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评课稿

在一个多月的小学语文老师全员讲课活动中,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我观摩、学习了四年级各位语文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充分感受了四年级各位语文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育智慧。老师们颇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与清新自然的教育风格让我十分欣赏,感触颇深,收益匪浅。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与各位老师交流。
一、阅读教学要遵循双向心理过程,古诗教学也应如此
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古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使很多老师感到困惑。在《送元二使安西》这一节课上,李剑英老师通过古诗导入、了解诗题、初读古诗、深研古诗、作业拓展链接其他送别诗,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感悟到了古诗语言文字的精妙,以及诗人所蕴涵的独特感情。我认为古诗教学就应该这么教,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二、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赵必蓉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老师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美?”学生马上说:“我从脱鞋挽裤中体会到人的美。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表演一下“挽”的动作,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三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习“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三、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陈少全老师执教的《长城》,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就展现长城景观,情境引入教学,并以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重点问题,从而进行教学,陈老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23自然段上。而在教学这两段时,第2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掌握了内容,3自然段主要是抓住了三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在教学时,老师



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四、抓住一个“读”字,在读中锤炼语言美。
汤兴蓉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一课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汤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一个“多”字,领略火烧云的色彩美。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冉志兰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因此,冉老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以及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在教学中,冉老师紧扣目标,突出重点。她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例如小鸟的三个问句:当它只见到树根时,问: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门先生,我的好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这是鸟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在此,她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五、整体把握,抓主线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情感主线很清晰、明朗。陈丽琼老师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如导言中教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生命桥为主线创设情景,老师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划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你的感动,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老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的读,逐渐深入的读,文章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老师引读、范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读的环节也是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的。如:“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老师通过放地震录象,让学生想象这位台湾青年家人可能遭遇的困境。理解台湾青年不仅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连亲人的安危也不顾的高尚情怀,以悟促读,读悟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了有体验的读,传情达意的读。
六、尊重学生自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
王文霞老师在《猫》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内容、



体悟情感、学习语言。如,王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只老实、贪玩、尽职的猫时,和学生一起抓住“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一天一夜、任凭、也”“屏息凝视、非„„不可”学生通过重点词的理解更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会,然后再结合朗读的指导,一只生动的猫的形象就跃然在眼前了。又如将“小梅花”和“小脚印”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比喻运用的精妙。
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
在本次语文展示课中,所有上课的老师都利用了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大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学习,还是巩固拓展等环节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课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次近距离地聆听各位教学精英的讲课,我如吮春雨,如淋春风。她们所上的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明显,给在场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