨利·索里

..主要内容

⒉美国之慈善组织会社

..哥尔亭(R

..主要内容

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 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

..1、巴涅特和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2、简·亚当姆斯(Jean.Addams)和赫尔馆

Hull House

..3、社区服务中心之主要内容

..4、对睦邻组织运动之评价

社会安全制度之建立背景

..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1、社会工作发展趋势

..2、社会工作专业化之过程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9年以来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二部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方法

当你听到残疾人这三个字时,

你想到……………………

残疾人的问题

经济困难经济困难经济困难经济困难

残疾人的问题

..经济困难

..住房困难

..婚姻难

..就医难

..社会交往难

..社会服务缺乏

社会服务缺乏

..心理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我国的残疾人数量

全国残疾人总数: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和一些社会学家在2世纪中期对西方普遍

实行的将精神病人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发现长期住院令那些残疾人等产生倚赖性、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住院化”运动开始兴起,回归社会的理论也由此而产生。

回归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

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重视人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强调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受,重视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资源的利用。将个人的发展与适应性问题的个人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人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 (家庭、教育、商品和服务、就业、政治、宗教等 )是相互作用的,认为个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模式,实施相应的干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个人社会适应问题,为个人的成长和潜力的发挥提供一定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提供资源。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维持和恢复正常的生活。再加上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的冲击 ,使他们在社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的身心伤害,妨碍了残疾人在享受社会权利与履行社会职责方面的能力。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活动的参与甚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活动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家庭、亲友邻里、民间组织、社区服务体系、医疗体系、政府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

(strengthesperspective)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

(strengthesperspective)

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与传统社会工作的疾病模式不同,它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

看待服务对象、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是孤立地或专注于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

..强调服务对象自身的优点、潜能、资源 ..相对于问题视角只看到他们的问题和弱项 .每一个人、每一个环境都有其独特的资源

案例分析

..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也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呆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

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对今后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当你了解这些情况后,你准备如何开展工作。

第三部分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

应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个人提供物质和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使其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和谐的状态。

灰色区理论

自我实现

浅灰色深灰色

情绪波动特殊情绪体验神经症

白色黑色

受助者心理由各种压力而变态人格精神健康产生的心理冲突人格障碍疾病

助人者社工社工、心理辅导员社工、心理医生精神医生

模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社工、临床心理学医学

介入空间介入空间介入空间介入空间

灰色区理论

自我实现

浅灰色深灰色

情绪波动特殊情绪体验神经症

白色黑色

受助者心理由各种压力而变态人格精神

健康产生的心理冲突人格障碍疾病

助人者社工社工、心理辅导员社工、心理医生精神医生

模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社工、临床心理学医学

个案工作的个案工作的个案工作的个案工作的

介入空间介入空间介入空间介入空间

沟通的要素

客观环境 信息 渠道 反应

发送者

环境

接收者

文化背景

案例分析:

两个男青年或两个女青年同行时,其中一个搭着另一个肩膀或两个人手拉手向前走,西方人是否认为合适?

在有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是否都表示 人与人之间:由于态度、技能、知识和社会-----文化系统的差异,对信息过滤和受阻,造成沟通障碍。

..故事分享:

..从前有一个人他很不喜欢他的邻居。为什么?也许他的邻居得罪过他吧。有一天,他的斧不见了,他越看他的邻居越象偷他斧的人。过了几天,他的斧居然自己出来了。于是他再看他的邻居,邻居的样子好像又不像偷斧的人了。

..请你谈谈你对该故事的理解?

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她的世界,就好象我就是他/她,我必须能够好象用他/她的眼看他/她的世界及他/她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她当成是物品一样从外面审视、观察,必须能与他/她同在并进入他/她的世界里,从内部去体认他/她的生活模式及目标与方向。

王力不久前因车祸失去双腿,自车祸后女朋友就到医院来看他一次,就消失不见。生活的打击使得他

多次想自杀,他由此而前来咨询,他刚开始谈话就说:“我和我女朋友是从大学开始好的,都7年了,我非常喜欢她,处处为她着想,但是我真不明白她怎么能这么绝情,离我而去!”面对王力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

小组工作的概念

..小组是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

..通过有目的小组互动,帮助组员分享和获得新的经验,处理个人、人际、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

..开发个人潜能,促进行为改变,恢复发展社会功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的过程。

小组动力

..通常影响小组凝聚力的因素:

..组员在小组中被尊重、安全;

..组员重视并喜欢与其它组员的关系;

..组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满足需要;

..她们对小组有归属感与吸引力。

小组的类型

..同质性小组与异质性小组

..结构性小组与非结构性小组

..封闭式小组与开放式小组

..自愿小组与强制性小组

..人为小组与自然的小组

小组工作过程

..不同学者的不同阶段划分方法。

..我们基本采用四个阶段划分,即:

..小组创立阶段

..小组过渡形成阶段

..小组投入阶段

..小组终结阶段

开组前的准备

..开组前通常要考虑的事宜:

..了解小组成员的兴趣与需求

..确立小组目标/名称/规模/活动时间

..甄选、吸收小组成员,评估组员的潜力

..撰写小组计划书

..确立每步骤中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环境/材料的准备

..小组的经费及可能的赞助

小组创立阶段

初级联结关系。

组长用真诚、同感、尊重的态度促进小组建立最初的风格,信任安全的小组氛围可以为小组健康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小组过渡形成阶段

