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第27卷第2期 2010年6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y of Technology Vol_27 NO.2 June 2010 纳米制冷剂在水平光管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林成祥,陈 颖,史保新,凯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纳米制冷剂能否强化管内沸腾换热,El前尚无明确的结论.将配制0.1 g/L的CNTs/R141b纳米制冷剂在内 径为8.12 mm的水平光滑圆管内进行沸腾换热实验,光管采用电加热丝进行恒热流密度加热.纳米制冷剂采用 HCFC141b混加碳纳米管,体积密度为0.1 dE.实验测试范围为:(i)质量流速为95.7~382.9 kg/(ITI ・S);(ii)热 流密度为5~20 kW/m ;(i)人口干度为0.1~0.8.考察了质量流速、千度及热流密度等因素对纳米制冷剂管内沸 腾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流速(95.7 kg/(m ・s))下纳米制冷剂能够强化管内沸腾换热,随着流量 及平均干度增加,纳米制冷剂强化换热的效果将会变小,甚至引起换热恶化. 关键词:CNTs/RI41 b;沸腾换热系数;水平光滑管 中图分类号:TB6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62(2010)02-0050-04 沸腾传热以其低温差、高热流密度在动力、冶 子浓度的增加,恶化更加明显.李春辉¨。。等对添加 金、石油、化工和制冷等工业中广泛采用,特别是近 25 nm SiO 的悬浮液进行管外沸腾实验,结果使换 年来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急需高热流、小体积的 热强度下降;而在细铂丝上沸腾时,则可以使沸腾强 冷却换热技术支撑,强化沸腾换热是解决这一难题 化.另外,毕胜山[ 等在冰箱制冷系统中注入纳米制 的有效途径¨J,目前,关于沸腾传热的强化技术主要 冷剂后运行,实验表明最大可使冰箱节能7.43%. 以强化表面法、添加剂法和外加矢量场法为主 . 显然,不同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 纳米制冷剂是在纳米流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 异,对纳米悬浮液到底能否强化沸腾换热尚无明确 的,即将固体纳米颗粒与传统制冷剂混合制备而 的结论: 成….大量关于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实验研究表 本文对体积浓度为0.1 L的cM1s/HcFCl41b 明 J,纳米颗粒的添加能有效地增加液体的导热系 纳米制冷剂在内径为8.12 mm的光滑圆管内进行了沸 数和对流换热系数.但是关于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沸 腾换热实验,在质量流速为95.7—382.9 kg/(I ・s)、 腾特性,目前国内外还只有很少的研究报道,特别是 热流密度为5~20 kW/m 及人口干度为0.1—0.8 管内沸腾换热.Wen_ 等研究了AI 0 /水纳米流体 的情况下研究了其沸腾换热性能,考察纳米制冷剂 在水平加热面的池沸腾状况,研究结果发现,纳米颗 的管内沸腾传热系数与流量、热流密度及干度的关 粒可以明显提高流体的换热性能,并且提高的程度 系,从而为纳米制冷剂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高热流密度情况下 更为明显,相对于导热系数的提高程度,沸腾换热系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数的提高更大.Wiharana 通过研究Au/H 0纳米 本文所选的纳米颗粒为碳纳米管,其直径和长 流体常压下水平圆板上的池沸腾状况,发现质量分 度分别为10—30 am、5~15 m,制冷剂选用 数为0.001%的Au/H:0纳米流体可提高沸腾换热 HCFC141b,测试管采用外径为9.52 mm、壁厚为0.7 系数2l%;但是作者对SiO2/H20和SiO2/乙二醇的 mm、管长为1 800 mm的光滑圆管.将碳纳米管在超 实验发现,纳米颗粒的添加使得换热性能降低.但鹏 声波震荡器中震荡2 h,静置20 d以后,发现纳米流 浩 等发现R1 13/CuO纳米制冷剂可提高管内沸腾 体基本无沉淀、不分层.选取上层均匀液体用红外分 换热,最大幅度可增大29.7%.Das 等对38 am 光光度计测试,20 d后,透射比从初始的0.39%变 A1 0。/水纳米颗粒在加热圆管表面上的沸腾进行了 为8.82%,总的稳定性良好. 实验,发现纳米颗粒沉积使沸腾换热恶化,且随着粒 实验系统图如图1所示.实验前先对实验系统 收稿日期:2010—03—30 基金项目:广东佛山市产学研项目(南科[2008]59号) 作者简介:林成祥(1985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制冷剂传热特性 
