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之“痴”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之
作者:张雨筠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1

        【提 要】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入手,通过研究主人公贾宝玉的这一性格,分析曹雪芹刻画宝玉之的小说技巧,考察其艺术表现效果,又结合曹雪芹本人生平,探寻贾宝玉之背后的创作意图,探析其对待人生道路之、情感之、生命之,以求对《红楼梦》的思想主旨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之创作意图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的代表作,《红楼梦》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研究目光,红学也成为了一门显学。《红楼梦》对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是登峰造极。贾宝玉之,不仅使他成为一个与所处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新型人类,而且蕴含着曹雪芹对于理想性格的期望。因此,对宝玉之的研究,可更全面地探析《红楼梦》的艺术特点,探寻《红楼梦》小说主旨的深刻意義。关于贾宝玉之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多考察宝玉与其他历史人物的纵向比较,并力图发掘宝玉之的独特之处及其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密切联系。不过从宝玉之探讨宝玉性格的典型性,追索曹雪芹的创作意旨,似乎鲜见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为此本文拟结合《红楼梦》文本,分析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特点的深层含义,透过宝玉之探索曹雪芹的创作意旨。

        一、贾宝玉之概述

        《红楼梦》中贾宝玉之,既体现在其对待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上,又体现在待人接物之事中,贾宝玉在众人的眼里是痴傻的、令人诧异的。他的第一次出场,在众目睽睽下摔玉,便向读者展现了生性乖张的一面。贾宝玉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宠溺下长大,且生性叛逆、不循规蹈矩,对世俗的反抗较之其他人更为激烈。在科举功名路线被广泛认同的时代大背景下,贾宝玉对科举功名表现出极度厌恶的态度,认为科举所考的八股文章是牛鬼蛇神之谈,而对吟诗作赋有极大的兴趣。旁人的耐心劝说、父亲的严词逼迫都无法撼动贾宝玉的想法。另一方面,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贾宝玉的情痴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对于世间万物有一种泛爱的思想,对于许多陌不相识的人,甚至一花一草都心怀悲悯之情,认为一切美的人事物都应该被好好地对待,他对女性的尊重与呵护也与周围的人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脂砚斋批语宝玉情不情指出,宝玉不但对其钟情的人用情,也会用情于无情之人。宝玉的情不情时常引起旁人的不解与嘲笑,但他却不以为怪,反而自得其乐。而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之上,贾宝玉也与社会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很大的差异。宝黛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感情基础上的精神恋爱,尽管在当时不被世俗认可,但宝玉却仍然体现出痴恋的态度。他在爱情上的忠贞与专一,不会为外界环境所磨灭,他因黛玉而起的痴狂之病,可见他对爱情的深沉与执着,对新型的自由婚恋关系的强烈追求。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之“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