小组沟通特点

. 在过渡形成阶段,组员间的沟通逐渐从固定的、单向的初级联结转向多向的、互动的沟通,沟通频率增加。组员间关系趋于紧密

小组投入阶段

小组沟通特点

组员间沟通频率增加,与组长的沟通频率减少。

有些组员的沉默不同于初始阶段的胆怯、顾虑,而是在深入思考和选择,表明其成熟、自主。

.组长进一步促进,使沟通朝理想的沟通模式发展。

小组终结阶段

组长的工作技巧

社区工作的概念

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

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或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

社区矛盾和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社区动员的方法与技巧

社区动员的原则

..掌握群众参与的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动员

..为参与者带来个人的改变

..减少群众付出的成本

..让参与者有成就感

..注意工作者自身素质对于群众参与的影响

社区动员的过程社区动员的过程

..与社区居民的接触

..与地区团体和政府部门的接触

与社区居民的接触

..明确接触的动机——

————————探索性接触、招揽性接触

..进入社区,建立关系开展大众化的参与性活动,宣传咨询活动,家庭访问,利用社区媒介开展宣传动员。

与地区团体和政府部门的接触与地区团体和政府部门的接触..认识与不同组织交往的重要性 ..了解各组织的目的、任务、结构,建立各机构组织档案 ..分析不同组织和团体在某问题上的利益及组织间的关系,例如交换关系、权力依赖关系、授权关系

..摸索不同组织在提供资源上的合作意愿和动机

..依据不同组织间的关系来计划不同的交往工作

动员群众的步骤动员群众的步骤

.

准备:动员那些群众?动员群众去做什么?何时何地的可以接触到他们?动员的策略?(如何能打动)如果对方抗拒,如何回应?

动员群众的步骤

..开始接触群众:自我介绍,使对方信任;了解对方想法,初步建立关系;

动员群众的步骤

..鼓动群众情绪

..要求群众参与

..提醒群众参与

..群众到来要表示欢迎,注意第一次参与的人士动员群众的方法

..社区教育和宣传

..慈善救助活动的策划、组织

..捐赠者的联络和交待

..招募、管理志愿者

培育残疾人骨干的工作技巧

..鼓励参与。应主动邀请有潜质的领袖参与组织工作。

..给予鼓励和肯定。

..宣传当家作主的精神,

以建立自主和自立的意识。

..建立民主的领导氛围和精神。流动妇女领袖也要受到监督,按流动妇女利益和愿望办事。

..提供学习机会。

残疾人教育就业知识讲义提纲

市残联

一、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干什么)

(一) 残疾人的概念

(二) 残疾人的类别

(三) 我市残疾人基本数据

(四) 残疾人工作的主要任务

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扶贫、托养

二、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干)

(一)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是法律规定的应尽义务

(二)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是组织交给的明确职责

(四)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是残疾人寄予的迫切愿望

三、如何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怎么干)

(一)宏观方面

1)要有良好的心态

1.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职位

2.以进取的心态面对事业

3.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2)要有清晰的思路

1.要始终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切实明确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地位。2.要始终突出社会主力作用,切实加强残疾人工作的协调配合。

3.要始终突出残疾人主体作用,切实发挥残疾人自身的潜在能力。

3)要有创新的意识

4)要有奉献的精神

对事业要倾注真感情

干工作要练就真本领

立岗位要做到真奉献

讲服务要付诸真行动

促发展要显现真效果

(二)微观方面

培训工作

1)构筑可行论证体系,有的放矢办培训

“三看三问计”

问计于企业,看培训人员是否是企业所盼所求;

问计于市场,看培训项目是否是市场所缺所需;

问计于残疾人,看培训内容是否是残疾人所好所能

2)构筑投入保障体系,按需定投办培训

3)构筑考评监管体系,一丝不苟办培训

4)构筑跟踪服务体系,善始善终办培训

培训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在“细”字上下功夫,把好“三关”。

2)在“新”字上下功夫,注重“三性”。

3)在“实”字上下功夫,找准“三点”。

4)在“严”字上下功夫,强调“三化”。

5)在“好”字上下功夫,实现“三赢”。

就业工作:

1)综合利用资源,做到“四个整合”

2)确保工作效果,实现“四个优先”

3)体现人文关怀,落实“四个援助”

转变“三个观念”:

第一, 转变残疾人等靠要的观念;

第二, 转变社会对残疾人就业歧视的观念;

第三,转变认为残疾人只能从事低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的职业的观念。

处理好“四个关系”,树立“四个理念”:

第一、处理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与残疾人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二,处理好残疾人培训机构与残疾人的关系,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

第三,处理好用工单位与残疾人的关系,树立“人尽其才”的理念;第四,处理好志愿者与残疾人的关系,树立“对口帮扶”的理念。

社区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

市残联 樊莉红

一、残疾人事业基本知识

我国残疾人事业及工作体系正式由民政部门单列分离始于1988年,88年三月中国残联成立,邓朴方同志亲任第一任理事长,19905月长沙市残联成立,我市残疾人事业开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残疾人与残疾人事业

1、残疾人的定义、分类与等级

1)什么是残疾人?

2008424第二次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定义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分类

《残疾人保障法》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在残疾人证管理系统中分为七类,代码分别为:视力残疾:1;听力残疾:2;言语残疾:3;肢体残疾:4;智力残疾:5;精神残疾:6;多重残疾:7

什么是视力残疾?

