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

浅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作者:刘长山来源:《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2010年第10摘要:本文从鲁迅创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时代背景,文章前后两部分之间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所加入的文学社团等三个方面,通过正反论证,得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并非批判封建私塾教育,而是作者聊以自慰,表达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关键词:主旨批判聊以自慰愤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第六篇。这篇文章的主旨向来颇有争议,认为该文的主旨在于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的、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者比比皆是,然而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此文的主旨应是作者通过回忆儿时美好的生活,来慰藉被现实伤透了的心,表达对现实的愤懑之情。众所周知,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特定时代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生存状态。1926,对鲁迅来说,是多难的一年,他因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遭到了反动政府的迫害。同时,他又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了。作家为了正义,颠沛流离,四处奔波,却到处受到排挤、打击和碰壁,其处境正如作者在《自嘲》诗中所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面对如此的生活困境,作家一向遵循的进化论与个性主义方法,已经难以解释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而此时留给作者的也许只有苦闷、彷徨、孤独。但坐以待毙决非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我想他总是会想方设法来改善自己的心境的。也许,对一个文学家来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写作,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好写于此时,选材内容为儿时生活。试想一下,作为45岁的鲁迅,在心情糟糕透顶的情况下,动笔写儿时的生活,他还会写些什么呢?我想,那肯定是通过回忆儿时美好的生活,安慰自己伤透了的心吧!其实,作家在《朝花夕拾·小引》一文中,明确的谈到了自己写这一组散文的缘由,他因内心芜杂”,并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便从记忆中抄出来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无聊”,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表一份愤懑。从文章内容来看,这篇文章也不存在批判封建私塾教育制度的迹象,实质上,作者在叙写草园三味书屋,其感情的主色调是一致的,都传达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首先,我们看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是…………”,既然文章内容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那么,很显然该文是在记录作者儿童时代从家庭步入学校这一过程的,因此,文章前后内容是连贯的,感情基调也是一致的,并非前后形成了对比衬托。其次,我们再看看百草园三味书屋这两幅图景。百草园四季景色迷人,花草虫鱼,各具其态,可谓乐园。三味书屋曲径通幽,书房的陈设古朴新奇,在旁边小园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神秘诱人,也可谓乐园。这两幅图景都流露出了作者儿时生活的天真烂漫,让他回味无穷。第三,文章在写百草园时,写到了长妈妈,她愚昧但又善良,让鲁迅
同情又喜欢。文章在写三味书屋时,写到了寿镜吾老师,方正、质朴、善良”,让鲁迅尊敬又喜欢。文章在写到初次向先生行礼时,先生表情和蔼”,“因早听说先生的为人与学识,因此又对他很恭敬。由此看来,作者对长妈妈与寿镜吾老师在感情基调上也是基本一致的,不存在谁褒谁贬,厚此薄彼的情况。如果此文的主旨在于揭露封建腐朽的教育,那么受害最深的不是也不是的同窗,而是寿镜吾老先生,他应该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一个受到毒害的典型,者他应该成为封建教育制度本身的形象化和代言人,封建教育的陈腐性由他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老先生应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应将他刻画成一个封建卫道者。可作者并非如此刻画老先生,种塑造人物的思路与方式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所应形成的思路和方式大相径庭。第四,我们再看看作者在私塾的学习生活,其实在感情主调上也是快乐的。上学期间,“和小伙伴可逃出书捉了苍蝇喂蚂蚁”;先生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当课堂上先生读书入神,小伙伴们做戏”,“便画画。说实话,我还看不出来在作者眼里私塾生活到底枯燥到什么程度!如果非要找出作者私塾生活中的枯燥来,那就是读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了吧!不过我想让中年的鲁迅回想当年老师摇头晃脑的读书的情景,一定会忍俊不禁,更何况一代文豪扎实的文学功底,难道就与他断断续续长达六年的私塾启蒙教育没有任何关系吗?我想,透过此文我们可以看,唯一让作者有些不解的是老师未回答怪哉这一问题,但作者今天回想起这件事来,也许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记得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哪怕是好事还是歹事,尤其是发生在童年生活中的事,难道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因此,“怪哉一事,并不影响此文的感情色调。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五四时期的重要文学社团之一——语丝社”,成立于1924,鲁迅是其中重要成员之一。本社团主要成就是散文,大致可分为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小品文和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两支,周作人的小品文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多为记述的艺术性的散文,既含蓄蕴藉,又稳健持重;而鲁迅杂文针砭时弊,批判性强。但作为一个稳固的有共同创作倾向的文学社团中的成员,他们必然要互相影响,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认为鲁迅文章全是批判性的,实地,他的作品同样存在一些类似周作人《乌篷船》那样内容上任意而谈、平和冲淡、不求功利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入社后的作品,正是鲁迅作品近周之作。我们看到,章选材不拘一格,笔调自然流畅,感情直率。因此,此文的主旨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把思想家的任何作品都套上批判什么的框子是不合乎作品实际的,我们对文学评注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无论从作者创作此文的背景以及文章前后两部分的感情基调来看,还是作者所加入的文学社团来看,此文并非批判私塾教育,而是聊以自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参考文献:[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朝花夕拾》鲁迅著,孔令博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韩店农业中学
《浅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