第2期 林成祥,等:纳米制冷剂在水平光管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51 抽真空,然后注入少量制冷剂,继续抽真空,并不断 式中,D。、Di分别是实验管的管外径和管内径,单位 为mm;A 是实验管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in ・ K); 为实验管有效加热长度,单位为m;Q 为实 验段输入的总热量,单位为w; 将配好的CNTs/HCFC141b注入沸腾换热实验系统 中.圆管内沸腾传热实验分别在相同的质量流速、热 流密度及干度下,对纯制冷剂和纳米制冷剂进行对比 实验.主要考察它们的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热流 。 为实验管外壁 温度,由实验直接测得l0个沿长度均匀布置的温度 密度及人口干度变化的规律.实验测试范围如表1 所示. 1:磁力泵;2:调节阀;3:质量流量计;4:视液镜;5:预热器;6: 实验测试段;7:冷凝器;8:恒温水箱;9:储液罐;10:旁通阀; 11:称重系统 图1实验系统图 表1实验测试范围 温度采用T型热电偶通过安捷伦数据采集器测 量,水流量通过称重法测量,输入的电功率则由精度 等级为0.5级的功率表直接测量;时间由秒表测量, 水的质量由电子称测量.制冷剂流量采用精度等级 为0.15级的质量流量计测量.进出口压力由精度等 级为0.4级的精密压力表测量.实验段及预热段均 包有50 mm厚的玻璃棉及铝箔进行隔热.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2.1 纳米制冷剂沸腾传热系数   3式中, 为管内沸腾传热系数,单位为W/(i ・K); q是热流密度,是实验段换热管单位内表面的热量, 单位为W/m ;Tw. 是管内壁温度,单位为℃, 饱 和温度取制冷剂进出口平均温度.  , (2) 布点取平均值,单位为℃. Tw, ou-, - (3) 2.2制冷剂干度 纯制冷剂干度 是气相质量流量和总质量流量 的比值.即 =— ,  (/【J-)  式中,X为制冷剂的干度,m 、m一分别为气相质量 流量及液相质量流量,单位为kg/s. 各点的干度及焓值由下列各式得到: , e. +  (5)  , 。 ,  + (6)  :  (7)  , (8)  ——i一, 9) 式中,h 。 分别为实验段人口和出15焓值, h h pre,in为预热段液相入El焓值,Q。 Q 分别为预热 段和测试段所加入的热量,由实验直接测试得到. hst为液体饱和焓值.  x out 分别为实验段人口和出口干度,Xt为实验测试平均干度. 2.3误差分析 整个实验系统的实验误差分析如表2所示 表2误差分析结果 参数 误差 参数 误差 温度 ±5% 功率 ±0.5% 压力 ±0.4% 热流密度 ±1.6% 制量流量 ±0.15% 传热系数 ±6.6%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 两种制冷剂的传热系数与平均干度的关系 对比 传热系数与平均干度的关系见图2.由图2可 知,用kandlkar经验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 果相差较大,且这个偏差随着平均干度的增加逐渐 增大,最小偏差8.9%,最大偏差27.9%.这个偏差 
52 广报 第27卷 有可能是kandlkar经验公式并不十分适合于R141 b 这种工质.两种制冷剂在热流密度为5 kW/m 时, 纳米颗粒的加入将会减小液体表面张力,从而 减小了沸腾过热度,强化了沸腾换热系数.而低质量 流速下的表面张力将会小于高质量流速下的表面张 力,所以纳米颗粒的加人对低质量流速的影响比对 高质量流速的表面张力影响更明显,因此对低质量 质量流速为191.5 kg/(m ・s)时传热系数与平均干 度的关系趋势一致,传热系数均随着平均干度的增加 而增加,且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几乎相当,在实验范围 内纳米制冷剂的传热系数比纯制冷剂平均低3.8%. 图2传热系数与平均干度的关系 3.2两种制冷剂的传热系数与质量流速的关系 图3表示两种制冷剂在热流密度均为15 kW/m 时的传热系数与流量的关系.由图3可知,二者的传 热系数都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95.7~191.5 kg/(m ・S)的低质量流速下,二者的传热系数几乎 相当,纳米制冷剂传热系数仅略大于纯制冷剂,但在 质量流速较大的287.2~382.9 kg/(m ・s)范围内, 纳米制冷剂的传热系数逐渐低于纯制冷剂,且随着 质量流速增大,这个差距增大.施明恒 等认为纳 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较基液有了很大的提 高,颗粒的加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减少了沸腾 过热度,从而使液体内部换热过程强化.