什么是听力残疾?

什么是言语残疾?(三岁以下不定残)

什么是肢体残疾?

什么是智力残疾?

什么是精神残疾?

3)分级

根据残疾程度的轻重划分不同的等级:1-4级,级数越小残疾程度越重。1级和2级为重度残疾。视力残疾12级为盲人,34级为低视力。

2、各类残疾人的数量和比例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的比例为6.34%,湖南省的比例为6.44%,我市的比例为4.91%(对外公布全市残疾人31万,至今年6月底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人数为9.1万人),即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

全国各类残疾人所占比例为:

视力残疾人占14.86%,听力残疾人占24.10%,言语残疾人占1.53%,肢体残疾人占29.07%,智力残疾人占6.68%,精神残疾人占7.4%,多重残疾占16.3%

我市已办证人数中肢残人比例最大,达到50%以上。

第二次抽调显示我国残疾人达到8300万,我省残疾人达到400万,我市残疾人达到31万。

3、残疾人工作主要领域

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社会 保障、文化体育、环境建设、法制建设、组织建设、社区残疾人工作、残疾预防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1)康复:主要包括开展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开展、供应各种特殊用品与辅助用具。

2)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实行普教与特教相结合;形成从学前至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开展职业教育;健全助学体系。

3)劳动就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扶持个体从业、创业与种养殖;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服务。

4)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开展专项扶贫(危房改造、康复扶贫贷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包、带、扶。

5)社会保障:低保、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专项保障(重残补贴,计划生育扶助金等)

6)文化体育:公众文化场所对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和竞技体育。

7)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扶助残疾人办法,开展执法检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援助与救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8)组织建设:加强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成立专门协会,积极开展活动;做好残疾人证的发放、管理,开展残疾人“延续强”活动,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

9)社区残疾人工作:(下面单独讲解)

10)环境建设:社会人文环境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分为出行无障碍与信息交流无障碍。

11残疾预防:优生优育,加强劳动保护;知识宣传普及等

4、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以《中华人民共合国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律,包括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残疾人的内容(40多部法律)以及市、县(市)、乡等扶助残疾人的优待、优惠规定等。保障法1990127日全国人大通过。20084月第二修订。是国家关于残疾人、残疾人组织、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残疾人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政府、社会残疾人组织的责任,确定了残疾人事业和残联的法律地位,明确了残疾人事业各个领域的指导原则、工作方针、发展途径和重大措施。

(二)残疾人事业的组织体、网络(垂直四条线)

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体系是各级政府主管领导联系,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综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级残联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基层残疾人群众组织直接联系残疾人,形成“官”、“民”结合,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

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中残联

省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省残联

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市残联

县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县残联

乡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乡残联

社区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 社区残协

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 单项工作的各级协调机构

(五个) (如康复办)

1、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简称残工委),从国务院到乡级人民政府都成立了残工委,主任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同级政府办、民政、劳动社保、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均为兼职)。残工委是常设机构,是政府对同级残疾人事业的领导机构,具体工作由残联承担,秘书处设残联。

2、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

上至国家下至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社区、村建立残协。残联又分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决策机构是残联代表大会和主席团,执行机构是执行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一般应是残联专职工作者,理事会实行理事长负责制。残联是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机构,每届任期五年。主席团与理事长要通过选举产生,中国残联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是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它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

1)代表:代表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利益,这是残疾人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2)服务:作为社会中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存在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残疾人工作正是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因此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

3)管理:主要表现在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依法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全国残联组织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组建阶段(1988年到1995年)。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行政区划建立各级残联,配备专职理事长,实现计划单列。19883月中国残联成立,19905月长沙市残联成立。省、市、县三级残联组织基本健全,业务领域基本形成。

②巩固阶段(1995年到2000年)。主要任务是理顺各级残联管理关系,机构升格。我市残联于1998年从市民政局中单列出来,1999年升格为正处级单位并成立了党组。这一时期残联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与完善。

③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重点任务是在进一步完善各级残联组织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村残疾人组织建设。残疾人组织的触角逐步延伸到了城市和农村的最底端。

2、残疾人专门协会

残疾人专门协会是指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是五类残疾人及亲友的群众组织,是残联内设的群众组织,在本级残联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密切联系本类残疾人,解决特殊需求,维护合法权益,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活动,使协会成为联系残疾人与残联的纽带。

乡镇一级可不建立专门协会。

(三)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其核心内容是“平等、参与、共享”。

主要内容包括:

1、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社会代价。

2、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3、残疾人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尊重、关心他们并给予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4、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5、扶残助残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6、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基层残联建设

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残联是联系广大残疾人的重要纽带,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基层残联的主要任务

基层残联是指县、乡两级残联。

主要任务是:

1、准确调查、掌握残疾人的状况与需求,建档立卡。

2、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3、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意见,反映要求,排忧解难

4、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规,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5、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义务,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6、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与残疾人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7、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和计划,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

8、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工作。

阶段基层残联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扶贫解困,保障基本生活;传授康复知识,组织康复服务,开展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协助义务教育,推动特教工作;组织职业技术、生产技能培训;协助安排就业,扶持生产劳动;开展志愿助残,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二)怎样加强基层残联建设

抓好三个重点环节,一是尽可能配备专职干部;二是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工作条件;三是建立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三、社区残疾人工作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基本要素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有组织和管理社会生活的制度和机构,能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服务设施和具有一定特征的文化。

