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右图)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这说明

A.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

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崇拜

C.商朝已形成统治地方力量

D.蕴含着大一统的权力模式

2.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

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

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 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3.《欧洲瓷器史中提到:“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这一现象说明

A.市场需求刺激制瓷业发展 B.欧洲改进了中国制瓷技术

C.官营手工业垄断制瓷技术 D.中国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场

4.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5.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衙门特选一民宅,以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式样,且所有官员全部是兼职。这表明清政府

A.对外屈辱妥协   B.政治变革艰难

C.固守华夷之辨   D.外交人才匮乏

6.19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借债以开铁道”,认为这是“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是“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向外国资本主义借债,利国利民 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中国交通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7.“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梨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8.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市场上流通有法币、伪币和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法币的贬值等,“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日本侵略者借伪币掠夺中国财富 B.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彻底失败

C.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 D.抗日民主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认同

9.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

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 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

10.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经济)的需要,设计“笼”(计划)的大小,并不断地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充分地飞翔,又不被“笼”困死。“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B.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释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11.伯罗奔尼战争期间,当伯里克利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时,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 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完全监督

C.直接民主导致权被滥用和误用 D.体现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

12.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1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14.1939年,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办事机构。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

A.政府机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B.国会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紧缩政府开支 D.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

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

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

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 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1610分,第1710分,第1812分,第1911分,第2012,共55分。

1610分)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1)依据材料,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4分)  

思想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柳宗元: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及影响。(6分)

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封建统治者崇佛信道,儒学遭到冷落;传统伦理(道统)思想出现混乱,(4分)

影响:有力的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成为宋明理学的先声。2分)

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政府巡洋制度的恢复

鸦片战争前,英国鸦片贩子为维持鸦片走私,极力勾结和支持中国鸦片走私犯釆用各种非法手段,将鸦片向中国沿海地区输送,建立了遍布沿海的走私网络。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内外洋面海匪活动十分猖獗,1843年,广东署龙门协副将张斌禀报,巡洋船在南沙尾外洋猝遇海盗船,被海匪围攻,炮位和关防被海匪抢走。1857年年初,海运漕粮连连被海匪抢劫,引起清廷震怒。官方釆取多种措施,试图恢复水师巡洋制度,诸如谕令提镇大员必须亲自巡洋,重新修订水师巡洋会哨章程,千方百计整修战船炮械等,但收效甚微,事实证明清水师无力镇压海匪活动。

面对国内外压力,福建和广东的一些官员开始与英军尝试合作。英国兵船以帮同剿捕海匪为名,公开庇护鸦片走私贸易。最典型的案件莫过于1856年的亚罗号事件。事实证明,无论是内部执行者的各种惰性,还是外部施加的侵害,都在不同程度上销蚀和损害了水师巡洋制度。

——摘编自王宏斌《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海患与水师巡洋制度之恢复》

1)据材料指出清政府恢复巡洋制度的原因。(4分)

英国鸦片贩子勾结走私犯进行鸦片走私;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海匪势力威胁;海防出现重大事故; 商路安全受到威胁等。(4分)

2)据材料概括中英联合镇压海匪带来了哪些危害?(6分)

损害了清朝的水师巡洋制度;破坏了中国的行政、司法等主权;导致近代中国海洋主 权意识淡薄。(6 分)

18.1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78年主要产品产量是:粮食6095.3亿斤,棉花4334万担,纱238.2万吨,布330.9亿尺;粗钢3178万吨;原煤6.18亿吨,原油10405万吨;铁路营业里程5.17万公里。各类轻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有显著增长。1978年,我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在改革开放前夕,中国按人均收入排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而我国的教育发展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尚属空白,党和政府釆取了一系列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发展的政策。2018年末,全国共有100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2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075万人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健全,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各类社会保险开始惠及全体城乡居民,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保险开始真正转变为普惠型的社会保险。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3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万个,儿童服务机构664;设有社会服务床位782.4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儿童服务床位10.4万张;建有社区服务中心2.7万个、社区服务站14.5万个。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打下了哪些坚实基础?(4分)

创立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显著提高人口素质。(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作用。(8分)

特点: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6分)

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对稳定社会局面、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19.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1894年11月

成立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密谋广州起义。

1905年8月

同盟会成立,被推举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

1905年起

先后组织惠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但均遭失败。

1912年初

就任临时大总统,提出“五族共和”。

1912年4月

正式辞职。同时,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9月

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筹划筑路事宜,但铁路计划未实施。

1913-1915年

连续发起了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1917-1918年

联合西南军阀,发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

1920年

开始接受苏俄的帮助。

1924年1月

提出新三民主义,并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4年11月

为和平统一中国,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

1925年

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表中提供的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从表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1)

19. 11 分)

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要素——提炼启示、结合史实说明。

启示:根据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和表中探索中的孙中山先生或均遭失败未实施辞职,最后病逝于北京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得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说明:扣住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并牢牢把握住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围绕近代中国由于不是独立地位,深受列强凌辱、压迫,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抗争是壮烈的,但未实现民族复兴,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才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答案:示例:

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2分)

说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大量丧失,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家依然积贫积弱。2分)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4分)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振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1分)

20.(12分)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阶段

状况

关键词

第一阶段

初步形成

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

迅猛发展

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

总体形成

垄断资本、第一次世界大战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从上表中任选一个阶段,指出该阶段的起止年代,并补充相关史实,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进行相关论述。(12分)

20.12 分)

第一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2分)

论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揭开殖民扩张的序幕。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物种交换和商品贸易,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8分)

由此可见,世界市场进入初步形成阶段,也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并不断拓展的阶段。(2分)

第二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分)

论述: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工厂出现,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进西欧列强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 全球性交通运输网络形成。(8分)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促进了市场的扩大,世界市场进入迅猛发展阶段。(2分)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2分)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资本出现,资本输出扩大。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8分)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紧密连为一体,世界市场总体形成。2分)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