另一方面, 由于碳纳米管颗粒团聚和粘度的增大,使汽化核心数 目减少、管壁热阻增大,这些因素对沸腾换热不利. 图3传热系数与质量流速的关系 流速的沸腾换热系数影响也将更明显.这与Das 等_ 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3.3纳米制冷剂的影响因子 为了能够直观反映纳米颗粒对制冷剂传热系数 的影响,引入影响因子, F 表示纳米颗粒加入 后对纯制冷剂的传热系数影响,即纳米制冷剂沸腾 传热系数与纯制冷剂沸腾传热系数之间的比值. FM:  (10) 式中,O/ 为纳米制冷剂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为纯制冷剂传热系数,单位为w/(m ・K). 图4表示在热流密度保持15 kW/m 不变时, 不同质量流速及干度变化对纳米影响因子的影响. 可以发现,当质量流速较低(95.7 kg/(m。・s)时), 影响因子都大于1,但随着干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 因为,一方面由于干度越大,蒸汽的流量越大,汽液 两相间的剪切力增大,抵消了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 优势,影响因子逐渐减小;另一方面,干度越大,液相 份额相对较少,使得纳米颗粒加入后对液相的导热 系数和对流的增强在沸腾传热时发挥的份额变得有 限,对提高整体传热系数的贡献随着液相比例的减 少而变小,且随着干度增大,产生气泡的程度变得剧 烈,小的气泡会变成大的气泡,最终演变成一层气膜 附于管内壁,增加了实验管壁的热阻,从而使得沸腾 传热不利.在Park_ 的研究中也出现同样的结果. 1・06 ’—— U-t.9・, \ G=I91 5 k 1.o4 l・O2 \\  o0 O.98 \ \ O-96 \ ●一, / 0.94 0.2 0 3 0.4 0.5 0.6 0 7 0.8 0.9 图4影响因子随干度的变化 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影响因子出现大于1(小 干度时)和小于1(大干度时)的情形.也就是说,当 质量流速增大为287.2 kg/(m ・s)和382.9 kg/ 
第2期 林成祥,等:纳米制冷剂在水平光管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53 (m ・s)时,纳米制冷剂出现弱化沸腾传热的结果,  3』Choi S U S.Enhancing thema conductvi of fuids wih 主要原因已经在上一节中作了分析. nano—parcles[J].ASME FED,1995,231(66):99—03. 综上所述,添加纳米颗粒后,不是所有的情况都 4]李强.纳米流体强化流体传热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 恶化,也不是所有的都强化,而是强化因素与恶化因 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2004. 素两者合力作用的综合结果.当强化的幅度超过弱 [5]Lee S P,Choi U S.App lcaton of met nanoparcle US 化的幅度后,就会使沸腾传热增强,反之则减弱. penson in advanced coolng sysem[C]∥Known Y,Davi D.Chung H.eds.ASM E Pressure Vessel D iv Publ PVP. 4 结论 New York:ASME,1996:227-234. [6]Wen D S,Ding Y L.Expermental nvesgaon into he pool 1)纳米制冷剂在低质量流速下,将能起到强化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aqueous Based'/一aumina nanofuids 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的作用;但会随着质量流速的增 [J].Journa of Nanoparcle Research,2005,7:265-274. 加,强化换热的影响因子会逐渐变小,甚至恶化传 [7]Wiharna S.Boing o refgeant on enhanced surace 热.当G=95.7 kg/(m ・s)、 =0.46时,纳米制冷 and boing of nanofuids[D].Sweden:Royal Insut o 剂传热系数比纯制冷剂高5.97%;而当G=382.9 Technology,Stockholm,2003. kg/(m ・s)、 :0.52时,纳米制冷剂传热系数反而 [8]Hao Peng,Guoang Ding,Weing jiang.Heat anser char acteristics of refrgerant—based nanofuid fow boiling inside 比纯制冷剂低4.56%. a horont smooth ube[J].Interatona oural of efge— 2)纳米制冷剂随着干度的增长,强化换热影响 aton,2009,3(2):1—12. 