目前,城市社区一般指社区居委会辖区。

(二)社区残疾人协会,简称社区残协。

根据民政部、中残联等1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要按照社区组织建设的要求,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残疾人组织。名称为“社区残疾人协会”。社区残协是在街道残联指导下,在社区居委会领导下,社区内各类残疾人的自治组织。协会主席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担任,副主席由优秀残疾人或亲友担任。社区残协是联系广大残疾人同居委会及政府的纽带和桥梁。

(三)全国与我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发展历程

全国2000年开始。我市2001年试点,2003年全面铺开。

(四)为什么要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

简单地讲是:党和国家有要求,残疾人有需求。

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都生活在社区,党和政府的关怀必须通过社区送到他们的家中,只有社区才能直接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并提供零距离的个性化、针对性服务,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保持社区内残疾人的稳定。

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维护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是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弘扬人道主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重要途径。

五是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的基石与重要组成部分。

(五)明星社区创建要达到的工作目标

市残联希望通过明星社区创建这一有效载体与平台,全面提升我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水平与能力,让社区残协真正成为广大残疾人看得到、够得着,可依赖的残疾人之家,让广大残疾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充分感受了党和政府、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因此,我们创建工作的目标如下:

1、社区残协组织规范,服务功能完善。

2、残疾人工作队伍稳定实干,残疾人专职委员充分履职。

3、密切联系残疾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4、了解残疾人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康复、教育、就业、生活保障、优惠政策落实等,应该涵盖残联所有的业务工作。残协应立足社区,充分发挥“中介”效能,主动、热心为残疾人服好务。

5、因此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世界,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

6、广泛动员社会开展志愿助残工作。残协专职委员要成为志愿助残工作的枢纽与核心,为志愿者与受助残疾人牵线搭桥,让广大社区残疾人得到更多社会的关爱与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帮扶。

(六)怎样当好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专职委员职责:《全国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考核办法》规定: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2、配合乡(镇、街道)残联和村 (社区)残协做好本地区的残疾人工作。

3、倡导“四自”精神,团结、教育、带领残疾人活跃文化生活,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专职委员要成为五员一人:

调查员:接待员:服务员:文艺宣传员:记录员:代言人:

四、星级明星社区考核内容

(一)组织建设(4分)

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整体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成立社区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并发挥作用。

社区残疾人协会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并挂牌,切实发挥作用,工作得到辖区内残疾人的认可,残疾人对残协工作满意率达到85%以上。

建立志愿者联络站发挥作用好,辖区内有志愿者服务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志愿服务率达到80%

每年召开一次以上残疾人代表会议,总结、通报上年度社区残疾人工作,确定本年度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思路与主要工作任务。

每季度召开一次残协会议,会议主题明确、内容务实,会议记录完整,参会人员签名造册。

(二)队伍建设(7分)

1、残协委员热心残疾人事业。

2、专职委员熟悉残疾人业务工作,负责残协日常工作,联系代表服务残疾人作用发挥好,积极参加培训,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3、有30人的志愿者助残队伍,有名册,有记录,每月服务不少于2次,每年组织志愿者助残集体活动不少于3次。

4、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熟悉康复业务工作表格,积极开展康复工作。

)设施建设(4分)

1、有残协办公室(可共用),有必要的办公设施:桌、椅、电话、电脑、资料柜等,有残疾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以及康复训练场所并挂牌,定时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可与社区其他服务设施共用或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

2、社区图书阅览室设立残协图书专柜供残疾人及亲属免费借阅,要求最少订一份《中国残疾人》杂志,要有有关残疾人法律、法规、扶助办法、康复、残疾预防、教育、培训、就业指导、扶残助残、自强自立典型的书籍。同时做好借阅登记。把残疾人事业的宣传纳入社区的整体宣传,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残疾人事业宣传专栏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对残疾人生产、生活有针对性、指导性。

(四)制度建设(8分)

1、残协章程学习贯彻,主席、副主席、职责明确,上墙公示。

2、有残协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走访制度、信访制度、志愿者联络站、康复服务站工作制度、并上墙公示,

3、年度工作有计划、方案、重大活动有方案、总结、信息。

4、残疾人各类档案卡、册、帐等资料记录完整、清楚,管理规范有序,残疾人数据库内容七清楚。填写规范、更新及时。

(五)功能建设(77分)

1、教就工作(25分)

2、康复工作(25分)

3、宣文工作(10分)

4、维 权(17分)

1、教就工作(25分)

建立残疾人就学、就业情况档册,及时掌握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及家庭变动情况,进行困难、需求和就业意向登记,并有处理意见和跟踪服务。

积极举办和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培训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残疾人参训率达到90%以上。

开发2个以上社区公益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对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给予补贴;帮助未就业残疾人领取《失业登记证》;对残疾人中年龄较大,就业困难且家庭收入低的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就业援助率达到90%以上。

大力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积极推荐残疾人在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就业;指导、推荐残疾人就业服务率达到90%。帮助和扶持残疾人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社区服务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

关注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要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参加新合医疗和城镇医保要达到100%。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异动情况及时申报。

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有帮扶记录,并取得实效。

特别关注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和重度残疾人的教育就业问题,依托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机构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2、康复工作(25分)

入户进行残疾筛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进行功能评定并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

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

社区居委、村委会依托本社区内现有机构和设施,建立面积30M2以上的社区康复站。社区康复站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和辅助用具、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因地、因人制宜,选择性地、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娱疗、工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提供日间照料、转介等康复服务,至少开展上述3项以上服务

