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陈大伟

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04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自己是要育人的,也在天天做着教育的工作,但对育什么样的人却可能缺乏自觉和深究。笔者曾经对此思考,有这样一些认识与大家分享,期望引起大家对这一类问题的审视。

        对人,马克思主义有三点基本认识: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体。教育培养完整的个体的人,就需要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诸方面对学生有所帮助。

        自然因素表明人具有生物属性。满足生物属性要求,促进自然生命的成长,教育需要野蛮其体魄,教学生谋生的本领和能力,使学生在日趋激烈的未来竞争中赢得生存的机会,这是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内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但仅有存活的本领和能力不能保障人的生存,生存需要存活意愿,教育还要让学生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自然生命是前提,但人生仅仅停留在追求生物需要的满足,人就会随心所欲、弱肉强食,就只有兽性,是畜生。改变人的兽性需要社会化教育。使学生习得在与他人共处时,知道收敛、懂得克制、学会合作和互相帮助,需要认识了解、内化体悟、外化践履社会道德规范,需要接受社会文明。社会化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使人合群,获得社会属性就意味着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接纳,人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社会属性发展的要求,教育必须传递基本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文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文明其举止,促进社会生命的成长。

        仅满足社会规范获得而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人又只是奴隶。人既不能像动物一样存在,也不能像奴隶一样活着,人不仅要在改造自然活动中生存,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适应,更重要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要追求自由,人要出生命的意义和尊严,出自己的独特价值。精神属性是人的内在高贵品性。人的精神属性表现为自主性、超越性和创造性,人的不断创造使人性不断完善、社会不断进步。另外,人的自我超越没有终点,自我完善永远未完成,正因为这样,人又需要终身学习。让学生精神上成,就需要在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使学生有理想,有追求,终生学习、终生修养,不断创造新的自我。

《教育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