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产生、特点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

  

绪论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5、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6、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类型

3、旅游活动的性质

4、旅游活动的特点

5、衡量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

三、旅游者

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4、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四、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旅游资源的开发

3、旅游资源的保护

五、旅游业

1、旅游业的概念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4、旅行社

5、饭店与住宿业

6、旅游交通

7、旅游景点

8、旅游业的产品

六、旅游组织

1、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2、国家旅游组织

3、我国的旅游组织

4、国际旅游组织

七、旅游市场

1、旅游市场的概念

2、旅游市场的划分

3、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4、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流

5、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八、旅游的影响

1、旅游的经济影响

2、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3、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4、旅游的环境影响

5、可持续旅游发展

  

旅游业的指标分析:个人旅游消费总额、公务旅游开支总额、旅游消费总额、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旅游行政管理的政府开支

旅游活动涉及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即东道社会、旅游接待国政府及由于旅游活动而使上述各方彼此之间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现象。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一、旅游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旅行最初实际上远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由人们的现实主义及人们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

2、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但主要是由产品和商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旅行的需要。

3、奴隶主阶级的享受旅行。

(三)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1、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汉朝“漕运”、秦朝“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历史上的“驿”,又称为“置、邮、驷、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等。

这一时期的旅行有土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帝王巡游、商务旅行等。

2、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西欧在公元5世纪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16世纪开始,西欧开始了以求知为目的的旅行,但这种教育旅行的真正发展是在封建社会结束后的18世纪。

3、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非经济目的的旅行发展有了新的进展和扩大,但仍以商务旅行为主;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旅行度假的需求与习惯;就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阶层,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四)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9世纪初期,旅行具有了现代意义,即因消遣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者在人数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

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人数逐渐增多;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科技进步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2、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3、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库克从考察线路、组织产品、广告宣传、销售组团、陪同导游等活动,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从而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六)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现代旅游是指二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即人们收入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教育事业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拓展;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各国政府为发展旅游业而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二、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一)旅游的概念

1、旅游定义的类型。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

2、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定义。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即不导致长期定居,也不牵涉赚钱。

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的运动和在该地区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其居家所在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地方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旅游是人们的运动,是市场运动而非一项产业的运动,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旅游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作的旅行。

旅游是人们离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区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总结: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注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二)旅游活动的类型

1、划分标准

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国内、国际、洲际、环球旅游等。

按旅行距离划分为:远程旅游与近程旅游等。

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为消遣旅游、事务旅游(如商务旅游、公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个人家庭事务旅游。

按组织形式划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

按计价方式划分为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

按费用来源划分为自费旅游和公费旅游。

按旅行方式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活动内容划分为观光、民俗、考古、会议、文化旅游以及各种专项旅游或特殊兴趣旅游。

2、国际旅游。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3、国内旅游。并不属于居民的长住性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

4、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消费程度、逗留时间、便利程度及经济作用等。

(三)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包括综合文化、经济、政治为一体的社会现象。

2、旅游活动的性质。现代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

1、普及性

大众旅游:参加者的范围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现代旅游活动开始形成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并且成为大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大众型指的是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安排下,借助各类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按预定时间,线路和活动内容,有计划地完成全程旅游活动。

奖励旅游是某些公司为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员工外出旅游。

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也称为社会补贴旅游,是指对那些收入过低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组织他们外出旅游。

2、持续性。现代旅游活动增长趋势的持续性。

3、地理集中性。需求较大的线路和游客数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便形成了所谓的旅游热线和旅游热点。

4、季节性。旺季、平季和淡季。

来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数量如果占绝对统治地位时,以公务、会议及工商贸易为外出目的的事务旅游者占绝大比例;当一国居民及家庭收入水平很高时,该国居民外出旅游的季节性便会削弱。旅游的季节性差别在消遣旅游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五)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1、旅游人数。来访人数和出访人数,一般为抽样调查方法。

2、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一般采用银行报告法(Bank Reporting Method)和估测法(Estimation Method),以及混合法和综合法(Mixed Method)。

3、人均停留天数,或人均过夜次数。一般指标采用来访旅游人次×人均停留天数来表示。

4、其他指标。如游客密度(Tourist Density)。

三、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1、国际联盟的解释

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即为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事、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为工商业务等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海上巡游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不包括就业、就职、定居、学习、越境工作及出境不停留的旅行者。

2、罗马会议定义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visitor)。一般分为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之为“旅游者”,即狭义的旅游者;另一类是短程游览者(Excursionist)或“一日游”游客(Day Tripper)。