组织或输送社区内盲人参加定向行走训练 。可手术的白内障致残、致盲患者手术率达到95%

对需要康复训练的肢体、智力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建立训练档案,按时记录训练情况。康复训练率达到80%

缺肢者假肢装配率达到90%

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0%

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3、宣传文体工作(10分)

残疾人事业宣传氛围浓厚,关残爱残帮残在社区内蔚然成风,经常利用宣传橱窗、展板、标语横幅、社区广播等宣传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残疾人工作的业务知识,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和社会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康复知识等。每年出残疾人事业宣传专栏二期以上。

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的残疾人节庆日开展适合残疾人参与的活动,社会反响好,有实效。有方案、总结与记录。首次志愿助残 阳光行动主题活动日组织一次有意义的集体志愿助残活动。

残疾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素质普遍提高,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室、市民学校、科普教育阵地、室内外健身活动场所,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培训班,提高残疾人思想、法制、文化、科学、身体素质。

积极发现残疾人文体苗子向上级残联推荐输送。

4、维权(17)

社区办事服务大厅,残疾人康复室应达到《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并设置无障碍标识,未达到的扣1分,残协办公室没有无障碍设施的扣1分。

对生活在本社区的残疾人进行全面走访一次,建立残疾人走访记录,详细了解走访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有未走访到的每户扣0.1分。

社区内残疾人对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知晓率、满意率在85%以上

对残疾人信访事项,严格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认真办理,引导残疾人依法信访。集访、群体性事件中,本辖区有挑头组织、骨干人员的每起扣1分,有参与人员的每起扣0.2分。因工作不力、不到位发生有重大恶劣影响的上访事件,年度考核时一票否决。

对社区内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情况掌握清楚,对有非法改装的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非法营运的要及时劝阻,并将情况及时报告上级残联。

公示各相关部门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对困难残疾人生活给予关照,随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社会保障服务优质高效。社区应积极与各有关部门联系,将各有关部门对残疾人的优待规定进行公示,并主动为区内残疾人落实民政、工商、税务、教育、计生、卫生、住房保障、居民医保、电视收费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为残疾人提供优先的法律服务,调解有关纠纷,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视力残疾康复知识讲座

湖南省特教中专 孙朝霞

信息来源图示

我省视力残疾人的状况

我省有视力残疾人55万,白内障是首要致盲因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贫困患者手术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我省有低视力者约34万,80%有康复需求的低视力者难以得到康复服务;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尚未普遍开展。

我省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任务目标:

一、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5.2万例,其中救助贫困患者复明手术1万例,人工晶状体植入率达85%,建立14个白内障无障碍市、县。

二、2.5万名贫困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7500名低视力儿童家长,在市州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内建立8个低视力康复部。

三、40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正常眼的晶状体是透明的。

晶状体发生云雾样浑浊。

什么是白内障?

肉眼观看正常眼睛

肉眼观看白内障眼睛

康复的基本知识

白内障的病因和症状

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分类 先天性白内障 婴儿性白内障

白内障康复的基本知识
——病因学和症状

一、病因学:老化、遗传、代谢异常、炎症、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都可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混浊。

二、症状:缓慢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通常经过数月或数年,累及单眼或双眼,伴有眩光、色觉减退及近视程度增加。

老年性白内障

一、为最常见的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后,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二、临床表现:

三、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2、核性白内障

3、后囊下皮质性白内障

先天性和婴儿型白内障

定义:

一先天性白内障:出生时晶状体即混浊

二婴儿型白内障:出生后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

种类:包括极性、缝性、核性、囊性、板层、完全性和膜性。

白内障的治疗(手术)

毛泽东同志和白内障手术组同志的合影

毛泽东同志白内障手术期间蒙着眼睛写的字

手术类型一

手术类型二

手术类型三

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之三

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撕囊

超声乳化白内障

钻石刀

切割细小伤口

钻石刀切割细小伤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

撕囊

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白内障术后保养注意事项

1、出院后,一周需到医院复诊四次。

2、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

3、术后23周内每天使用抗生素。

4、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用力过度,眼压过高而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有便秘和咳嗽者,宜用药物加以控制。

5、术后3个月内,避免揉擦、碰撞术眼。眼前房人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者需长期避免用手揉擦眼睛,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磨擦而损伤角膜内皮。

6、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患者,需及早配镜矫正术眼视力

白内障的预防

多吃维生素可防白内障   

高度近视要防日后白内障

喝适量啤酒  

日光下戴深色眼镜 

适当服用阿司匹林   

低盐饮食

低视力康复的内容

什么是低视力

康复训练要点

康复的基本知识

康复训练知识

认识和注视训练

视觉追踪训练

训练内容和方法

视觉辨认训练

视觉搜寻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

低视力:一个人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在0.3以下而等于或优于0.05 (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5者称为盲 )。

最好矫正视力:采取手术、药物、一般验光配镜等方法后所测得的视力。

低视力的分级

一级低视力 0.050.1

二级低视力 0.1<0.3

附盲的分级:

一级盲 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

二级盲 0.020.05;或视野半径<10

低视力康复的基本知识

康复训练要点

一、低视力儿童:多看亦善。

二、老年人:充分利用残余视力

训练器械

助视器: 光学助视器

非光学助视器

电子助视器

什么是助视器?

