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
“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史记》《晋书》《陈书》《隋书》《新唐书》《辽史》《清史稿》
《汉书》《宋书》《魏书》《南史》《旧五代史》《金史》
《后汉书》《南齐书》《北齐书》《北史》《新五代史》《元史》
《三国志》《梁书》《周书》《旧唐书》《宋史》《明史》
通鉴编年系列
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后汉纪》
《续资治通鉴》《明通鉴》《纲鉴易知录》
1

《续资治通鉴长编》《汉纪》《东华录》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续编两朝纲目备要》
纪事本末系列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绎史》
《辽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
《金史纪事本末》《三藩纪事本末》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元和郡县图志》
《方舆胜览》
《读史方舆纪要》
新编诸子集成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但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因此中华书局决定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收录先秦到唐五代的
2


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以选录。《论语集释》《荀子集解》《春秋繁露义证》《太玄集注》《颜氏家训集解》《墨子校注》《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庄子集释》《列子集释》《管子校注》《韩非子集解》《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淮南鸿烈集解》《抱朴子外篇校笺》
《孟子正义》《新语校注》《盐铁论校注》《白虎通疏证》《刘子校释》《墨辩发微》《老子校释》《庄子集解》《抱朴子内篇校释》《管子轻重篇新诠》《公孙龙子悬解》《孙膑兵法校理》《淮南子集释》
《四书章句集注》《新书校注》《法言义疏》《潜夫论笺校正》《墨子间诂》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帛书老子校注》《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文子疏义》《商君书锥指》《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吕氏春秋集释》《论衡校释》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原拟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拟目三十多种,后经过调整,确定为四十种。第二辑原来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有的项目已经列入第一辑出版,因此我们后来不再使用第一辑的提法,而是统名之为《新编诸子集成》。随着“新编诸子集成”这个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丛书划上圆满的句号,作为其延续的“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它的立意、定位与宗旨同《新编诸子集成》一脉相承,吸收和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国学研究与古籍整理领域的新成果,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子书品种和哲学史、思想史数据。《新辑本桓谭新论》《申鉴注校补》
《政论校注》《中说校注》
3

《昌言校注》《鬻子校理》

《慎子集校集注》《鬼谷子集校集注》
十三经清人注疏
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地位。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这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本来代替或补充。如:《礼书通故》既非疏体又非注体,但它与《礼记训纂》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选。《大戴礼记》不在“十三经”之内,但它与《礼记》《小戴礼记》)是同类型的书,因此也收进去。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周易集解纂疏》《毛诗传笺通释》《礼记训纂》《大戴礼记解诂》《论语正义》
《尚书今古文注疏》《诗三家义集疏》《礼记集解》《春秋左传诂》
《今文尚书考证《周礼正义《礼书通故
《春秋谷梁经传补注》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1998年我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近几年又推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隋唐嘉话》
《朝野佥载》
4