游客是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长住的国家访问的人,包括消遣、工商业务、家庭、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目的。其特点是:将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以在访问地的停留时间是否过夜为标准,划分为两种类型: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国或长住国,而不是根据其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游客。根据来访者的访问目的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游客。

3、我国的统计口径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内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的旅行的人。

5、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

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公务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二)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收入水平和带薪假日为代表的闲暇时间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也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决定条件。

1、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纳税后的收入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也称为可自由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 Income):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纳税和社会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下的收入部分。

2、足够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也称为自由时间或者可随意支配的时间。一般包括每日闲暇、每周闲暇、公共假期、带薪假期等。

3、其他客观因素

如收入、学历、职业、年龄、生命周期、性别等因素。此外,还有身体能力状况和家庭拖累状况。

(三)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1、旅游动机和个人需要

旅游动机是指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人的需要一般分为生理、安全、爱、受尊重及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

旅游一般是为了满足探新求异和逃避紧张现实的两种精神需要。

2、旅游动机的类型

罗伯特.W.麦金托什: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及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此外,还有购物动机。

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斯坦利.C.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个性心理特点分为自我中心型、近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多中心型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旅游者。

4、认识意义

市场营销的重点在于激发人们的兴趣,促使其产生旅游动机。

(四)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1、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的分类

纳入旅游统计者和不纳入旅游统计者两大部分。纳入旅游统计的又分为旅游者和短程游览者。具体可分为:度假、商务、医疗保健、求学、公务会议、家庭事务、宗教、体育活动及其他。

2、旅游者的类型

消遣型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季节性最强、较大程度的自由选择度、停留时间长、对价格较为敏感。具体为度假、文化、体育运动、探亲访友及其他。

差旅型旅游者。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季节性不强、选择的自由度小;消费较高、对价格不敏感。具体为会议、公务和商务旅游。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四、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目前来看,旅游资源的概念从两个角度论述:其一是从需求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即旅游资源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的凭借物;其二是从供给角度去认识和解释,即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活动的凭借物。

我国的传统认识在于从需求角度出发去认识旅游资源;而西方学者认为,Tourism Resources是旅游业资源。

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因此,凡是能够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指以大自然造就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包括气候条件、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及天然疗养条件。

(2)人文旅游资源。指以社会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如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富有特色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文化娱乐场所等现代人造旅游资源。

(3)其他旅游资源。通常包括那些能够反映或表现目的地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成就或特色,从而能对外来旅游者产生吸引作用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如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目的地居民对外来访问者的友善和好客态度也可构成当地的一项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旅游资源具有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集合概念,任何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因素皆可成为旅游资源。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垄断性。目的地的历史遗产和天然旅游资源都具有地理上不可移动从而为该地所垄断的特点。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4、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纯经济剩余(Pure Economic Surplus):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旅游业收入在扣除开发和经营所需费用之后所剩余下来的纯收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根本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于这些旅游资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程度,在于旅游客源地居民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必要了解。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1、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现实的旅游资源指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开发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于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潜在的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其本身可能具有某种诱人的特色,但由于受该地区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为人们所知或者暂时无法使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

2、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以某项旅游资源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出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阶段,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再生性开发。

3、旅游资源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要分析其开发的价值,以便确定其开发后的吸引方向和开发的规模。评价的标准包括美学标准、社会标准和历史标准。其中,社会标准主要着眼于能否表现当地现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后者则着重强调能否反映过去的历史文化风貌。其他还有市场标准等。

4、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是在对有关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其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而作的调查研究。主要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主要包括: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等。

5、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对多项有关资源的综合开发乃至对某一旅游点或旅游地的开发,是在选定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为了开拓利用或更好地利用这些旅游资源而对与之有关的接待条件进行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或接待空间。

(1)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即达到“进得去、出得去、散得开”的目的,可进入性指旅游目的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运输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和旅游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一般公用设施(General Infrastructure)。

旅游设施的划分一种是根据旅游者对有关设施的依赖程度,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期间必须依赖和利用,旅游接待地区不可缺少的设施划分为旅游基础设施。而那些对旅游者来说重要但不是非依赖不可的有关服务设施划分为上层设施。另一种划分是根据有关设施的建设特点,将建于地下或地表的一般公用事业设施划分为旅游基础设施,而将建于地上的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划分为上层设施。

与旅游有关的各种设施中,凡属于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必须依赖的设施皆为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一般公用事业设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即可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

