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讲 性与政治:《阿Q正传》

现代经典作品重读·讲义

说明:本讲义是王熙恩的科研成果,仅仅授权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使用,不允许在网络上传播,否则该成果日后发表时,则被视为剽窃,谢谢各位同学合作!

第一讲 性与政治:《阿Q正传》

一、存在主体的多维性

1、主体和主体性的概念

我们说一个人的存在现实,并非仅仅指这个人面临的各种处境,而且指这个人的“主体性”在特定处境中的表现。这就涉及主体和主体性的概念。从简单的意义上说,主体就是一个能够思考、判断、行动以及富有情感的人,而主体性就是一个人在行为中凸显自我的能力,即对“自我意识”的自由支配性。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作为主体时,ta在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时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想、趣味和要求来决定一个行为,而不是迫于外界力量而被歪曲或支配。

主体性或自主性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并不是一回事。主体性突出的是真正的自我意志,而自由主义(消极的)或个人主义往往具有生物规定性和文化规定性,如性泛滥和享乐主义。主体性的发挥,要求主体积极介入到自我与他者(包括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的关系判断中,通过这种判断来创造一种自我与他者的和谐关系。自由主义(消极的)或个人主义则总是以自我(生物意义上的自我,或者某种文化观念打造的自我)为中心。

2、古代主体与现代主体

在原始时代,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的认知能力的限制,自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意义是不大的,这时候的主体属于非个性化的,与周边的要素常常融为一体。这时我们说,人是主体,但缺少主体性或自主性。在西方中世纪和我国儒家思想大一统的时代,人们的思维大多缺少主体性和自主性。现代社会出现以后,主体的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体逐渐从外在的控制转向内在的控制,即自主性、个体性和自由意志等主体要素凸显出来。不过,主体的维度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3、主体的精神结构与维度

首先是生物性的维度。比如说恋爱,为什么不会发生在幼儿园?因为人的生物性的性欲在心理上还没有形成。而一旦形成,就会出现恋爱的需求。再比如说,我们经常说“我饿了”、“我渴了”、“我困了”之类的,这其中的“我”根本不是“自我意识”的“我”,而是“生物性自我”对“我”发出的指令。这种情况下,纯粹的自我意识是被动的。不过这种自我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很像一种契约关系——只有在满足了生物机体的需求时,纯粹的自我意识才可能介入到思考与行动中,比如基本的饮食和睡眠,每个人都需要保证,否则自我意识的基础将会崩塌。

生物性的基础结构决定了主体的两种维度。其一是经济维度。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要通过生产、消费等行为来维持自身有机体的基本需要。其二是性的维度。性在本质上是人类有机体为了维持种的繁衍而拥有的功能。不过,在文明观念的变迁中,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扫除了性与人的神圣性,它变成了一种可操控的行为,成为一种取乐和释放欲望的方式。性甚至成为一种产业,与主体的经济维度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其次是文化和历史的维度。不同文化模式塑造的主体,在思考、行为和情感表达方式上都不尽相同。比如一个人“喜欢吃”某种东西,似乎这是主体的一种个性,是自我的选择,实际上,这种喜欢不过是生物性和文化性的双重规定。你在北方的环境中长大,你可能喜欢咸鲜口的味道,在南方的环境中长大,可能喜欢甜鲜口的味道,但无论如何,也都是为了维持身体机能的运转而已。再比如说,东方的耻感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截然不同,东方人与西方人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耻感文化中,中国人要讲究面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不会随地吐痰的,但是如果没有人看见的话,那就另说了。在罪感文化中,有没有人看见,不文明的行为都会带给人一种罪恶感,因此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一种道德规范的存在。这种主体维度中的“我”实际上仅仅是象征性的文化自我,与个性的自我意识没有关系。

文化对于人的建构是时时刻刻的,比如流行文化,亚里士多德讲课的时候总是要戴十只戒指,因为当时流行戴戒指,能够显示一个人的能力与地位。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亚里士多德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会面向学生张开双手,以让十只戒指展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内心里则收获着虚荣和小喜悦。这种具有塑造性、规定性的文化主体,在精神分析的概念中,是一种能够控制自我意识和压抑人的生物性自我欲望的超存在,所以被称为“超我”。超我的文化主体与本我的生物性主体之间,从未停止过纷争,它们相互斗争的情景,是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景观,远远超过战争和政权更迭。人一出生就卷入了性与文明的战争。这使得人的主体存在不仅具有多维度的属性,而且各个维度之间也充满了张力。比如任何人都有生存本能,这使得经济成为主体的重要维度,但经济的社会化和全球化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的生物规定性。由于社会化和阶级分野,主体的政治维度自古以来就十分突出,现在倡导的公民意识,早在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就是一个事实存在,而政治与经济欲望,与性欲望之间又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