注视器包括光学助视器,非光学助视器,电子助视器。能改善或提高低视力患者视觉及活动能力的任何一种装置或设备。5070%低视力患者可依靠助视器提高视力, 这是低视力患者视觉康复的最后机会,同时还可以让低视力患者重建生活的自信及自尊。

近用光学助视器一:

放大镜

近用光学助视器二:

立式放大镜

近用光学助视器三:

望远镜加阅读帽 望远镜

电子助视器

远用光学助视器

一、伽利略望远镜

二、开普勒望远镜

非光学助视器

作用:不是通过助视器的放大作用,而是通过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来提高患者视功能的装置或设备。

包括照明、控制反光、大字印刷品、加强对比度。

训练一:认识和注视训练
1 练习注视物体

训练一:认识和注视训练

2 由近至远的注视

训练二:视觉追踪训练

视觉追踪是控制眼球运动的一种视觉

训练,即能用眼和头的运动跟踪一个

活动的目标或用移动视线来追随物体。

训练方法:选患者感兴趣的物品

视觉追踪训练:玩遥控赛车

训练三:视觉辨认训练

视觉辨认训练是集视觉认识与视觉技巧中注视、追视为一体的训练方法

训练三:视觉辨认训练

视觉辨认训练是集视觉认识与视觉技巧中注视、追视为一体的训练方法

训练四:视觉搜寻训练
(练习追视、辨认为一体的扫描技巧)

训练五: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是视功能发展的高级阶段,视觉记忆的核心是从局部了解整体,它是以众多的视觉印象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让低视力儿童多是训练的根本所在。

训练五:视觉记忆训练(拼图)

训练五:视觉记忆训练(联想记忆)

思考题一:吴某,裸眼视力为0. 2,佩戴750度的眼镜,请问吴某是属于低视力吗?

思考题二:用一个字来概括低视力训练的方法?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视力残疾受到的限制

美国盲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劳温费尔德(Lowenfield)早在1948年就指出视力残疾使个体在许多方面受到限制,其中以三个方面最为严重:

一是个体一定活动范围和诸多种类概念获得的限制

二是个体顺利行走能力的限制

三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和自我与环境联系能力的限制

盲人定向行走

盲人定向行走概念

定向是盲人利用残余视力和多种感官功能在

环境中确定自身的方位以及自身周围物体之

间的位置关系的思维过程。行走是在定向的

基础上,盲人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康复基本知识一:盲人的空间
感知

视觉和空间感知

盲人空间感知特点

盲人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盲人须掌握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常识

康复基本知识:定向行走培训
基础知识

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的目的和工作流程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任务

盲人定向行走培训工作工作流程

训练内容和方法

盲人定向行走一:导盲随行
导盲随行是明眼人利用手臂引导盲人的行走方法

接触

导盲人走近盲人,

与之同向并排站立,

并以靠近盲人侧的

手背轻触盲人手背,

同时予以适当的语

言提示(我带你

走吧!)

握、站 位与随

一人导多盲

1.盲人从导盲者的右侧换至导盲者的左侧:①盲人以右手抓住导盲者的右手臂,松开左手(原抓握手);②左手背在导盲者的背部轻快向左侧滑行,找到导盲者的左臂后轻轻地抓握;③松开右手,右手快速移至导盲者的左手臂并正确地抓握,同时松开左手,身体保持与导盲者半步的距离;

2.盲人从导盲者的左侧换至导盲者的右侧:动作步骤同上,左右相颠倒;

3. 其他 换边方法。

向后转过狭窄通道进出门到门口时,导盲者必须语言提示盲人:我们已到了门口,门是向外(里)开的,门轴在左(右)。然后导盲者用导盲臂握住门把手(打开门),盲人非抓握手前伸,握住门把手,把门打开且把门开到充分大,由导盲人带领盲人通过门,通过门后由盲人把门轻轻地带上。

如门是开的如何通过?

上、下楼梯()

导盲者带盲人径直走向楼梯,当接近楼梯口时稍作停顿,并告诉盲人:要上(下)楼了,或者夹紧一下被抓握侧的胳膊肘。此时盲人向前半步与到盲人并排站立,接着盲人感觉一下楼梯前沿的存在。

上、下楼梯()

导盲者带盲人径直走向楼梯,当接近楼梯口时稍作停顿,并告诉盲人:要上(下)楼了,或者夹紧一下被抓握侧的胳膊肘。此时盲人向前半步与到盲人并排站立,接着盲人感觉一下楼梯前沿的存在。

上、下楼梯(三)

当导盲者上(下)楼梯时,盲人会感到导盲者手臂的上升(或下降),随之上(下)楼。当到达楼梯尽头时,导盲者亦略加停顿或再夹一下胳膊肘,暗示盲人已经到了楼梯的尽头。

落座

导盲者握住盲人的手放到椅子的扶手上,盲人用腿轻碰椅面,以确定座位的朝向方位、大小,然后一手扶椅背另一手到座位上清扫一下,确认椅面上没有东西后先扶后坐

注意事项(整理桌面,就餐等)。

接受和拒绝帮助

当明眼人想要帮助盲人过马路时,由于他不了解导盲的方法,常常拖着盲人的手或在背后推盲人,这时盲人可以对导盲者说:谢谢您帮助我,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让我握住您的手臂跟着您走吧!然后,盲人用手握住导盲者的手臂,并退后半步建立抓握姿势。如果此时盲人确实不需要帮助,可以用另一侧手将导盲者的手轻轻地推开并向导盲者致以谢意

