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汉女子服饰特征

清代满汉女子的服饰特征

清代的满汉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妇女服装得到相对宽松的环境,“十从十不从”,中的“男从女不从”一款,使满汉两种妇女服饰并存了二百余年,期间也有过相互吸纳的过程,至后期则陶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服装。

中国地域广阔南北去万里,东西名族异趣。其中满族多居北方,汉族漫居全国,城乡有别,贫富悬殊,所以清代妇女服装尤为繁华。满族大体一致,汉族则相距甚远。下面就分别说明满汉两族的服饰特色。

满族女子的服饰特征是:汉族妇女在康熙 、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足女子的发饰多为平发髻,又称一字头、两把头。法式实在头顶左右横梳二平髻,两髻中间有铁丝做的架子,头发盘与架子上。顶部平行为“一”字,两侧下垂不过额髻,之后在两髻之间横插一扁方;满族服装的袍为长袍,下可掩足,右衽,袖口平而博大、袖端、衣襟、衣裾镶有各色边缘,领有低又高,无领则以围巾绕颈。袍身处较宽大,后渐趋狭窄。袍外有时加坎肩或马褂,皆饰有多条彩色边缘。满族妇女有一种鞋叫做骑鞋,骑鞋是一种高跟鞋,高跟固定在交心部位,上大小小,高位两寸,状如马蹄的为马蹄鞋,花盆的称谓花盆鞋。木跟以白布包裹。其中满族旗袍,骑鞋和旗髻一起穿着。

清初汉族妇女服装承明代样式,后来受满族妇女服装影响,发生变化,吸引满族服装的优质因素,保留传统汉服样式,而形成清代汉族女子的服装特点。汉族女装服饰特征: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女子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袄有大袄小袄之分,小袄内穿,大袄外穿,袄多为右衽大襟,衣长至膝或更下,后渐大至清末有复短小,露出内衣。裙为长裙,系于上衣之内。清初尚百褶裙和月华群,前者用整幅缎子打折成百褶,后者为彩色衣料拼缝,一褶之内,五彩纷呈,如月光照映。后又有碳墨群,以浅色面料用弹墨工艺印上小花,淡雅而有风致。在往后则有凤尾裙,在缎带上绣花,两边绣金线,在拼合相连,宛如凤尾。还有不穿裙而着裤的。裤长齐足,裤脚宽大,裤口上镶边,裤口绣有花纹或镶彩条与袄相映衬。还有背心是汉女秋冬时常穿的,罩袄外,有夹、棉、皮三种,衣长至膝,可掩袄衫,衣边也有镶边,衣低多为深色衣料如深蓝,青等色。

清代时期满汉服饰各具特色,但无论怎样它们都对近代服装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每个服装行业的人研究的对象,我相信满汉服饰特征恒古不变,永久延续。

《清代满汉女子服饰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