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两个“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世界估计有超过120万新肺癌患者,死亡约110万人。近二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每年将有90万人死于肺癌。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由于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70%-80%已属晚期,因此肺癌的预后极差,86%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只有15%的患者在确诊时病变局限,5年生存率可达到50%。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放、化疗药物多耐药现象及其严重的毒副作用,也妨碍了肺癌治疗的发展,对晚期肺癌的疗效和生存质量,化疗的毒性和敏感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自身缺陷。因此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主张治病求本、整体调理、多方入手及全身治疗。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实现“带瘤生存”的状况。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可治疗肺癌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疗效,延长了生存期,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1中医对于肺癌的认识肺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属息贲肺痈肺瘘虚损等范畴,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商时期,古人对于肿瘤就有发现,殷墟甲骨文上已经记载有“瘤”的病名,这是现今中医记载肿瘤最早的文献。此后,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日渐完善。祖国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历代各家学说和临床治疗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与近代科学发展成果和中西医学渗透交融,形成了目前中医药抗癌研究的繁荣局面。1.1中医古籍对肺癌病名的描述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粘液腺、细支气管上皮以及肺泡上皮等肺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肺癌为有形之块,中医以名之,相当于中医古籍中肺积息贲劳嗽等疾病的范畴。《难经·五十六难》说:“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宋《寄生方》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啄,或如针刺”。以上所述与肺癌淋巴管转移而引起的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体征颇为相似而息贲的症候“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与肺癌产生的咳嗽、气急、发热等症相似。这里虽未述及有痰血,但“发肺痈”一句包含了痰血的症状,因此肺之积的息贲,类似现在晚期肺癌的症象。对于肺癌的发病与预后,《杂病源流犀烛》所提到的“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气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虚邪侵,气机不通,痰血搏结有关,对于后世研究肺癌的发病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申斗垣“癌发”指出:“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外科证治》强调:“诸患易逝,独肺中患毒难觉„„,及咳嗽口干咽燥,此皆肺中生毒之证也”对于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咳嗽、咳血胸痛、短气、痰饮也有有关论述《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吸有音,甚则唾血”《内经》所载:“咳嗽脱形,脉小数疾,大肉枯稿,„„胸中气满,喘息不便”,与肺癌晚期出现恶病质时临床表现相似。《脉要精微论》说:“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金元时期李东垣治疗肺积所用的息贲丸,所治之症颇似肺癌症状。《景岳全书》指出:“劳嗽声哑,声不出或喘息气促者,引肺脏败也,必死”,这与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相同,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金匮要略》所论:“饮后水流于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被认为包括了“胸腔积液”,其所谈治则方剂,为后世所推崇。1.2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活人机要》:“状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若正气内虚或者享赋不足,则肺
气亏虚,宣降失司,邪毒乘虚而入,肺气贲郁,脉络阻塞,痰瘀互结而成肺积;或七情内伤,气逆气滞,而气为血帅,气机升降紊乱,终致肺脏血行瘀滞,局部结而成块,诚如《素问·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不叶举,而上焦不通„„”;或外邪犯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热最易伤肺,加之长期吸烟等因素,烟为辛热之魁,燥热伤阴,火邪刑金,炼液为痰,形成积聚;或饮食所伤,《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升化输布,湿聚生痰,肺为贮痰之器,痰浊阻滞肺络,痰瘀互阻,结于胸中,肿块逐渐形成;或邪毒侵肺,肺为气之主,通于喉,开窍于鼻,直接与外环境相通,如废气、矿尘、石棉和放射性物质等邪毒袭肺,则肺之宣降失司,肺气郁滞,气滞则血瘀,毒瘀结聚,日久而成肺癌。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根据历代文献的相关记载,结合患者的起病经过和临床表现,一些学者对肺癌的发生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正气虚损学说,认为脏腑阴阳失调,正气虚损时患病的主要内在病因,肺脾肾三脏气虚均可导致肺气不足,加之嗜烟日久,热灼津液,或房事不节,经血内耗,均可导致肺阴不足,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外在邪毒得以趁虚而入,客邪留滞,气机不畅,血行瘀滞,津液不布,聚津为痰,痰瘀交阻,日久形成积块。(2邪毒侵肺论认为外界六淫之邪侵淫肺脏,导致肺脏宣降功能失司,肺气壅郁,血行受阻,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3痰湿内聚论,认为脾虚运化失调,聚湿生痰,痰储肺络,肺气抑郁,宣降失司,痰凝毒聚而形成肿块。总而言之,肺癌是在机体气血阴阳等物质匮乏的基础上,因享赋、六淫、饮食、邪毒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津液不布,生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通过邪正斗争的矛盾运动,邪胜正衰而成,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慢性疾病。2.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研究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仍在不断升高肺癌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早期发现率低,总治愈率不超过10%[1],因此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尽管专家们认为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肺癌的手术率仅为20%。目前对肺癌的治疗采取包括手术、化学药物、放射、生物免疫、中医中药在内的综合治疗,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已由单纯临床报道进入较为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前瞻性研究。中医药在肺癌综合治疗及终身伴随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也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实验研究对中医方、药进行药理、毒理、药效等方面的观察,找到其获效依据,增强用药目的性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良好基础。总结关于肺癌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1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中医学正邪消长理论认为,正与邪两者相互对立而又存在于统一的整体之中,故扶正与祛邪是解决疾病的基本方法。但是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扶正法与祛邪法这两方面时,究竟以哪方面为主,以前存有争议。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晚期肺癌患者,由于邪毒积聚脏腑日久,机体气血和精微物质耗伤严重,机体免疫功能全面低下,正虚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扶正已无以祛邪,故必须强调扶正治疗,也就是要改善机体体质,调整组织器官功能的失调,保持内环境的正常水平,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改善机体免疫状况,恢复和提高患者体内的抗肿瘤免疫监视机能,确保扶正为主的治疗方针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限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通过生物反应调节剂改变宿主对肿瘤的生物反应,调节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及中药阻抑肺癌转移的机理研究亦证实,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能够阻抑肺癌发生转移,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宿主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液粘度、影响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例如,十全大补汤能够著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抑制裸鼠肺癌发生转移,延长小鼠生存期[2]。冯氏用参脉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测定患者治疗前后sIL-2RLAK细胞、NK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sIL-2R显著下降,LAKNK细胞活性显著增强[3]。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4],人参、太子参等益气中药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生黄芪还可诱生TNFIL-2IFN动物实验证明[5],六味地黄丸口服液配合化疗药物能明显延长生存率,保护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肝、肾功能的损害,保护NK细胞活性,具有增强TB巴细胞的转化功能的作用,与单纯化疗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上海龙华医院[6]选择304例原发性肺癌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化疗组,进行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