总的来说,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人、文化的人,才可能上升到人的层面,否则就是灵长类动物中的一种。但是文化这种超我也对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操控性,比如被某种文化观念控制的主体从来不会对反对操控自己的“主子”,甚至包容了其丑恶和邪恶的方面。再比如被政治意识操控的主体,他们除了关注阶级、权力和地位外,对其它政治意识形态总是充满敌意。

再次,就是纯粹自我意识的主体。这种主体把自我从生物性主体和文化主体中分离出来,与它们形成互动存在的关系,能够保持对后者的选择能力。这就是现代观念中的自由主体。这种主体在笛卡尔哲学中,被称我“我思”的主体,即通过理性和逻辑分析的能力抑制生物性的自我对身心的控制,并对文化上的自我保持警惕。这是一种自主性的自我,具有鲜明的反殖民特征。

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些脑残粉,就是缺乏自我意识能力导致的。资本主义文化体系对这种自我经常发动控制、操控的指令,通过大众文化方式夺取人的这种自我。电影《黑客帝国》中,人类变成了机器上的电池,而自我却在虚幻的悲欢离合中漂浮。这就是对当代文化资本殖民的最佳诠释。人们坐在电影院中兴奋地观看着黑客帝国,完全被银幕情景所控制,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持续不断的量能,就是观众具有电池的功能。这是一种悖论,人们反对文化资本控制的思想正是通过文化资本殖民的方式完成的。

在《黑客帝国》中,更为可怕的一面是个体脱离母体制造的虚幻后,发现现实原来是一片废墟。这点与其宣告的异化、物化思想并不相悖。因为正是人受控于文化资本的殖民而疏于对现实界的创造,才最后形成了废墟。就像柏拉图《理想国》中“洞穴配置”,那里的人被囚禁在椅子上,观看着自己影子的表演,他们以为那就是现实。当有人摆脱洞穴囚禁,来到地面,看到阳光普照,才知道自己曾经面对的影子的虚幻。但进一步推理,他面前的景观,除了刺目而绚丽的阳光外,是不是同样荒凉颓败?即使是生机盎然,也不会属于曾经观看影子表演的人吧?因此,纯粹自我意识上的自我,还具有极强的创造性。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自我。

以上我们通过主体的结构分析,探讨了主体的几种基本维度:性、政治、经济、文化、纯粹自我。这些主体性在人的精神系统中相互博弈,并受到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制约。文化主体总是处于经常性的在场中,比如我们的行为总是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内容,而经济性主体、政治主体、性的主体和自我意志的主体,总是处在不在场的在场地位,比如我在给大家讲课,其中的经济维度是存在的,但不显现在我们的关系中。理解了人作为多维度存在的主体,以及主体精神系统的矛盾型,对于我们理解阿Q的主体性和存在现实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能够通过鲁迅的《阿Q正传》来探讨主体的存在方式,体验一下主体理论为我们解读《阿Q正传》带来的趣味性。

二、阿Q的主体存在现实与彰显方式

Q是大家熟知的文学形象,他的精神胜利法几乎成了一门中国人的精神现象学。不过,既然他是一种精神现象的代表,那么他就是一个多维度的主体。我们需要结合作品来重新认识一下阿Q的主体存在现实。

1、传统文化打造的坚固主体

Q虽然没有受过学校教育,掌控的现实文化资源几乎为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文化”。相反,阿Q的“文化程度相当高”。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经典语句耳熟能详,比如“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要看到男女在一起,他便会“自动”判断:这是典型的“男盗女娼”啊!

Q还比较要面子,就连“抓虱子”也要比较个高低。当和王胡打架失败后,又试图和受弱的小D比较一下力量,只是没想到,代替了阿Q长工位置的小D异常“凶猛”,让阿Q很没面子一回。面子意味着自尊感强,阿Q甚至有一种自尊癖,,“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赵太爷儿子中了进士,他也觉得自己受到了打击,断然认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

他甚至在“条凳”与“长凳”的区分上也能彰显自己的文化主体存在特征:城里人竟然把未庄人称呼的“长凳”叫“条凳”,让人好生鄙视!在阿Q看来更可笑的是,城里人油煎大头鱼时不用半寸长的葱叶却加上切细的葱丝。

