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体检

儿科体格检查和病历

【目的要求】

1、掌握儿科病史的询问方法和体格检查。

2、掌握儿科病历书写的格式和特点。

    3、熟悉不同年龄小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界、肝界的正常值和神经反射特点。

【地点】儿科病房、示教室。

【教具】 体重计、温度计、血压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压舌板、棉扦、叩诊锤、手电筒、手表、钢笔、小儿玩具等。

【实习内容】

1、老师示教儿科病史询问、查体和病历书写方法和技巧。

2、按每23人一组分若干组,在儿科病房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按儿科完全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每人写一份交指导老师评阅。

3、情景模拟环节:由见习学生扮演“患儿家长”和“接诊医师”角色,进行问诊训练,带教老师对“问诊”环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总结指导,对书写的“病历”组织讨论。

 

   一、小儿病史特点

较大孩子的病史可以让他自己叙述,家长进行补充。婴幼儿病史应当从病儿的父母或其保育人员得来。一般可让家长自己叙述,必要时简单的提醒家长。等家长叙述终止时,再提出几个问题让家长补充完全。父母叙述病情,要用同情态度耐心倾听,对建立其信心及争取其在以后诊疗工作中的信任与合作,都有很大帮助。年长的儿童可叙述自己的病史,但应注意他说话的态度和准确性。儿童有时怕受各种治疗,常常不肯说出真实病情,要注意反复诱导,取得患儿合作。

儿科病史采集内容

1、一般情况:病儿年龄(出生年月日)与性别、记录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职业及工作地点,病历陈述者和病儿的关系,如母、父(并估计所得病历是否可靠)。

2、主诉:只提主要症状(促使病儿就诊的原因)和发病时间(几小时或几日)。

3、现病史现病史内容包括起病时间、情形、症状和主要阴性症状、诊疗过程及疾病转归。应当详细询问起病情形,记录起病的时日,并注明是在就诊的前几天(例如本年920日,即来院前多少周);起病是急性或缓慢发作,病儿的症状应按日期前后记录,更应注意发热、厌食、疲倦、苍白、易受刺激、头痛、呕吐、腹泻(注意大便的性质、次数)、便秘、腹中硬块、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寒战、衰竭、昏迷、谵妄、惊厥、麻痹、发疹和其他病态等。如症状为阵发性发作,应说明发作的特征、初次发病的时日、发病的次数、每次相隔时间、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未次发作的日期或时间。也要详细注意得病后的食欲、所给饮食、消化状态、性情改变、睡眠及体重增减等。病程的经过情况,是否加剧,或是好转。用过何种药品或疗法,有无疗效,有何反应。

4、个人史:

1)胎儿期  母亲体格大小、妊娠期营养状况、有无疾病,是否有不正常现象,如四肢麻木及抽搐,是否多晒太阳。曾否在妊娠早期照射X线,或患过风疹及其他传染病,工作中有否接触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等,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引起先天性畸形。

2)分娩及新生儿时期  妊娠足月或早产,顺产或难产,曾否动过手术。分娩的快慢、难易,是否新法接生。出生后的健康情形,体重,Apgar评分,最初吮乳的能力,有无产后窒息、青紫、黄疸、惊厥、出血、发热、发疹、脱屑、麻痹或各种畸形。

3)喂养  应询问喂养方式时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还是混合喂养,所用人乳、糕干粉、代乳粉或牛乳喂养的时间,每次喂哺间隔时间,每日喂奶次数。24小时内大便的次数及性质。若有呕吐,叙述其性质,并说明它与哺乳的关系。小便多少。啼哭是否增加,啼哭与吃奶的关系。体重增减情况,辅食添加情况。如曾服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要注明品种、用量及服用持续时间。

4)发育  何时始能笑、认人、抬头、坐、爬、立、走路及说话;出牙的年、月龄;体重及身高增长情况;前囟闭合情况等;学习成绩、体格锻炼及与同学的团结等情况。

5)习惯  起卧时间,每24小时中睡眠时间。有无规定的进食时间,吃零食否,有无异食癖。大便是否定时等。

5、过去史:

1)以往疾病  以往曾否患过重病及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水痘、腮腺炎、肺炎、痢疾及多次扁桃体炎等。凡与现在病态有关的疾病(例如猩红热后可发生肾炎),须详细询问其症状,以及有无其他儿童同时发生此病,以推测其可靠性。有时可重点地询问呼吸、消化、神经、泌尿、循环等系统的症状。对药物敏感史(特别要注意青霉素敏感史)、意外损伤史及外科手术史均应注明其情况及当时年龄。

2)预防注射  曾否接种卡介苗,或口服小儿麻痹药丸。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伤寒、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及乙型肝炎等病曾否作预防注射。如果做过结核菌素试验,应当记录反应的结果。如受过血清治疗(如白喉血清或破伤风血清),须叙述其时间、种类及注射后的反应。

6、家庭史: 父母的年龄及健康状况;如已死亡,应述死亡日期及原因。兄妹的健康情况;对已死的兄弟姐妹,注明其当时年龄及死亡原因。家属中以往有无结核病(注意活动性、开放性)、肝炎、癌瘤、精神病及变态反应病等。病儿曾否与患结核病的父母、亲属、邻居或保姆等相接近,注意密切接触的时间。家族中有无遗传疾病发生。

7、社会历史:简述父母的职业及地址(记录电话号码)。必要时叙述当地卫生情况及水源等。当时本区流行何病,社区、学校、托儿所、宿舍内有无流行病。

二、儿童体格检查

1、儿童查体的特点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基本诊断技术操作,大多数疾病通过翔实的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即可得出明确的诊断。儿童体格检查要注意其特殊性,要预先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否则常常难以进行。应注意不要机械地为执行检查而给病儿造成不良刺激。例如,小儿正在被窝中熟睡,就不应匆忙地揭开被褥,不可用凉手去摸小孩的腹部或其他患病的地方。在患儿烦躁不安、情绪反抗的时候,更应当耐心,千万不可急躁。家长能否合作,与医生的服务态度有极大关系,所以对于小儿的检查不宜操之过急。特别对婴幼儿应先与笑谈或同玩玩具。向母亲询问病史的时候,应频频向患儿说一两句活,使他逐渐解除恐惧心理,设法和他亲近,才能使其易于合作或反抗较少,然后进行诊察。患儿拒绝脱衣检查时,宜说服或请母亲协助。

2、病儿体位

检查体位应视被检查部位和年龄大小而定。例如:①检查幼儿背部(如听诊肺部),应当由母亲或助手抱着,使其前胸靠住大人的肩部,免与医生对面,反抗可较少。②检查腹部时,大都须使病儿面部向上平卧。如为婴儿,母亲抱于胸前或膝上也可。③检查耳鼓膜时,较大儿童都能合作,坐、卧均可,但幼儿以卧在母亲或助手怀中为好;婴儿容易翻动,必要时可用大布单裹紧他的手脚,由助手按住头部,以便检查。④检查咽部时,宜贴近窗户,利用阳光比用电光为方便,较大儿童可经说服令其自动张口伸舌,并发出“啊”音,就可不用压舌板而看到全咽,但婴幼儿都需用压舌板检查。

3、体格检查的顺序及技术

儿科的体格检查可按一定的诊察程序进行,但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及临时需要而灵活运用。应将容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在小儿安静时先检查,如呼吸、脉搏、心肺听诊,然后进行肝脏、脾脏触诊;有刺激性的项目放在最后,如咽部检查。但是,在写病历时应按照格式顺序要求书写。

【生命体征】

   体温: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运动、哭吵、进食、刚喝完热水、穿衣过多、室温过高或在炎热的夏季,都可使体温不同程度的增高。所以测量体温应在小儿安静和进食后12小时进行,若遇以上情况需等2030分钟后再测量。