因子也会变小,强化传热作用减退,直至恶化传热. [9]Das S K,Puta N,Roetze W.Pool boing of nano—uids on 当G=191.5 kg/(m ・s)、 =0.37时,纳米制冷剂 horontal narrow ubes[J].Interatona Jour o Mul 传热系数比纯制冷剂高2.61%;当G=191.5 kg/ phase Flow,2003,29:1237-1247. (m ・s)、 =0.88时,纳米制冷剂传热系数比纯制 [1O]李春辉.纳米颗粒悬浮液核态沸腾与传热[D].北京: 冷剂低2.98%. 清华大学热能系,2005. 3)浓度及其它因素对纳米制冷剂的影响还需 [11]毕胜山,史琳.纳米制冷剂冰箱性能的实验研究[J].清 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11):2002—2005. [12]施明恒,帅美琴,赖彦锷,等.纳米颗粒悬浮液池内泡状 沸腾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2): 参考文献: 298—30o. [1]毕胜山,史琳.纳米流体沸腾传热研究进展[J].化工进 [13]Park Ki ung,Jung Dongsoo.Boing heat anser enhance— 展,2007,26(10):1411—418. ment with cabon nanotubes for refrgerants used in buid, [2]林宗虎,汪军,李瑞阳.强化传热技术[M].北京:化学工 ng aicondioning[J].Energy and Buidings,2007,39 业出版社,2006. (9):1061.1064. Experimental Study of Nano-refrigerant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the Horizontal Smooth Tubes Lin Cheng—xiang,Chen Ying,Shi Bao—xian,Tan Kai (Faculy of Mater and EnerGuangdong Uniersiy o TechnologGuangzhou 5 0006,China) Abstract:It is not clear whether Nano-refrgerant can enhance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tubes.It investigates experi— mentaly nano—efgerant boing heat transfer in a horzontal smooth tube(8.1 2 mmlD),a tube uniformly heated by electc wire.The nano-refgerant was HCFC141 b mixed wih CNT and is volume concentraton was 0.1 g/L. The expermental test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folowing condions:(i)the refgerant mass fuxes wihin the ange 95.7~382.9 k (m ・s);(ii)the heat uxes wihin the range 5~20 kW/m ;(ii)the inlet vapor qual ties from 0.1 to 0.8.The effects on measured heat transfer coefcient of mass fux,imposed heat fux and inlet vapor quality were examined in detail.The exper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refrgerant will enhance boiling heat anser wihin smal mass fuxes(95.7 kg/(m ・s)).However,i efect wi be weakened or i wi even reduce heat transfer coefcient as the mass fuxes and vapor qualities increase. Key words:CNTs/HCFC141 b;Boiling heat transfer;horzontal smooth tube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