《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大唐新语》《渑水燕谈录》《东坡志林》《东轩笔录》《邵氏闻见录》《旧闻证误》《芦浦笔记》《玉壶清话》《家世旧闻》《清波杂志校注》《曲洧旧闻》《可书》《北梦琐言》《开元天宝遗事》《国老谈苑》
《唐语林校证》《归田录》《默记》《青箱杂记》《邵氏闻见后录》《铁围山丛谈》《鹤林玉露》《泊宅编》《石林燕语》《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西塘集耆旧续闻》《侯鲭录》《南部新书》《安禄山事迹》《孙公谈圃》
《东斋记事》《龙川略志》《燕翼诒谋录》《齐东野语》《桯史》《四朝闻见录》《湘山野录》《老学庵笔记》《云麓漫钞》《麟台故事校证》《墨庄漫录》《墨客挥犀》《容斋随笔》《朝野类要》《孔氏谈苑》
《春明退朝录》《龙川别志》《涑水记闻》《癸辛杂识》《游宦纪闻》《春渚纪闻》《续湘山野录》《西溪丛语》《鸡肋编》《师友谈记》《过庭录》《续墨客挥犀》《封氏闻见记校注》《丁晋公谈录》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菽园杂记》《典故纪闻》《治世馀闻》《三垣笔记》《粤剑编》《枣林杂俎》《西湖梦寻》《郢事纪略》
《归潜志》《玉堂丛语》《继世纪闻》《庚己编》《原李耳载》《五岳游草》《震泽长语》
《水东日记》《寓圃杂记》《松窗梦语》《客座赘语》《山志》《广志绎》《震泽纪闻》
《戒庵老人漫笔》《谷山笔麈》《今言》《贤博编》《双槐岁钞》《陶庵梦忆》《续震泽纪闻》
5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池北偶谈》《郎潜纪闻初笔》《巢林笔谈》《世载堂杂忆》《清秘述闻》《啸亭续录》《浪迹丛谈》《柳南续笔》《榆巢杂识》《养吉斋余录》《艺风堂杂钞》《邵懿辰致蒋光函》
《蕉廊脞录》《郎潜纪闻二笔》《庸闲斋笔记》《海国四说》《清秘述闻续》《枢垣记略》《浪迹续谈》《履园丛话》《柳弧》《阅世编》《苦榴花馆杂记》
《古夫于亭杂录》《郎潜纪闻三笔》《蕉轩随录》《不下带编》《清秘述闻再续》《归田琐记》《浪迹三谈》《檐曝杂记》《在园杂志》《清嘉录》《溪日记》
《分甘馀话》《郎潜纪闻四笔》《蕉轩续录》《巾箱说》《啸亭杂录》《冷庐杂识》《柳南随笔》《竹叶亭杂记》《养吉斋丛录》《桐桥倚棹录》《花溪日记》
《太平军陷海宁始末》
学术笔记丛刊
本丛书主要收录宋、清文人的读书笔记。笔记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谈艺说文,考证经史,涉及天文、地理、历史、训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于今人的学术研究有提供史料、开拓视角的学术价值;对古籍的整理工作也大有裨益;亦可闲时翻读增广见闻。本丛书对各本进行点校整理,加以注释和附录,是较为完善的整理本。《野客丛书》《乙卯札记》《思益堂日札》《茶香室四钞》《达斋丛说》《考古质疑》《质疑删存》
《艮斋杂说续说》《丙辰札记》《茶香室丛钞》《九九销夏录》《札迻》《敬斋古今》《识小编》
《看鉴偶评》《知非日札》《茶香室续钞》《湖楼笔谈》《学林》《焦氏笔乘》《读书杂记》
《管城硕记》《读书杂释》《茶香室三钞》《读书余录》《瓮牖闲评》《札朴》《无邪堂答问》
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是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约请专家对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家的著作整理、标点、校勘、注释,以便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完善的本子。此套丛书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种类齐全,各家名著,具有权威性。《说苑校证》《杜诗详注》《玉台新咏笺注》《鲍照集校注》
《楚辞补注》《柳宗元集》《乐府诗集》《何逊集校注》
《庾子山集注》《黄庭坚诗集注》《古诗源》《白居易诗集校注》
《李太白全集》《徐渭集》《阮籍集校注》注》
《元稹集》
《温庭筠全集校注》
《杜牧集系年校注》
《张九龄集校注》
《丁卯集笺证》注》
《柳宗元集校注》
注》
注》
注》
《乐章集校注》《重辑李清照集》
《欧阳修诗编年笺注》《朱淑真集注》《蒋捷词校注》
《张孝祥词校笺》
《姜白石词笺注》《刘克庄集笺校》
《贯休歌诗系年笺注》《张籍集系年校注》
《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元好问诗编年校注》《王恽全集汇校》注》
《袁桷集校注》
《吴敬梓集系年校注》《顾太清集校笺》

理学丛书
理学继承古代儒学,融会佛老,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就理论思维的精密程度而论,确有度越前代之处。在我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作为民族哲学遗产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无视它的存在。
7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配合研究需要,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的19821990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中列入了理学丛书,并开列了选目。这套丛书已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
理学著作极为繁富,有大量经注、语录、讲义和文集。私人撰述之外,又有官修的读物如《性理大全》《性理精义》。也有较通俗的以至训蒙的作品,使理学得以向下层传播。本丛书只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凡收入的书,一般只做点校,个别重要而难懂的可加注释,或选择较有参考价值的旧注本进行点校。《北溪字义》《王廷相集》《二程集》
《张载集》《澹园集》《朱子语类》
《陆九渊集》《夏峰先生集》《榕村语录》
《曹端集》《二曲集》《榕村续语录》
《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先生集要》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结合起来,才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选有重要的佛教史籍,也有中国佛教几个主要宗派(如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的代表性著作,还有与中国佛学渊源关系较深的佛教译籍。
所有书都选择较好的版本为底本,经过校勘和标点,整理出便于研读的本子。对于其中的佛教哲学著作,还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写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注释。《出三藏记集》《古尊宿语录》
《法苑珠林校注》《宋高僧传》

《五灯会元》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
中国古代学者对文学的认识、思考、研究和总结,是以多种形式书写、流传并发生影响的,有的是理论性的专着,有的是随笔式的评论,有的是作品前后的序跋,有的是作品之中
8