盲人定向行走二:独行技巧

盲人在了解环境的基础上,在熟悉

的环境中独立行走的方法

1、阳光定向法

2、内时钟定向法

3、外时钟定向法

4、线索定向法

5、路标定向法

6、垂直定向法

心理地图

1、心理地图的形成:盲人通过知觉、触觉、嗅觉、味觉、温度觉和本体方位来感知环境空间,判定环境中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2、心理地图的特点:

关系型和顺序型地图上部保护盲人一臂屈肘抬起,上臂略高于肩,使前臂横于面前,掌心向外,指尖略超过对侧肩,以保护其头部下部保护一侧手自然下垂后移至身体中心线前(一般大概位于阴部前)约20厘米处,掌心向内,五指放松顺墙行走面对行进方向,体侧与墙壁相距一定距离(20厘米);盲人靠墙侧的肩略微下沉,手臂自然向下前伸约45°,用小指和无名指的指背或指甲轻轻点触墙面沿物慢行盲人在室内独立行走时,可以沿着桌子或其它物体的边缘线行走。沿物慢行的动作方法为:手臂前伸,拇指向内,手指的背部轻轻接触物体的边缘线,随身体前行而轻轻沿物的边缘线滑行。手的位置约在身体前半臂左右,身体与物体亦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穿越空间当盲人穿过一个空间的时候,假如盲人知道这个空间,就会利用上部保护或下部保护通过。假如空间较大,盲人没有把握准确穿越时,可以先转过一个墙角,然后进行垂直定位,利用直线行走技能通过,最后恢复到原来的行进方向寻找失落物体

2)上部保护式下蹲:

使用上部保护方法保护头及面部,下肢微曲,弯腰下蹲。

2)直蹲式下蹲: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下肢弯曲蹲下,身体不可以前弯或左右倾斜,以免身体碰撞到其它物体

3)搜索物体的栅栏法:双手手指分开,指尖轻触地面,双手平摊向两侧移动,如画直线的方法。先由内向外直线搜索,再由外向内直线搜索,状似栅栏。未找到时可移动脚步重新使用该法搜索。

3)搜索物体的盘旋法:双手手指分开,用指尖轻触地面,在体前由内向外划圆。由小到大直至充分搜索,未找到物体时可向前后左右移动一步,再使用盘旋法搜索地面,直到找到失落的物体为止;

上楼:

当盲人走到台阶初始阶时,盲人要站在有扶手的一侧。先用脚试探台阶的下沿或用手触摸到台阶的扶手,脚与台阶的下沿要垂直,上前先用脚轻碰台阶的竖面,试探台阶的高度和深度,然后用沿物慢行技能,沿台阶右侧一步一级上楼。若感觉到扶手变平了,则表明台阶快要结束,一层台阶上完后应调整方向前行。

下楼:

当盲人走到台阶顶部时,要靠近扶手一侧站立,并抓住扶手,用前脚掌试探台阶的前沿,并与台阶垂直。然后,用沿物慢行技巧或抓住扶手沿台阶右侧一步一级下楼,当快走到底部时,适当减慢速度,以确保安全

盲杖技巧

盲杖及其使用

盲杖是盲人安全行走最有效、最经济的辅助行走工具

盲杖的实质是将盲人的手臂触觉延长,使盲人能了解自己身体周围地面的情况

盲杖可分为:

胡佛盲杖(弯把式盲杖)

直段式盲杖

折叠式盲杖

三组红白相间的盲杖(专供盲聋人使用)等

盲杖的构成:

腕带、手柄、杖体、杖尖。

使用盲杖具有以下优点:

盲杖是盲人安全行走最有效、最经济的根据;

盲杖能为使用者提供触觉和听觉的信息;

在上下坡或遇到障碍物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反应时间而不至于猛然撞上去;

保护身体的下部;

可靠、耐用,几乎不需要保养;

不需要其他辅助性帮助,操纵灵活;

明确标志了使用者的身份

使用盲杖的缺点:

不能发现身体上部的物体,尤其是悬挂的物体以及外伸的物体,因此它不能保护上部身体;

不易存放,有时会绊倒别人;

未经正规训练,使用效果不好;

标志着使用者是盲人,容易形成社会歧视

盲杖的使用

一、斜握法

二、直握法 1、握拳法 2、握笔法

三、斜杖而行

四、持杖沿边缘线行走

五、盲杖触地辨别

六、盲杖探索障碍物

七、左右点地式行走(两点式触地行走)

八、上楼、下楼

一、斜握法

手的握法:用握手的方法握住杖柄,大拇指在盲杖的上端,食指自然贴于盲杖扁平一侧,指尖指向杖尖方向,中指和无名指与小指托住杖柄的下端,虎口向前;

手臂的位置:手握盲杖手柄,手臂伸直在身体的一侧放松下垂;

盲杖杖尖触地向前滑动,直至手臂完全伸直;

持杖手手腕内转使盲杖尖端滑向身体对侧,杖尖略超出对侧肩约5厘米

二、直握法(执笔式)

直握法可以象抓铅笔一样抓握,拇指、食指、中指握住盲杖,使盲杖与地面保持垂直,持杖手在身体的一侧。

二、直握法(握拳式)

直握法可以用握拳的方式、大拇指下压的方式握住盲杖,使盲杖与地面保持垂直。

三、斜杖而行

一般在过空旷通道、较大空间、有边缘线线索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有时在室外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行走时也采用这种方法。

