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人们对中秋等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一直不断;可尽管有上述呼吁,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目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轻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上述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烦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地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目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文化,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

传统节日传播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它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与主要阵地。中国传统节日体系历史悠久,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在华夏儿女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焦作市根据中央、省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纪念、宣传等活动,不仅充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利用各节假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文化遗产日、会议培训、送文化下乡、文艺活动展演等时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宣传,对已列入我国各级名录的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民俗活动等采取印发宣传单、制作展板、辅导培训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民众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有了深入的了解。2011年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该市在东方红广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图文并茂地介绍被列入各级名录的非遗项目,吸引了广大市民纷纷驻足观看、踊跃留言、发表意见,还免费赠送囊括该市多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的《怀川记忆》、《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宣传手册》达千余册,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纷纷表示要积极加入保护该市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广大。
(二)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民间、民俗文艺节目展演,烘托节日气氛。每年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该市都会组织举办焦作市春节民间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选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喜庆祥和的优秀民间文艺节目登上节日的舞台,诙谐逗乐的旱船毛驴、高跷,欢乐喜庆的唢呐、锣鼓、秧歌等节目带着泥土的芬芳来到大众面前,增加了年味,营造了喜庆、祥和、健康、温馨的节日氛围。近年来,随着该市一些优秀文化遗产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门组织已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节日的舞台进行展演,这些尘封多年的民族文化瑰宝又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如每年春节期间,组织国家级项目高抬火轿苏家作龙凤灯怀梆唢呐陈氏太极拳等进行表演,各项目单位的精湛技艺不仅让人叹为观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烘托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三)传统节日期间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让农民朋友过上文明节文化节。为了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文化品位,丰富农村节日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节日期间,该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与下乡文艺演出相结合,深入农村、基层,对农民进行非遗知识普及教育。该市武陟县小董村是董永故里,当地的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董村把孝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把董永生日这天(农历二月初三)定为孝子节,通过评选十大孝,弘扬孝道文化,促进社会和谐。该市深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董永传说武陟小董乡举办董永故里孝子节庆祝演出,并发放弘扬民族文化 保护传统节日宣传单,让农民朋友切切实实过上了文化文明节

传统节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同时这些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增强了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增进了民族自豪感,不仅营造出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节日氛围,而且丰富提升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 夕、 节、元旦、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 、中元节 、中秋节 、冬至 、腊八节。

以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未特定说明皆为农历: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621日或22 夏至日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 中秋节

17、九月九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腊八节

2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之中国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迎婿日,闺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 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之中国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节日文化及其功能
节日是一种民俗事象,节日生活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节日的起源、发展变化及内涵,无不折射出古代社会物质文明程度和人们精神面貌状况,乃至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民族心理等都有所反映,这便产生了节日文化。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不仅记载着我们祖先对天文历法知识的把握,也显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民众那种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节律。



节日文化一旦具备一定的形式与内容,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节日文化体系之后,它便与其他的民俗文化一样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具体说来,节日文化在其几千年的延续过程中,尽管其功能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总的社会功能则是相同的,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岁时节日承载着农业社会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生活节律。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相适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新岁开春,万物复苏,人们祭天敬祖、鞭春劝农;入夏,农事渐忙,少有闲暇,更兼炎夏暑热,疾病易生,故端午节俗主要以驱邪避瘟、除恶祛毒为主;金秋时节,新谷登场、瓜果成熟,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秋收报、荐新祭祖,并团聚赏月、饮酒登高;秋去冬来,农事告竣、仓廪丰足,人们整米磨面、杀猪宰羊,开始忙年。一年年,周而复始,人们在这张弛有度的自然生活节律中,一代代生息繁衍,传承着华夏文明。
2011-10-16 10:23 回复 洛阳畅畅 20位粉丝
正式会员5 3

第二,节日起到了凝聚家族、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传统社会有着浓厚的伦理观念,注重亲情。传统节日中的诸多礼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如年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人们或庙祭,或墓祭,或洒扫焚香,或望空禀祝。人们通过种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
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祭祖节俗,又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同时,亲戚、朋友、邻里之间,在节日期间相互馈赠礼品(如元宵的灯、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重阳的花糕),礼尚往来,更是情深意浓。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的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第三,节日还承担着对历史记忆的积淀功能。

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是直接相关的,在以后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这种痕迹虽然日益淡化,但某些形式仍然保留了下来。如社日祭土,中秋拜月,七夕拜星等节俗,就依稀保存着先民自然崇拜观念的模糊记忆。在节日的发展流变过程中,节日文化又汇入了新的历史内容,如历史人物纪念性内容的增加,宗教节日的嵌入,外民族节日风俗的融会,等等。以端午节为例,它原是一个有关崇拜龙图腾的节日,汉代便有了驱瘟避邪之意,到了汉末魏晋之时,又增加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涵:山西一带传说是为纪念介子推;吴越传说是为纪念伍子胥;会稽人以此日纪念曹娥;南方楚越俗传五月五日是屈原自沉汨罗江的日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由于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品为世人所共仰,所以此说很快取代了其他诸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节日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