脉搏:一般情况下,脉搏的次数强弱与心搏次数和心肌收缩力一致,故计数脉搏即代表心率。但异位心律时,心率和脉搏可不一致,应分别计数,如心房纤颤等。脉搏数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都易受环境影响而随时变易。因此,除心、肺功能异常的病例须经常数脉搏外,无论在门诊或病房一般都不需作为例行常规。检查或比较脉搏的强弱、快慢,最好趁病儿熟睡时,因醒后常较熟睡时每分钟快1040次。有时婴儿体弱,脉搏无法摸得,只可依靠听诊测出心率。

呼吸:应记录患儿安静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

血压:测量血压时,应根据年龄不同,选择合适的袖带,袖带宽度不宜超过上臂长的23或小于12。新生儿时期宜宽2.5cm,婴幼儿时期46cm,学龄前期8cm,学龄儿童期912cm。袖带过宽,结果会使所得血压低于应得的数字,太窄则结果偏高。儿童时期的正常收缩期血压(mmHg)一般可用80十[2×年龄(岁数)]的公式来推算。一般来说只测任何一侧上肢血压即可,如疑为主动脉缩窄或大动脉炎的病儿,必要时应测下肢血压。用不同方法测血压可以相互核对数值,如触诊法,即以血压表袖带充气至脉搏消失后,缓慢放气,至脉跳再次出现时为收缩压;听诊法于放气时脉跳声出现为收缩压,继续放气,于声音突然变弱时为舒张压。

 【一般情况望诊】

在向家长询问病史时,留意观察病儿的精神状态(活泼、嗜睡或昏迷)、面色(红润、苍白或青紫)以及外表上所表现的症状。如病情的轻重、营养状态的优劣、直立或走路时的姿势、面部的表情等,都可在最初几分钟从旁观地位不惹患儿反抗而了解大概,对于诊断有重大帮助。甚至在小孩熟睡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机会观察他身体各部位和呼吸的快慢,这样,比较睡醒而吵闹时的所见更为可靠。这种一般性的观察,对于婴儿更是重要,因为婴儿不易合作,检查时可得到颈强直等假象,而望诊所见大部为自然现象,从此可以推测很多问题。例如呼吸平稳则呼吸系统大致没有严重疾病,张口呼吸则鼻咽部往往有增殖体肥大,表情愉快则腹部无疼痛,神经系统也无急性疾患。婴儿的精神与面色对区别轻、重症极为重要,如急重症感染时,常精神萎靡、唇色青灰、四肢发凉。

【胸腹部检查】望诊之后,应先检查胸腹,因心肺与腹部都是重要部分,且都需要病儿的合作,应该趁他未哭闹时检查。胸和腹先检查哪一部分,依当时情况而定、结合病史,哪一部分对诊断更主要,应先检查。

1.肺部  婴幼儿常不愿意接近生人,所以通常先从背后叩诊及听诊肺部。叩诊易为幼儿所接受,应该先作。听诊时听诊器胸件必须温暖,移动时必须轻缓,以免受惊。每次移动位置的时候,可间以抚拍,使患儿对听诊器触到皮肤不感觉刺激,更能防止婴儿的惊啼。以后移至前胸,兼诊心、肺,并可接着按扪腹部及其内脏,如肝、脾、肾等。

诊察幼儿肺部与成人相比有不同之处。①婴幼儿胸壁薄,声音易于传导,可用一、二指头直接击叩法,依靠音响和触觉的联合感觉来进行判断;叩诊时必须对照左右两侧,较易察觉其不同之处;如用间接叩诊法也必须轻叩,否则声音过响可将浊音掩盖。判断浊音或鼓音时,也应该注意年龄特点,否则往往会将正常音误认为鼓音,反而将浊音处当做正常。②幼儿的胸廓较薄,正常呼吸音相当响亮,稍似成人的支气管呼吸音,因此初学者往往易将较响的一侧误为病象。而且小儿的早期肺部病变,往往呼吸音减弱,相形之下更容易将正常的呼吸音误做不正常的音响。③因幼儿不能主动地进行深呼吸,有时可利用他的啼哭而得到触觉震颤及声音震颤,若呼吸太浅,有支气管炎时会听不到罗音,有肺炎时也会听不到管状呼吸音,所以啼哭有时对检查有利。

