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庄子·杂篇·徐无鬼24《徐无鬼》是《庄子·杂篇》中最长的一篇,由十四个寓言故事组成。第一,需要就是市场。相狗相马有时比诗、书、礼、乐更有用。第二,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只有应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第三,牧马小童也可以治理天下。治理天下和牧马一样,不过是去其害马者而已。第四,人很容易囿于物。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第五,天下并没有共同认可的是非标准,人人都是“各是其所是”。第六,游戏没有对手就不好玩。第七,疾恶如仇不如尊上亲下。第八,好表现是要遭箭杀的。第九,福祸都是自己惹的。第十,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第十一,游于天地不跟外物相违逆。第十二,贤人不但利天下,更是贼天下。第十三,无所甚亲,无所甚疏,以顺天下。第十四,以天待人,而不以人入于天。古汉语的语法,比现代语法,有更多与英语相同之处。比如问句,两种语言都把疑问词放在前面。现代汉语的“做什么”,古汉语说“奚为”、“何为”,而不说“为奚”。当然从“奚为”到“做什么”这种变化,也要有中间过渡。“何为”在后来,就可以颠倒成“为何”了。不过在庄子时代,不能这么说。《庄子》全书中,在14则寓言中用了15个“何为”,但一个“为何”也没有。“为何”是语言发展、进步之后,才有的。到了现代,“奚为”不用了,“何为”很少用,人们都说“为什么”、“做什么”,而通常不把疑问词放在前面,不倒装成“什么为”、“什么做”。
连句法也有相同处,比如条件从句,英文即可以用if,也可以用when引导,汉语也是这样,也可以用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将”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比如《徐无鬼》的原文中,“君盈嗜欲”就用的是“君盈嗜欲”。它是靠“将……则”这样的结构,用“则”字表结果,来表明它不是时间状语从句的。可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是有天然的“大一”的,难怪庄子在《徐无鬼》的最后一段,要讲“知大一”和“大一通之”,古今中外,全靠“大一通之”,人们才能交流。“大一通之”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原则。保持多样性的和谐,全靠天然之“大一”,也就是“天一”。一就是同,“大一通之”是求同的根据。《庄子·天地》中有“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之说;《黄帝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今天则说求大同,存小异。求同是人类的追求,爱因斯坦未竞之业,就是什么都要统一起来的统一场论。但是,天下并没有共同认可的是非标准,道可道非常道,只有无求,无失,无弃的天然、自然,才是“大一”,人和自然都只能靠“大一通之”。正如《徐无鬼》所说,人人都是“各是其所是”。我们要沟通,我们要统一,我们要求同,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不做任何加工,完全在天然的基础上。牛顿找到力学三定律之后,却找不到“第一次推动”,他没有可得之智,他没有可得之心,他很聪明,他就向神求救。遗憾的是他不知道,这个神就是天、就是天然。《庄子·天地》讲“无心得而鬼神服”。任何发现,都是“无心得”;任何发明,都要灵感,也就是说要“无心得”。苹果掉在头上,得到力学三定律,这是无心而得。“第一次推动”是想不出来的,也必须无心而得。同样,统一场论也是想不出来的,也必须无心而得。“无心得”就是一,就是天,就是天然。所以我们想要求同,想要和别人沟通,就必须归零,必须空杯,必须不带任何成见,必须静心,必须净心,必须一思不挂。如果我们能够回归天然,能够抱一,则不但能够和其他人有共同点,也和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的万物、万事、万灵有了共同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如《庄子·天地》所说“无心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