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特行 天下一高


独立特行天下一高
编者按:高二适先生一生勤奋刻苦,对传统文化精研详解,精通文史、书法,博涉诸家,自出新意。高二适对历代书法名家都有深刻研究,经历了遍习诸家、兼取博采、逐渐蜕变、自成一体的过程。从其书作来看,他于隶书、真书、行书、草书用功俱深,尤其于章草多有心得,并能熔铸古今,以魏晋楷行为基础,取章草之精髓,守钟、王之神韵,得汉隶之滋养,化杨风子之风采,借宋仲温之姿态,创一种一分隶,二分楷,三分行,四分草的高体,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高老的学识书品人品,令人景仰,值得传颂。

本期高二适专题的刊发,得到了泰州姜堰高二适纪念馆馆长郁胜天先生、姜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杨华山先生的大力支持,无私为我刊提供了高二适大量未经刊发的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同时,郁胜天先生又认真地对高二适作品释文进行了整理。在此,对两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二适(1903-1977,江苏省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村(旧属东台人。原名锡璜,后更名二,晚年自号舒凫老人。他在谈到自己这两个名字的含义时自称曰:“二适者,适吾所适也;凫者,舒展自在也”。

缘于家学,高二适自幼即刻苦自励,14岁即通读《古诗源》,18岁开始研习《杜诗镜铨》文笔过人,广为乡里称道。又尝于假日游学于京沪,访师问友,拜识戈公振、韩紫石等文化名,获益良多。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元老、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树人常在报端刊登画作并征求题画诗,高二适屡以诗札应征,颇得陈树人赏识。1935,应陈树人之邀,至南京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同年在南京与章士钊相识,订忘年之交。同时与于右任、柳诒徵等名士交游。“七?七”事变后,又经陈树人介绍、推荐,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秘书,抗战胜利,晋升简任。同时兼任朝阳文学院、建国法商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在南京工专

上海分校、华东交专和华东水利学院教授国文和图书馆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经章士钊推荐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高二适一生嗜书如命,致力于文史、哲学、诗词、歌赋以及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卓著。其治学、治艺,诚如徐利明引高二适自云而定论为“诚、勤、广、深”:“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可谓“诚”;“一日无书则不能生”,可谓“勤”;“出入千数百年,纵横百数十家”,可谓“广”;“若草法从章法来,则高古无失笔矣”,可谓“深”。20世纪60年代初,二适曾借得南京大学陈中凡教授影宋本《柳河东集》一书,对照各种版本进行研读,校勘,至其书被圈点、题注,遍加朱墨,难言归还之期。在治学过程中,高二适纵观古今、博览群书,常常对研究过的书帖随感随题,反复摩挲,其眉批、评注、题记、跋语常使书页空处殆尽。其中有肯定、赞赏,亦不乏批评、指谬。辩证思想现于字里行间,非真知灼见者,何能言之。

譬如,跋《石门颂》:“《石门颂》气势深厚,以之练笔力,便拟天骨开张,腾跳踯,有不可向迩之概。日夕揣摩,其乐无既云。”;题《李贞武碑》:“《贞武》挺秀,逾于《万年》。予常间月临摹,便觉有餐霞饮露之概”;“能于细致中求奔放尤难”;题《温泉铭》:“唐太宗书得力于右军《兰亭》而出以变化,笔法驰骤过之。今人要能变易太宗形模、才称能手”;“使一点矜气不得,有一丝浮气也不可,吾初见此,最难下笔,熟视三五年,临字几千遍,乃能书此数语”。又跋:“由此悟到新意,亦由此悟到妙意,新者新颖,妙者妙在天然也”;题《墨池编》:“余取‘证圣’名斋,原本陶(隐居上武帝论书启‘若非圣证品析,恐爱附近习之风,永遂论迷矣’。推崇武帝为第一评书家,吾名书斋曰‘证草圣斋’,本此‘圣证品析’语”;“余作草书以章草、八分、行书相间为之,此右军法也”;“夫书,先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不能先发。吾作书最主此说”;题《杨凝式帖》:“‘化方为圆,削繁为简’又‘隐劲于圆,藏巧于拙’。杨风子草书,十六字尽矣”。跋《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草书即须乘兴而发,始能为之,此草书不二法门”。人常言“文如其人”,从高二适这些零星的题跋中,随处可见其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和率真的品格。他是一个从古人成法中大胆突破,跳出
《独立特行 天下一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