在对革命的理解上,阿Q 的思维也是“自动化”的:“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英雄,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阿Q最根深蒂固的是官本位意识或者权贵本位意识,他看到审讯官穿着长衫,知道这人有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跪了下来。审讯官叫他站着说话,他站不起来。第二次审讯他时,他还是自然而然地下了跪。他在路上遇到“假洋鬼子”时脱口说了句“秃儿”,不料被“假洋鬼子”听见了,举起了“哭丧棒”,他便赶紧缩起脖子等着挨揍,连吃了几棍子。似乎这确实是应该打的,逃也逃不掉。

从阿Q的这些品性上看,我们说,尽管他没有占有任何实体性的文化资源,但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时刻体现在他的行为和语言中。

2、经济上被剥夺的破落主体

借住在土谷祠,好年景还算温饱,但生活却一贫如洗,无家无业,靠打工度日,常年里就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如果打工能够积攒下点儿家产也可以,但阿Q却没有这种想法。他不是不喜欢钱,而是把钱都用在赌博上。结果,尽管有些收入,却还是一文不名。他属于经济无知分子,得过且过,心满意足,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加上阿Q觉得自己姓赵,所以这种得过且过、心满意足的心态实际上表明他觉得自己的经济主体性还是可以的。后来由于“恋爱的悲剧”,他失业了,小D代替了他的位置。为此,他曾经大动肝火地与小D打了一架,只是没想到自己竟然输给了瘦小的小D。这说明,他很看重自己的这份工作,这个工作与他的主体性显现密切相关。

失业后的阿Q没有找到丢掉工作的根源,但是知道有钱以后一个人会获得什么样的待遇。于是他到城里与偷盗者一起干起了偷别人衣服的勾当。只是愚蠢的阿Q的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什么。他只能够帮助别人放风,然后把脏物销售出去。阿Q能够知道的地方就是熟悉的“未庄”,于是带着脏物回来卖。这次,人们看到他“做生意”了,于是纷纷刮目相看,他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事发后,他所可惜的就是被人尊敬的那种感觉不在了。

从阿Q凸显自己的经济主体性的角度看,他在乎的还不是生物性的自我,而是文化性的自我。这是因为,性的自我早已被赵老太爷的棒子砸到无意识深处去了,而文化上的自我又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场的。为了彻底扭转经济自我的困境,他在革命幻想中凸显经济主体性——革命似乎是经济上要什么有什么:“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的快,搬的不快打嘴巴。”

3、政治上潜在的投机主义主体

他本来无名无姓,身处底层,完全可以被忽略,但阿Q心有不甘,坚持自己姓赵。阿Q是否姓赵?“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鼓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 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第一章)“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谈论革命。”(第七章)这表明,他说自己姓赵,实际上只是虚构而已。

Q为什么坚持自己姓赵?第一,好处多多。在他说自己姓赵之后,确实也产生了政治效果:“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阿Q被赵老太爷打了一回,被警告不许姓赵,但是“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从此以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结果,阿Q得意了许多年。第二,可以反欺他人。阿Q与王胡:“阿Q近来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为高傲些。虽然和那些打惯了他的闲人见面还胆怯,但独有这回却非常勇武了。”结果出人意料,王胡打败了他,于是他想:“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 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便小觑了他么?”所以,这里阿Q说自己姓赵,只是只是为了攀权附贵,抬高身价而已,通过投机以获得心理上的政治地位,属于潜在的政治投机主义主体。

Q一旦涉及政治举动,必将被政治文化秩序审判为越界!例如,阿Q原本也是模仿着达官贵人们厌恶“革命”的:“深恶而痛绝之!”但是当他看到“未庄的一群鸟男女”一听到革命儿子便显出“慌张的神情”时,于是决定革命了:“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革命后可以做主子,政治上翻身做主人,还能对以往欺负自己的那些人打击报复,这是阿Q的梦想:“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 谁听它!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然而,这种投机性的革命观念,必然要遭到文化秩序的规训与惩罚,阿Q的政治投机惨遭失败,被当作所谓的革命者砍掉了脑袋。

4、性上被严重压抑的匮乏主体

Q只有通过幻想男女之事才能拉近与异性的距离,幻想是法律和道德范围之外的,那些男女之事也未必全不属实。——他想: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的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

为何总想男女之事?因为压抑。为何总是关注男女之事?因为压抑。为何总是对男女之事痛心疾首?因为压抑。压抑本身并不是可耻的,可耻的是以道德或其它名义掩盖自己的压抑。不过,对于这一性的主体,无论阿Q在意与否,他始终要维系的,于是他以流氓的方式解决性压抑问题,做了三件大事:看戏时偷摸女人的大腿;调戏小尼姑,扭住她的面颊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向赵家唯一的女仆——吴妈——求爱。这是因为吴妈说起了老爷又要纳妾而惹得太太几天没吃饭,不想一个悲叹性的故事根本没有打动阿Q,倒是激发了他的性欲,他忽然抢上去对吴妈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