(4)旅游景点的建设与管理,包括新景点的论证、规划、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后的管理,以及对已有景点或参观点的维护、更新改造和管理;

(5)培训能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6、开发工作的原则

(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选择利用带有“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力求外“土”而内“洋”、外“旧”内“新”。

(2)力求经济的原则;

(3)注意环境保护的原则;

(4)综合开发的原则。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1、保护与开发的辨证关系。

2、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3、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措施。

五、旅游业

(一)旅游业的概念

1、旅游业的定义

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从理论上讲,旅游业不能构成一项标准的产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这一定义是一需求取向的定义,而非供给取向的定义,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界定标准是其服务对象,而不是业务或产品。

2、旅游业的构成

旅游业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和住宿业部门三类旅游企业。其他还涉及游览场所经营部门和各级旅游管理组织。按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旅游业的构成应包括旅行社、住宿业、餐饮业、交通客运业、游览娱乐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

(二)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旅游业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也是旅游活动发展的推动者。首先是旅游供给的重要提供者;旅游组织作用;对旅游活动的便利作用。旅游业是旅游者和旅游资源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中介体。

(三)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1、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旅游的推动,促进和提供便利服务来从中获取收入,有别于旅游事业兼顾政治、社会和经济的三个出发点。

2、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综合性产业,就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其旅游业中的各个行业的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但各旅游企业所有权的分散性及其各自的利益分割,使其具有很大的自由性,不能自动的协调。劳动密集性的服务性产业。

(四)旅行社

1、旅行社的定义。

《旅行社管理条理》国务院1996年

旅行社是指有盈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即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尝服务的经营活动。

2、旅行社的分类

(1)外国的旅行社分类。旅游批发经营商。批发业务是指旅行社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订购交通运输公司、饭店、目的地经营接待业务的旅行社。旅游景点等有关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将这些单项产品组合成为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产品或包价度假集合产品,最后通过一定的渠道向旅游消费者出售。又可分为旅游批发商(Tour Wholesaler)和旅游经营商(Tour Operator)。旅游零售商。主要以旅行代理商(Travel Agent)为典型代表,也包括其他有关的代理预定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代表顾客向旅游批发经营商及各有关行、宿、游、娱等方面的旅游企业购买其产品,即代理上述旅游企业向顾客销售其各自的产品。具体零售业务包括:为潜在旅游者提供有关旅游点、客运班次、旅游公司产品及旅游目的地情况的咨询服务;代客预订(交通、食宿及游览和娱乐门票等);售发旅行票据和证件;陈列并散发有关旅游企业的旅游宣传品;向有关旅游企业反映顾客意见。

在旅游批发业务方面,其经营者可分为三类:旅游批发商和旅游经营商;兼营旅游批发业务的航空公司;为顾客计划、安排旅游项目和线路的旅行代理商。

(2)我国的旅行社分类

一类旅行社、二类旅行社和三类旅行社。1996年前。

国际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具体包括:招徕国外旅游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来华旅游;招徕国内旅游者在国内旅游;招徕、组织国内居民出境旅游;招徕、组织国内居民到边境地区旅游;为旅游者代办入境、出境及签证手续;为旅游者代购、代订国内外交通客票、提供行李服务;其他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旅游业务。

国内旅行社。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我国旅游者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提供行李服务;其他经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与国内旅游有关的业务。

3、旅行社的作用

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旅游业的先锋。

各类旅游企业—国际旅行社—国外旅游批发经营商—国外旅游零售商—来华旅游者。

4、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一方面组织和接待团体包价旅游;另一方面接待和安排散客旅游。

(1)包价旅游。即综合包价旅游或全包价旅游即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制旅游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的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Package Tour或Inclusive Tour。All-in-Holiday。

(2)散客旅游。目前,旅行社业务中选择旅游和委托代办业务就是主要针对散客的需要开办的。选择旅游是指旅行社将到访某地的众多散客临时组团去某一目的地旅游,再根据个人要求提供的不同服务项目分别计价和收费。委托业务包括当地委托、单项委托和联程委托、国际委托等。

(五)饭店与住宿业

1、住宿业的演进

现代饭店并非等同于传统的食宿接待设施,而是一种不断现代化、专业化、高标准化的商业性综合接待企业。

2、饭店的类型划分

按坐落地点分:城市饭店、度假地饭店和海滨饭店等。

根据同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的关系分为:汽车旅馆、铁路旅馆、机场饭店、港口饭店等。