的评点。这些典籍数量丰富,种类众多,涉及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以及不同的作家作品和文体文类。对这些典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在近百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着力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选择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比较重要的典籍,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进行深入的整理。各类典籍情况差异较大,整理的方式也因书而异,不求一律,或校勘,或标点,或注释,或辑佚,详见各书的前言与凡例。丛刊系统地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套承载着中国古代学者文学研究成果的、内容更为准确、使用更为方便的基础资料。《唐诗纪事校笺》《历代诗话》
《历代诗话续编》《教坊记笺订》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无数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面世,即引起激烈争鸣;有些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真正的经典,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能让人们从中汲取到灵感和智慧,并以此反观自己的现实境遇,获得一种超然的视角,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可能。通过阅读思想经典,读者能与历史上的思想巨人对话,获得超越眼前现实困扰的精神武器。
本套丛书收集了中国重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书籍,资料集中完备,多年来为古代哲学、思想史、历史研究者提供方便。《李觏集》
《焚书》
《续焚书》
古体小说丛刊
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内涵很广,类别很多,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古代小说的界限和分类,在目录学上是一个有待研究讨论的问题。古人所谓的小说家言,如《四库全书》所列小说家杂事之属的作品,今人多视为偏重史料性的笔记,已择要编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陆续出版。而偏重文学性的作品,编为“古体小说丛刊”,以供文史研究者参考。所谓古体小说,相当于古代的文言小说。为了便于对举,参照古代诗体的发展,把文言小说称为古体,把“五四”之前的白话小说称为近体,这是一种粗略概括的分法。
本丛刊选收历代比较重要或比较罕见的作品,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标点校勘,如
9


有新校新注的版本也优先录用。个别已经散佚的书,择要作新的辑本。古体小说的情况各不相同,整理的方法也因书而异,不求一律,详见各书的前言。《夷坚志》
《续夷坚志》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中国历史文集丛刊
本丛刊收录各个历史时期学者文人的各类文章,包括诏令、奏议,以此向读者展示作者的政治思想、学术研究及治学方法。许多学者的学术成就在各书中得到充分展现,不少精辟论断至今为研究者所采用。本丛书还保留了许多正史记载中缺失的原始资料,是研究历史的珍贵第一手资料。文献部分涉及经史子集各部,汇集大量前人校勘结果,极具参考价值。《陆贽集》《校礼堂文集》《戴震文集》
《抱经堂文集》《经室集》《兼济堂文集》
《问字堂集》《桂苑笔耕集校注》
《岱南阁集》《醉经楼集》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本丛刊辑录了各朝官私史书,包括编年体、语录体、纪传体等不同体裁,并采野史、杂史、地志、笔记等资料,搜罗广泛,并加以点校注释考订,以资读者参考利用。多部书籍是首次校订出版,价值巨大,是学界珍贵的研究资料。《明季北略》《汉官六种》《皇明通纪》《国语集解》
《明季南略》
《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东观汉记校注》《越绝书校释》
《十国春秋》
《皇宋十朝纲要校正》《隆平集校证》
易学典籍选刊
本丛刊收集历朝历代对于易学的研究著作,开拓易学研究视野,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版本以可靠底本为主,多个版本进行互相参校,引文均用引号标出,眉目清楚,较为完善。《周易述》《周易函书》
《易汉学》《易象正》
10

《易例》《召对录》
《周易本义》《卜法详考》

《葆璞堂诗集》《葆璞堂文集》
诗文总集
收录先秦至明清的诗文全集,体裁涉及诗、词、曲、变文等,是中国古典诗文总集中收录篇幅最多最完整的一套书,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史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元诗选初集》《元诗选二集》《古谣谚》
《元诗选三集》《元诗选癸集》
《全唐诗补编》《全元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
《全宋词》
《全唐文补编》《全元散曲》
学案
学案是古人的一种著述体裁,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专门记述某一学派或某一时代的思想宗旨与学术源流。比较成规模、经常被人们称述的几部书,根据其记述内容的时代先后,主要有《两汉三国学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和《清儒学案》。若论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清初黄宗羲编著的《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而《明儒学案》更是中国最早的学术史专著。
中华书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即着手整理上述四部学案,于19851986年先后整理出版了前三部学案,在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部头最大的《清儒学案》1988年也已完成初点,但其出版过程却一波三折,直到20年后的今天才得以面世,实在可发一叹。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清儒学案》的出版为中华书局“学案”系列这个庞大的整理出版工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其他几部学案也都修订重印。《两汉三国学案》《国朝汉学师承记》《清儒学案》
《宋元学案》
《国朝经师经义目录》
《明儒学案》《国朝宋学渊源记》
经学
经学在中文语境里一般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经学著作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11


《经学历史》《大戴礼记汇校集解》
《韩诗外传集释》
《诗经原始》
小学
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章太炎在《国故论衡•小学概说》中指出:“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马氏文通校注》《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增补》
《校雠通义》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校录
政书
政书是收录以某一朝代的国家制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为主要收辑内容的一种史书,其内容涉及典章制度,所保存的原始历史资料较为丰富,可以弥补二十四史的志、表之不足。《通典》《三国会要》
《春秋会要》《明会要》
《七国考》《文献通考》
《秦会要订补》
史评
史评是以评论史类或史籍为宗旨的著述。史评范围有:评史事、评史书、评史法、评史家、评编纂等。《读通鉴论》
《宋论》
《廿二史札记校证》
《文史通义校注》
其他
《毛诗古音考》《阮元年谱》《世说新语笺疏》
《清史列传》《六朝事迹类编》《国故论衡疏证》
《碑传集》《贞观政要集校》《事类赋注》
《康南海自编年谱》《新序校释》《云笈七签》
12


《太平广记》


《清稗类钞》
13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