他在土谷祠的革命幻想中,也给性的主体预留了空间:革命似乎意味着可以随意挑选女人——“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她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这是生物性自我的本能扩张和对文化自我反抗的结果。阿Q因为和吴妈的“恋爱的悲剧”而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倚仗”赵家的可能,这表明,文化主体从不会容忍生物性自我的“胡闹”。赵老爷有家室,生物性自我有展开的文化语境,即便是在想着纳妾,但也因为符合文化规范而没有遭受到非议。阿Q的行为却因为不符合规范而遭到惩罚,不过,这也彰显了其生物性自我的存在。

5、自我意识严重匮乏的主体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说,阿Q的自我意识长期处在被殖民的状态,生物性自我和文化自我对纯粹自我形成双重遏制,于是他只能通过谎言和幻想来打破这一僵局。现实中,他几乎没有任何“我思”“我感”的能力,对于传统文化中蒙昧和吃人的一面毫无判断,对于三纲五常的伦理和贵族道德习以为常。他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赵老太爷能够体面地生活,自己却处处受到欺辱;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赵老太爷有老婆而且还要讨个妾,而自己还是光棍一根?这一方面说明文化母体殖民的时候切除了个体的反思意识——反思不是经验的堆积和眷顾,而是求索事物真相或真理的标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个体相对于文化母体的渺小。

应该说,任何一次文化革新,都是自我意识的人,在反思、摧毁传统文化母体的基础上创造的新文化观念,从而推动人类整体向前挺进,比如资本主义的的个性自由观和拜物教,以及科学理论观念等组成的新文化母体。这个文化母体依然具有非人性的一面,具有文化殖民的主体特征,依然需要反思。但诸如阿Q这样的非现代者,面对文化母体和生物母体的操控浑然不知,更谈不上反思和创造了——联想当代的脑残粉们,是不是属于阿Q的近亲?

6、阿Q凸显主体性的方式

凸显自我的存在是人的一种本能,无论这种自我是文化性的还是生物性的,亦或是创造性的自我意识。文化的或者生物的自我代表的是文化母体和自然母体,它们都有扩张的需求,主体根据这种属性的要求去行动,显然是一种把自身工具化的行为。但由于母体赋予了个体一种“自我”的虚幻性,所以,按照母体意志行事的主体,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工具性,相反,却沉浸在所谓“自我”的欣赏和迷恋中。阿Q在彰显自己的存在时,正是由于他把母体赋予他的虚幻自我当作是真正自我的结果。由于他没有创造性的自我意志,所以,他主要是通过文化自我和生物自我的彰显来确证自己的主体性。至于如何彰显的,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例如在政治、革命上的投机心理,这里我们就不详细展开了。

三、阿Q的主体性陷落与仪式

在我们以上的分析中,很明确的一点,就是阿Q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丧失。这个主体内部的条件决定了他必然永远不能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前现代社会中的庸众一员。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阿Q主体性陷落的客观条件。

首先是阿Q面临着几个不准1、不准姓赵;2、不准求爱;3、不准革命。其次是他有几个不能:1、不能打败王胡——倚仗赵家失败;2、不能打败小D——倚仗自己失败;3、不能找到真正的革命军——自我意识的真正溃败;4、不能了解自己入狱的替罪羊真相。

这些客观不利于他的条件导致其最终不得不放弃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当锒铛入狱后,阿Q还存在一丝幻想:“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但在最后的仪式上,阿Q恍惚中觉得自己即将告别人世,觉得要最后凸显自己的存在:在游行示众的过程中,他能想到的也就是那么几句戏词;想努力把圆圈画圆,但终究做不到;想到即将被砍头,他安慰自己说:“觉得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也未免要杀头的”。最后在面对狼一样的看客的眼睛时,阿Q发出主体最后的恐惧,那是真正的主体意识,却在随后的砍头中消逝无归。

思考题:

1、人作为主体存在应该具有哪些必然的维度?阿Q的这些主体维度现状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凸显这些维度的?

2、阿Q是如何理解革命的?在革命想象与主体现实之间有着哪些紧密的联系?

3、阿Q主体性丧失的表现是什么?导致其主体性丧失的主客观条件有哪些?

《01-第一讲 性与政治:《阿Q正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