2.心脏  正常婴儿心脏的位置较成人稍横,所以心尖常在左锁骨中线外第4肋间,到3岁后才达该线内第5肋间。要注意心尖搏动时的部位及搏动强度。婴幼儿时期皮下脂肪很厚,用叩诊来决定心脏浊音界不易准确,到3岁以后才比较可靠。听诊所得也依年龄而不同,在新生儿及幼小婴儿心尖部两心音响度相似,婴幼儿时期的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常较主动脉瓣区第二音为响亮,并且往往分裂为两个音。至于心脏杂音,在较大儿童很多有功能性杂音,其声轻、软而短促,局限在一小范围,体位改变大都消失,不应当认为是病理性杂音而告诉家长是心脏病。

3.腹部  腹部检查以触诊为主。宜使婴幼儿嬉弄玩具或与家长说话,或给吸沾糖的橡皮奶头使他安静。较大儿童取仰卧位,并令作深呼吸、与其交谈或注意听故事,以免由于惊惶或怕痒而不能合作。触诊须用温暖的手,注意腹壁的紧张度。肝脏常于正常婴幼儿右侧肋骨弓的下边触得13cm,因此34岁以前仅肝脏稍大而无其他病征,不可据以作为病态。脾脏则仅偶于正常婴儿中1岁以前在左肋骨弓下触得。

【各种触诊】皮肤、淋巴结、头皮、前囟、颈部、软骨肋骨间接合处、腕部、外生殖器、腿、足、脚底以及脊椎,都有特别注意的必要。

【眼、耳、口、咽的检查】这几部分最容易刺激儿童,须留至最后检查。检查婴儿的两眼时,用两手拉开眼皮,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结膜外翻,反致睑隙全失。在绝对需要时可用眼科牵开器,使两睑分开。检查耳部应先观察外耳道有无红肿、疖疮及破裂等,然后应用棉花拭子卷出盯聍,方能视察鼓膜。口腔检查,自外及内,先察颊内、唇内、牙龈、牙齿、硬腭、软腭、悬雍垂,然后检查扁桃体部分及后咽部。咽部检查时,除少数大儿童外都须应用压舌板,最好能利用很短时间看到全咽,此种技术养成后,不致因重复检查而引起病儿的反感。

【其他检查】除查各种反射之外,须观察病儿对环境的反应,是否兴奋,还是抑制,从而可以推测诊断。因为某些疾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起兴奋作用,某些则起抑制作用。其他如计量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及腹围,眼底或直肠等检查,可根据病情需要临时酌定。

三、体格检查的项目

1.普通记录  日期、年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必要时记录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和腹围。

2.一般外表  如发育情况、营养状态、智力及言语概况、体位、活动情况与神态(安静或躁动、活泼或嗜睡、疼痛、疲倦,以及面部表情呈急性或慢性病容)。呼吸快慢、浅深、平静或用力,或似叹气,或张口呼吸(大都由于增殖体肥大),或发憋作声(常见于肺炎)。呼吸属于腹型或胸型(2岁以内婴儿呼吸应为腹型)。呼吸的节律,啼哭的声音(强或弱,缓慢或急剧),以及其他望诊所得的病征。

3.皮肤  各种颜色(面色红润表示健康,红中带微紫表示高热,苍白或黄色常见于营养不良性贫血,青紫常见于呼吸道梗阻或先天性心脏病,粟粒性肺结核也可致青紫及气促,血内胡萝卜素过多可致皮肤染黄,皮肤与眼巩膜同时染黄才是黄疸,温度,出汗多少(多汗见于血管运动神经易兴奋者、结核及佝偻病儿),色素沉着(胎记、血管瘤、斑病),斑疹、丘疹、疱疹、荨麻疹、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及出血性皮疹(注意分布部位、大小、多少、稀密等),水肿(硬肿或可凹性),皮下小结、溃疡或癫痕、脱屑(微屑或大片脱落),皮肤的弹性(检查弹性,可用手指将腹部皮肤捻起而任其落下,健康者随即恢复原状,脱水者弹力减低,皮皱的消失很慢),皮下脂肪层的厚薄(表示营养状况),皮肤划痕(用指甲划胸背皮肤可引起轻重不同的红纹),毛发的多少、性质及分布,血管的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及胸腹部静脉扩张见于肝硬变)。

