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二十四番花信风,最早是梅花”,正是春风蹑足敲门的时节,窗外梅花开得正艳,窗内关于“梅花”、关于“鲁迅”的“早”字,五(2)班的同学已经在贾俊老师的带领下讨论的热火朝天。很荣幸能够听到这么精彩的一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早》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美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 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去挖掘这两者的间的内在联系呢?

当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理清脉络之后,贾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先是写梅花,后又笔锋一转谈及鲁迅,这两者有联系吗?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呢?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联系,那便是一个“早”字,并读懂了,在两段落中“早啊!”一句为过度,上承梅花之早,下启鲁迅之早。

贾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学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发言很积极,在充分感知蜡梅特点的基础上,感知鲁迅的”,知道鲁迅和蜡梅的相同之处.进一步了解"借花喻人"这种写作手法。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课文的掌握也很到位!

而作为借物喻人的重点片段“蜡梅段”的教学,贾老师从整体入手,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蜡梅的特点:茂盛、冰清玉洁、飘香、不畏严寒、无私奉献、争优争先,从而为理解鲁迅的人格打下伏笔。但个人觉得这里过度地强调了朗读的训练,训练目标不够明确,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节奏。私以为,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要求从整体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再划出文中反映蜡梅特点的词,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这样,教学过程便得到了优化。

窗外春风正暖,关于课文的讨论还在继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潜能,学习知识,理解文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这不正是对教师职业最有效的诠释吗?

《《早》听课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