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核舟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读课文,理解全文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核舟呈现的雕刻之美和作者的文章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同上2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在课堂上跟随着明末文人魏学洢的笔触,去与一枚特别的核舟相遇,它的奥妙何在?且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笔记小说短篇文言小说集。“虞初”旧释人名﹐是汉武帝时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家”的始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的代名词。清初张潮的《虞初新志》也是收集

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共20卷。代表作:《琵琶艺人》《义虎计》《八大山人传》《毛女传》《奇女子传》《雷州太守》《口技》《核舟记》。各种“虞初志”都是短篇小说选集。
(三)通读全文,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1、领读全文,读准字音。
2、选读测读,读出节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