4.淋巴结  淋巴结的肿大,普遍性或局部性。它的位置为耳前、耳后、枕骨部、前颈、后颈、腋部、腹股沟部或肱骨上滑车部(或二头肌沟部)。并记下大小、硬度、疏散或融合,活动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和有无触痛。

5.头颅  形态及大小,头盖骨的缝已合、未合或尚分离。前囟是否闭合;如尚未闭,记录其大小、平坦、凹陷(表示脱水)、突出或饱满(如在安静及坐起时发现,要考虑脑膜炎、脑瘤、脑积水、脑出血及其他颅压增高的疾病)。头颅有无凸出或缺损部分,前额凸出时呈方形或球形。顶骨和枕骨有无软化(如婴儿已满3个月仍软化,表示有佝偻病)。叩诊有无破壶音(表示颅内压力增高)。头皮有无皮脂溢出,头发有无头虱或发癣。

6.  眼睑是否肿胀、下垂或出血。眼睑边缘有无剥蚀或破裂。眼球是否突出。瞳孔的大小(两瞳孔大小是否相等)、形状、对光反应及调视功能。对危重病人、颅内感染、颅脑外伤或疑有药物或食物中毒者,必须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眼球的活动,有无震颤或斜视。结膜有无充血、渗出液、干燥而无光泽,有无毕脱氏斑、出血、黄疸、滤泡、水肿或异物等现象。巩膜是否呈蓝色(见于先天性成骨不全)。角膜上有无溃疡、混浊或不透明点。对于特殊病例可检查视野和眼底。如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时,在作腰穿前应先检查眼底,既有助于诊断,又可预防脑疝。如发现视乳头水肿,可先用降颅压药。

7.  外耳有无畸形或变形。拉动外耳时有无痛感。耳道有无耵聍、脓液、渗出液或红肿物(疖)。耳鼓膜检查。对婴幼儿咽部感染或麻疹病儿哭闹不安者应仔细检查耳鼓膜。乳突及颧突有无红肿及压痛。听觉是否正常。

8.  鼻翼是否扇动。中隔的位置,呼吸有无阻碍。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渗出物内有无脓液或血液。近鼻孔的上唇有否表层剥蚀。鼻窦外面有无触痛。

9.口腔  气味(包括一般口臭、酮酸味及走马疳或肺脓肿的恶臭)。口唇的颜色(红润、苍白或青紫)、湿度、厚度,有无出血、裂纹或皲裂,有无唇裂。牙的数目,有无龋齿。牙龈有无发炎、出血、溃疡、黑纹。口腔粘膜是否干燥、发红或出血,有无溃疡、黑色坏死组织(走马疳)、白色点状苔(鹅口疮)或麻疹粘膜斑,并注意腮腺管口有无红肿。舌的大小、厚薄、舌苔(包括苔的颜色、厚薄、光腻及地图状舌苔)、舌刺、颤动,以及是否常伸出口外(见于先天愚型及呆小病等)。舌下系带是否过短、溃疡(最普通见于百日咳)或囊肿。腭的凹缩程度,有无腭裂,粘膜上有无溃疡或出血点。扁桃体的大小、形状,有无陷窝渗出液或白膜。悬雍垂和后咽部是否发红,有无渗出液、假膜或溃疡,吞咽的情形如何。喉音的清、哑、强弱。

10.  颈部后倒、强直或旋转。肿瘤、囊肿以及瘘管的存在。甲状腺有无肿大及震颤。锁骨上部是否突出。

11.  全胸的形状系扁或圆,左右是否对称(测量左右胸围可知何方扩张,何方收缩;扩张见于脓胸或结核性胸膜炎,收缩见于胸膜粘连或肺萎陷),有无畸形(如鸡胸、漏斗胸),心前区是否突出,有无郝氏沟及肋骨串珠,肋间隙凹缩或突出等。吸气时,凹陷部位(如胸骨的上边有凹陷表示喉部梗阻,如仅有下胸的两侧肋间隙凹陷则大都由于肺炎)。