根据使用者的访问目的或饭店主要针对的目标市场分为:商务旅馆、度假饭店、会议饭店、旅游饭店等。

根据设施及服务范围划分为:综合饭店、公寓旅馆。

根据饭店的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

3、饭店的等级

1988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对饭店的建筑、装潢、设备、设施条件和维修保养状况,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高低、服务项目多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综合平衡后再统一。

4、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饭店为冷淡业务、举办会议、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服务;饭店是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是旅游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5、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

集中化程度就是指饭店企业的平均规模。集中率通常用一个企业或行业中一批最大的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表示。饭店业中,人们通常以大型饭店所拥有的客房数或床位数在饭店业中所占的比率来表示。

(1)饭店连锁集团。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之下,组成强有力的竞争实体。如假日饭店、喜来登、希尔顿、凯悦及香港半岛集团。其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资本优势、技术经济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物资采购优势、管理优势、风险扩散优势。

(2)连锁集团成员饭店的类型。连锁公司自己所拥有产权并且自己经营的饭店;连锁公司从开发商或其他饭店业主手中租来经营的饭店;由连锁公司代管经营的饭店;根据同连锁公司签订的特许协议,在交付特许费或利润分成的前提下,使用连锁集团的字号,按协议的服务程序和产品规范,自主管理经营,即特许经营饭店。

(3)饭店合作集团。若干饭店为了在物资采购、房间预订、人员培训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而自愿组合建立起来的一种饭店合作组织。分为:市场营销合作集团;进一步分为根据特定的地域组建的营销合作集团和根据饭店接待的市场类型而组织起来的合作集团。物资采购集团;人员培训合作集团、预定系统合作组织。

6、我国饭店业的发展

设施设备现代化、管理工作现代化、服务质量国际标准化、人员素质提高。

(六)旅游交通

1、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

旅游交通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外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既是抵达目的地的手段,也是在目的地内活动往来的手段。

从需求来看,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从供给来看,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

同时,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2、主要的旅行方式。汽车、飞机、火车、轮船。

汽车旅行的最佳范围在150英里以内。

3、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与问题

4、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旅游者对交通运输的普遍要求是安全、便利、快速、高效、舒适、经济。

影响因素:旅行目的、运输价格、旅行距离和旅行偏好和经验及天气、游伴、目的地的地理位置特点等等。

(七)旅游景点

作为旅游业部门的组成部分,旅游景点是指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的旅游景点,即有明确的界线同外界相隔并有固定的出入口,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的游览点或参观点。即专为来访公众参观、游乐和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专用性。处于商业决策或公益性决策目的的专供游人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长久性。可控制性。

1、旅游景点的类别

按其设立性质分为:商业性的旅游景点和公益性的旅游景点;按其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旅游景点和人文旅游景点;按其展示内容的多寡可分为单一性的旅游景点和集合性的旅游景点;按景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为:古代遗迹、历史建筑、博物馆、美术馆、公园和花园、野生动物园区、主题公园、早期产业旧址;根据旅游景点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游览型、知识型和康乐型三个类别。

2、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作为旅游资源的代表,景点产品在目的地旅游业整体产品构成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3、景点经营中应注重的主要问题

旅游景点经营中,要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同时要注重以下几个长远性外部环境因素:竞争状况、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新技术的发展。

(八)旅游业的产品

1、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可分为总体旅游产品和单项旅游产品。

总体旅游产品,从需求的角度看,是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开始直至完成全程旅游活动并返家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旅行经历的总合;从供给的角度看,是指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来访旅游者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旅游活动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总和,即一个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供给的全部内容集合体。

西方学者对总体旅游产品构成的归纳:Attractions,即当地的旅游资源;Access,即当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服务;Amenities,当地住宿、餐饮、娱乐、零售以及其他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的服务;Ancillary Services,当地旅游组织提供的相关服务。

单项旅游产品,从供给的角度看,是指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

2、旅游产品的特点

物质产品是制造出来的,而服务是表演出来的。

无形性,非物质的无形产品;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所在地和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即不可耐久的特点,要求旅游企业对其产品实行差别定价及运用多种营销手段驾驭市场需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3、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指标

质量就是符合服务规范;就是满足消费者的程度;意味着一下子就做得正确;指价格与价值的公平交换;是持之以恒地仔细注意每一个工作细节;是企业获得优胜的基本哲学。

服务质量好坏一般表现在:礼仪、殷勤程度、速度和效益。

4、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要有做好工作的本领;要有做好工作的条件;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服务规范、工作规章和检查制度)。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旅游的产生、特点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