(一)动作方法:

采用斜握法握杖,如果盲杖有弯头,可将弯头对着前面;

上臂、前臂和手腕伸直,持杖手大约在大腿前方20厘米左右,手柄端略超出身体5厘米左右;

盲杖与身体、地面成一定的角度,杖尖轻触到身体另一侧的地面;

杖尖可以在地上滑行,当遇到地面有裂缝和粗糙的路况时,可将盲杖略提起,越过不平整的路面。

(二)注意事项:

1.先练习站立时的持杖方法。

2.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直线行走练习,保持正确的盲杖位置,即使在转弯时也是如此。

3.行走时保持适当的速度,以便持杖者在碰到障碍物时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4.身体未能对正前方,肩部扭曲或者手臂伸得太远会导致偏向。

5.用杖尖沿着墙角、道牙及其它边缘线行走。

四、持杖沿边缘线行走

本技巧主要是在行走路线上有明显的边缘线时使用,如墙脚跟、马路的道牙、草地边缘线等。

1.盲人通过盲杖发现边缘线;

2.将身体面向边缘线延伸的方向(与边缘线平行而行);

3.跨离边缘线小半步;

4.利用斜杖而行技术使盲杖的杖尖与边缘线接触,迈步前进。

沿墙角行走

注意事项:

在陌生环境中时最好配合使用上部保护法;

沿边缘线行走时要注意行走的速度不宜太快,因为有时边缘线一旦不规则或出现意外情况时自己可以有反应的时间

五、盲杖触地辨别

盲杖在地面敲击或滑行时会将地面信息通过盲杖传递到盲人的手上和耳中,盲人可以根据手部获得的触觉信息和耳朵获得的听觉信息判断地面的情况,如辨别路况、察觉路面上的障碍物、判断障碍物等。

六、盲杖探索障碍物

盲人在行走过程中,若杖尖碰到障碍物的时候应立即停止前进,不要越过杖尖与物体接触的界线,否则身体就会撞在物体上或被绊倒;

当杖尖碰到障碍物时,可将杖尖抵住物体,将盲杖缓缓地竖起靠近物体,以了解物体的高度;将不持杖的手虎口靠紧盲杖,手指外展,拇指在杖身一侧,从手柄处沿杖身慢慢地向下滑动,以了解障碍物的高度和种类。

七、左右点地式行走(两点式触地行走)

握法

盲杖弧状摆动:

盲杖依赖于手腕运动左右振摆。盲杖的杖尖在地面的左右两侧击地,左右两侧击地点的距离稍宽于盲人肩宽约5厘米。杖尖的摆动轨迹如弧状。杖尖在移动过程中略高于地面,弧顶高度大约离地2-5厘米;

步伐:

所谓步伐是指配合盲杖的运动迈步的节奏。当右足前进(踏出)时,盲杖同时摆移至左侧地面上轻叩。当左足前进(踏出)时,盲杖同时摆移至右侧地面上轻叩;

三点式行走(二点式+敲击墙角)

持杖进出门(普通铰链门)

八、上楼:

盲人走到梯楼正前面停下,用盲杖探索台阶最底层的台阶壁(初始阶),脚尖接触台阶且与之垂直,用盲杖探索台阶的高度、宽度、深度及是否有扶手。若有扶手,人靠扶手一侧,持杖手伸直,用直握法握杖,使盲杖与地面垂直,上楼过程中盲杖始终与上一层台阶的边缘接触,叩响上一层台阶,用正常上楼方法上楼,当盲杖接触不到上层边缘线时,表明台阶已走完了若有扶手,人靠扶手一侧,持杖手伸直,用直握法握杖,使盲杖与地面垂直,上楼过程中盲杖始终与上一层台阶的边缘接触,叩响上一层台阶,用正常上楼方法上楼,当盲杖接触不到上层边缘线时,表明台阶已走完了

九、下楼:

盲人在下楼时,首先用盲杖探索台阶最上一层的边缘,用双脚的前脚掌感觉台阶的前沿,用盲杖测量台阶的高度、宽度、深度及是否有扶手,然后用斜持法或敲击法下楼,使杖点始终保持在下一层台阶的上方一点点处,当盲杖杖尖触及地面时,使盲人知道台阶下完了

携杖

携杖:盲生在行走,站立,落座时不需要使

用盲杖探索时的持杖方法

行走携杖、站立携杖、落座携杖

行走携杖

站立携杖

落座携杖

视力残疾康复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某女,12,双眼自幼视物不清,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2,左眼矫正视力:0.1。该患者诊断为(

A、双眼低视力 B、单眼低视力 C、双眼盲 D、视力正常

2、白内障的治疗方式首选(

A、药物 B、手术 C、针灸 D、推拿

3、下列哪项是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的工作原则(

A、针对性原则 B、安全优先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绝对性原则

4、定向的方法有哪些(

A阳光定位法 B始终定位法

C线索定位法 D垂直定位法

5、盲杖的持握方法有(

A握拳式 B直握式 C斜握式 D持笔式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称为白内障。

2、低视力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项内容。

3、定向是盲人利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在环境中确定自身的方位以及自身周围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思维规程。

4、盲杖的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5、导盲随行是明眼人利用____引导盲人的行走方法。

三、简答题

1 盲人怎样寻找失落的物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做一名合格的社区残疾人工作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