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是什么

关于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

全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设计了10个课程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 10 项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之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着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中, 1-5 项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从总体上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6-10 项指向学生的语文世界,分别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各领域的体现,分别明确语文课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领域的目标要求。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均指向学生的自我世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从简单到复杂语文素养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重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好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德育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的学科素养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信任老师的人格,才愿意和老师交流,才能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老师应该彻底地改变传统课堂中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就是权威的现状,转变观念,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自信的学生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悉心感受来自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愉悦。教学实践中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培优辅差’,力争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并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他们的主动意识。课堂教学有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体。

2.加强思维训练

不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就要屛弃“注入式”、满堂灌教学,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

首先,最关键的要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在每篇课文教学中都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方法).为什么写这个(思想).为什么这样写(写法的好处)使学生掌握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规律与方法。语文课的讲解,绝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分析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结论.是怎样的出来的,其次.一节课,一段好的导语,不仅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给他们以启迪,对课文起到纲举目张的能力。再次,借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意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会调动种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快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治性情。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践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汉语言的能力。这就是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实践为主,精心设计出层次清楚、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活动程序,甚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和情感体验,正如教育家长志公所提倡好“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4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能使学生和生活中终生受用。学生应养成那些习惯?这在大纲中有具体的规定,如阅读方面要养成默读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习惯;写作方面,养成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工整、修改文章的习惯;说话方面要养成“语言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怎样养成呢?首先要让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白养成好习惯的好处;其次是要在经常不断的读写听说各项训练中,随时警觉。强化记忆,对学生学习中每一个微小错误,都不要疏忽大意,要让他们认真对待,只要这样,学生学习中的良好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是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