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 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 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 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 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 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 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与学生交流

一:初识知音,未成曲调先有情

1、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朋友,生答, 老师相信你们结交了不少朋友,也相信同学们积累了不少有 关友情的名言警句,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生答。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也是和友情有关的古文, 那就是《伯牙绝弦》 ,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弦”是什么意思, “绝”是什么意思,出示绝字,讲解 含义,体会中国古文的博大精深。谁断绝琴弦?——伯牙, 让学生谈谈对伯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找生评价。

3、听录音,跟着录音小声地读,注意停顿,把握古文的节 奏和韵味。

4、(出示课件)找同学来读,谁读得好,找生读文,适时正 音,及时评价。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一位是俞伯牙,一位是钟子期,他 们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答:知音。板书——知音。 他们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品味第一部分( 1-4 句)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找学生读这句话,理解这句话, “善”是什么意思?擅长, 善于。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用横线画 出来。生画完,找两名学生读所画的句子。 出示这两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

找生读,讲解“哉” 、“兮”是语气词,相当于“啊” 、“呀” 既然是语气词,情感表达的更充分一点,再找生读。字音拉 长一点,再找生读。学生自己练习读,齐读这两句话,教师 评价。

3、抓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子意思。四人一小组 交流讨论。找学生讲解意思。

4、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 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 这就是: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教师提出疑问: 除了峨峨高山,洋洋江河以外,伯牙弹琴时心里还会想到哪 些动人的画面?

b、出示课件,想象画面,指名答: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不禁赞叹道——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时,你不禁赞叹道—— 争做知音,完成句子。 (还有谁想成为伯牙的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 , !”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秋雾(蒙蒙) 炊烟(袅袅) 教师小结:这种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知音” 。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最后一句)

1、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和子期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 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见到的却 是子期冰冷的坟墓。 于是抚琴一操, 围观的百姓却鼓掌大笑。 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为什么?找生回答。

教师引导 : 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了知音,于是 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 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同学们读一 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齐读。

知音已逝,知音难觅,让学生再次怀着悲痛的心情齐读 最后一句。

——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弦绝琴, 终身不复鼓。

五、欣赏高山流水

1、人们根据这个感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动人的乐曲—— 《高山流水》 ,板书, 解释高山流水的比喻义, 请学生欣赏。

2、伴随着《高山流水》 ,男女生接读这篇课文。

3、填空形式:背诵课文。

六、小练笔 了解了伯牙和子期感人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找生答,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学会倾听是 一种修养,老师希望每位同学们都能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 相互欣赏,成为真正的朋友。

七、课后作业:

1. 用自己的话把《伯牙绝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读一读冯梦龙《警世通言》 。

《伯牙绝弦》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 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 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 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 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 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 单的教学课件。

《伯牙绝弦》效果分析

上课伊始的谈话导入很快的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有利于 后续教学的展开。学习文言文时,利用听录音,配乐等多种 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增强学生对 文言文的理解。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加深对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在读课文过程中学生有感 情的朗读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 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总体来说还算成功。

《伯牙绝弦》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

word/media/image1.gif

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 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 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 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伯牙绝弦》测评练习

一、争做知音: (同桌合作,完成句子。 ) 伯牙鼓琴 钟子期曰

志在—— ————————— 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秋雾(蒙蒙) 炊烟(袅袅)

二、填空:(背诵) 伯牙

钟子期

伯牙___ .

钟子期曰:“___, !”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___, !”

伯牙 ___

钟子期

子期_

伯牙

三、小练笔 了解了伯牙和子期感人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只有 5 句话,

字,而这 77 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 事。这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古文,读通读顺文章, 理解大意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 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一、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之美。

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的读更加重要。告诉学生这是 一篇古文,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高 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文章的前半 部分,通过对“善、哉”的理解和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 气,学生能读出节奏、感情,读出韵味。学生在朗读中反复 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在教学尾声时,通过 欣赏《高山流水》 乐曲,让典雅流畅的琴声浸润学生的心灵。

再让学生在音乐中诵读课文,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 植根在学生心中。

二、适时补白,丰富文本。

在品析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我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训练。“既然伯牙善鼓 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 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画面?”在学生欣赏图片 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 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 构之美,丰富了文本的内容,此时的学生已经是不吐不快的 状态,写话练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堂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 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 多数学生对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 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 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 的关系。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后,要在自己的 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希望同行们能多提 宝贵意见。

伯牙绝弦》课标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 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 的。《伯牙绝弦》 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 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 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治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 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

《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一是能让学生欣赏音乐,受到 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可以学习作者是怎样 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 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小学语文 -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