12.肺脏  胸部扩张是否均匀,触诊有无摩擦感或支气管性震颤感。叩诊有无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的性质及音响,有无大、中、小湿罗音,捻发音,有无干罗音及支气管喘鸣音。

13.心脏  ①心的位置及大小,望诊所见跳动最大的区域以及心搏动是否弥散;触诊所得心脏搏动的性质及位置,以及心尖搏动的最左限度,有无震颤,其位置及性质如何;叩诊所得心的左右浊音界,心跳的频率、力量、节律。②心音:心尖及心底部的第一、第二与第三音;有无杂音,杂音在心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的位置、声音的高低(属第几级)、传导的部位,以及体位及运动对于杂音的影响。脉搏力量、性质、速率、节律。③血压:体位及运动对于血压的影响。必要时测量上下肢血压以便比较。

14.  大小、形状、膨胀(大都由于肠气作胀、便秘或腹水)或凹陷(大都由于呕吐或其他疾病而致食物不够)。肠蠕动情况。脐部是否突出,有无渗出物、脓液或血液。腹肌有无痉挛、坚硬或触痛。肝(右助下,剑突下)、脾、肾、膀胱的大小、硬度及部位,有无叩击痛,有气腹时肝浊音界消失。有无其他能触得的肿块。有无移动性浊音及液体波动征。有无疝及其大小与回复性。听诊有无肠鸣音(肠梗阻时消失)或杂音。

15.腰、臀  有无肿物(如脊膜、脊髓膨出),中线有无小窝或毛发(表示隐性脊柱裂)或红皮疹(臀红)。

16.生殖器  睾丸位置及大小(发育不全见于肥胖症、肥胖性生殖无能症和隐睾症)。阴茎的大小,有无包皮过长、包茎或阴囊水肿,尿道及阴道有无排泄物。

17.肛门  有无脱肛、破裂痔、局部出血,以及直肠检查的发现(如手指按摸时发生压痛,及手套上见血液应考虑为肠套叠等)。

18.四肢  活动的情况。自动与被动的能力及限度。肌肉紧张度(低张表示极度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脑部疾病;高张见于正常新生儿、破伤风或大脑疾病)。肌肉有无弛缓、麻痹、萎缩或假性肥大。骨关节有无畸形。骨关节或软骨组织有无肿胀、疼痛、触痛及发热。有无杵状指、趾(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症、脓胸及慢性肺病)。手、指的长短、粗细以及弯度(粗短的手见于呆小病,小指特别向内弯曲见于先天愚型)。有无鸡爪性手痉挛或向掌性足痉挛(都见于手足搐搦症)。有无指、趾畸形(分支、并合或成蜘蛛足形),或平跖足,或各种畸形足。

19.脊椎骨  立时状态。行动情形。脊柱有无弯曲(前凸、侧凸或驼背)、触痛、硬直或分裂。脊柱长度与四肢的比例。

20.神经系统  应检查感觉有无麻痹,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如何(6个月以内的正常小儿一般不易引出)。膝腱反射、踝反射(亦称足跟腱反射)及其他病理反射等,都应详细检查。

带教老师最后针对学生问诊、查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着重强调问诊的技巧(亲切询问细节而不人为诱导,语言通俗易懂而不使用医学术语,鼓励家长主观叙述而适时巧妙插问等)、病历书写注意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要症状和特征应用“泼墨式描写”,伴随或次要症状体征“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诊治经过要主次分明、“惜墨如金”等)和儿童体检特点(如1岁之内腭扁桃体尚未发育成熟,3岁之内很难准确表述如“疼痛、不适、胀”等主观感受,儿童因配合能力差而采用相对灵活的查体顺序等)。

《儿科体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